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草原婚宴場上,喝著奶茶吃著手把肉這才是結婚該有的樣子

甜蜜的小情侶,

也大多會選擇在這個良辰吉日求婚。

而現在婚禮,

大多是去酒店辦個酒席草草了事。

總感覺結了個假婚。

今天,

小編就帶大家來觀賞領略一下,

蒙古族在自家草原上辦的特色婚禮,

盛大的婚宴現場吧。

這樣傳統的婚禮, 還是很難得的,

也許再過幾年就看不到了。

內蒙古的呼倫貝爾草原,

於每年的七八月份,

這兒水草豐美, 牛羊肥壯,

正是舉辦草原婚禮的最佳時節。

而今日一場豪放的蒙古族婚禮正在進行中。

令人大開眼界, 驚訝不已的是,

單單一頓午飯, 居然可以一直吃到天黑,

小編真心的佩服吖~

究竟他們吃的都是些什麼呢?

讓我們一起圍觀來看看吧。

OMG, 場面真的是夠壯觀的。

賓客絡繹不絕的前來, 現場統計了一下,

居然容納了500個賓客。

1000斤牛羊肉和糕點。

這的食物量大的也是足矣讓你驚訝的掉了下巴~

這位帥氣的小夥子, 便是新郎寶音巴圖了。

美麗的新娘其木格。 據悉婚宴舉辦的場地,

就是新郎自家的草原!感覺超級棒的...

蒙古族的人向來都是極其注重婚禮儀式的,

毫無疑問對他們來講,

這可真的是人生的一大盛事了。

家裡無論遠親近親, 齊齊上陣。

備菜的、宰殺羊肉的、

煎炸果子的...各有各忙活的。

前前後後, 單獨婚宴的準備工作就需要2天的時間呢。

在婚禮舉辦的前兩三天,

親戚們也都陸陸續續從自家,

騎著摩托車前來張羅幫忙了。

當地的老人們要著手,

為新人手工縫製來年穿的傳統蒙古袍。

聽老人們說,縫製一件這樣的袍子,

無論時間,精力還是選料方面都是相當考究的 ,

料子方面,就需要30頭羊的羊皮,

幾個手工嫺熟的老人,

還要一點點的縫補,接連縫上好幾天時間呢!

