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權術的鼻祖申不害,強調君主“操殺生之柄”

1

申不害, 生年不詳, 卒於西元前337年, 亦稱申子, 戰國時期鄭國人, 是法家“術治派”的創始人, 可謂權術的鼻祖。 申不害主張“尊君卑臣”, 強調君主“操殺生之柄”, 將國家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 他在韓為相主持變法的十幾年, 韓國國治兵強, 還在擴張上取得一定的成績, 得“勁韓”之名。 提到此人, 《史記》寫道:“申不害者, 京人也, 故鄭之賤臣。 學術以幹韓昭侯, 昭侯用為相。 內修政教, 外應諸侯, 十五年。 終申子之身, 國治兵強, 無侵韓者。 ”一個“故鄭之賤臣”是如何登上韓相之位?又何以能使韓國一度強大?

大秦帝國裡面的申不害

2

三晉中的韓國, 處在秦、楚、趙、魏之間, 是一個地盤比較小的國家, 國力也並不強大, 韓氏立國之後多有征戰, 最大的戰績是吞滅了春秋小霸之一的鄭國, 遷都鄭城, 定名為新鄭(西元前375年)。 申不害曾為鄭國小吏, 鄭國為韓國所滅之後, 申不害遂成為韓人, 年歲大概在20至30歲之間。

《史記》中稱申不害“本于黃老而主刑名”, 擅長黃老刑名之術。 作為一個亡國之臣, 申不害可能雜學諸說, 在亂世中由道入法, 逐漸地又在韓國混出了點名堂, 成為一名低級官員。

韓昭侯四年(西元前354年), 素與韓有隙的魏國出兵伐韓, 包圍宅陽(今鄭州市北)。 此時的魏國, 經李悝變法後極為強盛, 韓昭侯頗為擔憂, 眾大臣驚慌失措。 面對重兵壓境的嚴重局面, 韓昭侯及眾大臣束手無策。 危急關頭, 一個不起眼的小官吏挺身獻策, 建議韓昭侯執圭(周代諸侯朝見天子時所執的玉器)去見魏惠王。 他, 就是申不害。 申不害分析道:我們這樣做, 不是自輕自賤, 也不是真的覺得我們做錯了。 要解國家的這場危難, 最好的辦法是“示弱”,

是“降心以相從, 屈己以求存也”。 如今魏國強大, 魯國、宋國、衛國皆去朝見, 如果連韓昭侯都執圭朝見, 魏王一定大感意外, 因此心滿意足, 撤了“宅陽之圍”。 並且魏國將因此自大驕狂, 四處樹敵, 此態一現, 必引起諸侯不滿, 韓國將因此受益。 “夫弱魏之兵, 而重韓之權, 莫如朝魏。 ”韓昭侯採納了申不害建議, 親自執圭去朝見魏惠王, 表示敬畏之意。 魏惠王果然十分高興, 立即下令撤兵, 並與韓國約為友邦。 一場危機輕鬆化解, 申不害亦由此令韓昭侯刮目相看, 自此, 韓昭侯的身邊, 就有了申不害的一席之地。

西元前353年, 魏國又起兵伐趙, 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趙成侯派人向齊國和韓國求援。 韓昭侯一時拿不定主意, 就詢問申不害, 應如何應對。

申不害剛剛博得昭侯信任, 行事十分謹慎, 擔心意見不合他的口味, 不僅無功反而有過, 並且此事韓昭侯一時難以決斷, 此時說啥都無法“一錘定音”。 於是他使了個“緩兵之計”, 說道:“此安危之要, 國之大事也。 臣請深惟而苦思之。 ”隨後, 申不害不露聲色地遊說韓國能言善辯的名臣趙卓和韓晁, 鼓動他們分別向韓昭侯進言, 陳述是否出兵救趙的意見, 自己則暗中觀察韓昭侯的態度, 摸透了韓昭侯的心思。 於是便進諫說應當聯合齊國, 伐魏救趙。 韓昭侯果然“大悅”, 即聽從申不害意見, 與齊國一起發兵討魏, 迫使魏軍回師自救, 從而解了趙國之圍。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 韓昭侯發現這位“鄭之賤臣”, 原來是難得的治國人才,
申不害亦又一次得到韓昭侯的賞識。

