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唇亡齒寒,蜀國將亡,吳國的援軍在哪?

文/寂寞的紅酒

吳國和蜀國是三國時期割據南方的兩個地方政權, 一個盤踞東南, 一個割據西南, 和北方的曹魏形成鼎立之勢。

面對北方強大的曹魏, 兩國唇亡而齒寒, 互為犄角, 互為援助, 兩國抱團取暖, 一個覆滅另一個必然跟著滅亡。 因此兩國的關係非常微妙, 即使在夷陵之戰吳蜀撕破了臉, 但仍然保持著默契的合作。 不過西元263年, 曹魏大舉攻蜀, 蜀國危在旦夕, 但直到劉禪投降吳國的援軍也沒有到達。 那麼蜀國將滅, 吳國的援軍在哪?答案是在路上。

魏國攻蜀, 蜀國據險而守, 第一時間派人前往東吳求援。 吳國接到求援後, 立即派遣丁奉進攻壽春, 派遣施績增兵南郡, 以圍魏救趙之計向曹魏施加壓力。 同時, 吳國派遣丁封、孫異率領大軍從水路增援蜀國。 不過由於從荊襄去川蜀山高路遠, 又逆流而上, 所以需要很長時間, 而劉禪軟骨頭, 吳國援軍走到半路劉禪就早早的投降了, 所以吳國想救也救不了了。

不過當吳軍聽到蜀國投降消息的時候, 立刻改變計畫, 以救援之名偷襲駐守永安的羅憲。 羅憲大怒, 對吳國的趁火打劫氣憤異常, 率部進行了頑強抵抗, 打退了來犯的吳軍。 不久, 吳國不甘失敗, 再次發兵攻打羅憲。 羅憲自知不敵, 又不想讓東吳染指川蜀, 因此派人突圍向曹魏求援。 曹魏接到羅憲求援後立即發兵相救, 吳國自知曹魏勢大, 因此很快退走。 東吳趁火打劫的迷夢成為泡影。 曹魏滅蜀後, 東吳獨木難支, 很快就被取代曹魏的晉國滅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