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太優秀了 爸媽不配有你這樣的兒子

“我太優秀了, 我爸媽不配有我這樣的兒子”。

這是一個10歲的孩子說的。

這也是近期很猛的新聞。

這個孩子全班考試成績第一, 奧數、圍棋、滑輪都很棒, 英語口語也很棒。

然而他嫌棄自己的親生父母, 還說“家裡沒什麼錢, 只開得起十幾萬的日產車。 同學都拿iPhone7, 我只有兒童手錶。 ”

說實話, 乍一看這種說法, 老子恨不得沖上去, 扇他兩個嘴巴子。

不孝子!白眼狼!

然而我點進新聞全文, 看完了, 想打他的手, 又放下了了。

這個孩子有些言論, 竟然有一些道理, 他說:

1>父母這麼窮, 還想要二胎, 這就是自私的行為。 家裡供他上學就已經有壓力了,

再生二胎, 是對他和二胎都不負責。

2>他討厭他爸整天炫耀他, 曬他的成績, 也沒有問過他願不願意, 完全不在乎他的意願。

3>他感恩父母生他, 但不喜歡父母養他的方式, 他們總說自己不容易, 要求孩子要爭氣, 要求孩子必須聽話。

讓我感慨的是, 時代變了。

以前遇到這種情況, 大家只會清一色地罵這個孩子, “自私自利, 兒不嫌母醜, 狗不嫌家貧, 特麼養你還不如養一條狗!”

然而現在, 80%以上的評論是支持孩子的, 甚至欣賞他說出了很多人不敢說的話。

甚至有不少人說, 父母要求孩子只能考第一名, 孩子憑什麼不能要求父母年薪百萬?

父母嫌孩子不上進、不爭氣, 孩子憑什麼不能嫌父母不上進, 不爭氣?

不上進的父母,

配不上上進的孩子——這特麼是多麼痛的領悟。

作為有孩子的家長, 老子倒吸一口涼氣。

如果你要求孩子上進, 你自己就必須上進。

因為, 一旦你不上進, 你要求孩子上進, 你所有的教育都會變成笑話, 毫無說服力。

在這方面, 我就是反面教材本人。

我和唯唐都在持續地、大面積地發福中。

我讓他減肥, 我跟他說長胖了對身體不好, 他就會說, 媽, 你成天也說自己要減肥, 下了無數次決心, 結果你轉頭就點宵夜, 點小龍蝦, 你還好意思說我?

老子無言以對。

很多家長也是, 自己天天抱著手機玩遊戲, 王者農藥都特麼打到30級了, 還天天怪孩子不好好去看書……

他們打遊戲間隙, 抬頭看眼孩子, 罵幾句, 又接著玩, 孩子能乖乖學習嗎。

六神磊磊說,

最好的學區房就是家裡的書房。

父母不上進, 價值觀上落後, 跟孩子很難溝通。

其實, 說父母要上進, 不是說父母要掙很多很多的錢, 因為每個人對錢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每個人掙錢的能力也是不一樣的。

這個不必苛責。

但是父母有條件的話, 還是要在價值觀上進步, 要跟得上時代。

新聞中那個10歲孩子說不希望有個弟弟或妹妹, 弟弟妹妹是家裡有錢才可以要的。

他舅舅看不下去了, 說父母是因為愛他, 才想生二胎, 希望他在世界上多個親人。

孩子說, 人要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父母能給他的本來就很少了, 為什麼要求他再分享出去, 再愛呢?

坦白說, 他10歲, 在二胎這個問題上, 比他的父母認知程度, 要深刻。

最殘酷的是, 父母不上進,

難以支撐孩子的上進。

其實新聞中的10歲孩子, 對自己的人生, 非常有規劃。

想要將來學電腦, 學生物, 所以他去學圍棋, 先鍛煉好大腦;

想要去出國留學, 所以他認真學英語;

想要長高(因為父母個子不高), 所以去鍛煉身體。

媽呀, 不得不感歎一下, 這真的是10歲孩子嗎, 比我更理性、更有自控力好嗎。

但是他家裡沒有足夠的錢, 送他去留學。

作為家長, 看到這些, 我特麼壓力好大。

還好, 我家唯唐不上進, 否則老子還得拼命掙錢呢。

其實, 現實中, 很多父母對孩子已經竭盡全力了, 他們已經拼命在生活, 拼命給了孩子最好的。

這樣的人, 有很多很多。

但也有一些父母, 生完孩子之後就變懶了, 甚至會給人一種錯覺, 他們生孩子就是為了找一個人,

代替自己上進。

他們總說這種喪氣的話:

孩子啊, 你要爭口氣, 好好學習, 給你老爸長臉……

孩子啊, 你爸這輩子就這樣了, 以後咱家就靠你了……

然後他們就真的眼巴巴地望著孩子, 指望他光宗耀祖, 指望他去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

他們想當作家、想當歌星……這些都統統轉嫁給孩子。

問題是, 你自己想做什麼, 為什麼不去做?!

想當作家, 開公號寫文章呀;

想唱歌, 去參加《中國好歌聲》啊。

最好的方式, 就是父母和孩子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大家一起成長。

正如紀伯倫所說, 你的孩子, 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 卻並不屬於你。

世界上最浪漫的親子關係,不是站在一邊看孩子奔跑,更不是抽著鞭子讓孩子快跑,而是和孩子一起走上賽道。

世界上最浪漫的親子關係,不是站在一邊看孩子奔跑,更不是抽著鞭子讓孩子快跑,而是和孩子一起走上賽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