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呼風喚雨,被封為王的三位太監,有的號稱“皇帝之父”

宦官, 作為宮腐之族, 身體上的欠缺使得靈魂遭到扭曲, 人生的快樂之事不外乎口舌上吃香喝辣、政治上呼風喚雨。 因此, 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宦官對權勢都有著強烈的追逐心。

在中國歷史上, 宦官掌權的情況並不少見, 尤以秦、東漢、唐及明四個朝代宦官專權最盛, 如秦朝的趙高, 東漢的單超、唐衡、管霸、蘇康、曹節、曹騰(曹操的爺爺, 曹丕代漢即位後追封他為高皇帝, 成為中國史上唯一的宦官皇帝), 唐朝的高力士、李輔國、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楊複恭、劉季述, 以及明朝的劉瑾、汪直、王振、魏忠賢等。

唐僖宗時期的宦官田令孜號稱“皇帝之父”, 而明熹宗時期的宦官魏忠賢也自稱“九千歲”, 其囂張只是可見不一般。 更為離譜的是, 在中國歷史上有三位宦官竟然被封為王(“異姓王”)了,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被封王的。

1、宗愛

宗愛(?―452年), 北魏大宦官, 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太子太師、中秘書, 封馮翊王。 因獲罪而成為閹人, 在太武帝時任中常侍。 後與太子拓跋晃的屬官不和, 就羅織罪名致使拓跋晃憂憤而死。 拓跋晃死後, 太武帝非常悼念, 宗愛怕禍及自己, 就弑殺太武帝, 立太武帝幼子南安王拓跋餘為帝, 後又殺拓跋餘。 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後, 誅殺宗愛, 夷其三族。

宗愛

這樣拓跋濬成了北魏的第四任皇帝, 只有13歲, 史稱文成帝。 一上臺就把宗愛和一批死黨斬首示眾, 滅族。

北方的皇帝在戰場上叱吒風雲, 屢次死裡逃生, 最後卻死在最親近的人手裡;而在南方, 皇帝把群臣玩弄於股掌之間, 最後卻死在最親愛的人手裡, 都是風雲突變、不可思議、可悲可歎, 如果不是真實的歷史, 一般人還認為編故事的人水準太拙劣了。

宗愛自從擁立拓跋餘之後, 身居宰相高位, 總管三省政務, 負責皇家的安全事務, 隨意召喚公卿大臣, 專權跋扈, 一日比一日厲害, 朝廷內外都畏懼他。 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 都認為宗愛必定會像趙高、閻樂篡權的危險。 拓跋餘深為不安, 懷疑宗愛將要作亂, 就想謀劃削奪他的大權, 宗愛知道後非常憤怒。 永平二年(452年)十月初一日, 宗愛利用拓跋餘祭祀宗廟的機會, 派小黃門賈周等人在夜晚殺死拓跋餘。 拓跋餘死後, 殿中尚書長孫渴侯與尚書陸麗擁立拓跋濬為帝, 是為文成帝。 文成帝即位後, 便誅殺宗愛、賈周等人, 都動用五刑, 滅其三族。

2、李輔國

李輔國(704年―762年), 唐肅宗時當權宦官, 唐代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

本名靜忠, 曾賜名護國, 後改輔國, 相貌奇醜無比。 李輔國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 安史之亂期間, 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 唐肅宗即位後, 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 開始掌握兵權, 並改名為輔國。 之後又阻止了張惶後廢唐肅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圖, 保護了太子李豫即位, 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 李輔國跋扈, 唐代宗廢除李輔國的權勢, 又派人刺殺了李輔國。 追贈太傅, 諡號為醜。 李輔國的妻子元氏與大臣元載同族。

李輔國

自此李輔國日益驕橫, 曾對唐代宗說:“大家(皇帝的俗稱)但內裡坐, 外事聽老奴處置。 ”聞此僭君之言, 唐代宗不快, 決意將李輔國翦滅, 於是唐代宗表面優待輔國, 尊之為“尚父”, 封司空兼中書令, 卻私下通聯宦官程元振, 以藥子昂代元帥府行軍司馬, 掌握禁軍, 奪兵權。 罷輔國官職, 進封為博陸郡王。 不久, 又派人於深夜將其刺殺, 割下頭顱扔到溷廁中。 遂刻木代其首級以葬, 贈太傅, 諡醜。