真真正正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吖。

宰殺牛羊的重大責任,

自然是粗壯的男人們來做的了。

殺羊的時候,羊頭必須朝北,四肢朝天,

在胸口割一個口子,全程乾淨利索。

羊頭、羊蹄因為皮毛較多,

需要先用火燒,再刮洗乾淨。

羊皮和羊肉將移入備菜棚內,

有專人按部位切分,碼放整齊。

中年婦女們則負責做麵點,

處理下水、灌腸這樣精細的活兒,

也多由女人們負責完成。

布裡亞特人的灌腸花樣很多,

有血腸、肉腸,還有精細製作的編腸。

肉食的準備,

在婚禮前一天下午就需要開始進行了,

以確保婚禮當天能吃到新鮮的手把肉。

不得不提的是蒙古族婚禮中,

宰殺多少頭羊,是一家人財富的象徵,

我們拍攝的這家人,殺了14頭羊、1頭牛,

屬於布裡亞特人中的殷實家庭了。

大骨、大排在傍晚的時候就下鍋了,

14頭羊和1頭牛要連夜煮好,

才跟得上第二天宴席的節奏。

遊牧民族吃肉很直接豪爽的,

手拿著肉,用刀子割小塊吃,

所以很形象地叫做手把肉。

只用白水煮,不加任何調味,

吃起來都是很鮮美的。

女人們開始利索地組裝白食拼盤,

手把肉的分裝則由男人們執行。

這樣的蒙古婚禮,說起來挺像我們的鄉村婚禮的,

首先需要自家有可以鋪得開的大場地,

其次還需眾多親戚朋友鄉鄰的幫忙,

這樣一來才夠氣派。

結婚前待嫁的新娘也是超級忙碌的,

要接受不同親戚的盛情邀請。

去他們的蒙古包裡喝茶、吃飯,接受祝福和賀禮。

挺有趣的一件事是,

新娘會在結婚前舉辦一個告別單身舞會。

到場的有新娘的閨蜜,親戚,長輩,

新郎也出席呢~

歡快的唱歌跳舞一直鬧到淩晨,

熱鬧程度絲毫不亞於婚禮本身呐。

現如今這樣的單身派對,

也在城裡的舞廳裡舉辦了,

還會有專門的司儀主持。

這才是婚禮原本應該擁有的樣子嘛,

相比之下都市的我們,

2小時草草了事的婚宴只能算是聚餐了吧。

奶茶,是蒙古人必不可少的日常飲品,

婚禮上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布裡亞特人的奶茶,

和其他蒙古族相比顯得清淡些。

他們喜歡直接將鮮奶燒熱,

再倒入泡好的磚茶水,

揚沸幾次即可出鍋,連鹽都不用加。

白食麵點一般也會提前兩天準備好,

前來幫忙的都是新郎家的女性親戚。

主要麵點就是油炸果子,

它本身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食物,

隨時配著奶茶吃,就非常的抵餓。

婚禮前兩天會搭起巨大的圓形帳篷,

沿襲傳統宴席中男女不同桌,

也遵循蒙古包內部的座位安排,

正中間是尊位,左邊是男性的位置,右邊是女性。

長達幾天的精心準備,

終於到了婚宴舉辦的當天了。

婚宴當天會做另一種,

重要的傳統食物—八寶飯。

它用一種叫臭李子的野果做成的果醬,

跟奶幹、列巴、油餅、紅棗、

葡萄乾等食物混合一起在。

寓意新婚生活美滿富足。

為了討個好彩頭,

婚宴上的菜式都是成雙成對的。

主食、涼菜、熱湯都各有兩道。

布裡亞特人的飲食習慣既有蒙古傳統特色,

也深受俄羅斯文化影響。

好比其中的列巴,就是俄羅斯的主食麵包。

另外還有土豆沙拉、烤雞肉卷,

捲心菜、白洋蔥和番茄醬製作的紅菜湯。

最後宴席桌上不會出現內臟下水,

牛羊肉餘下的雜碎,會製作成太陽餅或者包子,

作為犒勞幫廚親戚、男方來賓的餐食。

像羊背子等一些上等的好肉,

布裡亞特人會切分好,作為禮物,

回贈給來娘家參加婚禮的姑娘。

而每一位賓客也會受到主人家的贈禮,

男性賓客多為哈達或毛巾,女性賓客為紗巾。

晌午時分,

親朋好友們齊齊身穿,

蒙古袍盛裝出席婚禮,

長輩們為新人獻上了美好的新婚祝福,

一同唱起吉祥的歌曲。

新娘其木格(中),按照習俗需要在新房內,

完成傳統的換裝儀式。頭髮被梳成了兩根髮辮,

戴上黑色的托依蔔髮辮套飾,

蒙古袍也換成了起肩有褶子的袍子,並穿上馬甲,

意味著從姑娘到已婚女性的身份轉變。

草原婚宴場上,

布裡亞特人開心地,吃著手把肉,

長達一周左右的婚禮,慢慢的接近尾聲。

而屬於年輕夫婦的幸福生活,這才拉開帷幕...

在婚禮舉辦的前兩三天,

親戚們也都陸陸續續從自家,

騎著摩托車前來張羅幫忙了。

當地的老人們要著手,

為新人手工縫製來年穿的傳統蒙古袍。

聽老人們說,縫製一件這樣的袍子,

無論時間,精力還是選料方面都是相當考究的 ,

料子方面,就需要30頭羊的羊皮,

幾個手工嫺熟的老人,

還要一點點的縫補,接連縫上好幾天時間呢!

