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這可能是你能看到最有深度的拼多多產品分析

【深度】這可能是你能看到最有深度的拼多多產品分析 文/啞鈴咩咩發佈於16分鐘前閱讀35評論0喜歡0

閱讀35

標籤:

產品經理產品分析前言

本文試圖通過對拼多多的版本反覆運算歷程分析、用戶分析、功能分析、運營分析以及資料表現來挖掘以下幾個問題, 並最終對於拼多多這款產品的後續商業價值和可能性進行思考:

拼多多的產品定位?

拼多多產品設計及運營中有哪些亮點和策略?

產品以後的反覆運算方向?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互聯網, 由於資料來源有限及個人能力所限, 觀點僅作抛磚引玉。

一、產品定位及運營

以下, 關於產品定位的描述主要圍繞幾個方面展開:

1、產品概述及發展歷程

2、產品理念

3、使用者分析

1.1.1拼多多在社交電商產業鏈中的位置和佈局

拼多多是上海尋夢遊戲公司在2015年9月內部孵化的一個項目, 是一種供應商入駐、物流協力廠商合作的平臺模式;而拼好貨是2015年4月份成立的, 是一種水果生鮮自營, 自建供應鏈, 強調品質和體驗的社交電商。

拼多多和拼好貨於2015年9月中旬合併, 在產品形態上做了明確定位, 拼好貨變成了拼多多的一個子頻道, 對外主打拼多多品牌, 走平臺模式;而拼好貨深耕後端倉配業務, 同時把後端的倉配能力開放給協力廠商賣家, 提升整體水果電商的品質。

《走過野蠻時期的社交電商 終於能看懂了》一文中將社交電商分為了以下三類:

微型團購類:拼多多

前端利用微信好友拼團把握了移動社交的紅利, 後端C2B供應鏈革新, 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快速實現了從生鮮水果到其他品類的擴散。

手機開店類:雲集微店

流量來源於類似經紀人的店主, 在獲得店主資格後, 店主可以根據身邊朋友的偏好和自己的特長, 到商品庫自主選擇商品上架, 生成自己的小店。 使用者通過分享的連結下單成交後, 店長將獲得相關提成收益。 雲集銷售的是主流品牌商品, 提供統一的客服服務, 很像手機端的Costco會員店。

企業直銷類:

海爾整合線上線下資源, 佈局O2O;國美啟動 [國美PLUS] 試圖打通線下線上。

圖2-1 拼多多發展歷程及佈局圖

從圖2-1可以看出, 拼多多2C端經歷“拼團分享——>拼團動力——>品類擴充及品牌推廣”的發展過程, 同時把拼好貨後端的倉配能力開放給協力廠商賣家, 提升整體水果電商的品質。 而2B端, 手握大量使用者資料的拼多多, 已成功為一些廠商找到了適合其的消費人群,

使其形成自己的品牌;隨著大量品牌商的入駐, 將來把前端相同的需求累積起來向供應鏈上游反推, 當上游工廠和某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對接之後, 就會很快做出針對這部分人群的定制商品, 實現供給側改革, 幫上游廠商形成品牌溢價。

截止目前, 拼多多覆蓋商家已達幾十萬家, 入駐的品牌方超過百家。 同時, 拼多多為合作廠商匹配適合其的消費人群, 助力商品銷量。 據Analysys易觀發佈的《2017 年 6 月電商 APP TOP100》排行榜顯示, 中國電商月度活躍使用者規模前三為:淘寶(45128.60萬)、京東(17495.41萬)、唯品會(6964.60萬), 緊隨其後的為天貓(5548.75萬)、拼多多(3800.60萬), 蘇甯易購(2314.74萬);此外由獵豹智庫發佈的《2017上半年中國APP排行版》顯示, 拼多多2017年的周活躍滲透率由0.619%到1.006%再到2.256%,

