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車主聊福克斯 ST,最具性價比的鋼炮?

看過我之前文章的讀者可能知道, 前不久我剛賣了輛寶馬 M2, 而自從我賣了 M2之後, 對 AMG、 M 這些性能車的態度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吵、張揚、嬌氣, 且後期費用高。 在我之前的文章《最純粹的寶馬M Car?我看未必!》裡我就指出了對M2的不滿, 而且這車的離合片, 過了3萬公里之後, 耐磨度真的不太敢接著往下開了。

大家都知道 BBA 過了質保期以後都是一個無底洞, 更別提寶馬 M 了, 記得當時 M2第一次換機油的時候我刷卡時心裡都是在瑟瑟發抖, 換一次機油和人工費, 花了我180美金。

於是這一次買車的目標就很明確了, 動力足, 平民品牌, 辦下來不能超過三萬美金, 必須手動。 最後的鎖定範圍也算是湊了個巧, 集齊了德日美三大陣營的入門性能車:斯巴魯WRX、 高爾夫 GTI、福克斯 ST。

GTI性價比太低, (乞丐的 GTI 可以買中高配的 ST了), WRX 好是好車, 就是四驅在我們這不下雪的南部, 意義不大。 而最後去試駕 ST 的時候剛好是在車行門口的一個山路上跑的,

當即我就被 ST 的表現給驚豔到了:這是一輛福克斯?一輛福克斯剛剛以80碼的速度過了個這麼大的彎?

也是年少, 衝動, 喜歡的事兒不過腦。 確定好了配置之後當天下午馬上簽了字交了錢, 第二天一早把車給開了回去。 北美的 ST 和咱們國內不一樣, 北美的 ST 是分選裝包的。 乞丐版的 ST 叫 ST1, 中控寒酸的小螢幕, 絨布座椅, 倒車影像那些也都沒有, 起步價2.46萬。

中高配叫 ST2, 多了福特最新更新的 SYNC 3系統, 倒車影像, 絨布和皮革混搭 座椅, 氙氣主動轉向大燈, 以及 ST3的頂配, 在 ST2的基礎上多了全真皮座椅帶電動調節,

導航, 碳纖維內飾包, 五福輪轂。

不過喜歡歸喜歡, 簽字簽下去的是綠油油的美金。 再三考慮, ST3上的配置, 太“虛”, 有的地方華而不實。 所以最終結果是, 配合福特本有的暑期大力的返現折扣和我的三寸不爛之舌, 2.45萬美金全部辦下來把車給走了。

作為車主, 聊聊優缺點

而從提車到現在也一周了, 作為車主, 說點最真實的想法吧, 尤其是缺點。

首先, ST的離合重, 結合點高, 換擋行程作為性能車略長。 我一直都說所有手動車裡面換擋手感做的最好的就是大眾, 那吸入感讓每一次升檔都是一種愉悅。

可惜,ST 離那樣的境界還差了個那麼點兒。換擋吸入感還行,但是行程真的很長,尤其是2進3和4進5的時候,很影響換擋速度。在激烈駕駛的時候體驗不是那麼的理想。離合重就不說了,畢竟是 M2上下來的人。可是這畢竟說穿了就是個福克斯,這麼重的離合,堵起車來的時候會有一種從此告別自己左腳的悲傷感。

再者扭力轉向嚴重。GTI 再不濟也能給你選配 LSD 限滑差速器。ST 直接就沒有這個選擇。扭力轉向嚴重是所有前驅車的通病,尤其是像 ST 這樣350牛米都在前面兩個輪子上的輸出。

激烈駕駛過彎時推頭不說,扭力轉向的介入突兀,而且時不時的讓人手忙腳亂。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馬力越來越大的鋼炮,像 RS 和 A45, RS3都直接上了四驅,因為前驅車真的沒有辦法即承擔轉向又負責扭矩輸出的任務。

優點能讓我忽略它的缺點

好吧,討伐了這麼多,ST 畢竟是一輛優點能夠讓我無視那些缺點的車,有必要讓所有想買鋼炮的朋友們知道,這車是值的得。

首先座椅好評,ST 全系標配 RECARO 代工的桶椅,品質不錯,扎實。包裹強到一種地步就是超過1米85,180斤的朋友做這個椅子一定會不舒服,感覺被捆著的。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樣身高1米8以下,不是太胖,你會愛上這個椅子的。激烈駕駛的時候它真的太棒了,緊緊地把你固定在椅子上,只負責讓你專心駕駛。

其次低扭強,咱們都知道手動車如果低扭不差的車,慢慢抬離合,車都能走。ST 的低扭是只要不是特別抖的坡,不給油,就慢抬離合,照樣走了。還有就是正常市區的行駛,只要不是走走停停的蠕動,掛到四擋,這車就是個自動擋的車,隨便開。

再者SYNC 3 系統好評,還記得反人類的 SYNC 2嗎?福特終於決定認真優化了它,完成了 SYNC 3這樣讓我覺得使用度不亞於 iDrive 的多媒體系統(別忘了 iDrive 是大家公認的最好用的多媒體)。

觸控式螢幕的流暢度非常高,反應迅速,一點就開,而且現在還有 Carplay,插上 iPhone 就能有音樂和地圖。

最後是操控,給你一種上了山全世界都沒我快感覺。就像我剛剛說的那樣,ST 的操控會讓你懷疑福克斯的底盤能有這樣的水準?福特用 ST 向我證明了一個世界大廠該有的風範:在足夠的時間,資金,人才和堅持不斷的測試下,福特能夠造成偉大的平民性能車。

