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遺忘的湘中名人楊昌浚

被遺忘的湘中名人楊昌浚

□彭文聰 曾小曼

“大將西征人未還, 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 贏得春風度玉關。 ”這首上了中學歷史教科書的詩, 不少人耳熟能詳。 但該詩的作者是誰, 很多人卻不知道。 其實該詩的作者就是現婁底經濟開發區大埠橋辦事處宋家村的楊昌浚。

筆者作為楊昌浚的同鄉, 婁底先鋒實驗學校的教師, 原來對楊昌浚也是不甚瞭解。 直到在學校教初二《中國歷史》第三課《收復新疆和甲午風雲》時, 在課本中看到“大將西征人未還, 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 贏得春風度玉關。

”這首詩, 筆者才通過網上查閱, 知道詩的作者叫楊昌浚, 婁底經濟開發區大埠橋辦事處宋家村人。

楊昌浚字石泉, 號鏡涵, 又號壺天老人, 官至陝甘總督, 漕運總督, 閩浙總督, 太子太保, 太子太傅。 說起楊昌浚, 很多人可能首先想起的是“楊乃武與小白菜”這一冤案, 稱楊昌浚就是當時這一轟動全國的冤案的製造者, 從而背上千古駡名。 從製造冤案, 用人不察這一角度, 楊昌浚是個昏官。 然而楊昌浚在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 抵抗法軍侵略, 鞏固東南海疆, 推動臺灣建省等方面卻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早年楊昌浚師從羅澤南, 追隨左宗棠

楊昌浚, 道光六年(1826年)九月初九出生在湘鄉縣神童鄉豐樂三十八都(今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埠橋街道辦事處宋家村居委會)。

他自幼家貧, 其父親楊仲明是鄉村的普通手工藝人。 道光十五年, 他9歲時母親病喪。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楊昌浚往左氏芭蕉山館拜羅澤南為師, 學習程朱理學和武藝。 咸豐元年(1851年), 他考中生員。

咸豐二年(1852年), 太平軍進入湖南, 楊昌浚跟隨羅澤南組織團練;咸豐四年(1852年)夏天, 他跟隨羅澤南轉戰湖北, “積功”為訓導(縣學教官副職);咸豐六年(1856年), 他與劉蓉在家鄉辦理團防, 升教授(府學教官);這年, 他父親去世, 回家守孝三年。

咸豐十年(1860年)五六月間, 左宗棠在長沙編練“楚軍”, 楊昌浚應邀入幕;8月, 他跟隨“楚軍”取道醴陵入贛;10月, 楊昌浚與總理營務的王開化率領四營在贛東北之楓樹嶺大敗太平軍;11月, 楊昌浚率親兵營攻陷德興、婺源,

遂遷知縣, 加同知銜。

同治元年5月, 左宗棠以楊昌浚“性情恬裕, 屢辭保薦, 廉明篤實, 曉暢戎機”推薦為浙江省道員銜;7月, 左宗棠攻龍游, 楊昌浚擊潰太平軍於蓮塘、孟塘等地。 李世賢以龍遊告急, 分兵三路赴援, 中路取清軍劉培元營, 楊昌浚憑山下攻, 擊破中路太平軍。 9月, 左宗棠經過與李世賢的反復爭奪, 終於佔領皖浙邊境的衢州府, 命楊昌浚為衢州府知府。

同治三年二月二十五(1864年4月1日), 楊昌浚率軍破杭州、余杭, 加按察使銜;12月, 授浙江鹽運使, 旋升浙江按察使。 同治四年(1865年)8月, 左宗棠上奏朝廷, 稱其“實屬盡瘁馳驅, 勞績卓著。 可否仰懇天恩, 俯準將浙江按察使楊昌浚賞加布政使銜, 並賞給該員三代二品封典,

以示優異”。 同治五年(1866年)2月, 左宗棠督軍前往福建, 清庭命楊昌浚為浙江布政使, 負責處理浙江善後事宜。 同治八年12月, 清庭又命楊昌浚為署理浙江巡撫, 九年(1870年)8月, 楊昌浚正式擔任浙江巡撫一職。 污點楊昌浚

袒護下屬, 造成“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

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 余杭發生了所謂“葛畢氏謀害親夫案”(即“楊乃武與小白菜案”)。 葛畢氏(綽號小白菜)與楊乃武在縣、府兩級均屈打成招, 定成死罪。