真真正正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吖。

宰殺牛羊的重大責任,

自然是粗壯的男人們來做的了。

殺羊的時候,羊頭必須朝北,四肢朝天,

在胸口割一個口子,全程乾淨利索。

羊頭、羊蹄因為皮毛較多,

需要先用火燒,再刮洗乾淨。

羊皮和羊肉將移入備菜棚內,

有專人按部位切分,碼放整齊。

中年婦女們則負責做麵點,

處理下水、灌腸這樣精細的活兒,

也多由女人們負責完成。

布裡亞特人的灌腸花樣很多,

有血腸、肉腸,還有精細製作的編腸。

肉食的準備,

在婚禮前一天下午就需要開始進行了,

以確保婚禮當天能吃到新鮮的手把肉。

不得不提的是蒙古族婚禮中,

宰殺多少頭羊,是一家人財富的象徵,

我們拍攝的這家人,殺了14頭羊、1頭牛,

屬於布裡亞特人中的殷實家庭了。

大骨、大排在傍晚的時候就下鍋了,

14頭羊和1頭牛要連夜煮好,

才跟得上第二天宴席的節奏。

遊牧民族吃肉很直接豪爽的,

手拿著肉,用刀子割小塊吃,

所以很形象地叫做手把肉。

只用白水煮,不加任何調味,

吃起來都是很鮮美的。

女人們開始利索地組裝白食拼盤,

手把肉的分裝則由男人們執行。

這樣的蒙古婚禮,說起來挺像我們的鄉村婚禮的,

首先需要自家有可以鋪得開的大場地,

其次還需眾多親戚朋友鄉鄰的幫忙,

這樣一來才夠氣派。

結婚前待嫁的新娘也是超級忙碌的,

要接受不同親戚的盛情邀請。

去他們的蒙古包裡喝茶、吃飯,接受祝福和賀禮。

挺有趣的一件事是,

新娘會在結婚前舉辦一個告別單身舞會。

到場的有新娘的閨蜜,親戚,長輩,

新郎也出席呢~

歡快的唱歌跳舞一直鬧到淩晨,

熱鬧程度絲毫不亞於婚禮本身呐。

現如今這樣的單身派對,

也在城裡的舞廳裡舉辦了,

還會有專門的司儀主持。

這才是婚禮原本應該擁有的樣子嘛,

相比之下都市的我們,

2小時草草了事的婚宴只能算是聚餐了吧。

奶茶,是蒙古人必不可少的日常飲品,

婚禮上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布裡亞特人的奶茶,

和其他蒙古族相比顯得清淡些。

他們喜歡直接將鮮奶燒熱,

再倒入泡好的磚茶水,

揚沸幾次即可出鍋,連鹽都不用加。

白食麵點一般也會提前兩天準備好,

前來幫忙的都是新郎家的女性親戚。

主要麵點就是油炸果子,

它本身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食物,

隨時配著奶茶吃,就非常的抵餓。

婚禮前兩天會搭起巨大的圓形帳篷,

沿襲傳統宴席中男女不同桌,

也遵循蒙古包內部的座位安排,

正中間是尊位,左邊是男性的位置,右邊是女性。

長達幾天的精心準備,

終於到了婚宴舉辦的當天了。

婚宴當天會做另一種,

重要的傳統食物—八寶飯。

它用一種叫臭李子的野果做成的果醬,

跟奶幹、列巴、油餅、紅棗、

葡萄乾等食物混合一起在。

寓意新婚生活美滿富足。

為了討個好彩頭,

婚宴上的菜式都是成雙成對的。

主食、涼菜、熱湯都各有兩道。

布裡亞特人的飲食習慣既有蒙古傳統特色,

也深受俄羅斯文化影響。

好比其中的列巴,就是俄羅斯的主食麵包。

另外還有土豆沙拉、烤雞肉卷,

捲心菜、白洋蔥和番茄醬製作的紅菜湯。

最後宴席桌上不會出現內臟下水,

牛羊肉餘下的雜碎,會製作成太陽餅或者包子,

作為犒勞幫廚親戚、男方來賓的餐食。

像羊背子等一些上等的好肉,

布裡亞特人會切分好,作為禮物,

回贈給來娘家參加婚禮的姑娘。

而每一位賓客也會受到主人家的贈禮,

男性賓客多為哈達或毛巾,女性賓客為紗巾。

晌午時分,

親朋好友們齊齊身穿,

蒙古袍盛裝出席婚禮,

長輩們為新人獻上了美好的新婚祝福,

一同唱起吉祥的歌曲。

新娘其木格(中),按照習俗需要在新房內,

完成傳統的換裝儀式。頭髮被梳成了兩根髮辮,

戴上黑色的托依蔔髮辮套飾,

蒙古袍也換成了起肩有褶子的袍子,並穿上馬甲,

意味著從姑娘到已婚女性的身份轉變。

草原婚宴場上,

布裡亞特人開心地,吃著手把肉,

長達一周左右的婚禮,慢慢的接近尾聲。

而屬於年輕夫婦的幸福生活,這才拉開帷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