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俄戰爭之遼陽會戰:俄軍一炮轟光日軍一個中隊

日俄戰爭期間的1904年8月7日, 奧保鞏大將將關於遼陽會戰的部署要旨呈交于大山總司令, 具體如下:

有關遼陽攻擊計畫的要旨:

1.第一軍于太子河右岸攻擊遼陽以東之敵。

2.第四軍于遼陽-海城道東部地區進行攻擊。

3.第二軍(欠一師團)于遼陽-海城道西部地區進行攻擊。

4.總預備隊(一個師團)由總司令指揮置於遼陽-海城道附近。

依此, 日軍於8月18日開始攻擊前進。 由於道路泥濘, 第二軍直到26日才開始對鞍山-騰鼇堡線發動進攻。 就此, 遼陽會戰爆發。

在會戰正式爆發前, 秋山旅團接到如下命令:

1.由秋山少將指揮其部及騎兵第三、第六、第十一聯隊(各欠一中隊)、第四師團的步兵一個聯隊(欠一大隊)、工兵一中隊、野戰炮兵旅團的兩個中隊【編者注:組成秋山支隊】, 擊退耽莊子附近之敵, 掩護我軍左翼, 並負責偵查騰鼇堡方向之敵情。

2.特別注意應派遣一部以監視黃金廟子附近狀況,

且以騎兵一部派遣至太子河右岸執行偵察任務。

當時, 滿洲軍司令部認為, 俄軍會死守鞍山-騰鼇堡線, 因此一切攻擊計畫均以此來制定。 然而, 秋山部隊的偵查報告卻一而再、再而三的顯示, 俄軍的主陣地根本不在於此。 可是日軍總司令部對此持懷疑態度, 而繼續以謹慎態勢接近鞍山線。 乃至隨後, 秋山部隊繼續的偵查顯示, 首山堡高地有明顯的鐵絲網陣地時, 司令部仍堅持原有的“全軍向遼陽前進”, 以命令三軍。 按照之前的設想, 當兩軍在鞍山激烈交火過後, 俄軍將會撤往遼陽城組織防禦, 由此日軍將直接北上至遼陽, 於此殲滅俄軍主力。 推進至騰鼇堡後, 日軍繼續的作戰計畫如下:

1.第一軍應擊退前方之敵,

儘快將所部渡往太子河右岸。

2.第四軍於二十八日前進至櫻桃園、早飯屯一線, 對遼陽進行攻擊準備, 待配合第一軍進行遼陽攻擊作戰。

3.第二軍二十八日應繼續前進, 所部開進至沙河、魯檯子一線做對遼陽的攻擊準備。 所部一個師團, 不論何時均予總司令部做預備隊, 且將徒步炮兵大隊及野炮兵一個聯隊分至第四軍。

可以看出, 日軍的整個計畫絲毫沒有把首山堡放在眼裡, 而此後, 第二軍和第四軍在首山堡從28日一直廝殺到9月3日才得以將之完全佔領, 期間陣地還一度易手, 若不是第一軍成功威脅到了俄軍側翼, 迫使其撤退, 戰鬥很可能還要持續更長時間。 由此可見, 相對於秋山好古之類中級指揮官的精明強幹, 日軍高層此時已經表現出來僵化的特徵。

日軍在首山堡的苦戰, 更導致其在戰鬥結束後筋疲力盡。 庫洛巴特金得以從容地將部隊繼續撤至奉天等待援軍。 日軍最初于遼陽殲滅敵主力的目標沒能實現, 速戰速決計畫宣告破產。