報省後, 楊昌浚親自審訊, 他雖曾派員調查, 但並未深究, 仍按杭州府所擬“罪名”上報刑部。 次年4月, 楊乃武的姐姐不服判決, 進京上控。 都察院接受呈詞後, 下文給浙江巡撫楊昌浚, 要求複審此案。 楊昌浚居然將此案交原審官陳魯複審, 結果當然是維持原判。

同年9月, 楊乃武之妻得到胡雪岩的資助, 再次進京。 同治諭旨, 將此案發回交楊昌浚同臬司親提嚴訊。 但楊昌浚並未按聖旨親提嚴訊, 而是將此案交給自己的下屬湖州知府錫光等4名官員共同審理。 這次審案並未用刑, 楊乃武與小白菜皆推翻了原供。

該案轟動江南, 當時的上海《申報》作了跟蹤報導。 18名浙江籍京官聯名向都察院提交呈狀, 力陳此案查究中的可疑之處, 請求由刑部直接審理此案。 後經刑部開棺驗屍, 證明葛品連確屬無毒因病而死, 楊乃武和小白菜二人的冤獄終於得到平反昭雪。

追究責任, 楊昌浚以“既不能據實平反”, 又對下屬“始終回護”被撤職。 歷時4年多的審案過程中, 楊昌浚輕信下級, 無視輿論,一意袒護州縣官員,企圖維持原判。結果案情真相大白,浙江20多名官員被摘掉頂戴花翎,永不敘用。

楊昌浚之所以一再袒護下屬,為的是籌餉能順利進行,他必須維護浙江官場中湘軍集團的利益。一方面是因為對湘軍集團的羡慕嫉妒恨,另一方面由於湘軍集團的不當行為,湘軍集團並不被當時的官場待見。而朝廷也要借此打壓湘軍集團,因此處理十分嚴厲,因軍功而步入官場的湘系軍閥,受到沉重打擊。

楊昌浚的這段不光彩經歷被人們編成了戲曲《楊乃武與小白菜》,廣為傳播,令其抬不起頭來。能臣楊昌浚

收復新疆,鞏固海防,推動臺灣建省發揮重要作用

在浙江巡撫任上,楊昌浚帶領浙江百姓鑿湖導河,興修水利,發展農桑。

“天津教案”發生後,英、美、法等七國聯合向清政府“抗議”,並在天津、煙臺集結軍艦示威。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楊昌浚前往寧波、鎮海,巡視海口,籌辦防務。他上奏清廷說:“自強之計,宜用外人之器,師外人之長”。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四(1874年12月12日),他又就海防問題上折,認為日本侵台事件雖已了結,但“難保不日後藉端生釁”,“故為將來禦侮計,非予籌戰守不可。即為目前和局計,亦非戰守有恃不可”,又稱:“外夷雖強,遇百姓齊心,即不敢顯於眾怒,固必整頓吏治,以固民心”。

楊昌浚因“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被撤職後,光緒四年(1878年)四月,左宗棠因西征事務繁雜,幫辦劉典因病求去,遂上奏清廷,調楊昌浚代劉典主持後路軍政事務。楊昌浚於12月抵達蘭州,幫辦甘肅、新疆善後事宜。光緒五年(1879年)9月,獲二品頂戴,署理甘肅布政使。光緒六年(1880年)正月,因籌解西餉出力,獲頭品頂戴;7月,左宗棠在哈密奉詔月宗棠在哈密奉詔回京;11月,楊昌浚護理陝甘總督,與劉錦棠會辦新疆善後事宜,對新疆建省做出了重要貢獻。光緒九年(1883年)2月,任漕運總督。

