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孔孟之鄉成語典故——袒腹東床

書聖王羲之

成語出處:

語出《世說新語·雅量》

原文內容:

郗太尉在京口, 遣門生與王丞相書, 求女婿。 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 任意選之。

”門生歸, 白郗曰:“王家諸郎, 亦皆可嘉, 聞來覓婿, 鹹自矜持, 唯有一郎, 在東床上袒腹臥, 如不聞。 ”郗公曰:“此正好!”訪之, 乃是逸少, 因嫁女與焉。

袒腹東床

典故內容:

東晉時期, 有四大士族集團, 其中一個是金鄉一帶的高平郗氏; 一個是臨沂一帶的王氏。 因為郗氏和王氏祖籍很近,

所以兩家關係非常好。 郗氏就從王氏子弟中挑選了一個女婿。 這件事大約發生在西元322年。

郗鑒原是山東金鄉一帶的高門士族, 西晉末年因避戰亂而南遷建康(南京), 並做了朝廷重臣。 官運亨通, 仕途得志, 郗鑒對自己的一切還算滿意。 但唯有一點放心不下, 那就是身居閨閣的女兒雖到了結髮之年, 仍未找到如意郎君。 兒婚女嫁, 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件大事。 公子王孫不少, 但多是驕奢淫逸的紈絝子弟。 倘若選上這樣的女婿, 女兒的一生不就完了嗎?門第德行俱佳的不能說沒有, 可一時又難以找到。 想到這些, 郗鑒一向豁達的心裡不免增添了幾分憂愁。

待嫁的女兒是不能久拖的。 思前想後,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比較,

郗鑒終於確定與王導家聯姻。 主意一定, 便派門生去王家求婚。 平時, 王家與郗家交往比較密切。 這天, 王導上朝歸來, 聽說太尉府上曾派人前來求婚, 便一口應了下來, 並約定了時間, 讓郗鑒派人前來本家子弟中擇婿。

擇婿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為了這件事, 王家上下著實準備了一番, 丫環雜工把裡裡外外進行了徹底打掃, 花卉重新進行了修剪, 曲徑回廊、池塘假山也都進行了整修, 管家還對應注意的禮儀向所有人進行了交代, 整個宰相府, 除了往日的豪華和威嚴之外, 又增添了幾分喜慶的氣氛。 這天剛吃過早飯, 遵照王導的吩咐, 王氏子弟便陸續來到了東廂房準備應選, 其中除王羲之以外, 還有羲之的堂兄弟們。

這東廂房, 他們平時出出進進, 並未感到有何特異之處, 但今天置身房中卻如同上了考場, 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當朝太尉的門第炙手可熱, 又聽說小姐相貌出眾, 誰將有幸選中呢?應選者都在進行著估量和猜測, 並在內心世界的驅使下做出了不同的舉動。 其中坐立不安、來回踱步者有之, 翹首向窗外觀望者有之, 側耳細聽院內動靜者也有之, 獨有王羲之在靠牆的床上袒腹而臥, 嘴裡還吃著東西, 好像根本沒有“選親”這件事一樣。

王羲之書法

“客人到!”傭人的喊聲未落, 郗鑒派來相親的門生已進了院門。 邁過廂房的門檻, 門生抬頭一看, 只見幾位王家子弟穿著華麗的衣服, 剛剛修了邊幅, 有的正襟危坐, 有的手捧詩書, 一股喜悅之情不禁湧上眉梢。 再往裡看, 只見一人敞開衣襟, 躺在床上, 嘴裡吃著東西, 於是展開的雙眉又蹙到了一起。

回府以後, 門生向郗鑒說道:“王家子弟相貌俱佳, 聽說要去相親, 都進行了認真準備, 態度矜持, 只有一人袒腹而食, 旁若無人。 ”郗鑒聽後大喜:“這袒腹而食的人, 性格曠達,正可做我的佳婿。”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是王羲之,於是便把女兒嫁給了他。

由此,袒腹東床、東床快婿也就傳為佳話,這些成語的意思都是指好女婿。(孔勇)

性格曠達,正可做我的佳婿。”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是王羲之,於是便把女兒嫁給了他。

由此,袒腹東床、東床快婿也就傳為佳話,這些成語的意思都是指好女婿。(孔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