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0~18歲孩子怎樣教育?《重慶市家庭教育大綱》看完秒懂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大綱》的特色亮點吧

↓↓↓

國家性和地方性相結合

本大綱一方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行政法規,

遵循《全國家庭教育大綱》的指導精神並參照其編寫體例和文本結構, 堅持家庭教育的科學化與規範化, 宣導“兒童為本、家長主體、多向互動”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 重慶轄區因城鄉二元機構的經濟特徵具備“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並存”和“家庭教育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特點, 在內容上新增“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部分和“自閉症兒童”和“語言障礙兒童”, 以及新增了每一類特殊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常見問題為導向, 針對每一部分內容進行細化和闡釋, 突出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科學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在家庭教育指導觀念方面,

向家長普及了兒童發展理論、終身教育、生命教育和法治教育的理念, 提出了 “以兒童為本, 科學引導”“理性施愛, 嚴慈相濟”“榜樣示範, 言傳身教”“注重家風, 立德樹人”等原則。 在實踐操作方面, 引導家長根據不同階段兒童的身體、心理和社會性發展特點,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向家長闡釋了家庭教育的重點內容及具體的實施建議, 歸納了家庭教育的常見問題及其解決策略。

傳承性與創新性相結合

一方面以傳承良好的家教家風、立德樹人為價值導向, 踐行“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另一方面, 根據時代特徵以保障兒童權益為宗旨, 將生涯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親職教育、家校社區一體化的現代教育理念貫穿始終。

作為《條例》的配套規定, 《大綱》將指導全市廣大家庭, 以及相關部門、社會組織開展家庭教育。

此次《重慶市家庭教育指導大綱》,

給父母們送來一份教育指南,

如何讀懂0-18歲的孩子,

看完以下攻略, 你就明白啦~

家長要當好榜樣

那麼, 到底應該怎樣來進行家庭教育呢?

《大綱》有五條指導原則:即“兒童為本, 科學引導;嚴慈相濟, 理性施愛;言傳身教, 榜樣示範;注重家風, 立德樹人;依法治教, 全面培養。 ”

比如, 有的家長只是要求孩子怎麼做, 卻忘記了自己該怎麼做, 言傳身教的效果, 比指手劃腳更好。

如果家長亂扔垃圾、亂撞紅燈, 孩子可能就會模仿;如果家庭有良好的家風, 家長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 孩子也會學著做。

此外, 家長要言傳身教, 做好榜樣, 承擔家庭教育義務, 履行家庭教育職責。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三者形成教育合力, 才能讓孩子養成強健的體魄、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

0―3歲年齡段

兒童身心迅速發育時期,

也是自我意識和探究意識的萌發期

問題一:祖輩代養, 角色缺位元

部分0―3歲嬰幼兒主要由祖輩照看, 父母缺位尤其父親缺位嚴重。 隔代教養存在育兒觀念不一致、溺愛或打罵行為, 不利於良好親子關係與兒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建議:父母應認識到養育孩子是自身的責任, 學習掌握科學的教養理念和方法,與祖輩多溝通協商,與兒童多互動。

問題二:過度干預或嬌縱,錯誤對待“第一反抗期”

嬰幼兒2歲左右進入“第一反抗期”,說“不”是其成長的重要標誌,表現出調皮、任性、愛頂嘴。部分家長可能採取警告、呵斥、責打或一味遷就等方式。

建議:家長要理解與徵詢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物權意識,不輕易干涉或強迫分享;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採取溫和而堅定的拒絕或冷處理。

問題三:過度開發智力,忽視情感和社會性發展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部分家長將知識儲備等同智力發展,過分注重單純記憶和操作式學習,忽視嬰幼兒的情感和社會性發展。

建議:家長應提供豐富的環境和材料,關注嬰幼兒的心理需求,正確認識玩耍與遊戲是嬰幼兒學習和建立自我認知的主要方式,鼓勵及陪伴孩子觀察、閱讀、遊戲,通過豐富的感官刺激促進智力發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3―6歲年齡段

兒童處於身心發展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問題一:不重視親子遊戲,幼兒過早過多接觸電子產品

個別家長把電子產品作為幼兒的玩具,濫用電子媒體對幼兒進行智力開發,嚴重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建議:家長要多陪伴幼兒,創造幼兒與同伴交往和遊戲的機會,寓教於樂。正確引導幼兒使用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嚴格控制時間和選擇內容。

問題二:強調特長培養,忽視全面啟蒙

個別家長讓幼兒參加各種特長訓練,既佔用孩子自由玩耍和休息時間,讓孩子產生厭惡和恐懼學習的情緒,又忽視了幼兒運動、認知、社會性、藝術審美等方面協調發展。

建議:幼兒4歲後出現某種能力發展傾向,家長要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依據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綜合考慮師資水準與學習環境因素,理性選擇興趣班。