兩萬多美金,也就買個中高配雅閣,ST 用自身底盤的扎實和韌性,還有切菜一般的轉向像我證明,福特還沒有結束,美系性能車還沒有結束。

買回來的第二天就開著 ST 上了山,在這樣一條雙向單車道的路上,沒有幾輛車能比 ST 快。因為它窄,它靈活,它扭矩強,且扭矩輸出平臺太寬泛了。轉速保持在3500轉左右,出3/4彎的時候抓緊方向盤,直接地板油下去,然後油門-離合-進四擋一秒鐘的一氣呵成。

AL頻道小結

福克斯ST 2.5萬美金左右的售價在北美選擇特別多。開不壞的買菜神車們,卡羅拉、思域,頂配隨便買,不怕修車的買個12年的寶馬 X5,怕修車的買個新一點14年的寶馬328i,多好,牌子響亮,也算駕駛者之車。

而ST 在它們面前,確實黯然失色,這是一輛缺點非常明顯的車,離合重,空間小,油箱小,激烈駕駛起來油耗沒底。可是對於真正喜歡它的人來說,這些又算得上什麼,優點總是蓋過缺點,駕駛才是第一位。

出了市區,真正上了山路去撒野,二檔一腳油下去,你會忘了那些所有的不愉快,並且很清醒的意識到:這輛福克斯ST 值它車價的每一分錢。

可惜,ST 離那樣的境界還差了個那麼點兒。換擋吸入感還行,但是行程真的很長,尤其是2進3和4進5的時候,很影響換擋速度。在激烈駕駛的時候體驗不是那麼的理想。離合重就不說了,畢竟是 M2上下來的人。可是這畢竟說穿了就是個福克斯,這麼重的離合,堵起車來的時候會有一種從此告別自己左腳的悲傷感。

再者扭力轉向嚴重。GTI 再不濟也能給你選配 LSD 限滑差速器。ST 直接就沒有這個選擇。扭力轉向嚴重是所有前驅車的通病,尤其是像 ST 這樣350牛米都在前面兩個輪子上的輸出。

激烈駕駛過彎時推頭不說,扭力轉向的介入突兀,而且時不時的讓人手忙腳亂。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馬力越來越大的鋼炮,像 RS 和 A45, RS3都直接上了四驅,因為前驅車真的沒有辦法即承擔轉向又負責扭矩輸出的任務。

優點能讓我忽略它的缺點

好吧,討伐了這麼多,ST 畢竟是一輛優點能夠讓我無視那些缺點的車,有必要讓所有想買鋼炮的朋友們知道,這車是值的得。

首先座椅好評,ST 全系標配 RECARO 代工的桶椅,品質不錯,扎實。包裹強到一種地步就是超過1米85,180斤的朋友做這個椅子一定會不舒服,感覺被捆著的。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樣身高1米8以下,不是太胖,你會愛上這個椅子的。激烈駕駛的時候它真的太棒了,緊緊地把你固定在椅子上,只負責讓你專心駕駛。

其次低扭強,咱們都知道手動車如果低扭不差的車,慢慢抬離合,車都能走。ST 的低扭是只要不是特別抖的坡,不給油,就慢抬離合,照樣走了。還有就是正常市區的行駛,只要不是走走停停的蠕動,掛到四擋,這車就是個自動擋的車,隨便開。

再者SYNC 3 系統好評,還記得反人類的 SYNC 2嗎?福特終於決定認真優化了它,完成了 SYNC 3這樣讓我覺得使用度不亞於 iDrive 的多媒體系統(別忘了 iDrive 是大家公認的最好用的多媒體)。

觸控式螢幕的流暢度非常高,反應迅速,一點就開,而且現在還有 Carplay,插上 iPhone 就能有音樂和地圖。

最後是操控,給你一種上了山全世界都沒我快感覺。就像我剛剛說的那樣,ST 的操控會讓你懷疑福克斯的底盤能有這樣的水準?福特用 ST 向我證明了一個世界大廠該有的風範:在足夠的時間,資金,人才和堅持不斷的測試下,福特能夠造成偉大的平民性能車。

兩萬多美金,也就買個中高配雅閣,ST 用自身底盤的扎實和韌性,還有切菜一般的轉向像我證明,福特還沒有結束,美系性能車還沒有結束。

買回來的第二天就開著 ST 上了山,在這樣一條雙向單車道的路上,沒有幾輛車能比 ST 快。因為它窄,它靈活,它扭矩強,且扭矩輸出平臺太寬泛了。轉速保持在3500轉左右,出3/4彎的時候抓緊方向盤,直接地板油下去,然後油門-離合-進四擋一秒鐘的一氣呵成。

AL頻道小結

福克斯ST 2.5萬美金左右的售價在北美選擇特別多。開不壞的買菜神車們,卡羅拉、思域,頂配隨便買,不怕修車的買個12年的寶馬 X5,怕修車的買個新一點14年的寶馬328i,多好,牌子響亮,也算駕駛者之車。

而ST 在它們面前,確實黯然失色,這是一輛缺點非常明顯的車,離合重,空間小,油箱小,激烈駕駛起來油耗沒底。可是對於真正喜歡它的人來說,這些又算得上什麼,優點總是蓋過缺點,駕駛才是第一位。

出了市區,真正上了山路去撒野,二檔一腳油下去,你會忘了那些所有的不愉快,並且很清醒的意識到:這輛福克斯ST 值它車價的每一分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