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現場|林文寶:有童心是件很可愛的事情

三位兒童教育專家現場對談

8月26日, “大人也要讀童話——重新發現童話的價值”沙龍分享活動在字裡行間書店(德勝門店)舉行。 活動由北京閱讀季、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魔法象童書館主辦,

邀請兒童文學教授、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林文寶, 兒童文學評論家、翻譯家舒偉, 《小讀者》雜誌主編劉納新等嘉賓, 共同探討童話背後的豐富內涵, 與兒童文學、心理學愛好者等讀者進行交流。

閱讀君現場重點精編了林文寶老師的講座內容, 並在講座結束後做了獨家採訪, 乾貨不容錯過!

走進童話的任意門

在過去的這一周裡, 西伯利亞西北季風正在逐漸趕走太平洋東南季風對北京的控制, 天空變得高而且藍, 早晚的風吹得很有詩意。 這是八月最後一個週末, 一群大人在書店的咖啡館裡返璞歸真地談論成人讀童話的意義。

開講前, 主持人劉納新介紹了林文寶老師:“阿寶老師是臺灣著名的兒童文學教授,

著名的兒童閱讀推廣人, 輔仁大學中文碩士, 曾任台東師範學院語教系主任、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台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現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著有《歷代啟蒙教材初探》、《兒童詩歌論集》、《兒童文學論集》等著作, 並主編有《臺灣兒童文學100》《臺灣兒童圖畫書精彩100》、《相望的地方》等文集。 ”

等到阿寶老師發言時, 他開口的第一句話是:“剛才的介紹是不是沒聽懂?”然後自嘲道, 平時他寫的都是大家看不懂的東西, 今天不想再說大家聽不懂的東西了, 所以把題目定為“走進童話的任意門”, 想帶著大家在童話裡繞一圈。

(網上有過一個投票, 問大家最希望擁有《哆啦A夢》裡哪一個神奇道具, 50%以上的人都希望擁有“任意門”)

精華

-1-

我們讀兒童文學最終目的

是能重現童年

舒偉發言

在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上有這麼一句話, “其實每個人剛生下來都人是公主、都是王子。 ”但是因為接受現代教育和“父母的壓榨”都變成了“青蛙”。 所以假設你再讀一些童話, 會不會再回到王子跟公主的本分。 我們讀兒童文學最終的目的就是能夠重現童年, 也就是能夠變得可愛一點。 所以我今天遇到舒偉說, 等一下你跟我不要穿西裝, 也不要打領帶, 這樣我自己會笑死的。

今天會來聽這個講座的,

基本上都會比較有童心的。 一個人要能夠回到初心, 回到童心, 第一個一定要學會看兒童文學的作品, 尤其是童話。 在現實生活裡達不到的那些東西, 在童話裡都可以看到。 第二個, 應該要學會吃零食, 我出門一定帶一大堆的零食。 萬一你心情不快樂的時候, 你拿一個糖果給他, 他都會笑起來。 一個不會吃零食的人, 我也很懷疑(他這個人)。 所以假設你能夠穿著更簡單, 一定會更快樂。 其實我以前有一段時間是穿唐裝的, 後來發現唐裝太麻煩了。 所以現在就是T恤是最好了, 我認為最簡便的是這樣的方式。 這些其實跟我們在講的童話都很接近的。

-2-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自己的文學

主持人劉納新

學院派在解讀這些童話的過程中,他們所用的絕對是最早期的經典。而且基本上都是口傳民間的再記錄下來,很少有人用當代的童話來解讀。所以從這個裡頭可以看出來,文學本身也是一個現實人生的投射,只是投射到什麼程度的問題。你投得越是隱喻,越是看不懂,越是有學問。但是換到現在這個時代裡面,你弄得太複雜,沒人能看得懂,所以都是要直白一點。所以各個時代的經典其實都是不一樣的,今天不可能再去寫《戰爭與和平》那個時代的經典,也不可能再寫《紅樓夢》的經典。所以為什麼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自己的文學,道理就在這裡。

