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毛主席曾拍著他說道“鐵堅,鐵肩,要勇挑重擔”

———記閩粵贛邊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鐵堅

 長汀縣城東的塔山, 有一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公園, 亭臺樓閣錯落有致, 樹木蔥蘢景色迷人, 園內坐落一座紀念館, 紀念的是曾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僑聯副主席的方方同志。 是故, 該紀念館名曰“方方紀念館”, 公園叫做“方方公園”。 從1994年建成至今, 這座鬱鬱蔥蔥的公園及紀念館已成了當地集革命傳統教育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然而方方並非長汀人, 緣何長汀會建這樣一座紀念館?原來, 這和一位長汀籍的老紅軍有著莫大關係, 這位老紅軍就是原閩粵贛邊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鐵堅。 這位已故的老紅軍有著怎樣的人生, 他與方方又有著何種因緣?本期閩粵贛邊縱隊史帶您走進鐵堅的點滴人生。

從傅勝三到鐵堅

鐵堅出生於長汀縣河田鎮伯公嶺村的一戶貧寒家庭, 和後來成為開國中將的傅連暲同宗同鄉。 傅藻春是鐵堅最早的名字。 年少時, 父親病故, 鐵堅與母親相依為命, 諸多事情靠其五叔公關照。 初始, 五叔公幫他找了個私塾念書, 念沒幾個月, 翹課卻成了家常便飯。 於是五叔公就介紹他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

未料一次幹活時, 因過於疲勞導致縫的紐絆不合標準, 鐵堅被師傅當頭一頓打, 母親心疼下, 便不再讓鐵堅學裁縫。 書沒念成, 手藝沒學成, 更糟糕的是母親過世了, 成了孤兒的鐵堅自此全靠五叔公撫養。 至11歲那年, 鐵堅在五叔公的建議下, 到姑丈家放牛, 讓他做夢也沒想到的是, 這一去竟會碰上他一生的大轉折。

姑丈是個憨厚老實的莊稼漢子, 耕田是個好把式, 時常還幫別人幹農活, 因此窮兄弟們都樂於跟他親近。 姑丈還有一個秘密, 那就是半夜三更時常有人找上門來尋姑丈, 輕聲細語大半宿。 儘管好奇, 鐵堅始終不曾開口問姑丈。 直到有一天, 鐵堅在睡夢中被姑丈叫醒並帶到了他的房間,

房內坐著兩個人, 姑丈介紹道一位是張師傅, 一位是吳師傅。 姑丈讓鐵堅隨他們走, 去為窮人做事。 鐵堅二話沒說, 同意了, 便隨著這兩位師傅一路來到了童坊的一座山上, 此時鐵堅才知道這兩位師傅是幹革命的地下黨, 自己跟著他們是要幹革命的。 在山上稍作休息後, 鐵堅隨他們來到了連城四堡。 在這裡, 兩位師傅把他交給了一支紅軍部隊———紅十二軍一○○團, 那一天是1930年12月22日, 鐵堅十四周歲。

念書, 幾個月;學藝, 幾個月;放牛, 近兩年。 如今幹革命, 鐵堅能堅持多久?從連隊傳令兵開始, 後調任宣傳員, 再任宣傳隊長, 十五周歲前, 鐵堅成長為一名連隊指導員, 同時完成了從普通一兵到共產黨員的角色轉變。 從此以後, 鐵堅一邊跟隨部隊東征西討,