光緒十年七月初三(1884年8月22日),法國艦隊襲擊福建水師和船政局,造成很大損失;7月9日,清廷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福州將軍穆圖善、漕運總督楊昌浚副之;同年7月28日,清政府任命楊昌浚為閩浙總督,領兵督防臺灣;12月底,法軍集結媽祖澳,楊昌浚率親軍巡視沿海營壘,出福州巡視閩江下游南、北岸,又至閩江口長門、金牌炮臺視察,並檢閱守軍。作為中法大戰台海戰區的副統帥,楊昌浚為保衛我國東南沿海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光緒十一年(1885年)六月,楊昌浚兼署福建巡撫;十二年(1886年),楊昌浚等上疏,指出:“臺灣,南洋門戶,七省藩籬,奉旨改設巡撫,以資控制,實為保固海疆遠大之謀”。光緒十二年,清庭決定將臺灣從福建分立成省,命楊昌浚與劉銘傳共同籌備建立臺灣行省。在推動臺灣建省的問題上,作為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楊昌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文人楊昌浚工詩詞書畫,博學多才

楊昌浚工詩詞書畫,博學多才。其中“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贏得春風度玉關。”一詩在清末詩詞史上享有突出的歷史地位,一直為西北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楊昌浚比較有名的詩還有《他年若過春日遊岩龍洞》“尋芳溪水曲,犬吠桃花陰。神龍在何處,洞口雲霧深。”

《雙堤路舊句》“手植垂楊三萬株,春來新綠滿西湖。他年若過雙堤路,漫道棠陰繼白蘇。”

《戊寅六月初七日接到湘陰侯相書並疏稿,因劉克庵通政告養,請以浚往代》“避暑山深處,西書次第來。郵筒馳迅速,疏草極量裁。善後新疆遠,思親舊友回。嗟予今老矣,無志望雲台。”

《獨樂軒》“獨樂何雲樂,先憂樂亦宜。開軒鄰菜圃,繞屋有花枝。高樹時聞鳥,清流月滿池。公餘聊坐此,興到且題詩。” 光緒十四年(1888年)二月,楊昌浚調補陝甘總督;二十年(1894年)正月,因慈禧太后六十壽誕被賞加太子太保銜;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被開缺回籍。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在省城長沙病逝。逝世後,清政府誥贈其為太子太傅。《清史稿·楊昌浚傳》評價其為“性和撰,而務為姑息”。筆者曾在西陽中學教書,偶爾去河對面的宋家村,見宋家小學下面有一處大宅院,但是,已是殘垣斷壁,這裡就是楊昌浚故居。

1月17日,筆者再次來到楊昌浚故居,寒風中,楊昌浚故居連殘垣斷壁都快沒了。楊昌浚不是一個完人,但收復新疆有他的功勞,抵抗法軍,中法大戰中他是一位民族英雄。楊昌浚在清朝名人傳中有他的傳記,在甘肅至今保留有他的祠堂。可是婁底人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甚至連他的墳墓,他的祖屋都已毀壞,真是讓人心痛不已。

筆者認為,楊昌浚是婁底的一位重要的歷史文化名人,希望婁底的有識之士能有人去整理他的文獻,撰寫他的傳記,能在宋家村修繕恢復楊昌浚故居———蓬家台大屋,能在高山黑石鞭重修太子太保楊昌浚墓,我想這將會成為婁底有影響的人文景觀。

無視輿論,一意袒護州縣官員,企圖維持原判。結果案情真相大白,浙江20多名官員被摘掉頂戴花翎,永不敘用。

楊昌浚之所以一再袒護下屬,為的是籌餉能順利進行,他必須維護浙江官場中湘軍集團的利益。一方面是因為對湘軍集團的羡慕嫉妒恨,另一方面由於湘軍集團的不當行為,湘軍集團並不被當時的官場待見。而朝廷也要借此打壓湘軍集團,因此處理十分嚴厲,因軍功而步入官場的湘系軍閥,受到沉重打擊。

楊昌浚的這段不光彩經歷被人們編成了戲曲《楊乃武與小白菜》,廣為傳播,令其抬不起頭來。能臣楊昌浚

收復新疆,鞏固海防,推動臺灣建省發揮重要作用

在浙江巡撫任上,楊昌浚帶領浙江百姓鑿湖導河,興修水利,發展農桑。

“天津教案”發生後,英、美、法等七國聯合向清政府“抗議”,並在天津、煙臺集結軍艦示威。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楊昌浚前往寧波、鎮海,巡視海口,籌辦防務。他上奏清廷說:“自強之計,宜用外人之器,師外人之長”。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四(1874年12月12日),他又就海防問題上折,認為日本侵台事件雖已了結,但“難保不日後藉端生釁”,“故為將來禦侮計,非予籌戰守不可。即為目前和局計,亦非戰守有恃不可”,又稱:“外夷雖強,遇百姓齊心,即不敢顯於眾怒,固必整頓吏治,以固民心”。

