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昂貴的早教班,真的需要報嗎?

現代社會可以說是資訊爆炸的時代, 寶寶自然也不能落後, 早點讀上早教班, 多學習點知識, 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 早教班對寶寶來說真的那麼重要嗎?不上早教班的寶寶真會比較笨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早教的那些事。

早教, 非常重要

1. 「三歲看大」是有科學依據的

根據腦神經科學的理論, 突觸是神經元之間資訊傳遞的關鍵部位, 突觸和神經通道越多, 越有助於人腦執行複雜的功能。

剛出生的新生兒大腦共有 50 億突觸, 1 歲孩子的突觸數目增加 20 倍, 3 歲孩子大腦突觸的數目約為成人的 2 倍, 此後突觸數目不斷降低, 到 14 歲時, 孩子的突觸連接數目與成人大致相當。

因此, 俗話說「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 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研究發現, 學習可促使突觸建立新的神經聯結, 未得到強化的突觸會被「刪除」。 因此, 在 0~3 歲嬰幼兒突觸飛速發展期間, 適當給予他們豐富的刺激,

能夠促進其突觸的發展和神經通道的建立, 進而強化其學習能力, 促進以後的學習發展。

2. 國外也重視早教

事實上, 不僅國內的早教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其他各國也非常重視對孩子 0~3 歲的教育。

比如前蘇聯從上世紀 60 年代起就主張對嬰幼兒儘早開展感官訓練的教育;美國於 1998 年啟動了高達 30 億美元的早期教育基金預算法案;歐洲多國都制訂了全面實施 0~3 歲早期教育的計畫或法案.

如果我們的父母說:「當年也沒讓你們去上什麼早教班, 現在不也長大了, 還混得不錯, 為什麼非要花錢給孩子上早教班呢?」

我們會說:「時代不一樣了, 從前人類還茹毛飲血呢, 現在連吃的都越來越講究了, 當然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要與時俱進。

早教, 不等於早教班

通常在我們的理解中, 教育就是學校教育, 要背上書包, 去學校教室坐好, 在老師的課堂教學中獲取知識。 但這種形式並不一定適合 0~3 歲的孩子。 讓孩子學會數數、認字等知識類的教學只能形成短期的優勢,

並不能確保孩子在未來漫長的歲月裡都能在課業上一直領先於他人。

而且, 對於號稱能提高孩子智力的講座或培訓, 並沒有科學研究予以證實, 諸如美國兒科學會和美國神經學協會這樣的官方組織已經公開批判了那些宣稱能提高嬰兒智力的項目。

早教的目的, 在於通過給予孩子各種適當的、豐富的刺激來促進孩子大腦的認知發展, 因此早期教育當然可以交由家庭成員來進行, 並不需要完全依賴於各類早教機構。

從這個角度來說, 早教, 不等於早教班!

早教的重點是家長

實際上, 早教班根本無法替代家庭教育。 所以, 無論你是否給孩子報了早教班, 都應該加強和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未必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但家庭一定是孩子最早的學校。 實際上, 早教的重點並不是孩子, 而是家長:只有學會了促進孩子認知發展的技能, 才能在日常的生活實踐中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即使早教班的老師可以給出針對孩子的專業指導, 但每週幾小時的課程也難以真正改變孩子的成長環境。 畢竟,孩子的成長不僅來自於他所學習的書本知識,還來自于父母教授的生活技能、家庭中的人際關係、成人以身作則的示範、有生活場景的語言對話,甚至還包括家庭之外的戶外活動和社會活動等。

最後,對於寶寶上早教班這件事,其實更多的要看寶寶本身的意願。對於不適應早教班的寶寶,家長可以在日常的教育中加以協調。對於寶寶已經出生或快要出生的您來說,有沒有過給寶寶報早教班的念頭呢?對於寶寶的早教,您又有什麼看法呢?在這裡和各位寶爸寶媽分享一下吧!

畢竟,孩子的成長不僅來自於他所學習的書本知識,還來自于父母教授的生活技能、家庭中的人際關係、成人以身作則的示範、有生活場景的語言對話,甚至還包括家庭之外的戶外活動和社會活動等。

最後,對於寶寶上早教班這件事,其實更多的要看寶寶本身的意願。對於不適應早教班的寶寶,家長可以在日常的教育中加以協調。對於寶寶已經出生或快要出生的您來說,有沒有過給寶寶報早教班的念頭呢?對於寶寶的早教,您又有什麼看法呢?在這裡和各位寶爸寶媽分享一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