一邊利用戰鬥間隙學文化, 逐漸成為一位有勇有謀的紅軍指揮員。

1934年1月, 鐵堅所在部隊改編為紅二十四師, 奉命回閩西參加保衛連城的戰鬥。 進入連城後, 二十四師和敵人打了幾場戰鬥, 規模不大。 但在後面持續的戰鬥、偵察中, 二十四師首長發現, 敵人竟有整整兩個師, 正欲找我軍決戰。 面對強敵, 二十四師決定轉移。 時任二十四師七十團二營五連連長兼指導員的鐵堅臨危受命, 負責阻擊敵人, 掩護大部隊撤退。 鐵堅率五連先敵搶佔百魚嶺後與敵激戰, 從中午持續到夜幕降臨, 共打退敵人7次衝鋒, 陣地前留下的敵軍屍體多達兩三百具, 五連犧牲17人, 另有20人負傷, 其中重傷8人。 大部隊成功轉移了, 但五連要如何脫離險境?經過一番探討, 鐵堅選定了突圍線路,但是8個重傷患成了大問題。後來,重傷患蘭如進、江忠斌提議由他們8人留下掩護大家撤退,鐵堅當然不同意,但重傷患一再堅持,鐵堅等人只好接受,並給他們留下了4挺輕機槍、幾箱子彈和手榴彈。當鐵堅帶著突圍出來的戰士回到部隊後,受到團部表揚,《紅星報》登載了《勝利屬於紅五連》的文章,介紹這場戰鬥。師政治部亦發表了《向模範指導員傅勝三學習》的文章。傅勝三是誰?就是參加紅軍後的傅藻春(鐵堅)。原來,甫一參加紅軍起,鐵堅就將名字改為傅勝三,意思是要接二連三地打勝仗。後來改名鐵堅,還是緣起于傅勝三這個名字。

那是在1938年5月1日,時鐵堅已在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總校六大隊任政治處主任兼總支書記。當天,有戰友說紅軍百戰百勝,而鐵堅勝了三次就不勝了。因為他的名字叫“傅勝三”!手裡正拿著一把軍用鐵鍬的鐵堅,當即決定改名“鐵堅”———打仗要像鐵一樣堅強,革命意志要像鐵一樣堅定。

從延安到閩粵贛

按部隊規定,鐵堅改名是要報中央組織部審批的。於是,鐵堅就和中組部幹部局局長廖志高一起去找中組部部長陳雲批准。找到陳雲時,他正和毛澤東從窯洞裡走出來,知悉鐵堅改名的情況後,陳雲當即予以批准,毛澤東則拍著鐵堅的肩膀說:“好嘛,鐵堅,鐵肩,要勇挑重擔喲,一直奮鬥到共產主義社會。”自此,鐵堅這個名字就伴隨著他,再未更改。

抗日戰爭期間,鐵堅歷任“抗大”第七大隊政治處主任、第一分校第一支隊政治部主任、留守大隊主任、總校特科大隊政治處主任、第四團政治處主任、第六分校政治部主任、八路軍政治部民運工作團主任、抗日總部遊擊一支隊支隊長等職,轉戰山西、陝西、河南等地;解放戰爭初期,他擔任華東軍區軍政大學幹部科長、華東軍區軍政工作團副團長。1948年夏,中央決定在華南建立閩粵贛、粵贛湘、桂滇黔三個邊區縱隊,鐵堅受命前往中共香港分局加強軍事領導。

抵達香港一周左右,中共香港分局書記方方代表組織找鐵堅談話。這次見面,兩人從長汀一直聊到剛結束的山東昌濰戰役,同時,鐵堅得知方方曾在長汀當過縣委書記,長汀人的淳樸、好客、熱情待人給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數日之後,兩人第二次見面,方方向鐵堅傳達了中央對他的任命———閩粵贛邊區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同時向他分析了閩粵贛邊的形勢,介紹劉永生、魏金水同志等情況。回去後,鐵堅根據方方對閩粵贛邊區的介紹和分析,結合解放大軍的經驗,擬寫了《邊縱的組成和軍事行動方案》草稿,完成後送方方審閱、修稿。一周後,兩人第三次見面,方方已將鐵堅擬寫的方案做了補充修改並確定下來,要求鐵堅將方案熟記於腦後,帶到閩粵贛邊區黨委傳達。1948年底,鐵堅抵達閩粵贛邊區黨委所在地大埔鳥子石山啟明寺。在次日召開的邊區黨委會議上,鐵堅傳達了香港分局的指示,並與劉永生、魏金水等人研究成立邊縱和今後軍事鬥爭等問題。

