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印度:25年33億美金換來的航空發動機之痛

說起航空發動機, 就是我國航空人和廣大軍事迷心中的痛, 長期以來它都是我國航空業的短板弱項, 雖然我國已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太行發動機並成為世界第五個具備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能力的國家,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依然與美俄等世界強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仍有較大差距。

而我們的鄰國印度, 也在近30年前開啟了它“獨具特色”的國產航空發動機研發之路:“卡佛裡”, 是印度研製的渦輪風扇發動機, 1989年全面開展研究工作, 計畫投資 8970萬美元, 但卡佛裡發動機項目一路拖延,

最終在歷時25年花了33億美金後於2014年11月18日項目正式下馬。

印度航展上展示的“卡佛裡”發動機

最終還是用進口發動機的LCA

1998年因為印度核子試驗, 美國對印度進行強制經濟制裁, 美國和歐盟都終止了與印度在航空工業的合作, 所以卡佛裡的研製只得轉投俄羅斯, 俄羅斯為印度提供了後續的高空實驗台、圖-16轟炸機和伊爾-76飛行實驗台。 直到2003年初, 卡佛裡已經完成了總共1200小時試車。

伊爾76運輸機掛“卡佛裡”發動機進行試驗

2010年, 由於性能原因, 卡佛裡在LCA-Mark2戰鬥機競標中輸給了GE的F414發動機, 這也成為後來卡佛裡下馬的導火索。 2014年11月18日, 印度官方正式宣佈卡佛裡下馬。 至此, 印度在卡佛裡項目上耗費了25年時間和2106億盧比(約33億美元)換來的僅僅是在借來的伊爾-76飛行臺上聽了個響(累計73小時)。

“卡佛裡”發動機的下馬使得在上世紀最令印度人引人矚目的航空夢終歸還是沒能變成現實。

28年前, 印度人曾經自信地認為能夠攀登上航空動力的最高峰並摘得航空發動機這一極端複雜工業產品“桂冠”。 28年後, 現實無情地擊碎了印度人的這一航發夢想。

其實“卡佛裡”的下馬也存在著其必然性, 因為當“卡佛裡”發動機還在論證時, 印度國防裝備的總自給率還不到30%, 航空發動機的自給率為0%, 也就是說印度航空兵裝備是建立在國外引進裝備基礎上的。 印度的航空工業在第三代輕型戰鬥機LCA立項之前, 甚至都沒有渦扇發動機的使用經驗。

作為一個在技術與經濟都不發達的國家, 有心追趕發達國家是好事, 但切勿好高騖遠, 否則未來還會有更多“卡佛裡”式悲劇的出現。 若想完全依靠其他國家的技術幫助來實現自己國產航發夢想,

這未免太不現實了;想要研發出性能優異的航空發動機, 最可靠的依舊是我們自己那一步一腳印的努力與奮鬥!

如果你喜歡本文,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按鈕, “小窗看世界”將每天推出新的軍事類文章, 歡迎關注哦, 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