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毛主席贊十大將之首粟裕“三次辭帥”真相

1955年, 粟裕被授予共和國大將軍銜, 位居十大將之首。 此後幾十年中, 他的軍銜問題, 成為大家關心和議論的焦點。 不少人認為, 他應該評上元帥, 還有人說, 他曾為授銜一事鬧過意見, 受到毛澤東的批評, 事實究竟如何呢?幾十年來, 有關粟裕授銜的問題, 我接觸了各方面的同志, 聽到了不少資訊。 多數同志出於好意, 認為粟裕戰功很大, 消滅的敵人很多, 中國革命戰爭勝利進程的加快同他有直接的關係, 因此, 評他大將是低了, 應該評他元帥。 不光黨內、軍內不少同志持這種看法, 連黨外的高層民主人士邵力子等人,

也有同感, 都為他沒授上元帥而感到惋惜。 甚至有的還埋怨到毛澤東那裡。 也有人冤枉他, 竟說他沒授上元帥後, 不滿意, 受到毛澤東的批評, 他哭了。 粟裕授銜事實真相究竟如何?作為當時在他身邊工作的工作人員, 我有必要將瞭解的情況作一介紹。

粟裕大將

毛澤東是要給粟裕授元帥的, 是粟裕高風亮節, 自己不要, 把元帥讓了

資歷、威望、戰功, 是當時授元帥、將軍的主要依據。 中央政治局考慮元帥、大將軍銜, 上將至少將的軍銜, 由中央軍委考慮。 上將至少將的授銜問題, 軍委確定了一個授銜原則, 其中規定:正兵團級, 原則上評上將, 個別的可評中將和大將;副兵團級, 原則上評中將, 有少數可評上將, 個別的可評少將。 粟裕的行政級當時是大軍區級, 比正兵團高兩級, 同野戰軍司令員一樣。 因此, 他的軍銜問題自然不能放在正兵團這一級考慮, 而應放在大將、元帥這一級別予以考慮。

粟裕是戰功赫赫的軍事家、戰略家。 他在人民戰爭的大舞臺上演出了許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壯、氣吞山河的活劇,

如:他指揮的蘇中戰役(七戰七捷)、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上海戰役以及他參與指揮的渡江戰役、淮海戰役等都是這些活劇的生動體現。 把蔣介石以及國民黨的許多高級將領打疼了、打怕了。 可以說到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地步, 沒有任何敵人可以阻擋粟裕發起的攻勢而逃脫被殲滅的命運, 為不少中外志士仁人所折服, 所傾倒。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 更是讚不絕口。

正因為如此, 毛澤東同大家想法一樣, 是要給粟裕授元帥銜的。 據毛澤東身邊的衛士長李銀橋回憶:中央在中南海頤年堂, 討論解放軍高級將領軍銜問題, 毛、劉、周、朱等參加了會議。

在討論到粟裕軍銜問題時, 毛澤東不僅要給粟裕授元帥銜, 而且給予了粟裕極高的評價。 毛澤東說:“論功、論曆、論才、論德, 粟裕可以領元帥銜, 在解放戰爭中, 誰人不曉得華東粟裕呀?”周恩來說:“可是粟裕已經請求辭帥呢?”毛澤東又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只是未到授銜時, 我們軍隊中有些人, 打仗時連命都不要了, 現在為了肩上一顆星, 硬是要爭一爭、鬧一鬧, 有什麼意思!”朱德笑了說:“肩上少一顆豆, 臉上無光麼!同時當兵, 誰也沒有少打, 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說哩!”劉少奇說:“要做思想工作, 黨在軍隊中的思想工作, 這時候決不可以放鬆。 ”毛澤東還說:“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帥, 1945年讓了華中軍區司令員, 1948年讓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
現在又讓元帥銜, 比起那些要跳樓的人, 強千百倍麼!”周恩來也說:“粟裕二讓司令一讓元帥, 人才難得, 大將還是要當的。 ”毛澤東補充說:“而且是第一大將。 我們先這樣定下來, 十大將十元帥。 ”

2002年11月8日, 我陪《共和國大將粟裕》電視劇組總編導石征光訪問了李銀橋同志, 他和我們又談了毛澤東當時要給粟裕授元帥的一些情況。

從上述情況看, 可以說明和澄清如下幾個問題:

毛澤東是要給粟裕授元帥的, 是粟裕高風亮節, 自己不要, 把元帥讓了。

粟裕對軍銜是這樣一種態度, 根本不存在對軍銜不滿意、毛澤東找他談話、把他批哭的問題。 這裡我舉一個例子:我得悉黨外高層民主人士邵力子說粟裕應該評元帥的消息後, 作為一個喜訊當面報告他,並把材料指給他看,以為他會高興的,哪知他臉一沉,脫口而出:“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要什麼元帥呢?我只嫌高,不嫌低。”然後他又進一步向我嚴肅指出,“這都是低級趣味,今後不要議論這方面的問題了,沒有什麼意思。”

毛澤東所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並非指粟裕

毛澤東是說過“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的話,有的文章說,“即謂粟裕也”。如此張冠李戴,在社會上流傳很廣,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毛澤東講的當然不是無的放矢,是有所指的。根據毛澤東對粟裕授銜的態度,可以肯定指的不是粟裕,而是有些鬧軍銜的人。當時,確實有鬧軍銜的現象存在。有的人評了大校不滿意,要少將,有的人評了少將不滿意,要中將。有的人拒絕接受組織上授給的軍銜,有的人授了軍銜不好意思佩戴,穿便衣,這種現象彙報到毛澤東那兒能不批評嗎?然而,那批的不是粟裕啊!

作為一個喜訊當面報告他,並把材料指給他看,以為他會高興的,哪知他臉一沉,脫口而出:“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要什麼元帥呢?我只嫌高,不嫌低。”然後他又進一步向我嚴肅指出,“這都是低級趣味,今後不要議論這方面的問題了,沒有什麼意思。”

毛澤東所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並非指粟裕

毛澤東是說過“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的話,有的文章說,“即謂粟裕也”。如此張冠李戴,在社會上流傳很廣,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毛澤東講的當然不是無的放矢,是有所指的。根據毛澤東對粟裕授銜的態度,可以肯定指的不是粟裕,而是有些鬧軍銜的人。當時,確實有鬧軍銜的現象存在。有的人評了大校不滿意,要少將,有的人評了少將不滿意,要中將。有的人拒絕接受組織上授給的軍銜,有的人授了軍銜不好意思佩戴,穿便衣,這種現象彙報到毛澤東那兒能不批評嗎?然而,那批的不是粟裕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