文章到此, 筆者花了不少筆墨著重描寫秋山旅團上陸後的戰績,

不過此時讓我們先把目光拉到遼陽會戰開始前, 兩軍在南滿整體的佈局, 簡單介紹下戰局進入到1904年夏季後的狀況。

在戰鬥開始前(8月7日左右), 日軍第二軍(第三師團、第四師團、第六師團)已經沿南滿鐵路(當然此時應該叫東清鐵路南下支線), 由海城向北開拔。早先5月份於大孤山一線登陸的獨立第十師團,此時編成第四軍(第十師團、第五師團),位於第二軍以東,同樣往北進發。要注意的是,此時由於俄旅順艦隊仍然健在,第四軍遲遲無法設置自己的兵站,而不得不依靠第二軍的兵站進行補給,使得第二軍與第四軍幾乎平行於鐵路兩側齊頭並進,與第一軍相隔便變得越來越大。第一軍(近衛師團、第二師團、第十二師團)則由丹東一線發進,經摩天嶺一戰,突破俄軍封鎖並打死俄中將菲奧多·凱勒,此時正位於遼陽之東南方向。另外,此時旅順一線由第三軍負責(第一師團、第九師團、第十一師團),第八師團作為滿洲軍總預備隊於後方待命。可以看出,除了編成較緩慢的第七師團仍位於日本國內之外(隨後於11月也投入旅順203高地攻堅),日本陸軍已經將自己十三個師團中的十二個派往了東北,所謂“皇國興廢在此一戰”依此可見一斑。

▲日俄戰爭中日本陸軍簡要行進圖

俄軍方面則仍由庫洛巴特金指揮。他在遼陽方面集中了14個師,高達158000人,以及609門火炮。俄軍也分為多個部分,由亞歷山大·馮·彼爾德林指揮的東部集群,下轄第三西伯利亞軍,以及第十歐洲軍。南部集群由尼古拉·紮魯巴耶夫將軍率領,下轄第一西伯利亞軍,第二西伯利亞軍,以及第四西伯利亞軍。鮑威爾·米申科中將所部的11個騎兵連也位於其附近。此外,庫洛派特金還準備了30個營的預備隊,置於遼陽城處,準備隨時支援前線。

如前文所述,日軍早先的作戰較為順利,第一軍突破俄東部集團的阻攔,其中第二師團更是於26日夜進行了著名的“夜襲弓張嶺”,以一個師團的兵力依靠夜襲肉搏擊潰俄軍,奪取一線陣地。正面,日軍也按計劃前進,當第二、第四軍於8月26日抵達鞍山時,俄軍很快放棄防線撤退,日軍則迅速投入追擊作戰。28日,第一軍已經成功跨過太子河,到達俄軍左翼位置,與此配合第二、第四軍開始向遼陽發起進攻。結果30日,日軍在首山堡一線遭遇意料外的頑強阻擊,一度陷入混亂。秋山支隊主力位於第二軍左翼鐵路沿線以西處,此時他們的東側是激戰中的首山堡,正面太子河前卻是俄軍的一支不速之客——米申科騎兵部隊。

正如秋山支隊想要襲擊俄軍側背、呼應正面戰場一般,米申科部同樣也試圖一邊偵查日軍主力,一邊襲擊第二軍左翼,減輕首山堡守軍壓力。兩隻騎兵部隊互相的驅逐作戰隨即展開。秋山一方面以所部主力應付米申科的南進企圖,一方面派出騎兵第三聯隊以及騎兵第十四聯隊至王家屯乃至、首山堡處進行抵近偵察,“首山堡毫無疑問就是敵軍主陣地”、“防禦陣地極其堅固,且配屬有相當的兵力”、“敵總預備隊位於遼陽”、“敵之企圖為於首山沿線進行決戰”一條又一條的情報發向了滿洲軍的指揮部,大山岩也終於意識到首山堡之敵不容小視,二、四軍開始就地轉入對首山堡的進攻。

