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蒙古王公世系圖譜之(12)戰功赫赫的成吉思汗“四傑”

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名將雲集, 手下聚集了大批能征慣戰的猛將, 為蒙古大軍橫掃歐亞立下汗馬功勞, 最著名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四傑”、”四獒”,今天就先說說蒙古的四傑(蒙古語為“掇裡班·曲律”)是:博爾忽、木華黎、博爾術和赤老溫。

博爾忽:又作孛羅忽勒、博羅渾、缽魯歡、孛羅渾、博魯溫等(音譯不同所致)。 他是成吉思汗母月倫養子, 許兀慎氏,

當初屬主兒乞部, 主兒乞敗亡後, 被月倫收作養子, 充當成吉思汗的"那可兒"(伴當), 陪伴鐵木真長大, 除了戰功卓著還曾救過窩闊台和托雷的命。

嘉泰三年(1203), 成吉思汗與克烈部對壘,

博爾忽隻身營救成吉思汗兒子窩闊台(太宗)於危難中:“太祖與王罕戰失利, 太宗陷陣, 博爾忽從之。 太宗項中矢創甚, 博爾忽吮其血, 與太宗工會騎而返。 太祖甚感之。 ”《新元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十八》

“初, 太祖滅蔑兒乞, 其部人曰合兒吉勒失剌逸去。 已而至訶額侖太后帳, 詭言乞食。 拖雷方五歲, 為合兒吉勒失剌所持, 拔刀欲殺之。 博爾忽妻阿勒塔泥急出, 提其發, 刀墜於地”

1206年蒙古國建立時, 因功封千戶長, 並配合博爾術同掌右翼軍隊。 世任"怯薛"(護衛軍)之長, 為十大功臣之一, 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

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 征討禿馬惕部時, 中伏兵死於軍中。 及禿馬惕部平, 以該部民百戶賜其妻, 以示撫恤。 後追封淇陽王。

木華黎(Muqali, 1170年-1223年 ), 又作木合裡。 木華黎出身劄益忒劄剌兒氏, 其父孔溫窟窪, 曾追隨鐵木真征戰。 木華黎"虎首虯須, 黑面", "沉毅多智略, 猿臂善射, 挽弓二石強"。 約在1197年, 孔溫窟哇將木華黎和不合兩個兒子送給鐵木真做"梯己奴隸"。

"四十年間追隨鐵木真, 無役不從,

輔佐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 戰功卓著。 “

鐵木真與塔塔兒部對陣失利, 適逢大雪, 丟失牙帳, 臥草澤中, 木華黎與博爾術站在雪中整夜張氈遮蔽。

鐵木真等三十餘騎行經溪穀, 遇寇突襲, 箭下如雨, 木華黎引弓, 三發射中三人, 並解馬鞍屏衛, 終於將寇擊退。

與乃蠻部戰, 獲勝。 1203年, 鐵木真與王罕分裂, 雙方大戰, 鐵木真先敗後勝。 反擊時, 木華黎奉命選精騎夜襲王罕營盤, 王罕敗逃。

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 大蒙古國建立時, 木華黎因功封千戶長兼左翼萬戶長, 統汗庭以東至哈剌溫山(今大興安嶺)的廣大地區。

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大敗金兵於野狐嶺(今張家口市西北)、澮河堡(今河北懷安縣東)等地, 盡殲金軍精銳, 進逼中都(今北京), 後攻佔益都、濱、棣諸城,

至霸州。

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 從鐵木真圍攻中都, 迫金帝獻女請和。 後受命統軍攻遼東、遼西。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 平東京(今遼陽), 陷北京(今內蒙古寧城縣西), 繼取錦州等城。

成吉思汗十二年八月(1217年), 木華黎被鐵木真封為”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 全權指揮攻金。

改變以前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 利用矛盾, 收降大批地方武裝首領為其守城奪地, 並發揮蒙古軍善於突襲和野戰之長, 進取遼西、河北、山西、山東各地數十城。

成吉思汗十七年(1223年), 圍攻京兆府(今西安), 因金兵二十萬嬰城固守, 不克, 遂留兵六千與金軍對峙, 還遣三千人扼守潼關;自率主力西取鳳翔, 圍攻月餘不下。

