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每五輛新能源車裡,就有四顆充電饑渴心?

文|Evan

圖|網路

上週三, 第九屆上海國際充電站(樁)技術設備展覽會在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 上汽集團、星星充電這樣的充電樁領先企業, 悉數參展。

不得不說, 近年來各種新能源汽車層出不窮, 媒體、民眾甚至資本的關注越來越多地聚焦在這些產品上, 而對其配套產業如電池、充電樁、充電站則關注較少。

然而, 充電行業的現實情況, 卻沒那麼簡單。

2017年初, 新華社刊文“充電樁, 新能源汽車背後的金礦”, 直指充電樁行業將是下一個千億美金級的財富寶地, 這在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大賣、規模躍居全球第一的大背景下, 給這個產業又扇了把風加了把油。

但資料顯示, 目前我國已建成的公共充電樁只有20萬個, 而電動汽車保有量卻早已超過了100萬輛, 這遠遠低於1:1的合理供需配置。

必須指出的是, 國家在2015年發佈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要求“2020年前建成基本可以滿足500萬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設施”, 充電樁的數量, 至少要480萬個。 新能源汽車產銷砥礪前行, 充電樁建設, 看起來更是任重道遠。

有人說“充電介面與新能源汽車數量比例為啥非要1:1呢?你看加油站加油槍的數量和燃油車數量也不是1:1呀”。

話不能這麼說。

燃油車加一次油最多能跑近千公里, 電動車充一次電能跑300公里以上的至今也沒幾個。 “加油”的過程很短, 快則幾分鐘內就能完成, 而目前的電動汽車充電, 平均得幾個小時, 就算先進的直流快充也得半個小時左右。 燃油車加完油很快就走了, 但電動車要在停車位上、充電樁旁趴上很長時間。 這就使得充電樁數量必須跟上電動車數量才行。

目前充電方式可分為慢速交流充電、快速直流充電、更換電池、無線充電等四種。

其中慢速交流充電普適性最高, 家用電壓即可進行, 但充電緩慢, 一般需要4-8個小時, 嚴重影響電動汽車使用效率和用戶體驗, 這就促成了直流快充的發展。

直流快充簡單說就相當於一個大充電寶,

以較大直流在短時間內為電池充電, 一般10-30分鐘即可完成, 但成本較高, 安全性也有待提升。

電池更換就是通常說的“換電”, 3分鐘內直接更換汽車電池, 即換即走, 簡單粗暴, 但這對電池的需求量很大, 更何況現在汽車電池成本仍不低, 通用性差, 目前很難實現。

無線充電是很“黑科技”的, 近年來越來越熱門, 據說下個月要發佈的iPhone8就會配備這項功能。 但由於技術原因, 汽車無線充電效率很低, 不如有線充電穩定。 上個月14日, 普天新能源才在武漢建成國內第一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示範站, 離無線充電的普及, 還很遙遠。

所以, 現在普遍的充電方式就是, 慢速交流充電為主, 快速直流充電為輔。

早在2014年, 發改委就發佈了“居民家庭住宅、住宅社區等充電設施用電執行居民電價”的規定, 從用電“源頭”上給充電行業降低了成本, 使得各入局企業能更專心地在硬體設備、服務品質上發力競爭。 而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更是提出, “在城市發展中優先建設公共服務區域充電基礎設施”。 發改委、能源局和工信部發佈《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介面新國標的實施方案》,明確自2017年1月1日起,新安裝的充電基礎設施、新生產的電動汽車必須符合新國標。

如果說“充電執行居民電價”是預防針,那“優先發展充電設施”“硬體國標化統一”就是強心劑了。

那在如此多政策保障下,充電行業現在發展如何呢? 答案是“不容樂觀”。

上文我已提到,充電樁旁必須有停車位的配備,以使電動汽車可以“長時間充電”,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公共空間的利用。

一來現有城市停車位本就不足,無論是開闢新的電動汽車停車位,還是為舊的停車位加裝充電設施,都很難推進;二來燃油車占位嚴重,只要燃油車占了坑,就等於這個車位上的充電樁閒置了,而你又不能擅自挪車,交警目前也不能貼條,這個問題相當棘手,和現在共用單車亂停放一個道理。另外,充滿電後的電動車“不及時挪窩”也很讓人頭痛,充滿也不走,一停一整天,充電車位完全當停車位,也是很氣人。

