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奠定周朝八百年江山的關鍵一戰,不是牧野之戰

武王克殷, 未幾病重, 眼看就如漸漸西斜的落日, 看不到幾抹餘暉了。 而天下未定, 各地諸侯蠢蠢欲動, 殷人各有反叛之心, 周人只佔領了殷人舊都朝歌以及周邊不大的地盤, 兵力未逾殷之舊境, 可以說形勢很嚴峻。 稍有不慎, 革命果實就會付水東流, 就如後世李自成進北京一樣。 群臣神色肅穆, 惶惶不可終日, 於是沐浴、齋戒, 為武王祈禱。 周公為了顯示姬氏家族對神靈的尊敬, 挺身而出以己為質, 他說:“如果上天一定要一個人走的話, 我希望用我來代替我哥。 ”

上古醫學不發達, 人們以為生病了就是鬼神作祟, 只要向鬼神祈禱, 請求鬼神原諒, 就能轉病為安。 但是鬼神並非無回報賜予, 他們會提出各種要求, 看你能否滿足。 這個提要求的中間傳話人就是巫。 西周以來, 巫術盛行。 卓越者進入廟堂, 預卜軍政大事, 拙劣者浪跡江湖, 給人看病算命。 直到唐代,

嶺南地區人們生病了, 不吃藥, 而是向鬼神祈禱, 先殺雞, 不行殺豬, 再不行殺牛, 殺了牛病還沒好, 就把病人放在家裡, 一家人出去躲幾天, 讓他自生自滅。 因為家裡最值錢的東西都舍了, 病還沒好, 說明神靈還是不滿意, 那就沒轍了。 因此周公肯以自己代替武王, 在當時絕對是值得稱道的偉大之舉, 相當於現在兄弟之間一人得了尿毒癥, 另一人慷慨換腎。 因此上天看中了誰, 就會把誰帶走。 周公能捨身代兄, 這讓武王非常感動。 武王由於此禱, 迴光返照了一陣子, 但還是戀戀不捨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留下尚在繈褓的大兒子姬誦即位, 是為成王。 周公也因自己捨身替兄的誠意贏得武王肯定, 托孤由他輔政。

但周公做了一件讓全國諸侯納悶不解的事, 就是攝政。 用周公的說法:“天下初定, 主少國疑, 怕諸侯群起叛亂, 我暫時代理幾天王位, 等成王長大了, 我就還政給他。 ”但攝政並非武王遺詔, 武王托孤, 猶如劉皇叔托孤諸葛亮, 是輔政, 而非攝政。 雖然劉備說過讓孔明取而代之的話,

可是孔明不幹。 武王臨終也跟周公說過“咱們哥倆誰跟誰, 我的就是你的(乃今我兄弟相後)”之語,人們誤以為武王要傳位周公, 搞兄終弟及, 其實不然。 輔政, 顧名思義, 就是駕車三匹馬的旁邊那匹, 而非中間那匹。 攝政, 看字形就知道, 用手把別人的兩耳朵揪住, 不聽不行, 不跟著走不行。 這就引起了別人的不滿和猜忌, 這些“別人”就是周公的兄弟們。

《封神演義》說文王有一百個兒子, 此為小說家言, 不足為信, 有史可考的十七個。 二子姬發, 就是武王, 三子姬鮮, 分封管地, 後世稱管叔。 四子姬旦, 就是周公, 五子姬段, 分封于蔡, 後世稱蔡叔。 周公本分封于魯, 不出意料的話, 後世稱為魯叔, 而不會是周公, 因為他不是周的公, 只是魯的候。 但是他沒有上任, 而是坐鎮首都, 讓兒子伯禽去做了魯公。 管叔和蔡叔也沒有上任, 他們監守在紂王兒子武庚身邊, 防止武庚叛亂。 不想管叔蔡叔聯合武庚叛亂了,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當時西周草創,民心不穩,殷人伺機反撲,因為輸的不服。武王趁著紂王兒子武庚帶著國中精銳殷八師遠征東夷後方空虛之際,對朝歌發動了突然襲擊,將紂王一舉擊滅。武庚聞訊趕緊回國勤王,發現江山已經易手,於是迅速召集族人,以圖報仇雪恨。但是紂王剛死,人心未安,況且千里急行軍回來,尚待休整,用諸葛亮話說,此時的戰鬥力不能穿魯縞。而周人在牧野之戰中也是實力大傷,殺人一萬自損三千,也不能一下將殷人吃掉,於是整編制的將朝歌留給殷人,自己退守豐地,形成兩個政權暫時並存的局面。雙方都明白,如果不能分疆而治,日後必有一戰。這一天很快來了。