1949年7月解放饒平時,鐵堅(左一)指揮炮兵射擊

1949年元旦,閩粵贛邊縱隊正式成立,此時的邊縱儘管已經發展到8000餘人,但與敵人2萬餘兵力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且分散各地,武器裝備也較差。消滅敵有生力量,壯大邊縱主力,將邊區各根據地連成一片就成了邊縱的首要任務。2月13日,敵劉永圖保安團700余人偷襲邊縱駐地,鐵堅派出一支小部隊予以阻擊,主力按預定計劃向銅鼓嶂轉移,尋找戰機。3月11日,邊縱一團在劉永生和鐵堅的指揮下,一舉攻佔梅興豐華邊的水陸交通重鎮佘坑,殲敵50餘名,繳獲輕機槍1挺,長短槍13支,電臺1部,彈藥等軍用物資一大批。鐵堅在此次戰鬥中還繳獲了一件“寶貝”———一份由數十張地圖組成的50000:1的精密的閩粵贛邊軍用地圖,這份地圖成了鐵堅乃至整個邊縱的“眼睛”,在此後的歷次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鐵堅像對待珍寶一樣將其隨身攜帶。

幾天後,鐵堅出席了粵贛湘和閩粵贛兩個邊區的黨委及縱隊代表聯席會議,會議確定了兩個縱隊互相配合行動,擴大戰果,鞏固大片根據地,將紫金、五華、興甯、梅縣、豐順、惠陽等11個縣打通連片,建設成為解放華南的大塊戰略基地,為迎接大軍南下做好各種準備。據此,邊縱開始著手將潮汕、梅州兩地區連成一片的戰略部署,決定揮兵潮汕平原。及至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喜訊傳來,邊縱根據全國形勢變化,結合邊區敵我情況,發出了“向潮汕進軍”的命令。鐵堅直接領導了潮汕平原的戰鬥。

潮汕平原是閩粵贛邊“剿總”喻英奇重兵把守的地方,據點犬牙交錯。要將大北山、大南山、南陽山、鳳凰山、五房山根據地連成一片,就必須把這些據點拔除,搗毀敵人老巢。鐵堅意識到,必須借助全國解放的大好形勢,集中優勢兵力,圍點打援、政策攻心,以連續作戰迅速消滅敵人。4月28日,鐵堅指揮邊縱第二支隊第一、九兩個團攻克水陸交通要道鯉湖,殲敵200餘人,繳獲輕機槍1挺,槍榴彈2支,長短槍250多支,同時,負責阻敵援兵的邊五、七團擊潰來援之敵,邊十團乘勝解放葵潭。5月1日,第二支隊解放流沙(今普寧市);5月8日,第二支隊一團、十五團,邊五團一部攻克潮汕地區重鎮兩英縣城,活捉國民黨南山管理局(相當於縣級政權,專為反共、剿共所設)局長林達;5月14日,大埔縣城解放;5月20日,惠來縣城解放;5月25日,豐順縣城解放……閩粵贛邊縱隊橫掃潮汕平原。至此,閩粵贛和粵贛湘兩個邊縱在聯席會議上制定的軍事方案的第一個行動宣告勝利。旋即,鐵堅和劉永生分兵兩路回師興梅,繼續執行該方案的第二個行動,將閩粵贛邊區和粵湘贛邊區連成一片。

由於閩粵贛邊縱隊在潮汕平原連戰連捷,極大地震懾了國民黨地方勢力。同時,從全國局勢而言,國民黨政權的全面垮臺亦只是時間問題。看清了形勢的國民黨興梅專署專員兼保安司令李潔之已於5月17日通電宣佈起義,交接整編起義人員的擔子,落在了鐵堅的肩上。5月28日,鐵堅和邊區黨委組織部長王維帶著邊一、七團正式進入興寧接管縣城,整編工作完成後,邊縱司令部在梅縣召開會議,部署下一步行動計畫。7月1日,邊縱兵發豐順縣屬的留隍鎮,劉永生率邊二、三團及三支隊負責主攻,鐵堅率邊一、七團及四支隊打援,殲敵兩個連,粉碎了胡璉和喻英奇兩部會師潮汕的計畫。7月7日,鐵堅率邊一、七團向饒平縣發起進攻,斃傷俘敵200餘名,繳獲輕重機槍11挺,長短槍200余支及大批軍用物資。就在這時,國民黨胡璉兵團從江西竄入興梅地區,鐵堅與劉永生一道,依託英雅山展開對敵鬥爭,成功粉碎敵優勢兵力的“圍剿”,順利到達梅縣桃源與方方和魏金水會合。8月下旬,鐵堅奉命帶隊護送方方趕赴贛州開會並與南下大軍會師,這次會師讓鐵堅欣喜異常,一年前才從華東融入閩粵贛邊的他,原想著怎麼樣也要數年後才能見到“老大哥”部隊,沒想到僅僅一年,就在江西見面了,怎能不興奮!這不正說明形勢一片大好,全國解放指日可待嘛!隨後,鐵堅參與指揮了解放興梅潮汕的戰鬥,肅清了胡璉、喻英奇的殘留兵力,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11月,汕頭軍分區成立,鐵堅被任命司令員。