-3-

可圈可點的胡說八道

入情入理的荒誕無稽

林文寶發言

為什麼建議你要看一些童話,因為在童話之中,你可以為自己找到另外一個空間。人生活一定有很多的困擾和困頓,但是你不得不面對。假如我們看一些我們寫的作品,尤其是童話作品,童話的作品絕對是現實人生看不太到的,書中寫“從此以後王子跟公主過著幸福、愉快的日子”,但是現實不是的。

早期傳統的童話,都是人類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把它化成為文學作品。我們今天看起來可能認為它是荒唐的,可當時人們的想法、思考就是那樣。這一類後來演變成民間故事,發展為神話學,人們將分析心理學跟神話學結合在一起,變成現在在解讀的童話這類學問。現在大陸和臺灣都已經有所謂中國民間故事的類型研究這一類的專書,童話歷經民間童話、古代童話到創作童話。有人說前兩者叫古代的,叫古典童話,第三個階段是現代童話。無論是古典童話,還是現代童話,基本上它的特質都是在想像。

現在人寫的是想像,可是在古代人寫的時候,可能是他現實生活的一個反映,這個是很不一樣。所以用兩句最簡單的話,童話寫出來就是可圈可點的胡說八道。它是胡說八道,可是你認為它就是道理。好像真的一樣,入情入理地荒誕不經,看起來荒唐,可是想想,你童年的時候或者小時候,你就相信有聖誕老人。但是如果你到現在還相信的話,因為這已經不是天真了,這應該算是無知了。可是每個人都要歷經這個過程。我們在讀書或者閱讀的時候,尤其讀童話最後的目的就是釋放你自己,不要約束自己。所以你如果解放自己,這一點很重要。

讀者發言

對話阿寶

Q:北京閱讀季 A:阿寶老師

Q:對大陸的閱讀推廣有什麼建議

A:大陸的閱讀基本上有三個誤區。

第一個就是對兒童文學這個概念認識不太清楚,這幾年開始轉變了。我們要談兒童文學要先瞭解兒童權利公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界定的兒童在0歲到18歲,所以廣義的兒童文學內容包括0歲到18歲這個階段,兒童文學分為好多個階段。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誤區是課內課外不分。剛才我也提過兒童文學是為了教育兒童而存在的,因為整個教育觀念的改變,我們不可能像早期那樣直白。最早西方的故事最後都會告訴你,這個故事就在講什麼什麼,但現在就不會了。兒童文學的書寫方式和成人文學很不一樣,不一樣的界限就是說它書寫的方式不管是從心理生理還是社會的發展要合乎兒童的需求,而不是用成人的(需求)來寫。那現在大陸動不動不管課內課外,課內還情有可原,本來就要教些比較深的,課外也是教人家那些超越各科的程度,那孩子怎麼會喜歡呢?這是課外閱讀,孩子每天都已經花那麼多時間上那些很正式、很正經八百的課了。所以大家還是認識不足,我們一般的毛病就是喜歡“高大上”。所以基本上我反對一定要叫人家讀經典,經典不是不好,而是可能對於某一階段或者某些孩子不合適,所以我們教育孩子還是要看階段。