3

韓昭侯是個胸有大志的人, 也想做一番事業, 曾進行過改革, 但由於沒有得力的助手, 改革不徹底, 政治上造成一些混亂。 一些貴族官吏便乘機欺上瞞下, 各自為政, 導致吏治腐敗, 國弱民貧。 看到近鄰魏國經過李悝變法, 國力大增, 韓昭侯很是羡慕。 此時, 在秦孝公的支持之下, 商鞅在秦國推行改革也已經有兩三年了, 成績也昭著於世, 對韓昭侯而言, 更是一種刺激。 觀察到申不害處理外交事務的卓越表現及其獨到的見解, 於是他便力排眾議, 於西元前351年, 破格拜申不害為相, 委以興國大任, 以求變革圖強。

申不害在韓國推行過什麼改革?具體內容是什麼?史闕有間, 已不可名考, 現僅存《申子·大體篇》和關於其談論君臣的一些佚文,可算了解申不害思想及改革所能依賴的比較可靠和完整的一篇著作了。

申不害在韓國變法改革,當務之急就是整頓吏治,嚴明職責,規範國家行政,強化君主權力。在韓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釐和段氏三大強族開刀,果斷收回其特權,推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這不但穩固了韓國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韓國實力大增。整頓吏治的同時,申不害對韓國的組織機構進行了改革,也就是所謂的“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的工作。這實際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明確各個職位的職責範圍,避免職能不清和職能交叉;二是根據你的職位確定你的權力,按照職位職責考核工作成效。按現在的話來說建立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申不害認為,你有你的職守,你的職責就是幹好本職工作,超越職守就是越權,就是違法。韓昭侯對於申不害的這套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貫徹得最為徹底,有一次,韓昭侯喝醉酒後睡著了,他手下的官吏典冠(管帽子的職員)擔心他著涼,便找掌管衣物的職員典衣要了一件衣服,蓋在韓昭侯身上。韓昭侯睡醒後,他感到睡得很舒服,發現不知是誰還給他蓋了一件衣服,就問身邊的侍從說:“是誰替我蓋的衣服?”侍從回答說:“是典冠。”昭侯頓時沉下臉來,問典冠:“衣服是從哪兒拿來的?”典冠回答說:“從典衣那裡取來的。”他派人把典衣找來,問道:“衣服是你給他的嗎?”典衣回答說:“是的。”韓昭侯口氣嚴厲地說:“你們倆今天都犯了大錯,知道嗎?”典冠、典衣兩個人面面相覷,不明白是怎麼回事。韓昭侯指著他們說:“典冠你是管帽子的,擅自去借衣服,這是越權;典衣你是管衣服的,怎麼能隨便將衣服給別人?這是失職。如果大家都像你們這樣隨心所欲,私相授受,各行其是,那不就亂了套嗎?”於是,當即將二人降職使用。在今天看來,韓昭侯的舉動不近人情,有點“變態”。但他“小題大做”,是在實踐申不害的變革主張,給眾多官員上課。申不害主張任命官吏必須名實相副,即根據官吏的職務要求(名),看一個人有沒有能力勝任(實),然後才能授官,即建立嚴格的官員考核制度,也就是任用、監督、考核官員的可行方法。他認為,對一個官吏的任用,要先考查他是不是名副其實地為百姓辦實事,以及他是不是稱職,言行是不是一致,對君主是不是忠誠。認真考查後,再根據瞭解的實際情況決定任免,管司法的要懂司法,管軍事的要擅長用兵打仗,管經濟的要懂經濟、有經營才能。

申不害的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國家政權的行政效率,使韓國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局面。隨後,他又向韓昭侯建議整肅軍兵,並主動請命,自任韓國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使韓國的戰鬥力大為提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為富國強兵,還十分重視土地問題。他說:“四海之內,六合之間,曰‘奚貴,土,食之本也’。”他又說:“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當國富而粟多也。”因而,他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所以戰國時代,韓國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

