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散熱器安裝模式對採暖效果的影響

目前, 建築物室內供暖方式很多, 主要分為散熱器對流採暖和地板輻射採暖2種方式, 但根據我國國情, 以水為熱媒的散熱器仍然是我國最為普遍使用的冬季採暖手段。 採暖散熱器的使用在目前的供熱方式中仍占主導地位。 關於散熱器對流採暖研究的數值計算和傳熱特性等方面, 國內外已經有大量的研究。

本文基於高效節能的冷凝式壁掛爐, 將散熱器作為其供暖末端設備, 建立散熱器採暖房間的三維幾何模型, 利用SC/Tetra軟體對其進行數值類比, 比較散熱器的不同安裝模式在相同工況下的採暖效果,

為實際工程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冷凝壁掛爐採暖系統介紹

該系統結構原理圖, 如圖1所示。

圖1 冷凝壁掛爐採暖系統結構原理圖

冷水經由冷凝壁掛爐中天然氣燃燒加熱, 所產生的熱水溫度由冷凝壁掛爐控制和設定。 熱水經由採暖水出口閥門以及分集水器,

流入散熱器供水入口, 在散熱器中, 熱媒水通過由翅片表面與周圍空氣進行自然對流換熱。 經過散熱器後, 熱媒水通過回水管道, 回到冷凝壁掛爐中繼續加熱, 整個系統構成一個迴圈。 散熱器材質採用銅鋁, 其供暖方式主要是以自然對流換熱為主, 輻射換熱為輔。

2、模型建立與分析

2.1 幾何模型的建立

本文選取某北向實驗室作為研究物件, 其實驗室的內部測量尺寸為8.40m×4.00m×3.05m。 該實驗室南牆和北牆與室外相鄰, 東、西兩側牆則與其他房間相鄰。 其中南牆上設有玻璃窗。 房間的佈局如圖2所示。 以西南方向牆角作為座標原點, 採用直角坐標系對實驗進行模擬研究, X正向為正北方向, Z正向為正東方向。

圖2 實驗室的尺寸結構圖

本文考慮A、B、C、D, 4種散熱器的安裝模式, 分別如下:①A為單個900W的散熱器, 安裝在東牆正中央處, 距離地面518mm;②B為2個450W的散熱器, 均安裝在東牆一側, 距離南北牆分別為1670mm, 距離地面518mm;③C為東西兩側牆的正中央各安裝1個450W的散熱器, 呈對稱佈置, 距離地面均為518mm;④D為沿著房間的對角線方向上東西牆上各安裝1個450W的散熱器,

其中1個距離北牆1670mm, 另一散熱器則距離南牆1670mm。

2.2 邊界條件設置

將實驗室房間的三維立體模型導入SC/Tetra, 設定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供水溫度設為70℃; 牆、窗戶、門、散熱器的材質分別設為混凝土、玻璃、木頭以及鋼, 外牆的傳熱數為0.51W/(m2·K), 對流換熱係數為5W/(m2·K)。 為簡化計算, 假設室內溫度, 四周牆壁及房頂地面溫度均為10℃。 整個房間空氣流動視為湍流, 輻射為自然對流輻射。 採用雙精度求解器, RANS流動類型, 標準κ-ε模型, 流場計算採用SIMPLE演算法。 劃分網格, 實現對整個房間溫度場的模擬求解。

2.3 類比結果分析

經過模型的後處理, 可得到散熱器不同安裝模式相應的溫度場和速度場。 溫度和速度分佈取值截面如圖3所示,

在上文所述A、B、C、D, 4種散熱器的安裝模式下, 在Y=1.5m, Z=2.0m截面處溫度分佈如圖 4所示。 由圖4可以直觀地看出, 在達到穩態時, 牆的一側安裝2個散熱器的採暖效果最好且溫度分佈均勻;其次, 散熱器沿對角線方向和對稱安裝這2種模式的溫度曲線相近, 對稱安裝模式下, 溫度曲線中央要比南北兩側略高0.3℃, 這是由於散熱器安裝在房間中部, 且對稱放置的, 對於房間的南部和北部採暖不夠充分。

圖3 溫度和速度分佈取值截面Z=2.0m

圖4 Z=2.0m截面溫度分佈

圖5是另一溫度和速度分佈取值剖面,圖6則是在4種散熱器安裝模式下,高度Y=1.5m,截面位置X=4.2m處的溫度分佈曲線圖。圖中B、D模式下的溫度分佈相似,均勻且平穩;在A、C模式下,由於所取截面恰好是在散熱器的安裝位置處,而在散熱器正上方,由於氣流的作用,其溫度要明顯高於其他區域。對於模式A,散熱器只安裝在東牆的一側,因而隨著Z軸位移的減小,溫度逐漸降低。