“充電樁進社區”是個老大難。我司曹老濕前陣子買了輛榮威eRX5,自家社區沒有公共充電樁,只能自己裝私樁,但社區保安以“用電安全”為由堅決不允許裝,找物業拉鋸可耗不起,車沒電就沒法跑啊。最後曹老濕無奈地給物業交了5000塊錢,才讓裝了。怎麼說呢,也不能怪物業,確實有安全隱患,只能怪這充電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吧。Btw曹老濕是有自己的停車位的,其他沒有固定停車位的電動車主,怕是私樁都沒法裝吧,更加有苦難言了。

至於充電樁維護啥的就別奢求了,現在數量不多的時候還會出現“有樁不能用”的問題,等幾年後真達到百萬級規模,如今遍地“殘廢小黃車”的慘狀,估計也會在充電樁身上上演吧。

盈利困難才是最根本的。國家規定充電執行居民電價後,充電行業在電費上賺錢是沒啥可能了,現在樁企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是充電服務費,但對單樁動輒數萬的硬體成本而言,充電服務費也是杯水車薪。

很多樁企打算將充電樁佈局成未來物聯網的終端,欲以其為依託開展互聯網增值服務,什麼“廣告業務”“移動支付”都往上加,亂畫大餅,現在看也是很虛無縹緲的啊。

可以說,充電行業的發展仍然差強人意。

不過,好在新能源汽車是國家的戰略產業,有各種國家力量的加持,眾企業積極創新也為這個行業提供了更多可能。

據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建立城市級充電基礎設施運營管理平臺,如北京的“e充電”,由北京城管委、北京科委、北京發改委主導建立,就像央行的銀聯似的,一把抓在京充電服務企業。國家電網、普天新能源、特來電、萬幫(星星充電母公司)等企業也建立了企業級監控平臺,可以為充電“散戶”即私人充電樁提供一站式服務。

國家電網也開始發力。國家電網透露,未來將構建覆蓋全國的“531網路”:城際快充網路覆蓋全國202個主要城市、3.6萬公里高速,做到郊區縣服務半徑不超過5公里、環城區服務半徑不超過3公里、城區服務半徑不超過1公里。等到這個規劃真的實現,那電動汽車發展會如虎添翼了。

不久前,有人提出了用“區塊鏈”這樣的時髦方法解決車多樁少的充電難問題。且不說區塊鏈的功過是非,這種區域內設備互聯的方式,看起來確實很適合電動車和充電樁。電動車只要充電就會在電樁上留下資訊,可以用充電樁記錄電動車的移動軌跡,同時電動車也可以攜帶電樁的資訊,共用給其他車輛設備。

一個區域甚至一個城市內的車、樁資訊實現互聯互通,這就為P2P共用提供了可能,而且一些企業已經進行了嘗試。截止去年年底,北京市已有6萬個充電樁,其中公共充電樁只有1萬個,私樁卻有4.2萬之多,釋放後者的“共用空間”,無疑將極大緩解樁少的困境。而共用的方法,理論上可以降低總體充電樁的數量需求。星星充電就為私樁車主提供了這樣的服務,私樁車主只要將自家的電樁資訊錄入平臺,其他車主就可看到,在樁主不充電時,附近的車主可以就近選擇私樁充電,樁主和平臺共用收益,做到樁主、車主和平臺三方共贏。

充電樁企業都想成為下一個中石油、中石化,夢想著充電站能像加油站一樣賺錢,可是每個家庭和社區都有通電,卻都沒鋪設燃油管道哦,電力網絡的廣泛性使得“壟斷”變得很難。雖然有很多困難有待解決,但市場盤子很大,各家充電企業大可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淘汰賽還沒開始,現在還是藍海,就看誰能更好地抓住機會了。

發改委、能源局和工信部發佈《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介面新國標的實施方案》,明確自2017年1月1日起,新安裝的充電基礎設施、新生產的電動汽車必須符合新國標。

如果說“充電執行居民電價”是預防針,那“優先發展充電設施”“硬體國標化統一”就是強心劑了。

那在如此多政策保障下,充電行業現在發展如何呢? 答案是“不容樂觀”。

上文我已提到,充電樁旁必須有停車位的配備,以使電動汽車可以“長時間充電”,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公共空間的利用。

