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件老花布棉襖永遠暖著我的心

70、80年代是我國計劃經濟的年代物資匱乏, 那時候沒有超市, 沒有淘寶, 衣服大多是老人做的。 記憶中的供銷社是一大排平房, 分為五金店、百貨店和副食店。

最大的一間賣百貨, 四周除了門, 擺一圈兒櫃檯, 分別賣服裝、布匹、鞋帽、雨具、鍋碗瓢盆以及圖書、文具等等。 大百貨店裡有一種威嚴的氣場, 顧客進去都輕聲慢步的。 售貨員一個個都是“我的地盤兒我做主”的范兒, 從不跟顧客客氣, 但東西足斤足兩, 足尺足寸。

到了冬季, 似乎每個家庭、每位母親都提前把一家老小過冬的棉襖、棉褲套好縫好。 小的時候家裡條件差, 要想穿件新衣服很難, 棉衣棉褲。 那時候, 我們每年過冬的棉襖都是母親在夜晚的燈光下, 一針一線地縫縫補補趕制出來的。

棉襖從買花布到絮棉花、既費時又費事, 那時候是計劃經濟, 買棉布需要布票, 以前人們買布都要去百貨商場, 那裡的花布多,

純棉的花布讓人看著就有踏實的感覺。 買到花布, 回到家, 吃完飯, 忙活完了, 孩子睡了, 深夜, 母親在小燈下把棉布鋪在桌子上, 用一把木尺子按在棉布上, 那時候純棉布品質特別好, 也不會掉顏色, 一般做紅色花布會多一點, 或者單一顏色藍色綠色的粗布, 這些花布現在在市面上很少能買到了, 那時候基本都是這樣的情況, 然後按照紙樣(一般都留有上次做衣服的紙樣), 再用小粉筆比著在布上勾畫著各種曲線弧形, 畫好後, 便用剪刀沿著畫好的線剪成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布片, 然後擺放在固定位置上。 在棉布上均勻地鋪上棉花, 棉花鋪得要勻稱一些, 厚厚的棉花要用針縫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用針線將內襯同外面的棉布固定好後,
最後再用針線組合在一起, 各個部件製作完成後, 再組裝起來。 也就是兩三個晚上的功夫母親就能把一件棉衣做好。 母親做的棉襖很合身, 絮的棉花都很厚實, 穿在身上十分暖和。 密密麻麻的針腳走的十分密實, 連同那顆慈母的牽掛, 也縫進了棉襖裡。

很多年過去了, 現在的生活條件和那個年代已是今非昔比, 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已到冬天, 保暖內衣、毛衣毛褲、羽絨服、防寒服等等都裝備一身, 很少有人再會去穿母親手工縫製的棉襖了。 但是童年時代, 母親為我們一針一線做的棉襖總是另我難以忘懷, 那真是穿在身上, 暖在心裡。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