在細分的電商類榜單上再前進一個名次, 成為僅次於淘寶、京東的第三名, 可以看出拼多多增長迅猛, 未來可能長期穩定在電商前三名。

1.1.2產品版本的反覆運算

從圖2-2中可以看出, 2015年拼多多反覆運算的版本並不多, 但appstore下載排名總體是成上升趨勢, 但在2016年2月份下降到最低點, 這與低價拼團再抽獎才算成功這個行銷活動有關, 抽獎並沒有在頁面明顯顯示, 導致使用者以為只要拼團成功就會發貨, 自3月份後排名一直穩定在前幾名, 這與之後用戶體驗的提升及開始的大力促銷運營活動不無關係。

圖2-2拼多多ios各歷史版本排名-生活榜(從2015年10月1.0版起)

圖2-3 拼多多ios各歷史版本(從2015年10月1.0版起)

圖2-3更能體現拼多多的發展方向,縱觀整個反覆運算路徑,1.x(2015年10月~2016年3月)圍繞核心業務——拼團分享進行優化,上線線上支付,並不斷增加拼團商品,以使產品得到更多傳播。2016年下半年除了上線了比較重要的免費試用團、團長免單券功能外,基本是圍繞不同品類及節日的活動促銷和核心用戶在運營。而到了2017年,拼多多拼團業務已明顯取得優勢,又開始了密集的版本反覆運算,這一次的方向是品類的擴充(豐富商品品類)、用戶體驗的提升(用戶留存)及品牌的推廣(提升知名度)。

對於品牌清倉,目前來看,還是鞋服數(1638件)最多,其次是食品數(337個);拼團的熱度較高,以目前正熱賣的《花花公子夏季網鞋》為例,已團107225件,商品評價14188。目前,拼多多仍以2人拼團為主,尤其是鞋服類,銷量不錯,對於拼團的動力跟效率做得也不錯(如助力享免單及極速紅包,一方面以免單為誘餌刺激用戶分享給更多的好友,為平臺帶來更多流量,但門檻較高,限制部分使用者嘗試,另一方面以1小時內極速參團,既獲1-3元現金紅包讓更多的開團用戶能夠拼團成功,提高成團速度跟效率)。App內資訊流的傳播仍以熟人分享傳播為中心,用戶關係較強,這也正是拼多多作為社交電商爆發式增長的部分原因,隨著下載量、活躍數及知名度的提高,也讓更多的人可以在App裡參團成功。

總的來說,拼多多以拼團分享起家,在用戶心中已有根深蒂固的“拼團低價”印象,而新增的“品牌清倉”、“名品折扣”、“品質水果”、“海淘”等都在試圖淡化用戶的低價品質無法保證認知,增加更多品牌商,提升用戶活躍度,做到人以群分,為不同商家找到適合其的消費人群,將來把前端相同的需求累積起來向供應鏈上游反推,實現後端供給側改革,幫助製造商轉型升級。

圖2-4 Appstore拼多多下載頁圖

(1)專注於C2B拼團的協力廠商社交電商平臺——產品定位

(3)品牌折扣:全場正品包郵、限時秒殺,省錢又省心——商品賣點

(4)中國新歌聲:獨家特約,四大導師一起拼——品牌屬性

(5)極限挑戰:特約贊助,極限男人幫一起拼——品牌屬性

拼多多的使用者大概可以分為三類:商家、主動用戶、被動用戶。各類用戶的特點如下:

(1)商家:對於中小賣家而言,更加關注流量和精准用戶。通過拼多多可以帶來更多的流量及更精准、更活躍、更優質的目標群體,產生更高的粘性,從而引出更高的複購率、轉化率和留存率。

(2)主動用戶:希望以最低價格買到自己所需的商品。由於貪便宜,因而願意拼團分享,看到一個實惠的商品,分享給自己的朋友看他需不需要,也是幫他一個忙。

(3)被動用戶:不知道買什麼,尋找的話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偶爾朋友群裡一連結,物美價廉,還不用花時間去挑,既方便,又省時,還得到實惠,參團成功。