問題三:教育一致性差,親職教育缺乏

部分家庭成員的教育觀念、態度、方法不一致,父母教育意識淡薄,致使孩子社會性發展不足。

建議:家庭成員間溝通協商,建立可行的家規,共同遵守執行。尤其是父親要深刻認識自身對兒童成長的獨特影響力,履行親職責任。

6―12歲年齡段

兒童身高、體重增長,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

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

問題一:家長忽視教育責任,缺乏家校合作意識。

少數家長基本不關注兒童的學習、交友、心理狀態等情況,不主動聯繫老師,很少參加學校活動。

建議:家長要樹立責任意識,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多陪伴兒童,關注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狀況,用巧妙引導代替訓斥打罵。主動和老師溝通協商,促進家校共育。

問題二:家長過度關注學業成績,揠苗助長

有的家長擔心兒童輸在起跑線上,過度關注兒童學業成績和特長培養,高強度、高難度學習佔用兒童玩耍和休息時間,影響兒童健康成長。

建議:家長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保障兒童的玩耍時間和活動量,督促兒童參加體育鍛煉;注重培養兒童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合理安排學習任務,勞逸結合,給予兒童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問題三:兒童缺乏時間管理意識,做事效率低

兒童缺乏時間觀念,做事拖延,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影響正常的生活作息。

建議:家長要正確對待兒童的拖延行為,與兒童共同制定學習和生活計畫,合理安排學習任務,幫助兒童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幫助兒童學會自我管理時間。

12―15歲年齡段

兒童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

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正在形成

問題一:青春期叛逆,親子關係緊張

進入青春期,兒童可能出現過度關注自我和排斥他人意見,對父母不信任等叛逆行為。

建議:尊重兒童獨處的情感需要,給予兒童足夠的寬容和個人空間,提供合理的宣洩途徑。建立平等對話的親子關係,關心兒童的學習生活與成長煩惱,培育共同話題,減少代溝。

問題二:呈現厭學情緒,容易沉迷網路

兒童對待學業態度消極,出現遲到、蹺課等現象;沉迷網路遊戲,易受到網路暴力等負面文化的影響。

建議:家校配合,普及網路安全法律常識,與兒童共同協商網路使用規則,引導兒童明確上網用途,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加強網路自我防範和保護意識。豐富兒童課餘愛好,獲得成功樂趣。

問題三:容易意氣用事,校園暴力滋生兒童情緒不穩定,做事缺乏理性,

盲目崇拜偶像;存在言語羞辱、欺負弱小,甚至打架鬥毆等校園暴力問題。

建議:學校、家庭、社區要聯動,培養兒童的法治意識和安全意識,構建平安健康的成長環境。家長言傳身教,採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解決衝突。

15―18歲年齡段

兒童的身心和社會性發展趨於成熟,

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初步形成

問題一:負面網路文化影響,不良社會群體干擾

高中階段兒童自控力不強,部分兒童易受到網路遊戲、網路暴力等不良網路文化影響,盲目模仿抽煙、酗酒、盜竊、打架鬥毆、吸毒等不良行為。

建議:家長以身作則,引導兒童瞭解負面網路文化的危害,與兒童協商上網規則並相互監督,增強兒童自我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幫助兒童樹立正確是非觀,觀察兒童異常表現,及時干預,培養兒童自覺抵禦負面網路文化侵蝕的能力。

問題二:焦慮情緒傾向明顯,社會適應不良

高中階段兒童因學業壓力過大,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浮躁、悲傷、無助等負面情緒傾向,嚴重影響正常學習和社會生活。

建議:加強親子交流,關注兒童的情感需要和社會性發展,注重能力的協調發展。引導兒童形成個性化的學習風格。家長通過尋求專業指導,掌握辨識、干預兒童異常情緒和行為的有效策略,緩解兒童的焦慮情緒,提高兒童的自我認知能力。

學習掌握科學的教養理念和方法,與祖輩多溝通協商,與兒童多互動。

問題二:過度干預或嬌縱,錯誤對待“第一反抗期”

嬰幼兒2歲左右進入“第一反抗期”,說“不”是其成長的重要標誌,表現出調皮、任性、愛頂嘴。部分家長可能採取警告、呵斥、責打或一味遷就等方式。

建議:家長要理解與徵詢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物權意識,不輕易干涉或強迫分享;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採取溫和而堅定的拒絕或冷處理。

問題三:過度開發智力,忽視情感和社會性發展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部分家長將知識儲備等同智力發展,過分注重單純記憶和操作式學習,忽視嬰幼兒的情感和社會性發展。

建議:家長應提供豐富的環境和材料,關注嬰幼兒的心理需求,正確認識玩耍與遊戲是嬰幼兒學習和建立自我認知的主要方式,鼓勵及陪伴孩子觀察、閱讀、遊戲,通過豐富的感官刺激促進智力發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3―6歲年齡段