▲在日本,庫洛巴特金又被音譯為黑(KURO)鳩(PATO)公,此為描繪他在遼陽會戰中身臨前線親自指揮試圖力挽狂瀾的畫作,可以看出日本人對於自己的對手也充滿敬意

但日軍鏖戰終日,卻連首山堡南方的高地都無法奪取,而且死傷相當慘重,甚至第十師團由於損失過大而一度遭俄軍反擊。31日淩晨時分,日軍由第三師團第三十四步兵聯隊為先導,在防禦破壞小組的協助下,再次對首山堡南方標高一四八高地發起進攻。然而由於夜深通訊聯絡不佳,最終投入到攻堅的實際上只有同聯隊的第一大隊(第二大隊擔任預備隊)。四時左右,該大隊以一、二、三中隊為先導,發起攻擊,第三中隊最先突入俄軍第一道防線。儘管有夜色掩護,然而俄軍的猛烈火力再次將之驅逐出,支援炮火更是瘋狂的傾瀉在進退兩難的日軍身上。此時大隊長橘周太少佐(死後追認中佐)眼見情況不妙,親率第四中隊由右翼發起新一輪的攻擊。在俄軍的機槍前,包括第四中隊長木下大尉在內的日軍官兵再度紛紛倒斃,橘少佐則狂熱地高呼“預備隊上!”,身先士卒第一個跳入俄軍戰壕,手腕中彈仍揮舞著軍刀,為身後士兵砍開一條血路。其餘三個中隊見指揮官都如此勇猛,紛紛再度向高地發起突擊。日軍終於于5時20分左右連克一四八高地兩道防線,高地頂端已經近在眼前。

然而此時日軍卻也已經傷亡慘重,對峰頂發起的攻擊以失敗告終,隨之而來的俄軍反撲也讓日軍彈藥消耗殆盡,甚至只能以石頭相擊。到了5時45分,整個大隊只剩下3名軍官,70余名士兵仍能戰鬥了,所剩無幾的日軍紛紛集中到大隊長橘少佐身旁做最後的抵抗。此時消息傳來,負責增援的第二大隊第七中隊被反撲的一個營的俄軍擊垮,已經潰下山去。俄軍更是以東側的北大山為據點,以側翼射擊大量殺傷已經所剩無幾的日軍。在高地頂端俄軍預備隊的反撲下,橘周太雖死戰不退堅持指揮,但還是難逃身中七彈戰死的命運,高地也再度回到俄軍手中。

▲橘周太(1965-1904)儘管同聯隊聯隊長也戰死於首山堡高地,然而由於橘周太是“大楠公”楠木正成之後而被大肆吹噓,與在旅順港閉塞作戰中戰死的廣瀨武夫中佐一道被封為日本最初的兩位“軍神”

橘周太死後便被日本媒體大肆吹捧,更由於他是日本南北朝名將楠木正成後人而被稱為“軍神”。乃至有人為其編了一首《軍神橘周太》的歌曲,在當時的中小學裡廣為傳唱。誠然,橘中佐戰鬥意志可謂堅決,事蹟也頗為勇敢,但日俄戰爭畢竟是兩大帝國主義於我國國土上進行的罪惡戰爭,日本帝國以橘中佐之事蹟,對自己國民進行的軍國主義宣傳,毫無疑問是其心可誅的。

就這樣,日軍再次前功盡棄,首山堡此時就像喜馬拉雅山一般橫在眼前,高地前屍積如山,日軍卻始終無法攻克。三十四聯隊聯隊長關谷銘次郎在第一大隊幾乎全滅後,才帶領第二大隊主力姍姍來遲。在收容所剩無幾的殘兵後,他也親率第二大隊高舉聯隊旗發起衝鋒。結果是不但自己中彈身亡,連護旗隊也死傷殆盡,若不是下田一等兵將旗幟拆解後,拼死送回旅團預備隊本部。三十四聯隊的旗幟很有可能將成為唯一一面被外軍奪取的舊日本陸軍軍旗。此外,僅存的第三大隊與本部失去通訊,而不得不獨自對遼陽街道發起進攻,結果同樣損失慘重,其第九中隊甚至被俄軍重炮一炮命中接近全滅。同樣的,該大隊也最終被俄軍擊退。該日截止至天亮前的戰鬥就讓第三十四聯隊死傷將校40餘名,兵卒1100餘人。戰前第三師團師團長大島義昌中將說過,“此戰我師團應戰至只剩其名不見其人!”來激勵將士,沒想到居然真的差點在第三十四聯隊身上實現了。最終,俄軍在步兵第十八聯隊及後備部隊一個白天的攻擊下,於31日夜終於不支,開始撤離一四八高地。圍繞首山堡兩日的戰鬥,日俄雙方傷亡達到了12000餘人,可謂極為慘烈。

