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第三屆中國食品科學青年論壇在上海舉行

“第三屆中國科學青年論壇”于8月25—26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召開。 來自全國16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500名青年學者參加了論壇。

論壇以“彙聚青年才俊, 領略食品學術前沿”為主題, 邀請國內食品及相關領域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優青”獲得者和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專家, 根據基金委食品科學七個方向的劃分, 圍繞當前食品科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動態、開展高水準研究及基金申請、熱點科研領域研究進展等問題作了7個主題報告。

在8月25日舉行的開幕式上, 華東理工大學校長曲景平致歡迎辭。

他高度評價了在中國食品科技和工業轉型的關鍵歷史時期召開這次青年論壇的重要意義, 並向與會代表簡要介紹了華東理工大學學科發展現狀。 他對青年學者提出三點建議:青年學者要登高望遠, 科研要面向國際科技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持之以恆, 構建極具特色的學科體系;加強合作, 為促進食品領域創新研究的發展作出新的重要貢獻。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邵薇在致辭中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 同時強調, 青年才俊已經成為食品科技發展的主力軍, 希望青年工作者們在“仰望天空, 讓夢想暢遊”的同時, 能夠腳踏實地揮灑汗水、不忘初心, 承希望、負使命,

成為食品工業、食品科學技術的生力軍。

上海市食品學會理事長潘迎捷對青年食品科學工作者提出期望, 希望不辱使命, 弘揚老一代食品人拼搏奉獻的精神, 實現中國由食品大國向食品強國的跨越;青年學者不僅要發表高水準高品質的論文, 還要把論文寫在新產品、新設備的研發上, 寫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工作中, 寫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趙黎明教授主持了首場大會主題報告會。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胡小松教授作了題為“舌尖上的歷史”的報告。 他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談了人類發展的歷史及哲學與食品科學之間微妙的聯繫,

並要求青年科研工作者要懂歷史、懂文化。 他提出, 食品科學、食品技術可以有多個“+”, 如“食品+文化、食品+歷史、食品+藝術……”, 並以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鼓勵青年學者不負歷史使命與擔當。 江南大學副校長、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衛教授在題為“益生菌:問題與思考”的報告中對益生菌對疾病的預防干預作用、益生菌的來源、功效等方面進行了重點介紹和分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海外專家、華東理工大學生工學院校友朱陽作了題為“具有深遠社會效益的食品生物技術研究實例”的報告, 介紹了基金申請的重點評價標準, 並舉例分析了評價指標,
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基金申請中能更多地考慮到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力。

第二場大會主題報告會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劉學波教授主持。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院長江正強教授介紹了“微生物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應用”。 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永華教授作了題為“酶工程在油脂工業中的應用關鍵技術與基礎科學問題研究”的報告, 強調了在科學工作中交叉學科、基礎學科的重要性。 江南大學趙偉教授作了題為“新型物理場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創新應用”的報告。

天津科技大學王書軍作了題為“澱粉的相轉變機制及消化性”的報告。

大會還圍繞國家自然基金委食品方向的7個專題, 設置9個分會場, 包括76位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及其他青年學者作了學術報告, 內容涵蓋了食品生物化學、食品營養與健康、食品安全與品質控制、食品發酵與釀造、食品加工的生物學基礎、食品貯藏與保鮮等領域, 展示了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與進展情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