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5大原因讓古代中國“統一戰爭”:南征多有事成,北伐極少成功

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裡, 雖常有分分合合, 但是“大一統”是趨勢。 棒, 中國人就是喜歡抱團, 不像古代印度從來沒統一過。

不過, 看古代中國的統一戰爭,

你會發現一個特點, 大體上統一的主導權在北方政權, 南方政權很少能主動統一中國。

這並不意味著南方就沒有,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從南方起兵, 統一全國的。

古代中國北伐要成功, 為什麼會這麼難?大體有如下5大原因:

1、缺乏精良的騎兵部隊。

在冷兵器時代, 騎兵部隊是大殺器, 無論是機動性, 還是攻擊性, 都非常強。 一支千人的騎兵部隊可以對峙幾萬步兵。

可惜, 南方沒有好的草場, 中國的主要戰馬產地在河西走廊、蒙古草原、晉北地區。

2、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中國北方有大平原, 但是隔著南方之間還有很多大山脈, 如秦嶺、大別山、大巴山、太行山。

大家都知道, 下山輕鬆, 上山辛苦。 南方北伐軍要仰攻, 那糧草、物資的補給, 是有很大難度的。 東晉桓溫曾組織三次北伐, 都是因為補給困難而不成功。

3、南方政權常陷“窩裡鬥”。

古代很多朝代讓現代人看了很生氣, 統一戰爭沒興趣, 內部權力傾軋很興奮, 尤其是那些偏安南方的政權。

著名的例子就在南宋, 嶽飛等統兵既受到議和派大臣的誹謗,

又讓當朝的天子很不放心。

而反觀北方的政權, 則常常能善用人才, 甚至那些從南方投降的人, 如忽必烈就很看重投降過來劉整、呂文煥等人。

4、南方政情複雜。

古代中國南方不僅有北方南渡的人、有本地的世族, 還有很多少數民族雜居其間, 在邊陲蠻荒地區更是難以管理。 “攘外必先安內”, 內部都不穩定, 私欲下的奪權戰爭時有發生, 搞統一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相對比, 北方的政權經常是胡人為主, 他們以部落的形式盤踞北方多年, 經過長期的戰爭磨合, 最終打出一個草頭王。 彼此間的合作效率會高很多, 在軍事、政治表現為組織簡化、決策高效。

5、北方軍隊善於陸戰。

中國的古代戰爭, 基本是以陸戰為主,

水戰很少。 也不是貶低南方軍隊, 在戰場上, 陸戰水準還是北方人高, 水戰能力才是南方人的長項。

南方北伐也有成功之時

一般來說, 成功的北伐有三個方向, 即大軍要從巴蜀、荊襄、江淮出征。

比如, 東晉的劉裕之所以能消滅關中的後秦, 就是“奇正之師兼用”,

主力從江淮出擊順黃河進兵, 偏師從武關進兵(有點劉邦當年攻取關中的味道)。

而朱元璋的北伐, 也是從江淮出兵, 集中主力部隊先攻取山東、河南, 然後直取元大都。 接著, 明軍西進取山西、陝西等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