老而彌堅四處奔走

鐵堅,人如其名,打仗像鐵一樣堅強,革命意志像鐵一樣堅定,他的生命也像鐵一樣堅硬。槍林彈雨中,鐵堅先後負傷七次,1933年贛南東黃陂圓頭山戰鬥時所負的傷更是極為兇險,子彈從其後頸打入,從左耳旁穿出,戰友們都以為他犧牲了準備挖坑將其入土,幸虧這時一個衛生員發現他一息尚存,要不然他可就被“活埋”了。一次次負傷,一次次重新挺立,命堅如鐵。然而鐵堅怎麼也沒有想到,1967年,他竟差點栽倒在宵小之輩手裡。

當時,他和老搭檔劉永生被通知參加一個由福州農墾系統和其他系統的“造反派”召開的大會,劉永生看到鐵堅後,便招呼他一起坐並將自己的位置讓給了他。不料,正是這個無心的小插曲,讓鐵堅陷入險境。誰都沒想到,會場上竟有人意圖行刺劉永生!兇手記住了劉永生所坐的位置,卻不知道這個位置被劉永生讓給了鐵堅,而且這對老夥計當天一樣穿著白恤衫,一樣留著大光頭。於是,兇手最終將匕首狠狠插進了鐵堅的頭顱……兇手被抓住了,鐵堅經過搶救脫離了危險,但身體卻極度虛弱,此後曾兩度住院療傷,長達一年多。1970年,鐵堅向組織申請,回到老家離職休養,此時的鐵堅,連走路都得靠一副拐棍。

鐵堅在延安寶塔山下

最養人的還是家鄉水。回鄉後的鐵堅在逐漸老去中竟然奇跡般地擺脫了拐棍。行走自如後,鐵堅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訪貧問苦,為家鄉建設東奔西走當中去。他為中璜知青場修了一條放心路;他帶領西門街的剩餘勞力辦起了8個集體企業;他帶領著四都樓子壩村民上下一心脫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他先後辦起了“老人之家”、西門幼稚園,帶頭捐資修復汀州古城牆……樁樁件件,無不飽含著鐵堅對故土的熱愛,對鄉親的深情。1979年以來,中央、省、市、縣先後授予他各項榮譽達46次。

為了讓一代代青少年和廣大人民群眾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鐵堅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思考,選定了建立“方方紀念園”的方案。方方是鐵堅的老領導,更在紅軍時期擔任過長汀的縣委書記,他為長汀和閩西蘇區的革命鬥爭作出過極大的貢獻。鐵堅懷念他,長汀人民懷念他,“方方紀念園”的方案很快得到了當時長汀縣委、縣政府的贊同和支援,並無償提供塔山6720平方米的土地作為園址。這一結果,讓鐵堅極為興奮。大受鼓舞下,鐵堅先後9次前往廣東、海南和香港,籌集資金399.10萬元。1994年,方方紀念館和方方公園正式建成。

2005年春,鐵堅和原閩粵贛邊縱隊的老戰友們在河田鎮露湖村的一座山頭上揮鍬捧土,種下了百棵中華杜英,並命名為“遊擊戰士林”。而今這片樹林已綠樹成蔭,蔥蔥郁鬱,為往來行人提供歇腳納涼之用,亦守護著一方水土。然而,路過此林的人哪,可曾想起有位叫鐵堅的老人,他的生命恰如這片樹林般旺盛挺拔,他的赤誠亦如這片樹林般大愛無聲。

