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次誤殺,一個毒誓,十三副鎧甲,開啟了一個三百年的王朝傳奇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建立, 說起來也有些偶然, 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當初並沒有要推翻明朝建立大清帝國。 一些偶然因素促成了努爾哈赤對抗明朝,

最終取而代之, 開闢了一個三百多年王朝的誕生。

努爾哈赤於1559年2月21日、也就是明嘉靖三十八年出生在今遼寧省新賓縣永陵鄉(赫圖阿拉)一個女真貴族之家。 祖父覺昌安任建州左衛都指揮使, 父親塔克世也為明朝做事。 他們都是大明的忠實臣民。

努爾哈赤儀錶堂堂, 面色帶青, 鼻直而長, 體格健壯, 聲音洪亮。 他記憶力很強, 過目不忘, 懂女真語、蒙古語, 尤其精通漢文, 從小就好讀《三國演義》、《水滸傳》, 而且深受影響。 他少有大志, 不幸的是十歲喪母, 父親又娶了那拉氏懇哲, 是女真哈達部首領萬汗的養女, 她待努爾哈赤很不好。 於是他很小就離家出走, 成了一個浪子。

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領兵和明朝開戰, 最後戰敗被殺, 他的兩個兒子阿台和阿海為父報仇, 繼續對抗明朝, 並且拉攏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 父子倆拒絕反明, 於是弟兄兩扣押了覺昌安。 後來明朝將領李梁成帶兵攻打阿台的古勒城, 攻破城池後, 大肆殘殺, 並且一把火把古勒城燒為一片廢墟,
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被大火燒死, 入城救父的塔克世被明兵殺害。

噩耗傳來, 努爾哈赤非常悲痛, 他直奔撫順邊關, 質問李成梁:“我祖、我父無罪, 何故被殺”?覺昌安父子多年效忠明廷, 李成梁也覺得理虧。 一方面令建州左衛把塔克世的屍體領回;另一方面給予補償,

送給努爾哈赤30道敕書、30匹馬, 奏請朝廷晉封努爾哈赤為建州左衛指揮使。 但努爾哈赤心中仍十分不平, 他雖然還無力對抗明軍, 但把滿腔仇恨都傾泄到勾引明軍攻入古勒城的尼堪外蘭身上。 他向明朝邊官說:“殺我父我祖者, 實為尼堪外蘭唆使也, 但得此人予我, 即甘心也”。 明朝邊官一向視女真人如草芥, 濫殺無辜, 他們見努爾哈赤態度強硬, 便恐嚇努爾哈赤說:“爾祖、爾父之死, 因我兵誤殺, 故而以敕書、馬匹予汝, 還賜以都督敕書, 事已完也, 今複如此, 吾誓助尼堪外蘭築城於界心, 令其為你國主”。 但是, 明廷萬沒料到, 覺昌安父子之死成為努爾哈赤復仇反明的直接原因。

努爾哈赤發誓:“人活百歲終歸一死, 不報此仇, 我決不甘休”!

明萬曆十一年(西元1583年)五月, 25歲的努爾哈赤以祖、父遺留下的十三副鎧甲起兵, 帶領不到100人攻打出賣女真族而導致其祖、父慘死的仇敵尼堪外蘭, 開始了他的戰鬥生涯。 他先統一女真各部, 平定中國關東部,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天命三年(萬曆四十六年,1618 年)正月,努爾哈赤對諸貝勒宣佈:“吾意已決,今歲必征大明國!”,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七月中旬,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于瀋陽清福陵。

努爾哈赤雖未直接滅明,但他打開了反明之路,為滅明、入住關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天命三年(萬曆四十六年,1618 年)正月,努爾哈赤對諸貝勒宣佈:“吾意已決,今歲必征大明國!”,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七月中旬,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于瀋陽清福陵。

努爾哈赤雖未直接滅明,但他打開了反明之路,為滅明、入住關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