其實連教科書都是兒童文學,它本來就是寫給孩子看,要孩子看得懂的,只是你用成人的方式寫,所以孩子看不懂。我們常常把課外當課內來做,孩子課內已經讀那麼多了,讀課外讀物還要像課內一樣,當然會受不了。而且在發展過程中,背後有各種因素各種誘惑,所以大家開了一大堆書目,而且必讀。這年頭還有什麼必讀的?除非是古典的書籍,現當代的東西還有什麼必讀不必讀的?!所以我絕對不幫人家開書目(書單)。經常有人讓我來開書目,我就心想,這是你老師的職責啊!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閱讀不單單是語文老師的事,閱讀是每一個老師的事,因為各科都是閱讀。從這個角度來講,其實今天的閱讀是大閱讀。我們要提供給孩子合適的讀物,我們要瞭解孩子的起點行為,孩子的程度在哪裡,你就要在哪裡。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最簡單但做不到,以身作則就夠了,父母喜歡讀書,孩子就喜歡讀書了嘛!假如說你孩子喜歡讀什麼,你可以和他討論啊,為什麼成人讀的書孩子不喜歡,因為它的角度是高高在上的。其實沒必要這麼嚴肅,不讀書也不會死。姚明以前有讀過書嗎,他不讀書球打得很好,後來當了那麼有名國手要往上爬所以他又學英文又讀書,就是這樣上來的啊。所以從心理學角度上我們要找到孩子的起點行為,再給他動機,再幫助他。

編者後記

阿寶老師是個很活潑的人,愛開玩笑。開場前主辦方和他溝通說讓他第一個講,阿寶老師說,那我一直講好啦,講滿一個半小時,他們都沒得講啦。(我們笑)想了一會兒又說,哎呀,其實也沒什麼好講的,不過我倒是可以講講八卦,我知道很多八卦。(我們又笑)

做採訪的時候也是,同行的Louise老師採訪後表示,阿寶老師真是個奇人,“特別的神!”本來為了節約時間,我們把準備的問題經取捨後壓縮成三個,誰知道阿寶老師不吝指教,回答的答案之廣泛,不用引導就已經把我們還沒問的問題回答了。

採訪時最尷尬最囧的境遇是,問了一大堆,被採訪者惜字如金還回答不到點兒上。阿寶老師是一個很好的採訪物件,不認生,思維發散,話癆。採訪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酣暢!

主持人劉納新

學院派在解讀這些童話的過程中,他們所用的絕對是最早期的經典。而且基本上都是口傳民間的再記錄下來,很少有人用當代的童話來解讀。所以從這個裡頭可以看出來,文學本身也是一個現實人生的投射,只是投射到什麼程度的問題。你投得越是隱喻,越是看不懂,越是有學問。但是換到現在這個時代裡面,你弄得太複雜,沒人能看得懂,所以都是要直白一點。所以各個時代的經典其實都是不一樣的,今天不可能再去寫《戰爭與和平》那個時代的經典,也不可能再寫《紅樓夢》的經典。所以為什麼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自己的文學,道理就在這裡。

-3-

可圈可點的胡說八道

入情入理的荒誕無稽

林文寶發言

為什麼建議你要看一些童話,因為在童話之中,你可以為自己找到另外一個空間。人生活一定有很多的困擾和困頓,但是你不得不面對。假如我們看一些我們寫的作品,尤其是童話作品,童話的作品絕對是現實人生看不太到的,書中寫“從此以後王子跟公主過著幸福、愉快的日子”,但是現實不是的。

早期傳統的童話,都是人類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把它化成為文學作品。我們今天看起來可能認為它是荒唐的,可當時人們的想法、思考就是那樣。這一類後來演變成民間故事,發展為神話學,人們將分析心理學跟神話學結合在一起,變成現在在解讀的童話這類學問。現在大陸和臺灣都已經有所謂中國民間故事的類型研究這一類的專書,童話歷經民間童話、古代童話到創作童話。有人說前兩者叫古代的,叫古典童話,第三個階段是現代童話。無論是古典童話,還是現代童話,基本上它的特質都是在想像。

現在人寫的是想像,可是在古代人寫的時候,可能是他現實生活的一個反映,這個是很不一樣。所以用兩句最簡單的話,童話寫出來就是可圈可點的胡說八道。它是胡說八道,可是你認為它就是道理。好像真的一樣,入情入理地荒誕不經,看起來荒唐,可是想想,你童年的時候或者小時候,你就相信有聖誕老人。但是如果你到現在還相信的話,因為這已經不是天真了,這應該算是無知了。可是每個人都要歷經這個過程。我們在讀書或者閱讀的時候,尤其讀童話最後的目的就是釋放你自己,不要約束自己。所以你如果解放自己,這一點很重要。