引入“1小時內極速參團,即獲1-3元現金紅包”及“參團成功後,獲得開團免單券”是拼多多區別於其他同類產品之處,這些玩法明顯增加了用戶參團的積極度和開團分享動力。極速參團獲得現金紅包可以帶動更多人參團成功,而參團成功獲得開團免單券又可以為平臺帶來更多的流量跟新用戶。

二、產品功能分析

本部分內容主要著力於從使用者場景、需求分析、核心體驗流程3個維度對於拼多多的主要產品功能進行分析和解讀。

(1)某商務樓內,三位中年女性談最近的剁手經歷,某人說東西我在某寶上買了,16元/箱,另一個說我也買了,跟你東西一樣,比你便宜,追問在哪裡買的,對方說拼多多啊,我周邊人都在拼。

(2)無聊打發時間(下班後、逛街時),想剁手了,打開拼多多,找到其中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開團或參團,並微信尋找朋友與自己一起拼團,還可以一起討論。

(3)逛微信的時候,看到一個朋友發到群裡一個連結,參與拼團就可以以很低的價格買到一個不錯的商品,對這個商品挺感興趣的,還有優惠,手指一滑就參團成功了,太方便了。

(4)分享性價比高的商品或五星評論給朋友。

(5)家族群裡出現了個1元拼小冰箱連結,需30人一起拼才能成功,舅舅、舅媽他們看到高興死了,讓我們趕緊拼,參與拼團的人發現還有便宜商品,自己又開團發到另一個群裡,不斷擴散。

根據上面的典型使用者場景(業務事件),本文選擇了“帳號管理”、“拼團分享”及“評論管理” 三個典型業務場景做了產品用例圖,如圖3-1所示。

(1)拼團分享:基本需求(核心)是解決用戶便利地買到性價比高的商品,期望需求是商品品質好,興奮需求是服務好。

(3)追加評論:主要是買家收到貨後覺得商品不錯,追加下評論可能還能獲得紅包,也可能是當時開始用沒發現問題,後來發現問題追加下評論表達不滿等情緒。

圖3-1 幾個典型場景的用例圖

下面通過場景化解構,對拼多多的主要業務場景間、業務涉眾之間的關係和流程做以梳理(如圖3-2所示,顆粒度較大,主要體現業務間的流轉關係)。電商的本質是流量+物流+用戶體驗(品控、售後、客服),線上的體驗比較可控,但線下的物流、品控很難處理。即使現在平臺大力打假,對於售賣假貨,商品超過48小時還不發的賣家處罰嚴厲,但這勢必會影響到一些經營不錯的賣家(如賣家很忙情況下,物流來不及發或資訊更新不及時而造成罰款,從而引起強烈反彈)。目前拼多多採取了以下辦法:

(1)App內的物流消息(如訂單編號可直接複製查詢,物流超時投訴);

(2)平臺會給商家一定申訴時間,提交一系列證據和證明,並與相關部門溝通確認;

(3)關於水果損壞問題,長期解決方案是開放拼好貨的倉配能力,提升水果流通效率以及降低運輸損耗;短期則是開通品質水果團,承諾24小時發貨,如果不成功24小時退款,售後給予一定彌補;

圖3-2 主要場景間的業務流程圖

三、產品設計使用者體驗

本部分主要就拼多多、網易考拉、蘇甯易購,三款App的拼團功能的用戶體驗做以對比,主要分兩個方面進行對比:資訊設計、業務主流程。

使用設備:iPhone 6s

系統:ios10.3

圖4-1 拼多多業務主流程

流程二:適合目標不太明確,無聊打發時間(下班後、逛街時),打開拼多多,流覽裡面的商品,在這過程中若是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看下評論,覺得不錯,則就開團或參團,並微信尋找朋友與自己一起拼團。