圖5 溫度和速度分佈取值截面X=4.2m

圖6 X=4.2m截面溫度分佈

圖7 Z=2.0m截面速度分佈

圖 8 X=4.2m截面速度分佈

圖7反映了Y=1.5m,Z=2.0m截面上速度分佈情況。很顯然,A安裝模式下的散熱器採暖,所導致的周圍氣流速度變化幅度較大,且氣流的速度總體上都高於其他3種安裝模式,而在B、C、D這3種模式下,該截面上的氣流速度則較為平穩。

圖8是高度為Y=1.5m截面位置是X=4.2m處的速度分佈曲線圖。

A模式下,靠近東牆的正上方氣流速度明顯遠高於其他3種模式。而C、D,2種模式,房間中央處於速度量波谷處,從房間中部向房間兩側方向延伸,氣流速度逐漸上升。B模式相比較其他模式,平均氣流速度最小,曲線也最為平穩。

3、結語

本文通過對數值模擬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1)在散熱器的功率之和相等的條件下,單散熱器在採暖方面與其他安裝方式相比,在房間內的溫度分佈較為不均勻,局部波動性大;而雙散熱器在溫度分佈和氣流速度分佈上,比單個散熱器要更為穩定。作為研究主體的房間模型,東西寬度為4.00m,在這種情況下,2個散熱器採取同側安裝和沿對角線安裝方式相比較其他2種方式更合理,舒適性相對較高。

2)在本次模擬研究中,同等的條件下,從採暖溫度或是氣流速度上比較,散熱器同側的安裝方式比沿對角線方向安裝的方式較好。隨著房間模型的變化,尤其是寬度變化,散熱器安裝模式的選取還會發生變化,這將在以後的實驗模擬中繼續研究。

作者:杭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陳煜.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祁亮.福斯特惠勒(河北)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上海坤元醫藥工程分公司。

圖3 溫度和速度分佈取值截面Z=2.0m

圖4 Z=2.0m截面溫度分佈

圖5是另一溫度和速度分佈取值剖面,圖6則是在4種散熱器安裝模式下,高度Y=1.5m,截面位置X=4.2m處的溫度分佈曲線圖。圖中B、D模式下的溫度分佈相似,均勻且平穩;在A、C模式下,由於所取截面恰好是在散熱器的安裝位置處,而在散熱器正上方,由於氣流的作用,其溫度要明顯高於其他區域。對於模式A,散熱器只安裝在東牆的一側,因而隨著Z軸位移的減小,溫度逐漸降低。

圖5 溫度和速度分佈取值截面X=4.2m

圖6 X=4.2m截面溫度分佈

圖7 Z=2.0m截面速度分佈

圖 8 X=4.2m截面速度分佈

圖7反映了Y=1.5m,Z=2.0m截面上速度分佈情況。很顯然,A安裝模式下的散熱器採暖,所導致的周圍氣流速度變化幅度較大,且氣流的速度總體上都高於其他3種安裝模式,而在B、C、D這3種模式下,該截面上的氣流速度則較為平穩。

圖8是高度為Y=1.5m截面位置是X=4.2m處的速度分佈曲線圖。

A模式下,靠近東牆的正上方氣流速度明顯遠高於其他3種模式。而C、D,2種模式,房間中央處於速度量波谷處,從房間中部向房間兩側方向延伸,氣流速度逐漸上升。B模式相比較其他模式,平均氣流速度最小,曲線也最為平穩。

3、結語

本文通過對數值模擬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1)在散熱器的功率之和相等的條件下,單散熱器在採暖方面與其他安裝方式相比,在房間內的溫度分佈較為不均勻,局部波動性大;而雙散熱器在溫度分佈和氣流速度分佈上,比單個散熱器要更為穩定。作為研究主體的房間模型,東西寬度為4.00m,在這種情況下,2個散熱器採取同側安裝和沿對角線安裝方式相比較其他2種方式更合理,舒適性相對較高。

2)在本次模擬研究中,同等的條件下,從採暖溫度或是氣流速度上比較,散熱器同側的安裝方式比沿對角線方向安裝的方式較好。隨著房間模型的變化,尤其是寬度變化,散熱器安裝模式的選取還會發生變化,這將在以後的實驗模擬中繼續研究。

作者:杭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陳煜.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祁亮.福斯特惠勒(河北)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上海坤元醫藥工程分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