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給我們帶來威脅的8個民族,如今後人及現狀如何

歷史上給我們帶來威脅的8個民族, 如今後人及現狀如何

我國歷經五千年, 仍舊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但是, 在時間的長河裡, 不管哪一個民族, 都會經過血的洗禮!

而我們華夏, 曾經亦是如此!前前後後, 對我們有過較大威脅的, 差不多有8個, 那我們來看看, 這8個民族現在怎麼樣了呢?

1.匈奴

這個最早活躍在我國北方的民族, 當秦始皇一統六國後, 築長城修直道, 命令蒙恬率軍三十萬迎頭痛擊。

秦朝滅亡後, 匈奴再次坐大, 把劉邦都差點結果了。 然而等到劉邦的曾孫漢武帝上位, 漢朝已休養生息兩代人, 實力空前,

立馬派精兵強將了結了匈奴這個心腹大患, 使得匈奴一分為二, 慢慢湮滅在歷史當中。

匈奴

匈奴是個歷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團, 祖居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的寒溫帶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帶, 他們披髮左衽。 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 匈奴, 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

曰淳維。 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 居於北蠻, 隨畜牧而轉移。 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遊牧民族。 西元前215年被蒙恬逐出黃河河套地區以及河西走廊地區, 西漢前期強大起來, 屢次進犯邊境。 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 並控制西域。 後為西漢武帝所敗, 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 漢元帝時, 于五部呼韓邪和親。 後在東漢時分裂為南北匈奴, 南匈奴投降漢朝, 北匈奴經過永元戰役(燕然勒功)而在西遷後消失於中國的古籍中。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前趙政權。 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鐵弗人建立過胡夏。

1世紀—2世紀時的南匈奴內附期間, 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逐漸黯淡。

匈奴後裔成為中國居民之後, 逐漸改為漢姓。 其後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山東和福建等地。 如位於江蘇蘇州的金氏, 位於福建福安市賽岐鎮宅裡村的金氏, 位於河南省鶴壁市的赫連氏, 位於安徽省皖南東至縣南溪古寨金氏,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金崖鎮金氏, 浙江省浦江縣鄭宅鎮後路金村金氏, 山東省文登市叢氏-傳說皆為匈奴金日磾的後裔。

2.五胡

五胡指魏晉之際內遷中原的少數民族總稱。 漢魏之際, 統治階級為補充兵員及勞動力, 強迫被征服的西部, 北部少數民族內遷中原;亦有因自身經濟發展而內遷者。 其中主要有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少數民族。 對北方經濟發展做出過貢獻。 趁中原八王之亂時西晉政權衰弱之際,

陸續建立十餘個北方政權。

五胡是一個統稱, 西晉時差那麼一丟丟, 就能把漢人趕盡殺絕!

五胡

幸好, 冉閔頒佈殺胡令, 才讓漢族的血脈得以延續。 後來者五胡的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死的死, 融合的融合。

匈奴

漢朝南北匈奴分裂時,

北匈奴便遷往了歐洲, 建立了匈奴汗國, 從而導致了日爾曼民族的大遷移, 間接的滅亡了西羅馬帝國。 隋唐以後, 不再有記載。

後趙被冉魏滅亡後, 羯族作為整個東亞歷史上最殘暴的民族被屠殺殆盡, 僅剩下一萬餘人投降了東晉, 但沒多久東晉爆發一場內亂, 這僅剩的一支羯族人趁亂攻下了幾個城池, 又開始了後趙時期的食人殘暴統治, 最終被晉兵滅族。

鮮卑

鮮卑族建立政權後, 部落大都解體, 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 隨著封建化進程的加深, 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 到了隋唐時期, 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 逐漸消亡。 但是鮮卑消失的主因是人口枯竭, 當年鮮卑族的漢化政策總體而言並不是特別成功, 一些鮮卑族先是漢化後來又胡化。吉林大學古DNA實驗室的研究,證實現代錫伯族很可能是拓跋鮮卑後裔。