(本報綜合整理)

鐵堅選定了突圍線路,但是8個重傷患成了大問題。後來,重傷患蘭如進、江忠斌提議由他們8人留下掩護大家撤退,鐵堅當然不同意,但重傷患一再堅持,鐵堅等人只好接受,並給他們留下了4挺輕機槍、幾箱子彈和手榴彈。當鐵堅帶著突圍出來的戰士回到部隊後,受到團部表揚,《紅星報》登載了《勝利屬於紅五連》的文章,介紹這場戰鬥。師政治部亦發表了《向模範指導員傅勝三學習》的文章。傅勝三是誰?就是參加紅軍後的傅藻春(鐵堅)。原來,甫一參加紅軍起,鐵堅就將名字改為傅勝三,意思是要接二連三地打勝仗。後來改名鐵堅,還是緣起于傅勝三這個名字。

那是在1938年5月1日,時鐵堅已在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總校六大隊任政治處主任兼總支書記。當天,有戰友說紅軍百戰百勝,而鐵堅勝了三次就不勝了。因為他的名字叫“傅勝三”!手裡正拿著一把軍用鐵鍬的鐵堅,當即決定改名“鐵堅”———打仗要像鐵一樣堅強,革命意志要像鐵一樣堅定。

從延安到閩粵贛

按部隊規定,鐵堅改名是要報中央組織部審批的。於是,鐵堅就和中組部幹部局局長廖志高一起去找中組部部長陳雲批准。找到陳雲時,他正和毛澤東從窯洞裡走出來,知悉鐵堅改名的情況後,陳雲當即予以批准,毛澤東則拍著鐵堅的肩膀說:“好嘛,鐵堅,鐵肩,要勇挑重擔喲,一直奮鬥到共產主義社會。”自此,鐵堅這個名字就伴隨著他,再未更改。

抗日戰爭期間,鐵堅歷任“抗大”第七大隊政治處主任、第一分校第一支隊政治部主任、留守大隊主任、總校特科大隊政治處主任、第四團政治處主任、第六分校政治部主任、八路軍政治部民運工作團主任、抗日總部遊擊一支隊支隊長等職,轉戰山西、陝西、河南等地;解放戰爭初期,他擔任華東軍區軍政大學幹部科長、華東軍區軍政工作團副團長。1948年夏,中央決定在華南建立閩粵贛、粵贛湘、桂滇黔三個邊區縱隊,鐵堅受命前往中共香港分局加強軍事領導。

抵達香港一周左右,中共香港分局書記方方代表組織找鐵堅談話。這次見面,兩人從長汀一直聊到剛結束的山東昌濰戰役,同時,鐵堅得知方方曾在長汀當過縣委書記,長汀人的淳樸、好客、熱情待人給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數日之後,兩人第二次見面,方方向鐵堅傳達了中央對他的任命———閩粵贛邊區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同時向他分析了閩粵贛邊的形勢,介紹劉永生、魏金水同志等情況。回去後,鐵堅根據方方對閩粵贛邊區的介紹和分析,結合解放大軍的經驗,擬寫了《邊縱的組成和軍事行動方案》草稿,完成後送方方審閱、修稿。一周後,兩人第三次見面,方方已將鐵堅擬寫的方案做了補充修改並確定下來,要求鐵堅將方案熟記於腦後,帶到閩粵贛邊區黨委傳達。1948年底,鐵堅抵達閩粵贛邊區黨委所在地大埔鳥子石山啟明寺。在次日召開的邊區黨委會議上,鐵堅傳達了香港分局的指示,並與劉永生、魏金水等人研究成立邊縱和今後軍事鬥爭等問題。

