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培養自己的「成長心態」?丨創客分享

前些日子跟一位朋友聊天, 他恰好升了職——勤勤懇懇幹了好幾年技術, 終於升到管理層, 帶著一支不小的團隊。

我祝賀他, 他卻一點也不開心, 問我:

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帶團隊, 因為一點經驗都沒有, 現在特別害怕做不好, 感覺很焦慮, 怎麼辦?我要不要向老闆推辭掉?

我告訴他:你只管放心大膽去做就是了。 老闆願意提拔你, 就是因為他認可你的潛力。 你現在是一張白紙, 無論做什麼, 對你來說都是獲取經驗的一種方式, 都是在成長。 就算做錯了, 那也是難得的教訓。 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換個地方、重新來過罷了,

這很嚴重嗎?

其實, 這就是我之前在 提到過的「成長心態」和「固定心態」。

擁有「成長心態」的人, 會把所有的困難都視為挑戰, 樂於尋找新的解決方式, 喜歡試錯, 渴望更高的挑戰。 對他們來說, 失敗是一個好東西, 因為可以發現自己哪裡不夠好, 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

而擁有「固定心態」的人, 會認為, 自己做出來的東西, 就展示了自己的能力。 自己不能犯錯, 只能一直對下去。 如果犯錯了, 自己的光環就會被打破, 影響力會減弱。 他們不再敢行動和嘗試, 因為做了可能會錯, 但不做一定不會錯。

很多時候, 決定你和周圍同事之間距離的, 除了能力、技能, 其實更大程度上, 是不同的心態。

「固定心態」或許會在短期幫助你避開一些困境——比如,

將你不擅長的事務交給別人去做, 可以讓自己的業績更出色一點。 但長期來看, 對你的發展是不利的。

為什麼呢?因為隨著你工作年限的增長、職位的提升, 你接觸到的工作, 涉及的領域, 是越來越趨於交叉和重合的。 越往下, 分工越細;越往上, 你需要懂的知識越全面, 對技能和溝通的要求也越高。

你沒辦法始終把不熟悉的事情交給別人, 否則就永遠當不成一個管理者。

那麼, 如何才能培養自己的「成長心態」呢?

很多人對這兩種心態, 有另一種誤解, 就是認為它們跟性格綁定。 其實不是的。

每個人在其職業生涯中的不同時期, 心態都有可能變化。 比如, 當你剛入職的時候, 你的自信心可能會弱一些, 可能會更傾向於不犯錯、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擔心影響自己的升遷;而當你成為團隊的中流砥柱的時候, 隨著自信心和話語權的提升, 你也許就不會對「犯錯」過分介意——因為它已經無損你的威望。

當然, 這也因人而異。 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意見的企業高管, 也比比皆是。

但無論如何, 儘早培養良好的習慣, 讓自己以「成長心態」去應對職業生涯中的種種障礙、困難, 對長遠發展是有好處的。

具體來說, 可以從下面幾個習慣入手:

一、避免「習慣性反駁」

你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習慣:別人說你一句什麼, 你第一時間的反應, 不是思考, 而是立刻拋出一個反駁?

比如:「不, 你聽錯了, 我是說……」

——別人真的理解錯了嗎, 抑或是你沒有正確理解他表達的意思?

再比如:「不,

不能這樣做, 否則會……」

——別人的提議真的一無是處嗎, 會不會是你只看到缺點, 沒看到優點?

很多時候, 我們這種下意識的反駁, 單單只是出於一種信念——「我肯定是對的, 你說我不對, 一定是你自己錯了」而已。

它並不一定更接近事實, 也未必是更好的選擇。

我們總是保持著這麼一種信念:一個優秀的人是不會出錯的, 承認自己錯了會很難堪。 所以, 為了保持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在自己心目中), 我們會逐漸形成這麼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你憑什麼說我錯了, 你怎麼知道不是你自己錯了?

這其實就是「固定心態」的一種表現。

這雖然只是一個微小的細節, 但長此以往, 就會助長你的心態——你會慢慢聽不進別人的話, 變得固執和自行其是。

更好的做法是什麼呢?

如果有人對你說了一些比較尖銳的話, 不要貿然開口, 先把湧上來的情緒收束住, 問自己:他說的意思, 跟你所理解的是否一致?

如果沒有把握, 可以請他再說得具體一點, 將雙方的理解「調適」到一致。 然後, 擯除其中的主觀色彩, 問自己:他說的是不是事實?對你來說有沒有值得吸收的地方?