▲遼陽會戰簡要局勢圖

戰鬥中,面對俄軍頑固的防禦,日軍不得已調來旅順方向的數門攻堅炮,在秋山的建議下,對遼陽方向敵預備隊集結點進行猛轟。此時,秋山所部已經進發到了首山西北、遼陽西南地區,從容地協助己方火炮進行彈著觀測。另一方面,黑木為貞面對第一軍較為孤立的現狀,為防止遭俄軍包圍而採取較為激進的攻擊態勢不斷前進,反而迫使俄軍在發現第一軍切斷己方退路的企圖時,匆匆忙忙將兵力由首山堡一線調去阻截第一軍,試圖將戰鬥正面轉向東部太子河北岸。然而,俄軍極低效率的指揮系統在此時幫了日軍大忙,陣前兵力調度導致俄軍本陣陷入一片混亂。同時,日軍第二軍在攻克一四八高地後,繼續前進,逐步拿下了整個首山堡後續陣地,第一軍擊敗了剛剛長途跋涉抵達的俄軍援軍繼續長驅直入,再加上遼陽不斷遭到攻城炮炮擊等多方面因素疊加後,俄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幾支俄軍部隊均報告彈藥不足且部隊極其疲憊,最終迫使庫洛巴特金不得不在9月3日下令全線撤退。此時,第一軍由於尚未完全遮蔽鐵路,而只得坐視十余萬俄軍揚長而去。俄軍3日于八裡莊附近進行了最後的抵抗,隨後便將物資一把燒毀後北撤。9月4日,日軍拿下空無一人的遼陽城,會戰宣告結束。

此役,日軍投入125000人,俄軍投入150000人,近28萬人在首山堡一線激戰長達一周以上,這在近代歐式大兵團作戰史上還是前所未聞的。結果是日軍死傷23615人,俄軍死傷17900餘人。戰後雙方都宣佈自己獲得了勝利,日軍拿下了遼陽,但代價極其高昂。俄軍自認為雖然丟了遼陽,但成功跳出日軍包圍圈(儘管從未形成)。俄軍撤退到奉天,日軍隨後追至遼陽以北。

本文為築壘地域創作,主編原廓,作者李海甯。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由海城向北開拔。早先5月份於大孤山一線登陸的獨立第十師團,此時編成第四軍(第十師團、第五師團),位於第二軍以東,同樣往北進發。要注意的是,此時由於俄旅順艦隊仍然健在,第四軍遲遲無法設置自己的兵站,而不得不依靠第二軍的兵站進行補給,使得第二軍與第四軍幾乎平行於鐵路兩側齊頭並進,與第一軍相隔便變得越來越大。第一軍(近衛師團、第二師團、第十二師團)則由丹東一線發進,經摩天嶺一戰,突破俄軍封鎖並打死俄中將菲奧多·凱勒,此時正位於遼陽之東南方向。另外,此時旅順一線由第三軍負責(第一師團、第九師團、第十一師團),第八師團作為滿洲軍總預備隊於後方待命。可以看出,除了編成較緩慢的第七師團仍位於日本國內之外(隨後於11月也投入旅順203高地攻堅),日本陸軍已經將自己十三個師團中的十二個派往了東北,所謂“皇國興廢在此一戰”依此可見一斑。

▲日俄戰爭中日本陸軍簡要行進圖

俄軍方面則仍由庫洛巴特金指揮。他在遼陽方面集中了14個師,高達158000人,以及609門火炮。俄軍也分為多個部分,由亞歷山大·馮·彼爾德林指揮的東部集群,下轄第三西伯利亞軍,以及第十歐洲軍。南部集群由尼古拉·紮魯巴耶夫將軍率領,下轄第一西伯利亞軍,第二西伯利亞軍,以及第四西伯利亞軍。鮑威爾·米申科中將所部的11個騎兵連也位於其附近。此外,庫洛派特金還準備了30個營的預備隊,置於遼陽城處,準備隨時支援前線。