1949年7月解放饒平時,鐵堅(左一)指揮炮兵射擊

1949年元旦,閩粵贛邊縱隊正式成立,此時的邊縱儘管已經發展到8000餘人,但與敵人2萬餘兵力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且分散各地,武器裝備也較差。消滅敵有生力量,壯大邊縱主力,將邊區各根據地連成一片就成了邊縱的首要任務。2月13日,敵劉永圖保安團700余人偷襲邊縱駐地,鐵堅派出一支小部隊予以阻擊,主力按預定計劃向銅鼓嶂轉移,尋找戰機。3月11日,邊縱一團在劉永生和鐵堅的指揮下,一舉攻佔梅興豐華邊的水陸交通重鎮佘坑,殲敵50餘名,繳獲輕機槍1挺,長短槍13支,電臺1部,彈藥等軍用物資一大批。鐵堅在此次戰鬥中還繳獲了一件“寶貝”———一份由數十張地圖組成的50000:1的精密的閩粵贛邊軍用地圖,這份地圖成了鐵堅乃至整個邊縱的“眼睛”,在此後的歷次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鐵堅像對待珍寶一樣將其隨身攜帶。

幾天後,鐵堅出席了粵贛湘和閩粵贛兩個邊區的黨委及縱隊代表聯席會議,會議確定了兩個縱隊互相配合行動,擴大戰果,鞏固大片根據地,將紫金、五華、興甯、梅縣、豐順、惠陽等11個縣打通連片,建設成為解放華南的大塊戰略基地,為迎接大軍南下做好各種準備。據此,邊縱開始著手將潮汕、梅州兩地區連成一片的戰略部署,決定揮兵潮汕平原。及至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喜訊傳來,邊縱根據全國形勢變化,結合邊區敵我情況,發出了“向潮汕進軍”的命令。鐵堅直接領導了潮汕平原的戰鬥。

潮汕平原是閩粵贛邊“剿總”喻英奇重兵把守的地方,據點犬牙交錯。要將大北山、大南山、南陽山、鳳凰山、五房山根據地連成一片,就必須把這些據點拔除,搗毀敵人老巢。鐵堅意識到,必須借助全國解放的大好形勢,集中優勢兵力,圍點打援、政策攻心,以連續作戰迅速消滅敵人。4月28日,鐵堅指揮邊縱第二支隊第一、九兩個團攻克水陸交通要道鯉湖,殲敵200餘人,繳獲輕機槍1挺,槍榴彈2支,長短槍250多支,同時,負責阻敵援兵的邊五、七團擊潰來援之敵,邊十團乘勝解放葵潭。5月1日,第二支隊解放流沙(今普寧市);5月8日,第二支隊一團、十五團,邊五團一部攻克潮汕地區重鎮兩英縣城,活捉國民黨南山管理局(相當於縣級政權,專為反共、剿共所設)局長林達;5月14日,大埔縣城解放;5月20日,惠來縣城解放;5月25日,豐順縣城解放……閩粵贛邊縱隊橫掃潮汕平原。至此,閩粵贛和粵贛湘兩個邊縱在聯席會議上制定的軍事方案的第一個行動宣告勝利。旋即,鐵堅和劉永生分兵兩路回師興梅,繼續執行該方案的第二個行動,將閩粵贛邊區和粵湘贛邊區連成一片。

由於閩粵贛邊縱隊在潮汕平原連戰連捷,極大地震懾了國民黨地方勢力。同時,從全國局勢而言,國民黨政權的全面垮臺亦只是時間問題。看清了形勢的國民黨興梅專署專員兼保安司令李潔之已於5月17日通電宣佈起義,交接整編起義人員的擔子,落在了鐵堅的肩上。5月28日,鐵堅和邊區黨委組織部長王維帶著邊一、七團正式進入興寧接管縣城,整編工作完成後,邊縱司令部在梅縣召開會議,部署下一步行動計畫。7月1日,邊縱兵發豐順縣屬的留隍鎮,劉永生率邊二、三團及三支隊負責主攻,鐵堅率邊一、七團及四支隊打援,殲敵兩個連,粉碎了胡璉和喻英奇兩部會師潮汕的計畫。7月7日,鐵堅率邊一、七團向饒平縣發起進攻,斃傷俘敵200餘名,繳獲輕重機槍11挺,長短槍200余支及大批軍用物資。就在這時,國民黨胡璉兵團從江西竄入興梅地區,鐵堅與劉永生一道,依託英雅山展開對敵鬥爭,成功粉碎敵優勢兵力的“圍剿”,順利到達梅縣桃源與方方和魏金水會合。8月下旬,鐵堅奉命帶隊護送方方趕赴贛州開會並與南下大軍會師,這次會師讓鐵堅欣喜異常,一年前才從華東融入閩粵贛邊的他,原想著怎麼樣也要數年後才能見到“老大哥”部隊,沒想到僅僅一年,就在江西見面了,怎能不興奮!這不正說明形勢一片大好,全國解放指日可待嘛!隨後,鐵堅參與指揮了解放興梅潮汕的戰鬥,肅清了胡璉、喻英奇的殘留兵力,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11月,汕頭軍分區成立,鐵堅被任命司令員。

