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定下的規矩,延續了2000多年,直到1959年……

半斤八兩是我們常用的成語, 用來形容彼此不相上下, 實力相當。 但是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是半斤是八兩而不是五兩?

秦統一度量衡

這要說起來就要扯到2000多年的秦朝了。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 推出了統一的度量衡, 也有了統一的進位制, 在度量衡規定中衡的進位制為十六進位, 即十六兩為一斤。 在出土的秦朝文物中也有十六兩、八兩、四兩的記載。

度量衡

那為什麼要使用十六進位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為了方便分割銀兩, 十六兩對等分開是八兩, 八兩對等分開是四兩, 四兩在分開是二兩, 二兩在分開是一兩。 而如果使用十進位, 一斤為十兩, 那要分開, 就是五兩, 再分是2.5兩。 在沒有精密稱重工具的古代十進位太不方便了。

桿秤

中國古代使用的桿秤分成十六等分也比分成是等分更容易, 稱重時從一兩起用稱砣可以容易得到二兩、四兩、八兩, 十六進位可以乘以二又可以除以二, 對古人來講是一種既方便又科學的方法。 這種計量方式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 整整盛行了兩千餘年。

電子秤

隨著科技的發展更精准的電子稱重設備出現了, 而人們也發現了十六進位的諸多不方便, 於是在1959年6月25日, 國家發佈了《關於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將市制改為五兩一斤。 今天, 在我們看來很不方便的十六進位你有沒有想過隱藏著古人的智慧呢?

關於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