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地球一小時,到底有沒有價值?|二發說個事

大噶吼~今天要來跟大家聊一聊“地球一小時”這個活動。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 提倡於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當地時間晚上20:30, 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 以此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地球一小時”活動首次於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展開, 一下子就吸引了超過220萬悉尼家庭和企業參加;隨後, 該活動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席捲全球。 截止2016年, 全球共有178個國家和地區的逾350個著名性地標建築通過熄燈一小時來表達對全球最緊迫的環境問題的關注。

2010年, “地球一小時”活動在我國國內得到了政府官方支持, 並有33座城市在那一年加入到了活動當中。 但也是從這時候開始, 每年開展活動的同時, 總會伴隨著一些質疑的聲音:“地球一小時”活動真的能做到省電節能嗎?大規模的停電是否會對電網產生負面影響?

實際上, “地球一小時”活動主要能夠減少的用電量來源於照明用電。 而根據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 照明用電量約占全國用電總量的13%左右。 而在這13%中, 能夠有多少用戶參與到活動中來, 基本沒有辦法算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 在活動中可以減少的電能消耗是微乎其微的。

從效果來看, “地球一小時”活動中大家熄燈一小時,

並不僅不會省下多少電或者有節能效果, 反而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電。 因為簡單來說, 目前技術上還沒發實現大規模儲蓄電能, 發出來的電如果不用, 就相當於浪費掉了, 所以理論上最理想的當然發多少、用多少。 但是這種實質上則會造成不小的資源浪費。

甚至還有不少人用點蠟的方式來表達態度, 但蠟燭明明更容易產生溫室氣體……

在“地球一小時”活動中出現的大規模用電減少, 就必須安排發電廠機組降低出力確保發供電平衡, 以防止出現電網事故。 然而, 降低出力會導致煤耗水耗大大增加。 原本正常情況下, 發一度電可能要三百四十克煤炭, 現在帶最低負荷時候發一度電可能就要三百八十克煤炭。

其實可以說不管用電量到底降低了多少, 在這關燈一小時中都會白白增加機器損耗, 並且造成資源浪費。

至於大規模停電是否會對電網產生負面影響的問題, 就比較複雜了。 雖然“地球一小時”的活動是政府發起的, 但也全靠使用者自願參與, 參與規模、開燈熄燈時間等元素都是不確定的。 因而不能籠統地說, 由於要在9:30分開燈, 會對電網產生大規模的衝擊。 僅從照明用電的角度來看, 這個規模的用電突然變化是在電網承受範圍內的。

說到底, “地球一小時”活動的重點不在於每年在這個時候有多少人熄燈停止用電, 也不會像很多不瞭解實際情況的人所期盼的那樣, 產生很大的作用。 活動主要還是通過這樣的一個宣傳方式,

來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

其實質就是一個環保秀, 這種秀, 其實只要你心裡有環保意識, 不參加也是無所謂的。

社會不斷在發展, 環境保護也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 就像霧霾一樣, 不是靠風吹一時就能解決的, 節能減排也不是靠這一小時來解決的。 希望大家能夠正確認識這樣一個活動的意義, 真正把環保的意識帶到生活當中, 減少能源浪費, 從小事做起, 從自己做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