4

申不害的學術思想在治國上,首先主張君主治國,務要明法察令,依法辦事,這是所有法家的共性,故不贅言。其次,他更以“術”著稱,提出用“術”來推行“法”。君主有了勢,定了法,其地位還不是穩固的,必須有術,不然勢與法就會變得威嚴而不受用,刻板而不通達。如果以術來聯通勢與法,就如虎添翼,無論動靜,都會使臣下懾服。申不害的“術”,是君主的專有物,是駕馭臣下的方法。用現在的話說,“術”是一種治國手段、政治手腕、領導藝術和謀略方法。申不害在韓國“修術行道”,其“術”有“陽術”“陰術”之別。所謂“陽術”,是任免、監督、考核臣下之術,即“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申不害認為國君應該“無為”,以“無為”令部下“有為”。君主不做具體工作,只“課群臣之能”,對群臣進行監督、考查、防範;君主遇事要“示弱”,就是不輕易表態拿主意,頂多問一句:“為之奈何?”但當決斷的時候,必須獨斷專行,牢牢掌握權力;君主甚至不表現自己的好惡愛憎,但必須“操殺生之柄”,掌握生殺大權,令臣下絕對服從。“陽術”之外,國君還要有“陰術”,即駕馭臣下、防範百官之術的權謀術。即搞陰謀、耍手腕,弄權術。這一招就需要設一些耳目,瞭解、掌握部下的一舉一動。申不害深諳“術”道,在“圍魏救趙”的事件中,他便是用了小計謀,探聽到韓昭侯確想發兵後,才開始按君意進諫,從而使君心大悅,自己得到重視重用。申不害用自己的“術”,成功地打造了韓昭侯這個運用權術使國家稱雄于戰國之林的君主。在韓非子的書中,記載了很多關於昭侯善於利用權術駕馭大臣的事例。

韓昭侯

韓昭侯經常用申不害教他的權術考察臣下的心態和舉止。廚師上飯,肉汁中卻有生肝。韓昭侯繞過廚師,直接召來廚師的助手,責駡他說:“你為什麼把生肝放到我的肉汁中!”廚師助手叩頭承認死罪,說:“我是想除掉主管大王膳食的人。”韓昭侯洗澡,熱水中有小石子。他說:“主管洗澡的如果免職,那麼有應當繼任的人嗎?”左右近侍回答說:“有。”昭侯說:“叫他來。”叫來後昭侯怒責他說:“為什麼在熱水裡放小石子?”他回答說:“管洗澡的如果免職,我就能夠代替他,因此在熱水中放了小石子。”有一次,韓昭侯用手包住手指,然後假裝掉了一個指甲,四處尋找,非常著急。一個近侍為了討他的歡心,割掉自己的指甲呈獻給他,偽稱找到了。韓昭侯就是通過這個方法來瞭解身邊的人是誠實還是虛偽。還有一次,韓昭侯派人騎馬出城巡視,使者回來後,他問道:“見到過什麼?”使者回答說:“南門外有小黃牛在大路左邊吃禾苗。”韓昭侯對使者說:“不准洩露我問你的話。”然後當即下命令:“正值禾苗生長時,我曾嚴令禁止牛馬進入農田,但有人卻不把這當回事,沒有盡到職責,很多牛馬在地裡糟蹋莊稼。立即查明情況向我彙報,漏報的,將加重處罰。”有關部門趕緊出城檢查,趕走了不少啃麥苗的牛羊,並向韓昭侯彙報,但卻沒有人發現南門外那頭小黃牛。韓昭侯表情嚴肅地說:“沒有報全,再查。”官吏再去細查,才發現南門外的小黃牛。官吏大為吃驚,覺得韓昭侯明察秋毫,有若神明,從此都惶恐小心,不敢怠忽職守,更不敢為非作歹了。

