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夾在兩大法西斯之間的瑞士 如何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眾所周知,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國、義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國家發動的全球規模的戰爭, 從歐洲到亞洲, 從大西洋到太平洋, 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

但是生存在德國和義大利兩大法西斯國家之間的瑞士卻絲毫沒有收到戰爭的影響, 繼續發展本國的經濟, 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

歐洲地圖

對於瑞士來說, 不僅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她沒有什麼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瑞士也沒受到干擾。 瑞士能夠擺脫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的主要原因就是她奉行的永久中立政策。

瑞士的中立政策有很深的歷史淵源, 瑞士在歷史上曾處於奧地利王朝統治之下, 並深受法國的影響。 1499年, 聯邦最後擺脫奧地利的統治和法國的影響。 1516年與法國締結“永久和平”條約, 成為瑞士中立政策的雛形。 1618年, 歐洲爆發“三十年”戰爭, 瑞士保持中立。 1648年戰爭結束, 各國簽訂《威斯特伐利亞條約》, 瑞士的主權獨立得到確認。 瑞士宣佈獨立, 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 並宣佈執行“中立政策”。

拿破崙帝國覆滅後, 歐洲戰勝國從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在維也納召開會議, 會議決定, 為防止法國東山再起, 確定瑞士為永久中立國,

作為法、奧、德、意諸國的緩衝地帶, 瑞士的中立從此變成了歐洲公法的一個原則。

1907年, 世界彌漫著大戰的陰霾, 歐洲列強為暫時緩解紛爭, 又在荷蘭海牙召開第一次國際和平大會第二次會議, 瑞士在會議中簽署了關於中立的國際公約。 “海牙公約”首次以書面形式將戰爭情況下中立國的權利和義務固定下來。

從1939年希特勒對波蘭機場投下第一枚炸彈開始, 到1941年突然對蘇宣戰, 納粹德國幾乎佔領了90%的歐洲土地。 而與其接壤的周邊國家更是難逃厄運, 八個國家有七個慘遭納粹鐵蹄的蹂躪, 這七國中包括當時已宣佈永久中立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等國家, 而惟獨瑞士卻一直安然無恙直至戰爭結束。

其實希特勒也曾在瑞士邊境布下重兵, 準備一舉拿下, 但是德國和瑞士之間隔著阿爾卑斯山, 易守難攻, 而且瑞士經濟發達、軍事力量強大, 是一根非常難啃的“骨頭”。 希特勒考慮到瑞士是個中立國家, 而且還能給德國提供軍事貸款, 對德國來說構不成威脅, 隨即放棄了對瑞士的入侵。 二戰後, 瑞士繼續保持中立政策, 不參與冷戰、不參與軍備競賽, 一心一意搞經濟建設, 成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全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