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老公是育兒路上的絆腳石?孫儷、袁詠儀重重地點頭

育兒這件事, 最怕的不是沒人幫, 而是有人總在幫倒忙……如何不成為另一半的“豬隊友”, 這是一門學問。

袁詠儀和張智霖一家三口在英國旅行, 他們在餐廳休息期間玩起了直播。 “你多講一點中文吧”袁詠儀鼓勵兒子, 但張智霖卻對兒子說:“你只負責英文, 我來負責中文。 ”那次直播, 袁詠儀氣得當場就“打”了張智霖, 因為她正鼓勵兒子講中文, 而老公卻跟自己唱反調, 公然地在兒子面前拆自己的台。

我:妹妹, 你今天吃飯不乖, 晚上不可以看電視, 玩玩具了……我還沒說完, 爸爸(鄧超)就沖出來了:可以了, 可以了, 她已經很怕你了……對此, 孫儷說:爸爸在家就是我教育孩子的絆腳石。

看得我都樂出來了, 鄧超竟然還回復了一條“你是寵愛我小情人的絆腳石”, Excuse me?雖然看起來這些只是明星家中一次偶然的“拆臺”行為, 但夫妻間相互拆臺, 立場分歧的場景在日常生活中卻並不少見。

晚飯時, 媽媽把飯菜端上桌, 對還在一旁看電視的樂樂說:“寶寶開始吃飯咯, 去, 先把小手洗一洗。 ”看樂樂嘟著嘴, 不願意關掉電視, 爸爸就說:“看就看一會吧, 平時功課那麼多, 讓他放鬆一下。 ”九點是樂樂上床睡覺的時間, 媽媽對樂樂說:“寶寶上床睡覺啦!”結果爸爸卻說:“我難得在家陪孩子,

讓他多玩一會吧。 ”父母對待孩子的立場分歧, 對孩子其實無益甚至還有害處。 爸爸一次次地公然幫助樂樂, 讓樂樂心裡暗喜, 他覺得爸爸總會幫自己的。 而當媽媽在其他問題上責罰他的時候, 樂樂也會自然地尋求爸爸幫忙。

自我保護、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對於孩子來說也一樣, 當他們犯了錯誤, 將要受到責罰時, 他就會本能地尋找庇護。 此時, 如果另一方站出來跟愛人唱對臺戲, 這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懷。

由於父母長期意見相左, 立場分歧, 孩子們常常會形成慣性思維:總會有人來幫我的, 所以即使我做錯了, 我也可以去逃脫掉, 不需要承擔責任。

我一個朋友的家庭就是這樣, 由於爸爸總是心疼小朵,

經常當著她的面和媽媽爭執, 所以小朵每次不想按照媽媽的要求去做時, 她就會藉口“爸爸說了”之類的話來塘塞媽媽。 而每一次爸媽為她的事爭執不下時, 小朵就會躲在一旁玩手機。 心理學上認為:

父母長期意見不統一, 孩子很有可能養成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的孩子, 見到困難常常會選擇繞著走, 或者完全地依賴別人, 即使有錯誤, 也會為自己開脫, 沒有責任感。

有讀者朋友留言: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談何容易?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學著吃飯, 可老人總是隔代親, 圍著孩子的後屁股一勺一勺地幫著喂。

也有讀者朋友說:連孩子爹都意見相左, 更別說上一代的老人了。 “經常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吵架, 頭大!”“爺爺奶奶也是為了孩子好, 總不能跟他們吵吧?”“老人也是疼孩子, 隨他們吧。 ”“我給孩子立的規矩, 孩子媽一心軟就打破了。 ”

這些是我留言中看到最普遍的心聲。 不可否認, 家裡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因為真心愛孩子, 才會心疼孩子護著孩子。 但是真正有益於孩子成長的愛才是成熟的愛, 而成熟的愛是需要學習的。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手錶定律”:最初猴群裡有一隻手錶,大家作息規律,有手錶的猴子就是權威,一切由他說了算。可當猴群裡有了第二、第三只手錶,並且各個手錶的時間不一致時,猴王沒有了威望,猴群開始混亂。

這雖然是管理學上的故事,在育兒上我們當然不能做“權威父母”,而不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但是“三隻手錶”的定律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卻具有一定的警示性。如果媽媽的意見是一隻手錶,爸爸的意見是另外一隻手錶,老人的意見就是第三只手錶。

可當這三隻手錶的時間不一時,孩子到底該聽誰的?

教育意見不統一,家人為此爭持不下,這樣的生活環境常常讓孩子痛苦不已,他們不知道該聽誰的。結果就是他們會覺得誰的話都可以聽可以不聽,甚至遇事就會想辦法為自己開脫,推卸責任。所以一個家庭中,最好確保只有一隻“手錶”。

確定主導的一方,其餘支持配合

由於和孩子生理上天生的聯結,媽媽們常常在孩子最初的幾年,付出了更多。就像樂樂的家庭,爸爸的工作比較忙,照看孩子的重擔80%由媽媽承擔。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得確保家中只有一隻“手錶”,媽媽可能會具有較多的一些育兒話語權,當然了,在尊重、溝通、互相理解的前提下,若是爸爸們能夠多多支持配合媽媽,相信結局會很完美。