申不害在韓國實施的變革,要求客觀求實,只講規矩,排斥人情,反對立法行私。韓昭侯嚴格遵循申不害的指教,甚至比申不害還“申不害”,有一次,還用申不害的理念將了他一軍。《戰國策》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申不害私下請求韓昭侯給自己的堂兄封一個官職,韓昭侯不同意,申不害面露怨色。韓昭侯說:“這可是從你那裡學到的治國之策啊!你常教寡人要按功勞大小授以官職等級,如今又請求為沒有建立功業的兄弟封官,我是答應你的請求而拋棄你的學說呢?還是推行你的主張而拒絕你的請求呢?”申不害慌忙請罪,對韓昭侯說:“君王真是賢明君主,請您懲罰我吧!”回到家後,他不入正室,到偏房居住,以此向韓昭侯表示悔過。

5

申不害任韓國的丞相達15年,直到去世,運用他的陽術和陰術,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成為當時的強國,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而且還擴大了自己的疆土。西元前353年,韓國攻打東周,佔領了好幾個城池,西元前346年,韓國又和魏國聯合出兵,佔領了楚國的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所以《史記•韓世家》說:“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韓。”至西元前341年,魏國派大將龐涓率領兵馬攻韓,直逼韓國都城,韓昭侯急忙派使臣向齊國求援,齊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大軍伐魏救韓,在馬陵道大敗魏軍,射殺龐涓,才保護了韓國安全。據說這一仗打得很激烈,韓國損失慘重,傷了元氣,也使得申不害的改革進程受阻,很多措施沒有推行下去。5年之後,申不害亡于新鄭,韓國的改革基本上中斷。申不害曾在發佈一些新法令時,並沒有徹底廢除舊有法令,這時,韓國的舊勢力又開始發揮作用,鑽了空子,當新、舊法有抵牾時,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拿舊法來為自己的違法行為辯解,這樣,朝廷混亂,眾官員們也無所適從,這是韓國改革不可能徹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韓昭侯晚年,不顧人民疾苦,大興土木,修築所謂“高門”,耗費了韓國不少的人力和財力。所以,韓國雖經申不害15年的苦心整治,但最終功虧一簣,遠不如魏、齊、秦等的改革收效大。在韓昭侯時的短暫強盛之後,韓國迅速衰落,再次成為任人欺淩的國家,最終在西元前230年,韓國被秦所滅,成為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國家。

韓國的變法雖然沒有能夠善始善終,但申不害關於術的論述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申不害研究術,有正面的領導控制方法,也有陰謀詭計。所以,申不害這樣的以權謀治國,歷來有很多爭議。有人評價說,以術治國,“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術”取決於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較正確,有能力,國家就會比較興旺;相反,國家就會陷入混亂,老百姓就會遭殃。正因為申不害與韓昭侯用“術”有餘,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憲令”,因此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韓國的問題。韓昭侯一死,韓國很快又衰落了。不過,申不害重“術”的法治思想,在後世影響巨大,為歷代封建帝王加強君主集權提供了理論和經驗,各朝各代都有所借鑒。如今,我們也常能察覺到“術”的影子。總之,“術”,應該強調的是一種管理智慧,是領導者不可或缺的,就看你用得對不對,能不能把握住一個度,過分地誇大則成為陰險的伎倆,為一些人搞陰謀詭計開了先河,最後也會導致自己身敗名裂。

河南新鄭申子園

申子園位於河南新鄭市中華路與新華路交會處西南角,面積2160平方米,遊園以新鄭名人—戰國時期韓國著名思想家申不害(亦稱申子)命名。申不害作為法家人物,以“術”著稱,其反對立法行私,認為“天道無私,是以恒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

深度閱讀推薦

申不害的生平事蹟,有關記載不多。《史記》把他放在《老莊申韓列傳》中,其中有關申不害的事蹟只有69個字的簡單記載。《史記》記有其著作《申子》兩篇,《漢書•藝文志》記有《申子》6篇,可惜後來都佚亡了。現今存《群書治要》第三十六卷所引的《大體》篇和一些佚文。另外,我們只能從《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等史書中,見到一些記載其事蹟的片斷文字。

