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多爾袞指揮八旗軍,用這一招,成功擊潰了李自成大順軍

1644年, 大明王朝歷經十幾年苦鬥, 終於在內地義軍和滿洲清軍的雙重攻擊下, 奄奄一息, 再也難以支持。 逐鹿中原終於進入到最後的決賽階段。 正月, 躊躇滿志的李闖王統率大順軍, 像一股黑色的洪流滾滾西來, 直撲京師, 準備給予崇禎皇朝致命一擊。 密佈內地的滿洲哨探, 立即把消息跨越千山萬水傳到關外的盛京。

滿洲貴族聞風而動, 內院學士範文程立即上書, 建議清廷出兵南下, 奪取大明江山。 不得不說, 清廷的辦事效率要比明朝高效的多。 短短幾天之內, 滿清朝廷就做出決定, 並動員組成十余萬大軍, 祭拜天地正式出師。 出兵幾天後, 多爾袞在途中接到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求救信, 多爾袞看完信後, 大吃一驚。

原來, 關內形勢瞬息變換, 大順軍在很短的時間內抵達京師, 並且乾脆俐落地結束戰鬥, 大明朝已經完了。 李闖王的部隊急於在明朝王公貴族中大肆追餉索銀, 結果激起人心浮動。 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先降後叛, 李闖王大怒, 親自掛帥出動大軍, 撲向山海關, 要討伐吳三桂。 吳三桂見勢不妙, 慌不擇路, 為了保命, 向多爾袞求援借兵。

史料記載, 多爾袞召集多鐸等王公商議, 一致認為, 清軍三次攻到京城, 都沒能拿下。 李自成卻毫不費力一鼓而下, 可見“智勇過人”。 現在大順軍揮師北上, 恐怕不僅僅志在山海關, 很可能有意乘勢攻取遼東。 想到下一步很可能就要跟驍勇善戰的大順軍血戰一場, 在場各位滿洲大臣“咸有懼色”。 不如採取穩妥策略,

靜觀待變。

關鍵時刻, 範文程力排眾議, 力主繼續南下, 與大順軍決戰。 他出身漢人, 洞悉中原情況, 再三強調闖軍現在將驕兵惰, 不復當年之勇。 況且大順軍拷掠士民, 民心已失, 何足懼哉。 只要一戰擊潰大順, 中原唾手可得。 於是, 多爾袞決定硬著頭皮賭一把,

八旗兵短暫停留後繼續南下進入山海關。

四月二十二, 吳三桂率軍出戰, 與大順軍激烈拼殺。 狡猾多智的多爾袞留了個心眼, 沒有急於參戰, 而是讓八旗精銳偃旗息鼓悄悄出關, 在大順軍的隊形末尾處列陣觀戰, 整整一個上午都在作壁上觀。 午時以後,吳三桂的關甯軍和大順軍血戰半天,雙方都已精疲力竭。多爾袞看準時機,立即下令攻擊。霎時間,飛箭如蝗,鐵蹄震地,數萬八旗精銳卷地而來,撲向大順軍。大順軍本已傷亡慘重,無法抵抗,敗下陣來,李闖王帶領殘兵連夜逃回京師。

山海關前一戰,多爾袞顯示出了高人一籌的軍事素養,雖說有些勝之不武,然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本是用兵的原則之一。強大的大順軍從此患上“恐清症”,再未有任何像樣的抵抗,血戰十幾年換來的江山輕鬆易手他人。

午時以後,吳三桂的關甯軍和大順軍血戰半天,雙方都已精疲力竭。多爾袞看準時機,立即下令攻擊。霎時間,飛箭如蝗,鐵蹄震地,數萬八旗精銳卷地而來,撲向大順軍。大順軍本已傷亡慘重,無法抵抗,敗下陣來,李闖王帶領殘兵連夜逃回京師。

山海關前一戰,多爾袞顯示出了高人一籌的軍事素養,雖說有些勝之不武,然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本是用兵的原則之一。強大的大順軍從此患上“恐清症”,再未有任何像樣的抵抗,血戰十幾年換來的江山輕鬆易手他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