3、童貫

童貫(1054年—1126年), 字道夫(一作道輔), 開封人, 北宋權宦, “六賊”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為徽宗搜括書畫奇巧,助蔡京為相,京薦其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時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宣和四年,攻遼失敗,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復之功。

童貫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隨徽宗南逃,宋欽宗即位,被處死。

童貫握兵權二十年,權傾一時,發號施令超過了皇帝的制敕。曾有人彈劾他,宋徽宗命方劭去調察,方劭的一舉一動都被童貫偵得,他先到宋徽宗那告狀,並陷害方劭,方劭反而獲罪被處死。

童貫體貌魁梧,穿戴講究,腮下生有鬍鬚,皮骨堅硬如鐵,不像宦官。他有度量,能散發財物。後宮中從妃嬪以下他都用財物結納,每天都能聽到後宮中人稱讚他的話。他恩寵顯赫,門庭若市,嶽牧、輔弼多出自他的門下,廝養、僕圉官諸使者達數百人。他極盡邪惡,招致禍亂,天下遭殃,即使把他剁成肉醬也不能抵償他的罪責。

童貫逃回京城,宋欽宗已即位,下詔親征,以童貫為東京留守,童貫沒接受而是同徽宗南逃。童貫在西部邊境曾招募青少年組成勝捷軍,有近萬人,他把他們作為親軍,守衛他的住所,這時又讓這支軍隊跟著他。徽宗過浮橋出城時,衛士們緊隨他的後面,有往橋上爬的,有抱怨的,有號哭的,生怕被丟下。童貫怕走得慢,命親軍射箭,有一百多人中箭而死,一路哭聲,於是諫官、禦史和人們議論紛紛,說童貫的罪惡。起初貶童貫為左衛上將軍,連續降官,謫為昭化軍節度副使,發配到英州、吉陽軍。還沒到地方,又下詔歷數他十大罪狀,命監察禦史張澄沿他所走路線,到途中斬掉他,在南雄斬童貫。童貫被殺,他的頭被帶回京城懸首示眾。

“六賊”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為徽宗搜括書畫奇巧,助蔡京為相,京薦其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時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宣和四年,攻遼失敗,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復之功。

童貫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隨徽宗南逃,宋欽宗即位,被處死。

童貫握兵權二十年,權傾一時,發號施令超過了皇帝的制敕。曾有人彈劾他,宋徽宗命方劭去調察,方劭的一舉一動都被童貫偵得,他先到宋徽宗那告狀,並陷害方劭,方劭反而獲罪被處死。

童貫體貌魁梧,穿戴講究,腮下生有鬍鬚,皮骨堅硬如鐵,不像宦官。他有度量,能散發財物。後宮中從妃嬪以下他都用財物結納,每天都能聽到後宮中人稱讚他的話。他恩寵顯赫,門庭若市,嶽牧、輔弼多出自他的門下,廝養、僕圉官諸使者達數百人。他極盡邪惡,招致禍亂,天下遭殃,即使把他剁成肉醬也不能抵償他的罪責。

童貫逃回京城,宋欽宗已即位,下詔親征,以童貫為東京留守,童貫沒接受而是同徽宗南逃。童貫在西部邊境曾招募青少年組成勝捷軍,有近萬人,他把他們作為親軍,守衛他的住所,這時又讓這支軍隊跟著他。徽宗過浮橋出城時,衛士們緊隨他的後面,有往橋上爬的,有抱怨的,有號哭的,生怕被丟下。童貫怕走得慢,命親軍射箭,有一百多人中箭而死,一路哭聲,於是諫官、禦史和人們議論紛紛,說童貫的罪惡。起初貶童貫為左衛上將軍,連續降官,謫為昭化軍節度副使,發配到英州、吉陽軍。還沒到地方,又下詔歷數他十大罪狀,命監察禦史張澄沿他所走路線,到途中斬掉他,在南雄斬童貫。童貫被殺,他的頭被帶回京城懸首示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