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百度工程派再下一城!

李根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元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 圖左:王海峰, 圖右:林元慶

8月28日, 星期一, 消息來得毫無徵兆。

接過吳恩達(部分)衣缽不到六個月,

林元慶的百度研究院院長一職, 被百度E-staff成員、負責百度AI技術體系的副總裁王海峰兼任。

消息傳出幾個小時後, 來自百度的信源向量子位透露, 內部一個臨時會議決定了該項重要任命。 卸任百度研究院院長任職的林元慶, 或將在人臉識別相關的業務上保持專注——這是林元慶的老本行, 如果他繼續留在百度, 這也會是一個新起點。

人員變動, 是業務變動的終極反映。 吳恩達的離開、林元慶的卸任, 有人把這當作百度學術派正在遭遇的衝擊, 目前局面——“0:2”, 而且看起來工程派已全面佔據上風, 形勢再難逆轉。

如果不從這麼“戲劇”的角度來看。 這次的調整, 其實也讓百度All in AI的具體方式變得更加清晰可見。

學術派VS.工程派

一直以來,

百度內部對於AI研發推進方式的分歧並不隱秘。 多年之中, 他們相互交織的歷史, 構成了百度技術向前發展的最主要潮流。

學術派有海歸傳統, 習慣實驗室式的研發, 技術從無到有, 在他們那裡好比一次隆重而精心構建的火箭發射:大膽假設, 小心求證, 同步形成論文, 最後應用於技術和產品。

學術派的思路清晰而明確, 在AI技術方興未艾之時, 他們佔據了百度對於技術闡釋和推進最核心的話語權。

以吳恩達為代表, 以百度研究院為陣地。 吳恩達任職的3年, 也是百度研究院代表技術話語權最強勢的3年, 這3年裡, 百度研究院也從幾十人的隊伍, 壯大到了300人。

過去三年, 你所聽到關於百度AI最宏大的聲響均來自研究院, 這裡好比一個孵化器,

技術成熟與此, 然後單獨拆分, 自動駕駛、AR業務, 莫不如此。

工程派則更為務實, 傾向於產品式反覆運算和優化, 整個技術的核心對於工程派而言是產品、是工程, 可以在70分上線, 然後不斷優化反覆運算, 最後精益至90分。

工程派廣泛存於實際業務部門中, 成長於搜索部門的王海峰, 完成度秘從0到1的景鯤, 都是業務部門中的實力派。

在研究院主導AI技術話語權的幾年裡, 工程派的產品分散在百度產品矩陣中, 甚至只是手機百度一個“語音輸入”的入口, 但等到2017年1月一個重要的人事任命, 讓工程派和學術派之間的命運風雲突變。

工程派陸奇

陸奇加盟, 成為了百度AI研發變革的決定性關鍵。

在微軟, 這位被稱為矽谷職位最高的華人高管, 以勤奮和務實著稱, 並且在產品落地和推進方面, 以執行力見長。

打造平臺、建立生態, 產品化落地, 成為陸奇上任後轉改調整的關鍵所在。

吳恩達離職時, 告別信中將自己稱為“百度人工智慧首席架構師”, 認為從研究院體系中孵化出了了無人車和語音交互系統,

未來可能還會有圖片識別、醫療AI等方面的業務從實驗室走出, 成為營收相關的業務。

但陸奇顯然認為力度還不夠, 速度還太慢。 於是雷厲風行之下, IDG(智能駕駛事業群)從三權分立到大一統;AIG(AI技術平臺體系)從無到有, 將NLP、KG、IDL、Speech、Big Data等在內的百度核心技術集中收束, 交于工程派代表王海峰。

度秘則連跨多級, 從百度搜索公司大搜事業部旗下業務, 一躍成為直接向集團總裁彙報的業務, 小冰項目創始人之一景鯤, 離職微軟後再度面向陸奇彙報工作。

陸奇的風格也顯而易見, 無論是收渡鴉, 還是購xPerception, 這都已經是能夠分門獨立而又與百度現有業務相互補充的專案——百度自己能不能做, 能, 但陸奇顯然覺得等不及了。

陸奇從第一天到百度就是務實派,他不是“架構師”,也不是“科學家”,他的身份和任務簡單明確:帶領百度打一場從互聯網到AI的轉型戰。檢驗標準也十足清晰:看結果。

結果當然並不難呈現。如果是為期90分鐘的足球賽,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進球,如果是百度AI轉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有多少業務落地,帶來多少營收,其他則是相對次要的。

比如在陸奇上任後,市場和公關的區分更加明顯。百度內部的消息告訴量子位元,陸奇享有市場的管控權,但對於公關業務卻置於一旁,他說這並不合約範圍之內,但心裡多半也清楚,百度的公關業務並非輕而易舉,這口鍋不是誰都能背,這口鍋甚至讓另一個百度總裁吃過啞巴虧。