老而彌堅四處奔走

鐵堅,人如其名,打仗像鐵一樣堅強,革命意志像鐵一樣堅定,他的生命也像鐵一樣堅硬。槍林彈雨中,鐵堅先後負傷七次,1933年贛南東黃陂圓頭山戰鬥時所負的傷更是極為兇險,子彈從其後頸打入,從左耳旁穿出,戰友們都以為他犧牲了準備挖坑將其入土,幸虧這時一個衛生員發現他一息尚存,要不然他可就被“活埋”了。一次次負傷,一次次重新挺立,命堅如鐵。然而鐵堅怎麼也沒有想到,1967年,他竟差點栽倒在宵小之輩手裡。

當時,他和老搭檔劉永生被通知參加一個由福州農墾系統和其他系統的“造反派”召開的大會,劉永生看到鐵堅後,便招呼他一起坐並將自己的位置讓給了他。不料,正是這個無心的小插曲,讓鐵堅陷入險境。誰都沒想到,會場上竟有人意圖行刺劉永生!兇手記住了劉永生所坐的位置,卻不知道這個位置被劉永生讓給了鐵堅,而且這對老夥計當天一樣穿著白恤衫,一樣留著大光頭。於是,兇手最終將匕首狠狠插進了鐵堅的頭顱……兇手被抓住了,鐵堅經過搶救脫離了危險,但身體卻極度虛弱,此後曾兩度住院療傷,長達一年多。1970年,鐵堅向組織申請,回到老家離職休養,此時的鐵堅,連走路都得靠一副拐棍。

鐵堅在延安寶塔山下

最養人的還是家鄉水。回鄉後的鐵堅在逐漸老去中竟然奇跡般地擺脫了拐棍。行走自如後,鐵堅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訪貧問苦,為家鄉建設東奔西走當中去。他為中璜知青場修了一條放心路;他帶領西門街的剩餘勞力辦起了8個集體企業;他帶領著四都樓子壩村民上下一心脫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他先後辦起了“老人之家”、西門幼稚園,帶頭捐資修復汀州古城牆……樁樁件件,無不飽含著鐵堅對故土的熱愛,對鄉親的深情。1979年以來,中央、省、市、縣先後授予他各項榮譽達46次。

為了讓一代代青少年和廣大人民群眾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鐵堅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思考,選定了建立“方方紀念園”的方案。方方是鐵堅的老領導,更在紅軍時期擔任過長汀的縣委書記,他為長汀和閩西蘇區的革命鬥爭作出過極大的貢獻。鐵堅懷念他,長汀人民懷念他,“方方紀念園”的方案很快得到了當時長汀縣委、縣政府的贊同和支援,並無償提供塔山6720平方米的土地作為園址。這一結果,讓鐵堅極為興奮。大受鼓舞下,鐵堅先後9次前往廣東、海南和香港,籌集資金399.10萬元。1994年,方方紀念館和方方公園正式建成。

2005年春,鐵堅和原閩粵贛邊縱隊的老戰友們在河田鎮露湖村的一座山頭上揮鍬捧土,種下了百棵中華杜英,並命名為“遊擊戰士林”。而今這片樹林已綠樹成蔭,蔥蔥郁鬱,為往來行人提供歇腳納涼之用,亦守護著一方水土。然而,路過此林的人哪,可曾想起有位叫鐵堅的老人,他的生命恰如這片樹林般旺盛挺拔,他的赤誠亦如這片樹林般大愛無聲。

(本報綜合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