如前文所述,日軍早先的作戰較為順利,第一軍突破俄東部集團的阻攔,其中第二師團更是於26日夜進行了著名的“夜襲弓張嶺”,以一個師團的兵力依靠夜襲肉搏擊潰俄軍,奪取一線陣地。正面,日軍也按計劃前進,當第二、第四軍於8月26日抵達鞍山時,俄軍很快放棄防線撤退,日軍則迅速投入追擊作戰。28日,第一軍已經成功跨過太子河,到達俄軍左翼位置,與此配合第二、第四軍開始向遼陽發起進攻。結果30日,日軍在首山堡一線遭遇意料外的頑強阻擊,一度陷入混亂。秋山支隊主力位於第二軍左翼鐵路沿線以西處,此時他們的東側是激戰中的首山堡,正面太子河前卻是俄軍的一支不速之客——米申科騎兵部隊。

正如秋山支隊想要襲擊俄軍側背、呼應正面戰場一般,米申科部同樣也試圖一邊偵查日軍主力,一邊襲擊第二軍左翼,減輕首山堡守軍壓力。兩隻騎兵部隊互相的驅逐作戰隨即展開。秋山一方面以所部主力應付米申科的南進企圖,一方面派出騎兵第三聯隊以及騎兵第十四聯隊至王家屯乃至、首山堡處進行抵近偵察,“首山堡毫無疑問就是敵軍主陣地”、“防禦陣地極其堅固,且配屬有相當的兵力”、“敵總預備隊位於遼陽”、“敵之企圖為於首山沿線進行決戰”一條又一條的情報發向了滿洲軍的指揮部,大山岩也終於意識到首山堡之敵不容小視,二、四軍開始就地轉入對首山堡的進攻。

▲在日本,庫洛巴特金又被音譯為黑(KURO)鳩(PATO)公,此為描繪他在遼陽會戰中身臨前線親自指揮試圖力挽狂瀾的畫作,可以看出日本人對於自己的對手也充滿敬意

但日軍鏖戰終日,卻連首山堡南方的高地都無法奪取,而且死傷相當慘重,甚至第十師團由於損失過大而一度遭俄軍反擊。31日淩晨時分,日軍由第三師團第三十四步兵聯隊為先導,在防禦破壞小組的協助下,再次對首山堡南方標高一四八高地發起進攻。然而由於夜深通訊聯絡不佳,最終投入到攻堅的實際上只有同聯隊的第一大隊(第二大隊擔任預備隊)。四時左右,該大隊以一、二、三中隊為先導,發起攻擊,第三中隊最先突入俄軍第一道防線。儘管有夜色掩護,然而俄軍的猛烈火力再次將之驅逐出,支援炮火更是瘋狂的傾瀉在進退兩難的日軍身上。此時大隊長橘周太少佐(死後追認中佐)眼見情況不妙,親率第四中隊由右翼發起新一輪的攻擊。在俄軍的機槍前,包括第四中隊長木下大尉在內的日軍官兵再度紛紛倒斃,橘少佐則狂熱地高呼“預備隊上!”,身先士卒第一個跳入俄軍戰壕,手腕中彈仍揮舞著軍刀,為身後士兵砍開一條血路。其餘三個中隊見指揮官都如此勇猛,紛紛再度向高地發起突擊。日軍終於于5時20分左右連克一四八高地兩道防線,高地頂端已經近在眼前。

然而此時日軍卻也已經傷亡慘重,對峰頂發起的攻擊以失敗告終,隨之而來的俄軍反撲也讓日軍彈藥消耗殆盡,甚至只能以石頭相擊。到了5時45分,整個大隊只剩下3名軍官,70余名士兵仍能戰鬥了,所剩無幾的日軍紛紛集中到大隊長橘少佐身旁做最後的抵抗。此時消息傳來,負責增援的第二大隊第七中隊被反撲的一個營的俄軍擊垮,已經潰下山去。俄軍更是以東側的北大山為據點,以側翼射擊大量殺傷已經所剩無幾的日軍。在高地頂端俄軍預備隊的反撲下,橘周太雖死戰不退堅持指揮,但還是難逃身中七彈戰死的命運,高地也再度回到俄軍手中。

▲橘周太(1965-1904)儘管同聯隊聯隊長也戰死於首山堡高地,然而由於橘周太是“大楠公”楠木正成之後而被大肆吹噓,與在旅順港閉塞作戰中戰死的廣瀨武夫中佐一道被封為日本最初的兩位“軍神”