羌、氐

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幾支在唐初年間被松贊干布統一建立了吐蕃王國;另外的南遷一部分在雲貴高原形成十六詔,最終統一為南詔,南詔滅亡後分裂為各個民族;其餘的繼續南遷,與緬甸當時的各族共同書寫了緬甸歷史。 現在的56個民族中,羌氐後裔有:彝族、土家族、藏族、白族、哈尼族、納西族、羌族、傈僳族、景頗族(在緬甸被稱為克欽族)、普米族、拉祜族、基諾族、怒族、門巴族、珞巴族等等。在緬甸,較大的有:緬甸族、克欽族、克倫族、若開族、克木族、欽族等等。

3.突厥

進入隋唐時期,突厥這個民族崛起於北方草原。

但是突厥的結果跟匈奴極其類似,都是遇到一個短命皇朝加上一個盛世皇朝,且也被這個短命皇朝痛毆一頓。

可最後,唐朝的李世民跟漢武帝有得一拼,同樣是個牛人,所以突厥分為東西突厥,西突厥往西走,東突厥歸順大唐,被融化了。

突厥是歷史上活躍于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540年,突厥這個詞始見於中國史冊。

突厥

745年,唐朝與回鶻攻滅後突厥汗國,東突厥諸部或者在戰爭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鶻,或者融入唐朝。唐朝滅西突厥以後,原西突厥汗國所屬突騎施、烏古斯、葛邏祿、欽察、卡拉吉、樣磨、處月等部落也活躍於中亞地區。突騎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擴張起了重大作用,葛邏祿則在唐末以後的中亞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與回鶻建立喀拉汗王朝。

如今的“突厥”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各個民族的統稱,大多是歷史上受突厥人統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後裔,主要民族有土耳其人、維吾爾人、韃靼人(塔塔爾人)、雅庫特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柯爾克孜人)、撒拉爾人、亞塞拜然人、土庫曼人、烏茲別克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等。

4.契丹

想必大家都《天龍八部》,裡面打蕭峰就是契丹人。

在宋朝的時候,北方強鄰契丹,漢化程度較高,又佔據了土地肥沃的燕雲十六州,所以與宋朝斷斷續續打了上百年,互有勝負。

而結果,卻被宋朝聯合女真,給滅了。

遼朝(916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正式建國稱帝,成為遼政權的創始人,國號“契丹”,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遼 。983年曾複更名“大契丹”,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恢復國號“遼”。1125年為金國所滅 。

遼末,遼貴族耶律淳建立北遼,與西夏共同抗金,後被金滅。遼朝宗室後代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了東遼與後遼,最後東遼滅後遼,東遼被蒙古所滅。遼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滅。1222年西遼貴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權後西遼,後又被蒙古所滅 。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

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制,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5.女真

同樣是《天龍八部》裡面,最後來就蕭峰的還有個叫完顏打骨打的人,這人就是女真的首領,趁著宋遼對峙,偷偷摸摸的崛起。

之後聯合宋朝滅掉遼國(契丹),搖身一變北方餓狼,吞食了宋朝秦淮以北的大量土地!

女真族,別稱女貞與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遼朝時期稱“女真”、“女直”(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 基本形成民族形態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時。“女真”一名最早見於唐初。

11世紀向契丹稱臣。遼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完顏綏可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其子完顏石魯作酋長後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聯盟。石魯之子完顏烏古乃又合併了許多部落。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並驅逐契丹的統治,建立金朝。1234年,蒙古人摧毀了金朝。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龍江設斡朵裡、胡裡改、桃溫、脫斡憐、孛苦江五萬戶府,管轄當地女真人和水達達。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1615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新賓縣二道河子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稱為“大金”,史稱後金。1635年皇太極改為滿洲族。1644年,滿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統一的王朝。

6.蒙古

宋朝什麼都好,就是鄰居們一個個都太他媽強大了!