鄭良樹所著《商鞅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和楊寬所著《戰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兩書中均有一些關於“申不害變法”的章節和內容。

此外,還有一些研究申不害的論文和文章,如:《申不害之術,一種官僚制度》《申不害的法治思想及其局限性》《戰國時期思想家申不害的法律思想述要》《申不害—不講情面韓國得以強盛》《申不害跑官》等。

編輯: 九章丨審核:子白

休閒讀品雜誌社

(xiuxiandupinTX)

轉載請注明出處

現僅存《申子·大體篇》和關於其談論君臣的一些佚文,可算了解申不害思想及改革所能依賴的比較可靠和完整的一篇著作了。

申不害在韓國變法改革,當務之急就是整頓吏治,嚴明職責,規範國家行政,強化君主權力。在韓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釐和段氏三大強族開刀,果斷收回其特權,推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這不但穩固了韓國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韓國實力大增。整頓吏治的同時,申不害對韓國的組織機構進行了改革,也就是所謂的“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的工作。這實際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明確各個職位的職責範圍,避免職能不清和職能交叉;二是根據你的職位確定你的權力,按照職位職責考核工作成效。按現在的話來說建立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申不害認為,你有你的職守,你的職責就是幹好本職工作,超越職守就是越權,就是違法。韓昭侯對於申不害的這套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貫徹得最為徹底,有一次,韓昭侯喝醉酒後睡著了,他手下的官吏典冠(管帽子的職員)擔心他著涼,便找掌管衣物的職員典衣要了一件衣服,蓋在韓昭侯身上。韓昭侯睡醒後,他感到睡得很舒服,發現不知是誰還給他蓋了一件衣服,就問身邊的侍從說:“是誰替我蓋的衣服?”侍從回答說:“是典冠。”昭侯頓時沉下臉來,問典冠:“衣服是從哪兒拿來的?”典冠回答說:“從典衣那裡取來的。”他派人把典衣找來,問道:“衣服是你給他的嗎?”典衣回答說:“是的。”韓昭侯口氣嚴厲地說:“你們倆今天都犯了大錯,知道嗎?”典冠、典衣兩個人面面相覷,不明白是怎麼回事。韓昭侯指著他們說:“典冠你是管帽子的,擅自去借衣服,這是越權;典衣你是管衣服的,怎麼能隨便將衣服給別人?這是失職。如果大家都像你們這樣隨心所欲,私相授受,各行其是,那不就亂了套嗎?”於是,當即將二人降職使用。在今天看來,韓昭侯的舉動不近人情,有點“變態”。但他“小題大做”,是在實踐申不害的變革主張,給眾多官員上課。申不害主張任命官吏必須名實相副,即根據官吏的職務要求(名),看一個人有沒有能力勝任(實),然後才能授官,即建立嚴格的官員考核制度,也就是任用、監督、考核官員的可行方法。他認為,對一個官吏的任用,要先考查他是不是名副其實地為百姓辦實事,以及他是不是稱職,言行是不是一致,對君主是不是忠誠。認真考查後,再根據瞭解的實際情況決定任免,管司法的要懂司法,管軍事的要擅長用兵打仗,管經濟的要懂經濟、有經營才能。

申不害的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國家政權的行政效率,使韓國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局面。隨後,他又向韓昭侯建議整肅軍兵,並主動請命,自任韓國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使韓國的戰鬥力大為提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為富國強兵,還十分重視土地問題。他說:“四海之內,六合之間,曰‘奚貴,土,食之本也’。”他又說:“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當國富而粟多也。”因而,他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所以戰國時代,韓國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