很多時候, 我們的情緒和不快, 其實並非來自對方的態度, 而是出於我們自己的認知——你認為對方在冒犯你, 殊不知這很可能只是他的習慣, 他根本沒有這個意思。

時刻記住:不要從對方的立場和動機出發去揣度人心, 只要就事論事, 單純考慮內容即可。

二、正視自己的失敗

人總是有個毛病:對於越熟悉、資訊越充分的物件, 我們總會覺得它是越重要的。

這種現象最明顯的表現是什麼呢?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由於每個人最熟悉的,都是「自己」,我們就很容易產生這樣的幻覺:每個人都在盯著自己,自己犯下的一點點錯誤,都會被別人注意到。

但實際上呢?如果你經常跟別人溝通,就會發現:大家都很忙,根本沒多少人真的在意你。

你所斤斤計較、耿耿於懷的錯誤和失敗,對許多人來說,根本就是小事一樁,過幾天可能就完全忘記了。

沒有人會一直在意你做過什麼錯誤的決策、錯誤的行為,因為那些已經過去了,更重要的是,你面對「未來」的態度。

如果長期被自己的錯誤束縛住,你就會失去在「未來」糾正錯誤、作出正確決策的機會。

所以,不要過分重視自己的失敗,而應該這樣審視每一次失敗:

為什麼我會失敗?

這個經歷給了我什麼樣的教訓?

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可以如何避免失敗?

這才是對自己、團隊和公司,真正有意義的態度。

三、多向別人請教

人總是有路徑依賴的。

你用某個路徑解決了問題,以後就會傾向於用同樣的路徑,這就叫路徑依賴。因為這樣做更省力,出現風險的概率也最小。

久而久之,會產生什麼後果呢?

你處理問題的路徑,會被局限在一些簡單、直接的方式裡面;你用來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被這些路徑框住,會「自然地」從它們的角度出發去考慮。

一旦這些路徑本身發生變化,或者,出現了新的方法、新的路徑,要進行遷移,成本就會變得越來越高。

如何避免這個問題呢?這就需要在工作中,多向別人請教,用「群策群力的想法」來代替「自己的想法」,從而避免把自己束縛在某一條路徑、某一個思維模式上面。

接觸到越多不同的思維,你的視野就會越寬廣,能夠看到的範圍也會越全面。

Zenger/Folkman的CEO Jack Zenger 建議:那些希望培養成長心態的人,要從向同事討教意見做起。「從小事開始,慢慢地增加你願意接受的回饋意見的數量與頻率。你會發現你得到的資訊是有益的,而你不恥下問的態度也會讓別人對你的印象更好。」

這就是另一方面的好處:多向同事請教,會釋放出一種信號——你是開放的,是樂於接受不同意見的,是喜歡交流和團隊合作的。

當然,要避免走過場式的做法,打破自己預設的立場和桎梏,真正把同事的意見聽進去。這才能形成正向的迴圈。

學習不易,一起努力。: )

點擊關鍵字查看往期內容

我們總會覺得它是越重要的。

這種現象最明顯的表現是什麼呢?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由於每個人最熟悉的,都是「自己」,我們就很容易產生這樣的幻覺:每個人都在盯著自己,自己犯下的一點點錯誤,都會被別人注意到。

但實際上呢?如果你經常跟別人溝通,就會發現:大家都很忙,根本沒多少人真的在意你。

你所斤斤計較、耿耿於懷的錯誤和失敗,對許多人來說,根本就是小事一樁,過幾天可能就完全忘記了。

沒有人會一直在意你做過什麼錯誤的決策、錯誤的行為,因為那些已經過去了,更重要的是,你面對「未來」的態度。

如果長期被自己的錯誤束縛住,你就會失去在「未來」糾正錯誤、作出正確決策的機會。

所以,不要過分重視自己的失敗,而應該這樣審視每一次失敗:

為什麼我會失敗?

這個經歷給了我什麼樣的教訓?

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可以如何避免失敗?

這才是對自己、團隊和公司,真正有意義的態度。

三、多向別人請教

人總是有路徑依賴的。

你用某個路徑解決了問題,以後就會傾向於用同樣的路徑,這就叫路徑依賴。因為這樣做更省力,出現風險的概率也最小。

久而久之,會產生什麼後果呢?

你處理問題的路徑,會被局限在一些簡單、直接的方式裡面;你用來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被這些路徑框住,會「自然地」從它們的角度出發去考慮。

一旦這些路徑本身發生變化,或者,出現了新的方法、新的路徑,要進行遷移,成本就會變得越來越高。

如何避免這個問題呢?這就需要在工作中,多向別人請教,用「群策群力的想法」來代替「自己的想法」,從而避免把自己束縛在某一條路徑、某一個思維模式上面。

接觸到越多不同的思維,你的視野就會越寬廣,能夠看到的範圍也會越全面。

Zenger/Folkman的CEO Jack Zenger 建議:那些希望培養成長心態的人,要從向同事討教意見做起。「從小事開始,慢慢地增加你願意接受的回饋意見的數量與頻率。你會發現你得到的資訊是有益的,而你不恥下問的態度也會讓別人對你的印象更好。」

這就是另一方面的好處:多向同事請教,會釋放出一種信號——你是開放的,是樂於接受不同意見的,是喜歡交流和團隊合作的。

當然,要避免走過場式的做法,打破自己預設的立場和桎梏,真正把同事的意見聽進去。這才能形成正向的迴圈。

學習不易,一起努力。: )

點擊關鍵字查看往期內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