比如:平時九點鐘媽媽就帶樂樂睡覺,那麼在陪孩子下象棋的爸爸應該在這個時間之前提醒孩子:馬上就九點鐘,要準備上床睡覺了哦,我們明天找個時間再玩吧。這樣做的好處是:沒有打亂媽媽的計畫,讓孩子明白到了時間就該去睡覺。也有效地和孩子進行了親子間的互動。但如果爸爸或老人在媽媽管孩子的時候經常干涉,就會讓孩子覺得媽媽的話其實也可以不聽,無意中給媽媽的教育計畫造成了干擾。

私下協調,抓大放小

雖然孩子的教育以媽媽為主導,但爸爸和家庭的其他成員也會有不同的意見,此時,媽媽若是當著孩子的面爭吵起來,難免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負擔:他們都是因為我才吵架。

另外,當面指責對方,也是對自己愛人的不尊重,因為養育一個孩子,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兒,爸爸們也有權利以他的方式去帶娃,更何況爸爸對孩子的引導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雖然教養方式上有所不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常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有分歧,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能忽略的小問題,就讓它儘快過去。

互相體諒,學習科學育兒方法

在教育的細枝末節上媽媽可以適當地放手,但如果涉及教育原則性的大問題,久持不下,爭論不休,最終還是意見不一,那麼最好借助教育學的權威來幫助我們制訂計畫。

事實上,有時候和先生發生分歧的過程中,我也會發現自己想法的一些問題。我慢慢發現,有時候媽媽的觀點也不一定對,也許爸爸的就是對呢。只要發現問題,雙方正視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達到共識,及時改正自己,這才是重點呢。

儘管育兒路上我們披荊斬棘,儘管我們常常也像孫儷對鄧超說得那樣,調侃“老公是媽媽們教育孩子的絆腳石”,“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但只有得到家人的支持配合,才會讓我們走得越來越順暢,而父母對孩子的愛,就能不斷地彌合家庭教養方式上的鴻溝。

作者:蘭葉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打賞

而成熟的愛是需要學習的。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手錶定律”:最初猴群裡有一隻手錶,大家作息規律,有手錶的猴子就是權威,一切由他說了算。可當猴群裡有了第二、第三只手錶,並且各個手錶的時間不一致時,猴王沒有了威望,猴群開始混亂。

這雖然是管理學上的故事,在育兒上我們當然不能做“權威父母”,而不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但是“三隻手錶”的定律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卻具有一定的警示性。如果媽媽的意見是一隻手錶,爸爸的意見是另外一隻手錶,老人的意見就是第三只手錶。

可當這三隻手錶的時間不一時,孩子到底該聽誰的?

教育意見不統一,家人為此爭持不下,這樣的生活環境常常讓孩子痛苦不已,他們不知道該聽誰的。結果就是他們會覺得誰的話都可以聽可以不聽,甚至遇事就會想辦法為自己開脫,推卸責任。所以一個家庭中,最好確保只有一隻“手錶”。

確定主導的一方,其餘支持配合

由於和孩子生理上天生的聯結,媽媽們常常在孩子最初的幾年,付出了更多。就像樂樂的家庭,爸爸的工作比較忙,照看孩子的重擔80%由媽媽承擔。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得確保家中只有一隻“手錶”,媽媽可能會具有較多的一些育兒話語權,當然了,在尊重、溝通、互相理解的前提下,若是爸爸們能夠多多支持配合媽媽,相信結局會很完美。

比如:平時九點鐘媽媽就帶樂樂睡覺,那麼在陪孩子下象棋的爸爸應該在這個時間之前提醒孩子:馬上就九點鐘,要準備上床睡覺了哦,我們明天找個時間再玩吧。這樣做的好處是:沒有打亂媽媽的計畫,讓孩子明白到了時間就該去睡覺。也有效地和孩子進行了親子間的互動。但如果爸爸或老人在媽媽管孩子的時候經常干涉,就會讓孩子覺得媽媽的話其實也可以不聽,無意中給媽媽的教育計畫造成了干擾。

私下協調,抓大放小

雖然孩子的教育以媽媽為主導,但爸爸和家庭的其他成員也會有不同的意見,此時,媽媽若是當著孩子的面爭吵起來,難免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負擔:他們都是因為我才吵架。

另外,當面指責對方,也是對自己愛人的不尊重,因為養育一個孩子,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兒,爸爸們也有權利以他的方式去帶娃,更何況爸爸對孩子的引導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雖然教養方式上有所不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常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有分歧,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能忽略的小問題,就讓它儘快過去。

互相體諒,學習科學育兒方法

在教育的細枝末節上媽媽可以適當地放手,但如果涉及教育原則性的大問題,久持不下,爭論不休,最終還是意見不一,那麼最好借助教育學的權威來幫助我們制訂計畫。

事實上,有時候和先生發生分歧的過程中,我也會發現自己想法的一些問題。我慢慢發現,有時候媽媽的觀點也不一定對,也許爸爸的就是對呢。只要發現問題,雙方正視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達到共識,及時改正自己,這才是重點呢。

儘管育兒路上我們披荊斬棘,儘管我們常常也像孫儷對鄧超說得那樣,調侃“老公是媽媽們教育孩子的絆腳石”,“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但只有得到家人的支持配合,才會讓我們走得越來越順暢,而父母對孩子的愛,就能不斷地彌合家庭教養方式上的鴻溝。

作者:蘭葉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打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