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球別罵蔡正華,國足不行還得怨朱元璋

中國足球, 是國人永遠痛。 對於國足現狀原因也是眾說紛紜。 但其實背後的千古罪人, 竟然是朱元璋。 這是怎麼回事呢?中國是足球的發源地, 這已經得到了國際足聯的認可。 戰國策記載, 源于戰國時期的蹴鞠就是現代足球雛形。 它在當時的作用主要是訓練士兵。

到了唐宋時期蹴鞠發展到了頂峰《文獻通考》介紹宋朝皇室有一個153人的女子足球隊, 時常舉行足球比賽達到了往人瞻仰的程度。 甚至宋代還出現了一個足球皇帝, 他就是趙匡胤。 他最擅長花式足球踢球時用頭部等其他身體部位接住球,

靈活變化, 隨心所欲, 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足球先生。

蹴鞠從最初使用塞滿毛髮的實心球, 唐代以後則出現充氣球(一說南朝以後就出現了充氣球)。 唐代仲無頗的《氣毬賦》:“氣之為球, 合而成質。 俾騰躍而攸利, 在吹噓而取實。 盡心規矩, 初因方以致圓;假手彌縫, 終使滿而不溢。 苟投足之有便, 知入門而無必。 馬端臨在《文獻通考·樂考二十》中說:“蹴毬蓋始于唐, 植兩修竹, 高數丈, 絡網於上為門, 以度毬。 毬工分左右朋, 以角勝負。 ”用球門的蹴鞠比賽一般是單球門, 大多在宮廷宴會時進行。 這比此前的直接對抗後退了一步,但對踢准要求更高。

築球時在球場中央豎立兩根高三丈的球杆, 上部的球門直徑約一尺, 叫“風流眼”。 衣服顏色不同的左右軍(兩隊)分站兩邊,

每隊12或16人, 分別稱為球頭、驍球、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 球頭與隊員的帽子亦稍有區別。 比賽時鳴笛擊鼓為號, 左軍隊員先開球, 互相顛球數次然後傳給副隊長, 副隊長顛數待球端正穩當, 再傳給隊長, 由隊長將球踢向風流眼, 過者為勝。 右軍得球亦如此。 結束時按過球的多少決定勝負, 勝者有賞, 負方受罰, 隊長要吃鞭子, 臉上塗白粉。

到了元代, 蹴鞠就被中國人給玩壞了, 關漢卿等人的散曲中記述了男女對踢足球的情景。 但這種男女對踢, 已不是雙方尋求自身的娛樂, 而是以婦女踢球作為一種伎藝供他人欣賞。 薩都刺《妓女蹴鞠》散曲中說:“畢罷了歌舞花前宴, 習學成齊雲天下圓”。

可見踢球和歌舞一樣, 都是宴會上的伎藝。 “占場兒陪伴了英豪”的婦女, 大都是“謝館秦樓”、“鳴珂巷裡”的“絕色嬋娟”, 可見踢球成了妓女娛客的手段。 踢球娛樂的社會性已大大縮小, 它不再是節日的活動內容, 也不再是宴會上的節目, 而是和放蕩行為相聯繫的娛樂。

這直接造成了明代蹴鞠的衰落。 《明史》記載吳王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 沉溺于玩樂, 在軍營裡進場帶領兵將看妓女表演蹴鞠。 所以朱元璋在登基後便嚴令禁止軍人, 大臣踢球並下旨蹴鞠者卸腳。 上層階級就這樣開始慢慢遠離蹴鞠。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認為蹴鞠是玩物喪志的玩物, 所以明令禁止一切有關蹴鞠的活動, 就這樣中國足球的傳統和群眾基礎就徹底斷送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