圖4-2 商品交易流程圖

(1)首頁

拼多多、網易考拉拼團、蘇甯易購樂拼購都採用了常規的Tab導航。三者的首頁較為克制,專注於“開團”。考拉跟樂拼購首頁的“1元拼團”對用戶有很大的吸引力,其目的是希望使用者能給平臺帶來更多新用戶。而拼多多首頁均為各活動專題及不同頻道頁,其中“品牌清倉”、“名品折扣”及“品質水果”這三個頻道想給消費者傳遞出一種品質購物的認知。

拼多多底部“新品”Tab欄有兩層意義,一是方便新老用戶進來查看平臺為其精選的新品,滿足消費者希望不斷買到新商品的需求,二是有助於運營人員測試一些商品的熱度,若發現短時間內有更高的銷量則推送到首頁活動專題,通過爆品帶來更多流量跟新用戶。而底部“海淘”欄則是應對當前消費升級,滿足用戶想買到國外品質好的商品的需求,從中也可以看出拼多多想要全球化的野心。

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出拼多多想做的是“人以群分”這件事,即把不同的商品推給不同圈層的使用者後,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平臺的作用就是讓交易更流暢,品質更好。此外,拼購意味著大量且迅速湧入,使拼多多可直接與供貨廠商或品牌總代理合作對話,省掉中間環節,價格優勢明顯,這就是“社交電商” 的魔力所在。

圖4-3 App首頁,從上到下依次為拼多多、網易考拉拼團、蘇甯易購樂拼購

(2)品類展示頁(從母嬰”品類入口進入時)

圖4-4 App品類列表頁,從左到右依次為拼多多、樂拼購、考拉拼團

(3)拼團購物頁(從“母嬰”品類購物入口進入時)

對於【開團或參團】環節,三者都較為專注,但考拉拼團跟樂拼購在參團部分“還差幾人成團”用紅色字體突出顯示,而拼多多顯示不夠明顯,這可能是認為用戶已經習慣知道拼多多是默認2人成團的形式有關,但對新用戶來說可能會加長其參團決策時間,平臺把除2人外多人參團部分主要放到了“助力享免單”這個頻道,跟2人團做區分。至於其他兩個平臺則是因為除了2人團,還混合不少3人,4人團形式,所以這樣突出顯示,使用者體驗更好。

圖2-3 拼多多ios各歷史版本(從2015年10月1.0版起)

圖2-3更能體現拼多多的發展方向,縱觀整個反覆運算路徑,1.x(2015年10月~2016年3月)圍繞核心業務——拼團分享進行優化,上線線上支付,並不斷增加拼團商品,以使產品得到更多傳播。2016年下半年除了上線了比較重要的免費試用團、團長免單券功能外,基本是圍繞不同品類及節日的活動促銷和核心用戶在運營。而到了2017年,拼多多拼團業務已明顯取得優勢,又開始了密集的版本反覆運算,這一次的方向是品類的擴充(豐富商品品類)、用戶體驗的提升(用戶留存)及品牌的推廣(提升知名度)。

對於品牌清倉,目前來看,還是鞋服數(1638件)最多,其次是食品數(337個);拼團的熱度較高,以目前正熱賣的《花花公子夏季網鞋》為例,已團107225件,商品評價14188。目前,拼多多仍以2人拼團為主,尤其是鞋服類,銷量不錯,對於拼團的動力跟效率做得也不錯(如助力享免單及極速紅包,一方面以免單為誘餌刺激用戶分享給更多的好友,為平臺帶來更多流量,但門檻較高,限制部分使用者嘗試,另一方面以1小時內極速參團,既獲1-3元現金紅包讓更多的開團用戶能夠拼團成功,提高成團速度跟效率)。App內資訊流的傳播仍以熟人分享傳播為中心,用戶關係較強,這也正是拼多多作為社交電商爆發式增長的部分原因,隨著下載量、活躍數及知名度的提高,也讓更多的人可以在App裡參團成功。