一來現有城市停車位本就不足,無論是開闢新的電動汽車停車位,還是為舊的停車位加裝充電設施,都很難推進;二來燃油車占位嚴重,只要燃油車占了坑,就等於這個車位上的充電樁閒置了,而你又不能擅自挪車,交警目前也不能貼條,這個問題相當棘手,和現在共用單車亂停放一個道理。另外,充滿電後的電動車“不及時挪窩”也很讓人頭痛,充滿也不走,一停一整天,充電車位完全當停車位,也是很氣人。

“充電樁進社區”是個老大難。我司曹老濕前陣子買了輛榮威eRX5,自家社區沒有公共充電樁,只能自己裝私樁,但社區保安以“用電安全”為由堅決不允許裝,找物業拉鋸可耗不起,車沒電就沒法跑啊。最後曹老濕無奈地給物業交了5000塊錢,才讓裝了。怎麼說呢,也不能怪物業,確實有安全隱患,只能怪這充電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吧。Btw曹老濕是有自己的停車位的,其他沒有固定停車位的電動車主,怕是私樁都沒法裝吧,更加有苦難言了。

至於充電樁維護啥的就別奢求了,現在數量不多的時候還會出現“有樁不能用”的問題,等幾年後真達到百萬級規模,如今遍地“殘廢小黃車”的慘狀,估計也會在充電樁身上上演吧。

盈利困難才是最根本的。國家規定充電執行居民電價後,充電行業在電費上賺錢是沒啥可能了,現在樁企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是充電服務費,但對單樁動輒數萬的硬體成本而言,充電服務費也是杯水車薪。

很多樁企打算將充電樁佈局成未來物聯網的終端,欲以其為依託開展互聯網增值服務,什麼“廣告業務”“移動支付”都往上加,亂畫大餅,現在看也是很虛無縹緲的啊。

可以說,充電行業的發展仍然差強人意。

不過,好在新能源汽車是國家的戰略產業,有各種國家力量的加持,眾企業積極創新也為這個行業提供了更多可能。

據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建立城市級充電基礎設施運營管理平臺,如北京的“e充電”,由北京城管委、北京科委、北京發改委主導建立,就像央行的銀聯似的,一把抓在京充電服務企業。國家電網、普天新能源、特來電、萬幫(星星充電母公司)等企業也建立了企業級監控平臺,可以為充電“散戶”即私人充電樁提供一站式服務。

國家電網也開始發力。國家電網透露,未來將構建覆蓋全國的“531網路”:城際快充網路覆蓋全國202個主要城市、3.6萬公里高速,做到郊區縣服務半徑不超過5公里、環城區服務半徑不超過3公里、城區服務半徑不超過1公里。等到這個規劃真的實現,那電動汽車發展會如虎添翼了。

不久前,有人提出了用“區塊鏈”這樣的時髦方法解決車多樁少的充電難問題。且不說區塊鏈的功過是非,這種區域內設備互聯的方式,看起來確實很適合電動車和充電樁。電動車只要充電就會在電樁上留下資訊,可以用充電樁記錄電動車的移動軌跡,同時電動車也可以攜帶電樁的資訊,共用給其他車輛設備。

一個區域甚至一個城市內的車、樁資訊實現互聯互通,這就為P2P共用提供了可能,而且一些企業已經進行了嘗試。截止去年年底,北京市已有6萬個充電樁,其中公共充電樁只有1萬個,私樁卻有4.2萬之多,釋放後者的“共用空間”,無疑將極大緩解樁少的困境。而共用的方法,理論上可以降低總體充電樁的數量需求。星星充電就為私樁車主提供了這樣的服務,私樁車主只要將自家的電樁資訊錄入平臺,其他車主就可看到,在樁主不充電時,附近的車主可以就近選擇私樁充電,樁主和平臺共用收益,做到樁主、車主和平臺三方共贏。

充電樁企業都想成為下一個中石油、中石化,夢想著充電站能像加油站一樣賺錢,可是每個家庭和社區都有通電,卻都沒鋪設燃油管道哦,電力網絡的廣泛性使得“壟斷”變得很難。雖然有很多困難有待解決,但市場盤子很大,各家充電企業大可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淘汰賽還沒開始,現在還是藍海,就看誰能更好地抓住機會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