讀者發言

對話阿寶

Q:北京閱讀季 A:阿寶老師

Q:對大陸的閱讀推廣有什麼建議

A:大陸的閱讀基本上有三個誤區。

第一個就是對兒童文學這個概念認識不太清楚,這幾年開始轉變了。我們要談兒童文學要先瞭解兒童權利公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界定的兒童在0歲到18歲,所以廣義的兒童文學內容包括0歲到18歲這個階段,兒童文學分為好多個階段。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誤區是課內課外不分。剛才我也提過兒童文學是為了教育兒童而存在的,因為整個教育觀念的改變,我們不可能像早期那樣直白。最早西方的故事最後都會告訴你,這個故事就在講什麼什麼,但現在就不會了。兒童文學的書寫方式和成人文學很不一樣,不一樣的界限就是說它書寫的方式不管是從心理生理還是社會的發展要合乎兒童的需求,而不是用成人的(需求)來寫。那現在大陸動不動不管課內課外,課內還情有可原,本來就要教些比較深的,課外也是教人家那些超越各科的程度,那孩子怎麼會喜歡呢?這是課外閱讀,孩子每天都已經花那麼多時間上那些很正式、很正經八百的課了。所以大家還是認識不足,我們一般的毛病就是喜歡“高大上”。所以基本上我反對一定要叫人家讀經典,經典不是不好,而是可能對於某一階段或者某些孩子不合適,所以我們教育孩子還是要看階段。

其實連教科書都是兒童文學,它本來就是寫給孩子看,要孩子看得懂的,只是你用成人的方式寫,所以孩子看不懂。我們常常把課外當課內來做,孩子課內已經讀那麼多了,讀課外讀物還要像課內一樣,當然會受不了。而且在發展過程中,背後有各種因素各種誘惑,所以大家開了一大堆書目,而且必讀。這年頭還有什麼必讀的?除非是古典的書籍,現當代的東西還有什麼必讀不必讀的?!所以我絕對不幫人家開書目(書單)。經常有人讓我來開書目,我就心想,這是你老師的職責啊!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閱讀不單單是語文老師的事,閱讀是每一個老師的事,因為各科都是閱讀。從這個角度來講,其實今天的閱讀是大閱讀。我們要提供給孩子合適的讀物,我們要瞭解孩子的起點行為,孩子的程度在哪裡,你就要在哪裡。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最簡單但做不到,以身作則就夠了,父母喜歡讀書,孩子就喜歡讀書了嘛!假如說你孩子喜歡讀什麼,你可以和他討論啊,為什麼成人讀的書孩子不喜歡,因為它的角度是高高在上的。其實沒必要這麼嚴肅,不讀書也不會死。姚明以前有讀過書嗎,他不讀書球打得很好,後來當了那麼有名國手要往上爬所以他又學英文又讀書,就是這樣上來的啊。所以從心理學角度上我們要找到孩子的起點行為,再給他動機,再幫助他。

編者後記

阿寶老師是個很活潑的人,愛開玩笑。開場前主辦方和他溝通說讓他第一個講,阿寶老師說,那我一直講好啦,講滿一個半小時,他們都沒得講啦。(我們笑)想了一會兒又說,哎呀,其實也沒什麼好講的,不過我倒是可以講講八卦,我知道很多八卦。(我們又笑)

做採訪的時候也是,同行的Louise老師採訪後表示,阿寶老師真是個奇人,“特別的神!”本來為了節約時間,我們把準備的問題經取捨後壓縮成三個,誰知道阿寶老師不吝指教,回答的答案之廣泛,不用引導就已經把我們還沒問的問題回答了。

採訪時最尷尬最囧的境遇是,問了一大堆,被採訪者惜字如金還回答不到點兒上。阿寶老師是一個很好的採訪物件,不認生,思維發散,話癆。採訪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酣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