總的來說,拼多多以拼團分享起家,在用戶心中已有根深蒂固的“拼團低價”印象,而新增的“品牌清倉”、“名品折扣”、“品質水果”、“海淘”等都在試圖淡化用戶的低價品質無法保證認知,增加更多品牌商,提升用戶活躍度,做到人以群分,為不同商家找到適合其的消費人群,將來把前端相同的需求累積起來向供應鏈上游反推,實現後端供給側改革,幫助製造商轉型升級。

圖2-4 Appstore拼多多下載頁圖

(1)專注於C2B拼團的協力廠商社交電商平臺——產品定位

(3)品牌折扣:全場正品包郵、限時秒殺,省錢又省心——商品賣點

(4)中國新歌聲:獨家特約,四大導師一起拼——品牌屬性

(5)極限挑戰:特約贊助,極限男人幫一起拼——品牌屬性

拼多多的使用者大概可以分為三類:商家、主動用戶、被動用戶。各類用戶的特點如下:

(1)商家:對於中小賣家而言,更加關注流量和精准用戶。通過拼多多可以帶來更多的流量及更精准、更活躍、更優質的目標群體,產生更高的粘性,從而引出更高的複購率、轉化率和留存率。

(2)主動用戶:希望以最低價格買到自己所需的商品。由於貪便宜,因而願意拼團分享,看到一個實惠的商品,分享給自己的朋友看他需不需要,也是幫他一個忙。

(3)被動用戶:不知道買什麼,尋找的話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偶爾朋友群裡一連結,物美價廉,還不用花時間去挑,既方便,又省時,還得到實惠,參團成功。

引入“1小時內極速參團,即獲1-3元現金紅包”及“參團成功後,獲得開團免單券”是拼多多區別於其他同類產品之處,這些玩法明顯增加了用戶參團的積極度和開團分享動力。極速參團獲得現金紅包可以帶動更多人參團成功,而參團成功獲得開團免單券又可以為平臺帶來更多的流量跟新用戶。

二、產品功能分析

本部分內容主要著力於從使用者場景、需求分析、核心體驗流程3個維度對於拼多多的主要產品功能進行分析和解讀。

(1)某商務樓內,三位中年女性談最近的剁手經歷,某人說東西我在某寶上買了,16元/箱,另一個說我也買了,跟你東西一樣,比你便宜,追問在哪裡買的,對方說拼多多啊,我周邊人都在拼。

(2)無聊打發時間(下班後、逛街時),想剁手了,打開拼多多,找到其中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開團或參團,並微信尋找朋友與自己一起拼團,還可以一起討論。

(3)逛微信的時候,看到一個朋友發到群裡一個連結,參與拼團就可以以很低的價格買到一個不錯的商品,對這個商品挺感興趣的,還有優惠,手指一滑就參團成功了,太方便了。

(4)分享性價比高的商品或五星評論給朋友。

(5)家族群裡出現了個1元拼小冰箱連結,需30人一起拼才能成功,舅舅、舅媽他們看到高興死了,讓我們趕緊拼,參與拼團的人發現還有便宜商品,自己又開團發到另一個群裡,不斷擴散。

根據上面的典型使用者場景(業務事件),本文選擇了“帳號管理”、“拼團分享”及“評論管理” 三個典型業務場景做了產品用例圖,如圖3-1所示。

(1)拼團分享:基本需求(核心)是解決用戶便利地買到性價比高的商品,期望需求是商品品質好,興奮需求是服務好。

(3)追加評論:主要是買家收到貨後覺得商品不錯,追加下評論可能還能獲得紅包,也可能是當時開始用沒發現問題,後來發現問題追加下評論表達不滿等情緒。

圖3-1 幾個典型場景的用例圖

下面通過場景化解構,對拼多多的主要業務場景間、業務涉眾之間的關係和流程做以梳理(如圖3-2所示,顆粒度較大,主要體現業務間的流轉關係)。電商的本質是流量+物流+用戶體驗(品控、售後、客服),線上的體驗比較可控,但線下的物流、品控很難處理。即使現在平臺大力打假,對於售賣假貨,商品超過48小時還不發的賣家處罰嚴厲,但這勢必會影響到一些經營不錯的賣家(如賣家很忙情況下,物流來不及發或資訊更新不及時而造成罰款,從而引起強烈反彈)。目前拼多多採取了以下辦法:

(1)App內的物流消息(如訂單編號可直接複製查詢,物流超時投訴);

(2)平臺會給商家一定申訴時間,提交一系列證據和證明,並與相關部門溝通確認;

(3)關於水果損壞問題,長期解決方案是開放拼好貨的倉配能力,提升水果流通效率以及降低運輸損耗;短期則是開通品質水果團,承諾24小時發貨,如果不成功24小時退款,售後給予一定彌補;

圖3-2 主要場景間的業務流程圖

三、產品設計使用者體驗

本部分主要就拼多多、網易考拉、蘇甯易購,三款App的拼團功能的用戶體驗做以對比,主要分兩個方面進行對比:資訊設計、業務主流程。

使用設備:iPhone 6s

系統:ios10.3

圖4-1 拼多多業務主流程

流程二:適合目標不太明確,無聊打發時間(下班後、逛街時),打開拼多多,流覽裡面的商品,在這過程中若是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看下評論,覺得不錯,則就開團或參團,並微信尋找朋友與自己一起拼團。

圖4-2 商品交易流程圖

(1)首頁

拼多多、網易考拉拼團、蘇甯易購樂拼購都採用了常規的Tab導航。三者的首頁較為克制,專注於“開團”。考拉跟樂拼購首頁的“1元拼團”對用戶有很大的吸引力,其目的是希望使用者能給平臺帶來更多新用戶。而拼多多首頁均為各活動專題及不同頻道頁,其中“品牌清倉”、“名品折扣”及“品質水果”這三個頻道想給消費者傳遞出一種品質購物的認知。

拼多多底部“新品”Tab欄有兩層意義,一是方便新老用戶進來查看平臺為其精選的新品,滿足消費者希望不斷買到新商品的需求,二是有助於運營人員測試一些商品的熱度,若發現短時間內有更高的銷量則推送到首頁活動專題,通過爆品帶來更多流量跟新用戶。而底部“海淘”欄則是應對當前消費升級,滿足用戶想買到國外品質好的商品的需求,從中也可以看出拼多多想要全球化的野心。

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出拼多多想做的是“人以群分”這件事,即把不同的商品推給不同圈層的使用者後,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平臺的作用就是讓交易更流暢,品質更好。此外,拼購意味著大量且迅速湧入,使拼多多可直接與供貨廠商或品牌總代理合作對話,省掉中間環節,價格優勢明顯,這就是“社交電商” 的魔力所在。

圖4-3 App首頁,從上到下依次為拼多多、網易考拉拼團、蘇甯易購樂拼購

(2)品類展示頁(從母嬰”品類入口進入時)

圖4-4 App品類列表頁,從左到右依次為拼多多、樂拼購、考拉拼團

(3)拼團購物頁(從“母嬰”品類購物入口進入時)

對於【開團或參團】環節,三者都較為專注,但考拉拼團跟樂拼購在參團部分“還差幾人成團”用紅色字體突出顯示,而拼多多顯示不夠明顯,這可能是認為用戶已經習慣知道拼多多是默認2人成團的形式有關,但對新用戶來說可能會加長其參團決策時間,平臺把除2人外多人參團部分主要放到了“助力享免單”這個頻道,跟2人團做區分。至於其他兩個平臺則是因為除了2人團,還混合不少3人,4人團形式,所以這樣突出顯示,使用者體驗更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