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新互金模式 普惠三農金融

一直以來, “三農”領域的貸款投入需求龐大, 而“三農”金融有效供給卻嚴重不足, 這給互聯網涉足農村市場提供了可能。 而“一號檔”多次聚焦三農、提出“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範發展”。 由此可見, “互聯網+農業+金融”模式被認為是打破傳統農村金融壁壘的有效手段。

以一名普通農民為例, 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的他們, 除了買種子、農藥、化肥, 也許不會經常出入縣城, 更別說讓他們走進高冷的銀行去貸款。 即使他們踉踉蹌蹌的走進銀行, 但是借款的高門檻與漫長的審核時間規定依舊會為此次貸款之路畫上句號 。 在農村, 貸款被拒並非個例, 農民貸款申請難、門檻高、審核時間長、授信額度低, 一直是我國農業金融市場存在的最主要問題。 資料顯示, 農村家庭正常信貸獲批率只有27.6%, 遠遠低於40.5%的全國平均水準。

因為征信、抵押物等問題農民一般很難從傳統金融機構貸出錢,

而通過互聯網技術開展產業鏈整合, 並通過資料收集、分析、挖掘和交叉認證, 在真實全面掌握農戶的資訊流和資金流資訊的基礎上, 為其量身匹配基於真實交易的線上金融服務, 成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的一個新興熱點。

以貸財行為例, 其與盤錦涉農龍頭企業金社裕農合作, 創新性地採用了金融+供應鏈+農產品三位一體的模式。 貸款通過合作企業金社裕農發放給農戶或農業合作社用於生產, 產出的產品通過金社裕農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遠銷各地, 其收入將作為主要還款來源。 金社裕農會對專案進行細緻的評估和擔保, 審核通過後交由貸財行進行二次風控。 如此良好的體系運作形成了完美的生態閉環,

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資金的安全, 為資本的完美流轉提供保障。

貸財行運營總監李大威表示:“互聯網金融深入‘三農’產業, 可以為農戶提供低門檻、低成本的資金借貸服務, 極大地解決‘三農’領域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作為傳統金融的有效補充, 互聯網金融可滿足農戶的各類資金需求, 幫助農戶實現增收, 並激勵農村消費經濟發展。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