成吉思汗十八年(1224年)春, 渡黃河至聞喜(今屬山西聞喜縣),

病卒於軍中, 是年五十四歲。

後來成吉思汗親自攻打鳳翔, 並對諸將說:"要是木華黎在世, 我就用不著來此督戰了!"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 追贈木華黎為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 諡號"忠武"。

至治二年(1322年), 朝廷命建木華黎祠于東平。

木華黎墓位於今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西北23公里的小紀汗鄉井克梁村西北。 此墓歷來被蒙民尊稱為金肯巴特爾(意為真正的英雄)。

木華黎後人世襲劄剌亦兒部首領, 稱國王;另一支封東平王。 終元之世, 其子孫襲國王稱號者共12人。

木華黎

木華黎家族世系:

一世:木華黎(西元1170~1223年),蒙古族,滅金未竟死,年五十四歲。元至治元年(西元1321年)詔封,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忠武。

二世:孛魯,佐太祖征西域金國殘部時戰死,終年三十二歲,元至治元年(西元1321年)詔封,純誠開濟保德輔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忠定。生子七人。

三世:塔思,滅金殘部,元延佑三年(西元1316年)戰死,終年二十八歲,諡忠宣,生子四人。

四世:乃燕,塔思長子,元至正八年(西元1348年)戰死,封魯郡公,生子二人。

五世:碩德,乃燕長子,隨太祖征西域戰死,追封魯郡公。

六世:拜住,元亡,投井死。

七世:朵兒只,遼寧行省左丞相。

八世:朵兒值班,右丞相。

九世:納哈出,據《明史·馮勝傳》曰:“納哈出者,元木華黎裔孫,為太平路萬戶(今安徽當塗),太祖克太平,被執以名臣後,待之厚,知其不忘元,資遣北歸,元既亡,納哈出聚兵金山(今遼寧康平),畜牧蕃盛,帝遣使招諭之,終不報,數犯遼東,為葉旺所敗,勝等大兵臨之,乃降,封海西候。從傅友德征雲南,道卒。

子察汗改封瀋陽候,坐蘭玉黨死”。

其後代有李姓、拜姓、出姓留世。

蒙古族劄刺爾氏忠宣王第27世孫李闖製作

博爾術:阿兒剌·博爾術(1162—1226年?),阿兒剌氏。,十三歲時,曾協助鐵木真奪回被盜取的牧馬,以那可兒(伴當)身份,追隨鐵木真,兩人“共履艱危,義均同氣,征伐四出,無往弗從”。每次博爾術負責夜間警戒時,鐵木真必定可以安心入眠。

慶元五年(1199),受命與木華黎等援救克烈部王罕,戰敗乃蠻部曲薛吾軍。

嘉泰二年(1202),隨從鐵木真戰察罕塔塔兒等四部於答闌捏木兒格思。翌年,戰克烈部于合蘭真沙陀,均有戰功。

開禧二年(1206)蒙古國建立時,因功封右翼萬戶長兼千戶長,統轄汗庭以西至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深受器重,群臣無出。其右者,被鐵木真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並命汗子察合台從之受教誨。與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並稱“掇裡班·曲律”(蒙古語,意為四傑),世任“怯薛”(護衛軍)之長,為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隨從征西夏,不久病逝。

窩闊台汗八年(1236),因功賜其後裔廣平路一萬七千三百餘戶為分地。大德五年(1301),追封廣平王。

赤老溫,遜都思氏。鎖兒罕失剌之子。

成吉思汗早年遭泰赤烏部塔兒忽台執禁,得其營救倖免於難。後歸附鐵木真,隨從參加統一蒙古各部的戰爭。成吉思汗用木枷打昏看守逃出後被鎖兒罕失剌救起,藏在羊毛車中,”次第至鎖兒罕失剌家,見羊毛車,欲搜之。鎖兒罕失剌曰:“酷署如此,羊毛中有人安能禁受?”搜者始去。鎖兒罕失剌贈太祖栗色馬、火鐮、弓矢,又煮羊羔盛之革囊,佐以馬乳,為途中之食。太祖始得歸。“