兒童處於身心發展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問題一:不重視親子遊戲,幼兒過早過多接觸電子產品

個別家長把電子產品作為幼兒的玩具,濫用電子媒體對幼兒進行智力開發,嚴重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建議:家長要多陪伴幼兒,創造幼兒與同伴交往和遊戲的機會,寓教於樂。正確引導幼兒使用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嚴格控制時間和選擇內容。

問題二:強調特長培養,忽視全面啟蒙

個別家長讓幼兒參加各種特長訓練,既佔用孩子自由玩耍和休息時間,讓孩子產生厭惡和恐懼學習的情緒,又忽視了幼兒運動、認知、社會性、藝術審美等方面協調發展。

建議:幼兒4歲後出現某種能力發展傾向,家長要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依據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綜合考慮師資水準與學習環境因素,理性選擇興趣班。

問題三:教育一致性差,親職教育缺乏

部分家庭成員的教育觀念、態度、方法不一致,父母教育意識淡薄,致使孩子社會性發展不足。

建議:家庭成員間溝通協商,建立可行的家規,共同遵守執行。尤其是父親要深刻認識自身對兒童成長的獨特影響力,履行親職責任。

6―12歲年齡段

兒童身高、體重增長,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

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

問題一:家長忽視教育責任,缺乏家校合作意識。

少數家長基本不關注兒童的學習、交友、心理狀態等情況,不主動聯繫老師,很少參加學校活動。

建議:家長要樹立責任意識,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多陪伴兒童,關注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狀況,用巧妙引導代替訓斥打罵。主動和老師溝通協商,促進家校共育。

問題二:家長過度關注學業成績,揠苗助長

有的家長擔心兒童輸在起跑線上,過度關注兒童學業成績和特長培養,高強度、高難度學習佔用兒童玩耍和休息時間,影響兒童健康成長。

建議:家長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保障兒童的玩耍時間和活動量,督促兒童參加體育鍛煉;注重培養兒童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合理安排學習任務,勞逸結合,給予兒童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問題三:兒童缺乏時間管理意識,做事效率低

兒童缺乏時間觀念,做事拖延,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影響正常的生活作息。

建議:家長要正確對待兒童的拖延行為,與兒童共同制定學習和生活計畫,合理安排學習任務,幫助兒童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幫助兒童學會自我管理時間。

12―15歲年齡段

兒童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

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正在形成

問題一:青春期叛逆,親子關係緊張

進入青春期,兒童可能出現過度關注自我和排斥他人意見,對父母不信任等叛逆行為。

建議:尊重兒童獨處的情感需要,給予兒童足夠的寬容和個人空間,提供合理的宣洩途徑。建立平等對話的親子關係,關心兒童的學習生活與成長煩惱,培育共同話題,減少代溝。

問題二:呈現厭學情緒,容易沉迷網路

兒童對待學業態度消極,出現遲到、蹺課等現象;沉迷網路遊戲,易受到網路暴力等負面文化的影響。

建議:家校配合,普及網路安全法律常識,與兒童共同協商網路使用規則,引導兒童明確上網用途,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加強網路自我防範和保護意識。豐富兒童課餘愛好,獲得成功樂趣。

問題三:容易意氣用事,校園暴力滋生兒童情緒不穩定,做事缺乏理性,

盲目崇拜偶像;存在言語羞辱、欺負弱小,甚至打架鬥毆等校園暴力問題。

建議:學校、家庭、社區要聯動,培養兒童的法治意識和安全意識,構建平安健康的成長環境。家長言傳身教,採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解決衝突。

15―18歲年齡段

兒童的身心和社會性發展趨於成熟,

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初步形成

問題一:負面網路文化影響,不良社會群體干擾

高中階段兒童自控力不強,部分兒童易受到網路遊戲、網路暴力等不良網路文化影響,盲目模仿抽煙、酗酒、盜竊、打架鬥毆、吸毒等不良行為。

建議:家長以身作則,引導兒童瞭解負面網路文化的危害,與兒童協商上網規則並相互監督,增強兒童自我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幫助兒童樹立正確是非觀,觀察兒童異常表現,及時干預,培養兒童自覺抵禦負面網路文化侵蝕的能力。

問題二:焦慮情緒傾向明顯,社會適應不良

高中階段兒童因學業壓力過大,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浮躁、悲傷、無助等負面情緒傾向,嚴重影響正常學習和社會生活。

建議:加強親子交流,關注兒童的情感需要和社會性發展,注重能力的協調發展。引導兒童形成個性化的學習風格。家長通過尋求專業指導,掌握辨識、干預兒童異常情緒和行為的有效策略,緩解兒童的焦慮情緒,提高兒童的自我認知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