4

申不害的學術思想在治國上,首先主張君主治國,務要明法察令,依法辦事,這是所有法家的共性,故不贅言。其次,他更以“術”著稱,提出用“術”來推行“法”。君主有了勢,定了法,其地位還不是穩固的,必須有術,不然勢與法就會變得威嚴而不受用,刻板而不通達。如果以術來聯通勢與法,就如虎添翼,無論動靜,都會使臣下懾服。申不害的“術”,是君主的專有物,是駕馭臣下的方法。用現在的話說,“術”是一種治國手段、政治手腕、領導藝術和謀略方法。申不害在韓國“修術行道”,其“術”有“陽術”“陰術”之別。所謂“陽術”,是任免、監督、考核臣下之術,即“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申不害認為國君應該“無為”,以“無為”令部下“有為”。君主不做具體工作,只“課群臣之能”,對群臣進行監督、考查、防範;君主遇事要“示弱”,就是不輕易表態拿主意,頂多問一句:“為之奈何?”但當決斷的時候,必須獨斷專行,牢牢掌握權力;君主甚至不表現自己的好惡愛憎,但必須“操殺生之柄”,掌握生殺大權,令臣下絕對服從。“陽術”之外,國君還要有“陰術”,即駕馭臣下、防範百官之術的權謀術。即搞陰謀、耍手腕,弄權術。這一招就需要設一些耳目,瞭解、掌握部下的一舉一動。申不害深諳“術”道,在“圍魏救趙”的事件中,他便是用了小計謀,探聽到韓昭侯確想發兵後,才開始按君意進諫,從而使君心大悅,自己得到重視重用。申不害用自己的“術”,成功地打造了韓昭侯這個運用權術使國家稱雄于戰國之林的君主。在韓非子的書中,記載了很多關於昭侯善於利用權術駕馭大臣的事例。

韓昭侯

韓昭侯經常用申不害教他的權術考察臣下的心態和舉止。廚師上飯,肉汁中卻有生肝。韓昭侯繞過廚師,直接召來廚師的助手,責駡他說:“你為什麼把生肝放到我的肉汁中!”廚師助手叩頭承認死罪,說:“我是想除掉主管大王膳食的人。”韓昭侯洗澡,熱水中有小石子。他說:“主管洗澡的如果免職,那麼有應當繼任的人嗎?”左右近侍回答說:“有。”昭侯說:“叫他來。”叫來後昭侯怒責他說:“為什麼在熱水裡放小石子?”他回答說:“管洗澡的如果免職,我就能夠代替他,因此在熱水中放了小石子。”有一次,韓昭侯用手包住手指,然後假裝掉了一個指甲,四處尋找,非常著急。一個近侍為了討他的歡心,割掉自己的指甲呈獻給他,偽稱找到了。韓昭侯就是通過這個方法來瞭解身邊的人是誠實還是虛偽。還有一次,韓昭侯派人騎馬出城巡視,使者回來後,他問道:“見到過什麼?”使者回答說:“南門外有小黃牛在大路左邊吃禾苗。”韓昭侯對使者說:“不准洩露我問你的話。”然後當即下命令:“正值禾苗生長時,我曾嚴令禁止牛馬進入農田,但有人卻不把這當回事,沒有盡到職責,很多牛馬在地裡糟蹋莊稼。立即查明情況向我彙報,漏報的,將加重處罰。”有關部門趕緊出城檢查,趕走了不少啃麥苗的牛羊,並向韓昭侯彙報,但卻沒有人發現南門外那頭小黃牛。韓昭侯表情嚴肅地說:“沒有報全,再查。”官吏再去細查,才發現南門外的小黃牛。官吏大為吃驚,覺得韓昭侯明察秋毫,有若神明,從此都惶恐小心,不敢怠忽職守,更不敢為非作歹了。

申不害在韓國實施的變革,要求客觀求實,只講規矩,排斥人情,反對立法行私。韓昭侯嚴格遵循申不害的指教,甚至比申不害還“申不害”,有一次,還用申不害的理念將了他一軍。《戰國策》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申不害私下請求韓昭侯給自己的堂兄封一個官職,韓昭侯不同意,申不害面露怨色。韓昭侯說:“這可是從你那裡學到的治國之策啊!你常教寡人要按功勞大小授以官職等級,如今又請求為沒有建立功業的兄弟封官,我是答應你的請求而拋棄你的學說呢?還是推行你的主張而拒絕你的請求呢?”申不害慌忙請罪,對韓昭侯說:“君王真是賢明君主,請您懲罰我吧!”回到家後,他不入正室,到偏房居住,以此向韓昭侯表示悔過。

