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教育孩子,媽媽做再多再好,沒有爸爸,也是枉然!

“養不教, 父之過。 ”

爸爸這個角色, 在孩子的教育、生活中, 擁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即便媽媽再優秀, 做得再多再好, 如果沒有爸爸的話, 將事倍功半。

爸爸和媽媽的教育是完全不相同的兩個方面。

爸爸代表外面的世界, 代表探索、勇敢、冒險、拼搏、科技、秩序、規則等等。

媽媽代表家庭, 代表溫暖、理解、包容、細膩、情感等等。

具體來說, 爸爸對孩子的教育,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規則

“無規矩, 不成方圓”。

這個世界, 可以說充滿了規則, 無論是走路、做事、玩耍, 吃飯, 甚至睡覺, 都是有規則的。 大家都是白天工作, 晚上睡覺, 這也是一種規則。

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 母親更多的是與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和語言交流, 而父親, 更多的是用行動來給予孩子“榜樣”。

例如, 玩遊戲的時候, 媽媽對孩子是更多的遷就, 而爸爸往往注重“規矩”, 輸了就是輸了, 不能反悔就是不能反悔。

孩子從爸爸那裡知道了什麼是“規則”,

他會觀察爸爸的方方面面, 例如如何面對挫折、如何與人交往, 如何處理危機等等, 然後進行模仿。

第二:形成性別意識

無論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 父愛對他們的性別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男孩兒會模仿父親的角色和行為,

從而形成自己的性別特徵。 比如, 爸爸疼愛媽媽, 保護媽媽, 那麼男孩兒也會生出男子漢的氣概, 保護女孩子。

女孩兒往往會從爸爸身上對未來進行參照, 甚至會將自己爸爸作為未來選擇伴侶的標準。

現在很多綜藝娛樂節目“崇尚”偽娘、假小子, 家長們擔心孩子會受到影響, 甚至分不清男女。

美國一位父親角色研究專家羅斯·派克曾經說過, 如果父親在家庭裡面是果斷的, 擁有支配權的話, 男孩往往表現出高度的男性化, 反之, 男孩兒會表現出更多的女性化。

當然, 爸爸也不可能“躺贏”, 怎麼做才能正確影響孩子呢?

在0~3歲時:

爸爸每天至少都要抽出半個小時時間, 陪孩子, 一起遊戲, 一起看動畫片等, 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關注。

小學階段:

這個階段, 是孩子形成性別意識的初期, 爸爸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對男孩子而言, 要多帶他進行戶外運動, 多鼓勵孩子的勇氣和冒險精神, 勇於嘗試, 當然, 這裡的“冒險”肯定不能威脅到生命安全。

對女孩兒而言, 爸爸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待人待物的態度,

這些都會對女兒以後的社交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 就算父親再沒用, 再沒出息, 他都始終是孩子的父親。 就算離婚, 也不要剝奪孩子見父親的權利, 也不要限制父親看望孩子。

因為, 孩子的世界, 不能少了父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