北方先有契丹後有女真,宋朝都挺過來了,可北方牌桌一換,蒙古族成了老大,隨後雖然死命抵抗,最終的結果依舊是沒有辦法改變,以致蠻族的鐵蹄第一次深入中華腹地。

明朝自建國初始,就把對蒙古的戰爭作為首要考慮的問題,通過朱元璋、朱棣的努力,包括設置軍事重鎮和修建明長城,朱棣發動了五次親征,把蒙古勢力趕到了大漠邊上,鞏固了對中原的統治,但卻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蒙古對其北方邊境的威脅。

1624年,蒙古科爾沁部首先成為後金的藩屬。1636年,皇太極征服了察哈爾部並改國號為清。而後清朝降服了蒙古各部落,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1771年,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內附,蒙古除布裡雅特、卡爾梅克等由俄羅斯統治外,其餘各部均納入清朝版圖。其中,1660年庫倫活佛作出的歸附清朝,不歸附沙皇俄國的政策,影響蒙古政治格局數百年。

1733年,漠北蒙古(今蒙古國)由烏裡雅蘇台將軍管轄,為省級行政區,也就是外蒙古。1761年,置庫倫辦事大臣,土謝圖汗部與車臣汗部民政事務改由庫倫辦事大臣管理;同年,置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科布多地方。此後烏裡雅蘇台將軍仍監管賽音諾顏部、劄薩克圖汗部二部民事與唐努烏梁海事務,並統轄喀爾喀四部、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各路蒙古兵。

7.滿族

蒙古韃子被趕出後,迎來了幾百年的幸福時光,可惜遇到了小冰河期,農民顆粒無收,李自成造反了。

而滿清就是趁著天下大亂之際,引兵入關,一路屠城滅寨,用血腥鎮壓奪得統治權。

不過,現在滿族還在,可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嘛,呵呵,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之類的破壞民族團結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滿族人口總數為1068.2萬人(2000年),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辛亥革命之後,清廷覆亡。

滿族人口分佈於全國各地,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肅、寧夏、山東、湖北、貴州等省區及西安、成都、廣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

8.日本

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們跟日本的仇可都記著呢!

中日之間,必將會有一戰,到了那時,我們再一筆一筆去算!當然,利息怎麼收、收多少,是個問題,可以提前商榷!

一些鮮卑族先是漢化後來又胡化。吉林大學古DNA實驗室的研究,證實現代錫伯族很可能是拓跋鮮卑後裔。

羌、氐

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幾支在唐初年間被松贊干布統一建立了吐蕃王國;另外的南遷一部分在雲貴高原形成十六詔,最終統一為南詔,南詔滅亡後分裂為各個民族;其餘的繼續南遷,與緬甸當時的各族共同書寫了緬甸歷史。 現在的56個民族中,羌氐後裔有:彝族、土家族、藏族、白族、哈尼族、納西族、羌族、傈僳族、景頗族(在緬甸被稱為克欽族)、普米族、拉祜族、基諾族、怒族、門巴族、珞巴族等等。在緬甸,較大的有:緬甸族、克欽族、克倫族、若開族、克木族、欽族等等。

3.突厥

進入隋唐時期,突厥這個民族崛起於北方草原。

但是突厥的結果跟匈奴極其類似,都是遇到一個短命皇朝加上一個盛世皇朝,且也被這個短命皇朝痛毆一頓。

可最後,唐朝的李世民跟漢武帝有得一拼,同樣是個牛人,所以突厥分為東西突厥,西突厥往西走,東突厥歸順大唐,被融化了。

突厥是歷史上活躍于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540年,突厥這個詞始見於中國史冊。

突厥

745年,唐朝與回鶻攻滅後突厥汗國,東突厥諸部或者在戰爭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鶻,或者融入唐朝。唐朝滅西突厥以後,原西突厥汗國所屬突騎施、烏古斯、葛邏祿、欽察、卡拉吉、樣磨、處月等部落也活躍於中亞地區。突騎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擴張起了重大作用,葛邏祿則在唐末以後的中亞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與回鶻建立喀拉汗王朝。

如今的“突厥”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各個民族的統稱,大多是歷史上受突厥人統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後裔,主要民族有土耳其人、維吾爾人、韃靼人(塔塔爾人)、雅庫特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柯爾克孜人)、撒拉爾人、亞塞拜然人、土庫曼人、烏茲別克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等。