橘周太死後便被日本媒體大肆吹捧,更由於他是日本南北朝名將楠木正成後人而被稱為“軍神”。乃至有人為其編了一首《軍神橘周太》的歌曲,在當時的中小學裡廣為傳唱。誠然,橘中佐戰鬥意志可謂堅決,事蹟也頗為勇敢,但日俄戰爭畢竟是兩大帝國主義於我國國土上進行的罪惡戰爭,日本帝國以橘中佐之事蹟,對自己國民進行的軍國主義宣傳,毫無疑問是其心可誅的。

就這樣,日軍再次前功盡棄,首山堡此時就像喜馬拉雅山一般橫在眼前,高地前屍積如山,日軍卻始終無法攻克。三十四聯隊聯隊長關谷銘次郎在第一大隊幾乎全滅後,才帶領第二大隊主力姍姍來遲。在收容所剩無幾的殘兵後,他也親率第二大隊高舉聯隊旗發起衝鋒。結果是不但自己中彈身亡,連護旗隊也死傷殆盡,若不是下田一等兵將旗幟拆解後,拼死送回旅團預備隊本部。三十四聯隊的旗幟很有可能將成為唯一一面被外軍奪取的舊日本陸軍軍旗。此外,僅存的第三大隊與本部失去通訊,而不得不獨自對遼陽街道發起進攻,結果同樣損失慘重,其第九中隊甚至被俄軍重炮一炮命中接近全滅。同樣的,該大隊也最終被俄軍擊退。該日截止至天亮前的戰鬥就讓第三十四聯隊死傷將校40餘名,兵卒1100餘人。戰前第三師團師團長大島義昌中將說過,“此戰我師團應戰至只剩其名不見其人!”來激勵將士,沒想到居然真的差點在第三十四聯隊身上實現了。最終,俄軍在步兵第十八聯隊及後備部隊一個白天的攻擊下,於31日夜終於不支,開始撤離一四八高地。圍繞首山堡兩日的戰鬥,日俄雙方傷亡達到了12000餘人,可謂極為慘烈。

▲遼陽會戰簡要局勢圖

戰鬥中,面對俄軍頑固的防禦,日軍不得已調來旅順方向的數門攻堅炮,在秋山的建議下,對遼陽方向敵預備隊集結點進行猛轟。此時,秋山所部已經進發到了首山西北、遼陽西南地區,從容地協助己方火炮進行彈著觀測。另一方面,黑木為貞面對第一軍較為孤立的現狀,為防止遭俄軍包圍而採取較為激進的攻擊態勢不斷前進,反而迫使俄軍在發現第一軍切斷己方退路的企圖時,匆匆忙忙將兵力由首山堡一線調去阻截第一軍,試圖將戰鬥正面轉向東部太子河北岸。然而,俄軍極低效率的指揮系統在此時幫了日軍大忙,陣前兵力調度導致俄軍本陣陷入一片混亂。同時,日軍第二軍在攻克一四八高地後,繼續前進,逐步拿下了整個首山堡後續陣地,第一軍擊敗了剛剛長途跋涉抵達的俄軍援軍繼續長驅直入,再加上遼陽不斷遭到攻城炮炮擊等多方面因素疊加後,俄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幾支俄軍部隊均報告彈藥不足且部隊極其疲憊,最終迫使庫洛巴特金不得不在9月3日下令全線撤退。此時,第一軍由於尚未完全遮蔽鐵路,而只得坐視十余萬俄軍揚長而去。俄軍3日于八裡莊附近進行了最後的抵抗,隨後便將物資一把燒毀後北撤。9月4日,日軍拿下空無一人的遼陽城,會戰宣告結束。

此役,日軍投入125000人,俄軍投入150000人,近28萬人在首山堡一線激戰長達一周以上,這在近代歐式大兵團作戰史上還是前所未聞的。結果是日軍死傷23615人,俄軍死傷17900餘人。戰後雙方都宣佈自己獲得了勝利,日軍拿下了遼陽,但代價極其高昂。俄軍自認為雖然丟了遼陽,但成功跳出日軍包圍圈(儘管從未形成)。俄軍撤退到奉天,日軍隨後追至遼陽以北。

本文為築壘地域創作,主編原廓,作者李海甯。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