武王駕崩,主少國疑,人心惶惶,殷人起事勢在必然。而管蔡夥同武庚作亂,半為自願,半為強迫。換言之,被殷人綁架了。反還好說,不反就得被拿來祭旗。碰巧管蔡本身也對周公不滿,於是利用自己武王兄弟的政治資源大造輿論:“周公將不利於成王,想取而代之,大傢伙擦亮眼睛,不要被他的假仁假義蒙蔽了。”周公意識到自己處境很危險,立即給齊國的薑子牙和燕國的召公兩位實力派打招呼:“我之所以攝政,是怕諸侯謀反,為了大周社稷。宗周江山如若在我手裡失去,我就對不起我的太爺爺、爺爺、爸爸、哥哥,他們辛苦操勞了好幾代。”齊國表示全程觀望。燕國的召公對周公明確表示了支持,因為他是成王上位的鐵杆支持者,也是武王托孤的三位顧命大臣之一,另一位是毛公。

這下周公放了心,於是親自帶兵,稱奉成王之命,征伐管蔡。周公為何要舉國親征,因為夜長夢多,天下輿論對他很不利,再說周人克殷本身的政權合法性尚未完全建立,時間一長,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雙方直殺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屍橫遍野,鬼神皆泣。戰爭結果,周人再次慘勝,可見的確殷道已衰,天道在周。周公誅殺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將殷人瓜分統治,於是天下始定。

當時西周草創,民心不穩,殷人伺機反撲,因為輸的不服。武王趁著紂王兒子武庚帶著國中精銳殷八師遠征東夷後方空虛之際,對朝歌發動了突然襲擊,將紂王一舉擊滅。武庚聞訊趕緊回國勤王,發現江山已經易手,於是迅速召集族人,以圖報仇雪恨。但是紂王剛死,人心未安,況且千里急行軍回來,尚待休整,用諸葛亮話說,此時的戰鬥力不能穿魯縞。而周人在牧野之戰中也是實力大傷,殺人一萬自損三千,也不能一下將殷人吃掉,於是整編制的將朝歌留給殷人,自己退守豐地,形成兩個政權暫時並存的局面。雙方都明白,如果不能分疆而治,日後必有一戰。這一天很快來了。

武王駕崩,主少國疑,人心惶惶,殷人起事勢在必然。而管蔡夥同武庚作亂,半為自願,半為強迫。換言之,被殷人綁架了。反還好說,不反就得被拿來祭旗。碰巧管蔡本身也對周公不滿,於是利用自己武王兄弟的政治資源大造輿論:“周公將不利於成王,想取而代之,大傢伙擦亮眼睛,不要被他的假仁假義蒙蔽了。”周公意識到自己處境很危險,立即給齊國的薑子牙和燕國的召公兩位實力派打招呼:“我之所以攝政,是怕諸侯謀反,為了大周社稷。宗周江山如若在我手裡失去,我就對不起我的太爺爺、爺爺、爸爸、哥哥,他們辛苦操勞了好幾代。”齊國表示全程觀望。燕國的召公對周公明確表示了支持,因為他是成王上位的鐵杆支持者,也是武王托孤的三位顧命大臣之一,另一位是毛公。

這下周公放了心,於是親自帶兵,稱奉成王之命,征伐管蔡。周公為何要舉國親征,因為夜長夢多,天下輿論對他很不利,再說周人克殷本身的政權合法性尚未完全建立,時間一長,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雙方直殺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屍橫遍野,鬼神皆泣。戰爭結果,周人再次慘勝,可見的確殷道已衰,天道在周。周公誅殺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將殷人瓜分統治,於是天下始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