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恩施美食文化:土家族糍粑

土家族有句俗話叫:“二十八, 打粑粑。 ”也就是說, 臘月是土家人打粑粑的時節, 而所謂的粑粑主要是糍粑。

糍粑是土家人過年時必備的食品, 純手工製作, 以糯米為原料, 圓形, 大小不定, 為男女老幼所喜愛, 是土家食品中的精品。 土家族打糍粑一般都會選擇在新年前夕, 而且是左鄰右舍的鄰居一起打, 這樣不僅能和睦鄰里關係, 而且能夠營造節日的氛圍。 同時, 通過打糍粑來預祝來年的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

糍粑的製作較為複雜, 首先取乾淨冷水(最好是山泉)浸泡糯米, 歷時一天。 再濾幹水, 放到木甑裡蒸。 蒸熟後倒入石臼中捶搗, 一般由二至四個強壯的男人, 手執“T”字形的大木槌用力捶搗, 一上一下地“打”。 這是個體力活, 因為糯米粘性很強, 大冬天的, 捶搗者光著膀子還要流汗。

捶搗要直到石臼中的糯米似膠一般粘成一團, 看不到飯粒。 這時眾人立即圍上來, 趁勢將米漿搓成圓條狀, 再用刀切成一砣一砣的坯子, 然後手粘蜂蠟或茶油, 先搓坨, 後用手或木板壓扁成餅, 再用門板加重物壓住, 等糯米涼了即成型。

糍粑有大中小之分, 大的直徑有30釐米左右, 小的五六釐米不等, 多用來給小孩燒烤而食。

有的在糍粑上點4個紅點, 表示四季發財的意思;有的在糍粑上印著“壽”字, 那是表示希望自己的長輩長壽;也有印上雙喜字或喜鵲、龍、鳳等吉祥圖案, 還有花鳥走獸之類的各種紋樣。

糍粑既可用塑膠袋密封, 放入冰箱儲藏。 也可找一容器, 將糍粑全部浸入水中保存,

每隔一周左右換一次水, 可保糍粑半年不會變質。 食用時把糍粑撈出擦乾水即可。

糍粑的吃法很多, 烙著吃、糍粑炒肉、煮甜酒水、烤著吃等等都是美味佳餚。 烤好的糍粑可粘糖吃, 或將白砂糖、蜂蜜等灌入糍粑中, 等熱度將糖溶成糖水後食用, 這樣的糍粑入口甜香無比。 也可將糍粑中裹入豆腐乳, 這樣吃起來別有風味。 具有土家特色的糍粑炒豬肉是土家人團年時桌面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土家族還有句俗話:“拜年拜年, 粑粑上前。 ”在過去, 糍粑更是土家人拜年不可或缺的禮物。 春節走親訪友時, 土家人都要用背簍帶上24個或者12個糍粑, 因為糍粑是團圓、圓滿、元寶等的象徵, 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也是對土家文化和文明的傳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