研究院也存在類似的問題。長期以來,研究院被人“詬病”的關鍵問題,在於科研式的投入需要有源源不斷的重金,而產出卻無法通過營收報表直接回饋,甚至資料增長也難以統計。

林元慶也被問過類似的問題,他的回答是:我們的盈利並不單獨結算,而是與其他部門結合,幫助其他業務盈利,而很多業務沒有AI根本不行,所以這樣測算下來,我們創造的收入已經超過了投入的資金——但這是無法放到PPT中彙報的。

於是“科學家”交出指揮權的路數顯然也不難想見,作為空降高管,作為被寄予轉型厚望的指揮官,陸奇時間有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工程派站到一線,讓產品官賦有指揮權。

有聲音說這是百度內部的派系之爭。

在吳恩達、王勁離職時,有評論說這是“微軟系”對“穀歌系”的全面勝利,但顯然站不住腳的是,老百度向海龍還掌握營收引擎,度秘事業部的首席技術官朱凱華出身穀歌,而陸奇之前更知名的前微軟副總裁張亞勤,在百度的許可權業務則進一步被分割。

“宮廷”的思路,顯然與百度正在面臨的變革不太吻合。

但如果非要說派系,那也只可能是“學術派”和“工程派”之間的研發路線分歧,是時候要做個了結。

要麼一方享有指揮權,另一份全力配合;要麼雙方實現進一步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不可能各自獨立推進語音辨識之類的技術了。

當然,做出決斷的工程派人物陸奇,當然更傾向於前者,畢竟融合並非易事,效果好壞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顯現,他不能等,他需要更清晰更直接的結果。

實際上,陸奇也不太認可學術派搞研發的思路,微軟有更完整的產學研體系,他應該不會陌生,不過從微軟時期的表彰月臺來看,陸奇更傾向於把獎章頒給工程業務貢獻的人。

現在,入主百度的陸奇,希望施展的雄心壯志也很清晰,他想要最多最有利的自動駕駛合作,哪怕不是完全由百度操控全套方案和配置。他想要最大的語音交互市場份額,而不只是其中某項技術登上MIT技術評論。

有人推測吳恩達的走和陸奇有關,但他們之間發生過什麼難以得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即便吳恩達不走,學術派在百度的“好日子”也終將到頭,話語權和掌控權,會在陸奇的決斷裡送到工程派手中。

另外量子位獲悉,最近有百度核心高管在談及吳恩達時,給出的評價不盡正面。

△ 陸奇

繞不過王勁

最後,談及百度研究院的命運,參與開創的前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可能無法繞過。

但值得注意的是,王勁的走,和工程派與學術派的路線分歧關係不大,更多還是王勁與李彥宏之間的失和。

起因眾說紛紜,但自動駕駛相關的人士告訴量子位,王勁的10億美元分拆沒有得到接受,而忠誠度也遭遇危機。就在王勁離職前,爭執已然被公開,王勁甚至在自動駕駛事業部的總監們面前歷數多年不易,並召喚部下跟隨自己出走。

而李彥宏對於SVP的忍耐也到極限,至少在王勁主政無人車的時間裡,直接或間接影響了不少技術大牛離開。董事長的憤怒甚至通過官網去發洩,在3月1日宣佈王勁不再擔任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之後數小時,關於王勁的相關介紹,被富有效率地下架。

當時的王勁身處緘默期,對於發生的一切敢怒不敢言,最後只能在一個月緘默期將盡時,通過一次可去可不去的會議,宣佈自己即將離職,春風化雨地回敬了一刀。

這倒讓百度更加警惕,至少其後關於王勁的消息,總能收到一兩個旁敲側擊的求證,看源頭是否來自王勁一方。

在百度時,某個不算正面的綽號不脛而走,既有百度內部對王勁的直觀評價,也包含百度同學對SVP性格的洞察。他看起來與吳恩達、林元慶為代表的學術派更近一些,但他又是偏向工程化、資源整合的那個人。

王勁夾雜在百度AI潮向轉變的關口,又夾雜在百度AI指揮權從學術派換到工程派手中的路口中央,成為這千絲萬縷中的一部分,學術派認為他太過市場,工程派認為他缺乏實力。真實的王勁到底如何,估計只有通過景馳的未來才知道。

據說王勁和李彥宏撕破臉那天,也是星期一。

— 完 —

誠摯招聘

陸奇從第一天到百度就是務實派,他不是“架構師”,也不是“科學家”,他的身份和任務簡單明確:帶領百度打一場從互聯網到AI的轉型戰。檢驗標準也十足清晰:看結果。

結果當然並不難呈現。如果是為期90分鐘的足球賽,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進球,如果是百度AI轉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有多少業務落地,帶來多少營收,其他則是相對次要的。