楊昌浚因“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被撤職後,光緒四年(1878年)四月,左宗棠因西征事務繁雜,幫辦劉典因病求去,遂上奏清廷,調楊昌浚代劉典主持後路軍政事務。楊昌浚於12月抵達蘭州,幫辦甘肅、新疆善後事宜。光緒五年(1879年)9月,獲二品頂戴,署理甘肅布政使。光緒六年(1880年)正月,因籌解西餉出力,獲頭品頂戴;7月,左宗棠在哈密奉詔月宗棠在哈密奉詔回京;11月,楊昌浚護理陝甘總督,與劉錦棠會辦新疆善後事宜,對新疆建省做出了重要貢獻。光緒九年(1883年)2月,任漕運總督。

光緒十年七月初三(1884年8月22日),法國艦隊襲擊福建水師和船政局,造成很大損失;7月9日,清廷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福州將軍穆圖善、漕運總督楊昌浚副之;同年7月28日,清政府任命楊昌浚為閩浙總督,領兵督防臺灣;12月底,法軍集結媽祖澳,楊昌浚率親軍巡視沿海營壘,出福州巡視閩江下游南、北岸,又至閩江口長門、金牌炮臺視察,並檢閱守軍。作為中法大戰台海戰區的副統帥,楊昌浚為保衛我國東南沿海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光緒十一年(1885年)六月,楊昌浚兼署福建巡撫;十二年(1886年),楊昌浚等上疏,指出:“臺灣,南洋門戶,七省藩籬,奉旨改設巡撫,以資控制,實為保固海疆遠大之謀”。光緒十二年,清庭決定將臺灣從福建分立成省,命楊昌浚與劉銘傳共同籌備建立臺灣行省。在推動臺灣建省的問題上,作為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楊昌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文人楊昌浚工詩詞書畫,博學多才

楊昌浚工詩詞書畫,博學多才。其中“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贏得春風度玉關。”一詩在清末詩詞史上享有突出的歷史地位,一直為西北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楊昌浚比較有名的詩還有《他年若過春日遊岩龍洞》“尋芳溪水曲,犬吠桃花陰。神龍在何處,洞口雲霧深。”

《雙堤路舊句》“手植垂楊三萬株,春來新綠滿西湖。他年若過雙堤路,漫道棠陰繼白蘇。”

《戊寅六月初七日接到湘陰侯相書並疏稿,因劉克庵通政告養,請以浚往代》“避暑山深處,西書次第來。郵筒馳迅速,疏草極量裁。善後新疆遠,思親舊友回。嗟予今老矣,無志望雲台。”

《獨樂軒》“獨樂何雲樂,先憂樂亦宜。開軒鄰菜圃,繞屋有花枝。高樹時聞鳥,清流月滿池。公餘聊坐此,興到且題詩。” 光緒十四年(1888年)二月,楊昌浚調補陝甘總督;二十年(1894年)正月,因慈禧太后六十壽誕被賞加太子太保銜;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被開缺回籍。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在省城長沙病逝。逝世後,清政府誥贈其為太子太傅。《清史稿·楊昌浚傳》評價其為“性和撰,而務為姑息”。筆者曾在西陽中學教書,偶爾去河對面的宋家村,見宋家小學下面有一處大宅院,但是,已是殘垣斷壁,這裡就是楊昌浚故居。

1月17日,筆者再次來到楊昌浚故居,寒風中,楊昌浚故居連殘垣斷壁都快沒了。楊昌浚不是一個完人,但收復新疆有他的功勞,抵抗法軍,中法大戰中他是一位民族英雄。楊昌浚在清朝名人傳中有他的傳記,在甘肅至今保留有他的祠堂。可是婁底人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甚至連他的墳墓,他的祖屋都已毀壞,真是讓人心痛不已。

筆者認為,楊昌浚是婁底的一位重要的歷史文化名人,希望婁底的有識之士能有人去整理他的文獻,撰寫他的傳記,能在宋家村修繕恢復楊昌浚故居———蓬家台大屋,能在高山黑石鞭重修太子太保楊昌浚墓,我想這將會成為婁底有影響的人文景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