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人如何徵兵?在古代你可能沒有資格當兵!

自古以來, 兵力是國家重中之重, 因此便有了徵兵之事。 在古代, 關於徵兵的最早的記載, 見於周朝《周禮》。 此後, 各朝各代徵兵均有所不同, 今天, 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古人是如何徵兵的, 也許你想去當兵可能還會不夠格哦。

上古時期, 因為生產的低下, 青銅產量很低, 所以兵農不分家, 全民皆兵, 農具就是武器。 沒有戰亂的時候, 大家都在耕地, 一旦發生戰爭, 大家掄起鋤頭就上。 不過也有製作精良的裝備武器, 平常的時候保存在公家那裡, 打仗的時候再發放, 稱為“授甲”。

西周的時候, 徵兵制開始廣泛實行, 而且當時的青年都非常響應國家號召, 一聽說徵兵了, 每個人都很興奮, 這個是有原因的。 在當時來說, 當兵是一種特權, 並不是每人都有當兵的機會, 一個家庭只能有一個人成為正式士兵, 其他人再想當兵, 只能是預備役。

戰國時期, 戰亂四起, 這個時候當兵的條件就放寬了, 為了取得戰爭勝利, 各個國家開始廣泛徵兵, 當然, 最能打的還是常規軍, 至於其他的人, 只能做預備役跟後勤。 長平之戰中, 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 大部分就是後勤。

漢朝的時候, 建立了義務兵役制, 不過復員制度沒有跟上, 因此出現了詩句中“十五從軍征, 八十始得歸”的奇葩現象。 不過漢朝的徵兵制要求依舊很高, 比如服兵役的最低年齡是在20歲左右, 漢初為17歲, 後來又改為20和23, 而最低身高是六尺二寸。

三國時期, 亂世紛爭, 徵兵數量更大, 曹操一次便收黃巾百萬, 則三十萬精壯為青州兵, 而吳國, 還逼迫山越人出山作戰。

南北朝的時候, 徵兵進入新階段, 為府兵制, 列入軍戶籍的人, 世代都要負責選出人來當兵, 不過也有好處, 那就是不用納稅, 南朝著名的“北府軍”, 就是府兵制結果下戰鬥力最強的軍隊。

隋唐時期, 依舊沿用的是府兵制, 不過募兵制也開始使用, 募兵在體格能力能方面都優於義務兵, 因此往往被編入警衛營或者是突擊隊。

兩宋時期, 是募兵制的極盛時期, 出現了一種兵無常將、將無常兵的局面, 也有效遏制了了過去藩鎮割據的現象, 既能防止武將奪權, 也能防止人民反抗。 此外宋朝時期,士兵的臉上會被刺字,目的是防止他們逃跑。

明朝的時候,朱元璋自創“衛所制”,5600人為衛,1120人為千戶所,120人為百戶所。衛所制的兵籍是世襲制,一直到嘉靖時期由於邊患嚴重才改為募兵制,權力也逐漸下放將領,因此出現了有名的“戚家軍”。

清朝時期軍制,最有名的便是“八旗制”,每旗各養一支軍隊,在行政上分開管理。清帝國形成後,八旗被視為精銳,身份世襲,享受私田長俸。

清朝初期,八旗的戰鬥力非常強悍,但清中期以後,由於疏於操練,吃喝玩樂,戰鬥力大大下降,作戰主力,則逐漸轉變成以湘軍、淮軍等地方軍為主。

此外宋朝時期,士兵的臉上會被刺字,目的是防止他們逃跑。

明朝的時候,朱元璋自創“衛所制”,5600人為衛,1120人為千戶所,120人為百戶所。衛所制的兵籍是世襲制,一直到嘉靖時期由於邊患嚴重才改為募兵制,權力也逐漸下放將領,因此出現了有名的“戚家軍”。

清朝時期軍制,最有名的便是“八旗制”,每旗各養一支軍隊,在行政上分開管理。清帝國形成後,八旗被視為精銳,身份世襲,享受私田長俸。

清朝初期,八旗的戰鬥力非常強悍,但清中期以後,由於疏於操練,吃喝玩樂,戰鬥力大大下降,作戰主力,則逐漸轉變成以湘軍、淮軍等地方軍為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