比如在陸奇上任後,市場和公關的區分更加明顯。百度內部的消息告訴量子位元,陸奇享有市場的管控權,但對於公關業務卻置於一旁,他說這並不合約範圍之內,但心裡多半也清楚,百度的公關業務並非輕而易舉,這口鍋不是誰都能背,這口鍋甚至讓另一個百度總裁吃過啞巴虧。

研究院也存在類似的問題。長期以來,研究院被人“詬病”的關鍵問題,在於科研式的投入需要有源源不斷的重金,而產出卻無法通過營收報表直接回饋,甚至資料增長也難以統計。

林元慶也被問過類似的問題,他的回答是:我們的盈利並不單獨結算,而是與其他部門結合,幫助其他業務盈利,而很多業務沒有AI根本不行,所以這樣測算下來,我們創造的收入已經超過了投入的資金——但這是無法放到PPT中彙報的。

於是“科學家”交出指揮權的路數顯然也不難想見,作為空降高管,作為被寄予轉型厚望的指揮官,陸奇時間有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工程派站到一線,讓產品官賦有指揮權。

有聲音說這是百度內部的派系之爭。

在吳恩達、王勁離職時,有評論說這是“微軟系”對“穀歌系”的全面勝利,但顯然站不住腳的是,老百度向海龍還掌握營收引擎,度秘事業部的首席技術官朱凱華出身穀歌,而陸奇之前更知名的前微軟副總裁張亞勤,在百度的許可權業務則進一步被分割。

“宮廷”的思路,顯然與百度正在面臨的變革不太吻合。

但如果非要說派系,那也只可能是“學術派”和“工程派”之間的研發路線分歧,是時候要做個了結。

要麼一方享有指揮權,另一份全力配合;要麼雙方實現進一步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不可能各自獨立推進語音辨識之類的技術了。

當然,做出決斷的工程派人物陸奇,當然更傾向於前者,畢竟融合並非易事,效果好壞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顯現,他不能等,他需要更清晰更直接的結果。

實際上,陸奇也不太認可學術派搞研發的思路,微軟有更完整的產學研體系,他應該不會陌生,不過從微軟時期的表彰月臺來看,陸奇更傾向於把獎章頒給工程業務貢獻的人。

現在,入主百度的陸奇,希望施展的雄心壯志也很清晰,他想要最多最有利的自動駕駛合作,哪怕不是完全由百度操控全套方案和配置。他想要最大的語音交互市場份額,而不只是其中某項技術登上MIT技術評論。

有人推測吳恩達的走和陸奇有關,但他們之間發生過什麼難以得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即便吳恩達不走,學術派在百度的“好日子”也終將到頭,話語權和掌控權,會在陸奇的決斷裡送到工程派手中。

另外量子位獲悉,最近有百度核心高管在談及吳恩達時,給出的評價不盡正面。

△ 陸奇

繞不過王勁

最後,談及百度研究院的命運,參與開創的前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可能無法繞過。

但值得注意的是,王勁的走,和工程派與學術派的路線分歧關係不大,更多還是王勁與李彥宏之間的失和。

起因眾說紛紜,但自動駕駛相關的人士告訴量子位,王勁的10億美元分拆沒有得到接受,而忠誠度也遭遇危機。就在王勁離職前,爭執已然被公開,王勁甚至在自動駕駛事業部的總監們面前歷數多年不易,並召喚部下跟隨自己出走。

而李彥宏對於SVP的忍耐也到極限,至少在王勁主政無人車的時間裡,直接或間接影響了不少技術大牛離開。董事長的憤怒甚至通過官網去發洩,在3月1日宣佈王勁不再擔任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之後數小時,關於王勁的相關介紹,被富有效率地下架。

當時的王勁身處緘默期,對於發生的一切敢怒不敢言,最後只能在一個月緘默期將盡時,通過一次可去可不去的會議,宣佈自己即將離職,春風化雨地回敬了一刀。

這倒讓百度更加警惕,至少其後關於王勁的消息,總能收到一兩個旁敲側擊的求證,看源頭是否來自王勁一方。

在百度時,某個不算正面的綽號不脛而走,既有百度內部對王勁的直觀評價,也包含百度同學對SVP性格的洞察。他看起來與吳恩達、林元慶為代表的學術派更近一些,但他又是偏向工程化、資源整合的那個人。

王勁夾雜在百度AI潮向轉變的關口,又夾雜在百度AI指揮權從學術派換到工程派手中的路口中央,成為這千絲萬縷中的一部分,學術派認為他太過市場,工程派認為他缺乏實力。真實的王勁到底如何,估計只有通過景馳的未來才知道。

據說王勁和李彥宏撕破臉那天,也是星期一。

— 完 —

誠摯招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