4.契丹

想必大家都《天龍八部》,裡面打蕭峰就是契丹人。

在宋朝的時候,北方強鄰契丹,漢化程度較高,又佔據了土地肥沃的燕雲十六州,所以與宋朝斷斷續續打了上百年,互有勝負。

而結果,卻被宋朝聯合女真,給滅了。

遼朝(916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正式建國稱帝,成為遼政權的創始人,國號“契丹”,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遼 。983年曾複更名“大契丹”,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恢復國號“遼”。1125年為金國所滅 。

遼末,遼貴族耶律淳建立北遼,與西夏共同抗金,後被金滅。遼朝宗室後代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了東遼與後遼,最後東遼滅後遼,東遼被蒙古所滅。遼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滅。1222年西遼貴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權後西遼,後又被蒙古所滅 。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

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制,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5.女真

同樣是《天龍八部》裡面,最後來就蕭峰的還有個叫完顏打骨打的人,這人就是女真的首領,趁著宋遼對峙,偷偷摸摸的崛起。

之後聯合宋朝滅掉遼國(契丹),搖身一變北方餓狼,吞食了宋朝秦淮以北的大量土地!

女真族,別稱女貞與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遼朝時期稱“女真”、“女直”(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 基本形成民族形態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時。“女真”一名最早見於唐初。

11世紀向契丹稱臣。遼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完顏綏可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其子完顏石魯作酋長後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聯盟。石魯之子完顏烏古乃又合併了許多部落。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並驅逐契丹的統治,建立金朝。1234年,蒙古人摧毀了金朝。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龍江設斡朵裡、胡裡改、桃溫、脫斡憐、孛苦江五萬戶府,管轄當地女真人和水達達。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1615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新賓縣二道河子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稱為“大金”,史稱後金。1635年皇太極改為滿洲族。1644年,滿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統一的王朝。

6.蒙古

宋朝什麼都好,就是鄰居們一個個都太他媽強大了!

北方先有契丹後有女真,宋朝都挺過來了,可北方牌桌一換,蒙古族成了老大,隨後雖然死命抵抗,最終的結果依舊是沒有辦法改變,以致蠻族的鐵蹄第一次深入中華腹地。

明朝自建國初始,就把對蒙古的戰爭作為首要考慮的問題,通過朱元璋、朱棣的努力,包括設置軍事重鎮和修建明長城,朱棣發動了五次親征,把蒙古勢力趕到了大漠邊上,鞏固了對中原的統治,但卻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蒙古對其北方邊境的威脅。

1624年,蒙古科爾沁部首先成為後金的藩屬。1636年,皇太極征服了察哈爾部並改國號為清。而後清朝降服了蒙古各部落,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1771年,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內附,蒙古除布裡雅特、卡爾梅克等由俄羅斯統治外,其餘各部均納入清朝版圖。其中,1660年庫倫活佛作出的歸附清朝,不歸附沙皇俄國的政策,影響蒙古政治格局數百年。

1733年,漠北蒙古(今蒙古國)由烏裡雅蘇台將軍管轄,為省級行政區,也就是外蒙古。1761年,置庫倫辦事大臣,土謝圖汗部與車臣汗部民政事務改由庫倫辦事大臣管理;同年,置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科布多地方。此後烏裡雅蘇台將軍仍監管賽音諾顏部、劄薩克圖汗部二部民事與唐努烏梁海事務,並統轄喀爾喀四部、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各路蒙古兵。

7.滿族

蒙古韃子被趕出後,迎來了幾百年的幸福時光,可惜遇到了小冰河期,農民顆粒無收,李自成造反了。

而滿清就是趁著天下大亂之際,引兵入關,一路屠城滅寨,用血腥鎮壓奪得統治權。

不過,現在滿族還在,可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嘛,呵呵,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之類的破壞民族團結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滿族人口總數為1068.2萬人(2000年),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辛亥革命之後,清廷覆亡。

滿族人口分佈於全國各地,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肅、寧夏、山東、湖北、貴州等省區及西安、成都、廣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

8.日本

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們跟日本的仇可都記著呢!

中日之間,必將會有一戰,到了那時,我們再一筆一筆去算!當然,利息怎麼收、收多少,是個問題,可以提前商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