博爾術

赤老溫 曾與博爾術等一起,配合克烈部,擊敗乃蠻部曲薛吾軍。以作戰勇敢,鐵木真賜號「把阿禿兒」(勇士)。宋開禧二年(1206)蒙古國建立時,與父同掌一千戶,代父領軍,統領薛涼格河(色楞格河)地區。與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並稱「掇裡班·曲律」(蒙古語,意為四傑),世任「怯薛」(護衛軍)之長,為十大功臣之一。並世襲「答剌罕」之號,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

赤老溫

木華黎

木華黎家族世系:

一世:木華黎(西元1170~1223年),蒙古族,滅金未竟死,年五十四歲。元至治元年(西元1321年)詔封,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忠武。

二世:孛魯,佐太祖征西域金國殘部時戰死,終年三十二歲,元至治元年(西元1321年)詔封,純誠開濟保德輔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忠定。生子七人。

三世:塔思,滅金殘部,元延佑三年(西元1316年)戰死,終年二十八歲,諡忠宣,生子四人。

四世:乃燕,塔思長子,元至正八年(西元1348年)戰死,封魯郡公,生子二人。

五世:碩德,乃燕長子,隨太祖征西域戰死,追封魯郡公。

六世:拜住,元亡,投井死。

七世:朵兒只,遼寧行省左丞相。

八世:朵兒值班,右丞相。

九世:納哈出,據《明史·馮勝傳》曰:“納哈出者,元木華黎裔孫,為太平路萬戶(今安徽當塗),太祖克太平,被執以名臣後,待之厚,知其不忘元,資遣北歸,元既亡,納哈出聚兵金山(今遼寧康平),畜牧蕃盛,帝遣使招諭之,終不報,數犯遼東,為葉旺所敗,勝等大兵臨之,乃降,封海西候。從傅友德征雲南,道卒。

子察汗改封瀋陽候,坐蘭玉黨死”。

其後代有李姓、拜姓、出姓留世。

蒙古族劄刺爾氏忠宣王第27世孫李闖製作

博爾術:阿兒剌·博爾術(1162—1226年?),阿兒剌氏。,十三歲時,曾協助鐵木真奪回被盜取的牧馬,以那可兒(伴當)身份,追隨鐵木真,兩人“共履艱危,義均同氣,征伐四出,無往弗從”。每次博爾術負責夜間警戒時,鐵木真必定可以安心入眠。

慶元五年(1199),受命與木華黎等援救克烈部王罕,戰敗乃蠻部曲薛吾軍。

嘉泰二年(1202),隨從鐵木真戰察罕塔塔兒等四部於答闌捏木兒格思。翌年,戰克烈部于合蘭真沙陀,均有戰功。

開禧二年(1206)蒙古國建立時,因功封右翼萬戶長兼千戶長,統轄汗庭以西至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深受器重,群臣無出。其右者,被鐵木真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並命汗子察合台從之受教誨。與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並稱“掇裡班·曲律”(蒙古語,意為四傑),世任“怯薛”(護衛軍)之長,為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隨從征西夏,不久病逝。

窩闊台汗八年(1236),因功賜其後裔廣平路一萬七千三百餘戶為分地。大德五年(1301),追封廣平王。

赤老溫,遜都思氏。鎖兒罕失剌之子。

成吉思汗早年遭泰赤烏部塔兒忽台執禁,得其營救倖免於難。後歸附鐵木真,隨從參加統一蒙古各部的戰爭。成吉思汗用木枷打昏看守逃出後被鎖兒罕失剌救起,藏在羊毛車中,”次第至鎖兒罕失剌家,見羊毛車,欲搜之。鎖兒罕失剌曰:“酷署如此,羊毛中有人安能禁受?”搜者始去。鎖兒罕失剌贈太祖栗色馬、火鐮、弓矢,又煮羊羔盛之革囊,佐以馬乳,為途中之食。太祖始得歸。“

博爾術

赤老溫 曾與博爾術等一起,配合克烈部,擊敗乃蠻部曲薛吾軍。以作戰勇敢,鐵木真賜號「把阿禿兒」(勇士)。宋開禧二年(1206)蒙古國建立時,與父同掌一千戶,代父領軍,統領薛涼格河(色楞格河)地區。與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並稱「掇裡班·曲律」(蒙古語,意為四傑),世任「怯薛」(護衛軍)之長,為十大功臣之一。並世襲「答剌罕」之號,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

赤老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