5

申不害任韓國的丞相達15年,直到去世,運用他的陽術和陰術,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成為當時的強國,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而且還擴大了自己的疆土。西元前353年,韓國攻打東周,佔領了好幾個城池,西元前346年,韓國又和魏國聯合出兵,佔領了楚國的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所以《史記•韓世家》說:“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韓。”至西元前341年,魏國派大將龐涓率領兵馬攻韓,直逼韓國都城,韓昭侯急忙派使臣向齊國求援,齊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大軍伐魏救韓,在馬陵道大敗魏軍,射殺龐涓,才保護了韓國安全。據說這一仗打得很激烈,韓國損失慘重,傷了元氣,也使得申不害的改革進程受阻,很多措施沒有推行下去。5年之後,申不害亡于新鄭,韓國的改革基本上中斷。申不害曾在發佈一些新法令時,並沒有徹底廢除舊有法令,這時,韓國的舊勢力又開始發揮作用,鑽了空子,當新、舊法有抵牾時,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拿舊法來為自己的違法行為辯解,這樣,朝廷混亂,眾官員們也無所適從,這是韓國改革不可能徹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韓昭侯晚年,不顧人民疾苦,大興土木,修築所謂“高門”,耗費了韓國不少的人力和財力。所以,韓國雖經申不害15年的苦心整治,但最終功虧一簣,遠不如魏、齊、秦等的改革收效大。在韓昭侯時的短暫強盛之後,韓國迅速衰落,再次成為任人欺淩的國家,最終在西元前230年,韓國被秦所滅,成為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國家。

韓國的變法雖然沒有能夠善始善終,但申不害關於術的論述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申不害研究術,有正面的領導控制方法,也有陰謀詭計。所以,申不害這樣的以權謀治國,歷來有很多爭議。有人評價說,以術治國,“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術”取決於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較正確,有能力,國家就會比較興旺;相反,國家就會陷入混亂,老百姓就會遭殃。正因為申不害與韓昭侯用“術”有餘,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憲令”,因此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韓國的問題。韓昭侯一死,韓國很快又衰落了。不過,申不害重“術”的法治思想,在後世影響巨大,為歷代封建帝王加強君主集權提供了理論和經驗,各朝各代都有所借鑒。如今,我們也常能察覺到“術”的影子。總之,“術”,應該強調的是一種管理智慧,是領導者不可或缺的,就看你用得對不對,能不能把握住一個度,過分地誇大則成為陰險的伎倆,為一些人搞陰謀詭計開了先河,最後也會導致自己身敗名裂。

河南新鄭申子園

申子園位於河南新鄭市中華路與新華路交會處西南角,面積2160平方米,遊園以新鄭名人—戰國時期韓國著名思想家申不害(亦稱申子)命名。申不害作為法家人物,以“術”著稱,其反對立法行私,認為“天道無私,是以恒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

深度閱讀推薦

申不害的生平事蹟,有關記載不多。《史記》把他放在《老莊申韓列傳》中,其中有關申不害的事蹟只有69個字的簡單記載。《史記》記有其著作《申子》兩篇,《漢書•藝文志》記有《申子》6篇,可惜後來都佚亡了。現今存《群書治要》第三十六卷所引的《大體》篇和一些佚文。另外,我們只能從《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等史書中,見到一些記載其事蹟的片斷文字。

鄭良樹所著《商鞅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和楊寬所著《戰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兩書中均有一些關於“申不害變法”的章節和內容。

此外,還有一些研究申不害的論文和文章,如:《申不害之術,一種官僚制度》《申不害的法治思想及其局限性》《戰國時期思想家申不害的法律思想述要》《申不害—不講情面韓國得以強盛》《申不害跑官》等。

編輯: 九章丨審核:子白

休閒讀品雜誌社

(xiuxiandupinTX)

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