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和珅見到一個同事就犯怵,還是個漢臣

清朝中的漢臣不少, 但能讓和珅一見就犯怵的當屬錢灃。 錢灃的一生可以這樣概括:前半生是為了仕途藝術而生, 後半生是為了彈劾和珅而活。

錢灃31歲考中進士, 成為翰林院庶起士, 在翰林院耍筆桿子耍了近十年才提拔為江南道監察禦史, 從此開始了別樣的仕途, 錢灃的主要職責是對府州縣道等審判衙門監督, 還可以直接向皇上彈劾違法官吏。 想來和珅也不會想到, 就這麼一個寒門出身的從五品官漢臣, 竟然敢動自己。

直接彈劾權臣談何容易, 錢灃是個睿智的人, 他就用了一招“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我先不動你, 我先動你的爪牙。 於是錢灃選中了目標, 就是山東巡撫國泰和布政使于易簡。

這兩位雖不是權臣但也是國之重臣, 國泰姓富察氏, 是八旗中貴族中的貴族, 誰知道彈劾他們會不會觸怒龍顏?依清朝當時的法律, 參奏重臣不成會被流放邊疆。 但錢灃一點也沒有糾結, 將兩位大老虎吏治索賄、搜刮百姓、府庫虧空的材料上交朝廷後, 就回家收拾行李。

收拾一番, 錢灃發現自己身上沒啥盤纏, 於是跑到朋友家邵南江家裡借了十吊錢, 說自己辦了一件大事, 但現在不能說, 估計這錢還不上,

將來讓兒子還錢吧。 邵南江沒有多問, 便把錢借給了錢灃。 其實這錢是錢灃準備流放邊疆的時候路上用的。

三天后, 乾隆看到了這些罪狀, 召見錢灃要徹查此事。 但官位低的審查官位高的有些不妥, 所以又命大學士和珅為首, 左都禦史劉墉協同,

三人共同查辦山東國泰一案。 為防止走漏風聲, 只說是去江南一帶查案。

國泰在山東搜刮民脂民膏, 沒少孝敬和珅, 和珅知道保國泰就是保自己, 有心要幫國泰。 正式出發前和珅派心腹先到山東通風報信, 暗中授計, 卻沒料到錢灃早已有所準備, 派手下一路盯著追蹤報信人。

就在錢灃等人快到濟南時, 和珅的報信人返京被抓了正著, 並從其身上搜出了國泰的回信。 信中, 國泰寫的應對之策便是借銀填庫, 蒙混過關。 好了, 等的就是這個!

雖然這次查案和珅、劉墉的官大, 但主審卻是錢灃。 和珅是個眼觀六路, 耳聽八方的主兒, 他想籠絡比自己年長10歲的錢灃, 見錢灃穿得破舊單薄, 便關切地為其置辦新衣。

錢灃是什麼人?書畫一絕。 寫字寫的方方正正, 畫馬從不畫胖馬, 匹匹都是瘦的倍兒精神, 從裡到外一身正氣的錢灃不吃和珅這一套, 一口回絕。 而劉墉本是山東人, 對國泰的作為早有不滿, 所以對錢灃也是支持的態度。

三人來到曆城縣, 國泰出門迎接看這三個人都黑著臉, 明白這次來者不善。三人先行查糧庫,糧庫查出3000石虧空。而後查銀庫,和珅估摸庫銀這幾天應該補齊了,裝模作樣的拆開銀包查驗,抽查數十封後說數目無短缺。

但錢灃卻敏銳地發現了破綻,銀庫數目表面上看起來沒有空缺,但實際上卻有一個不易察覺的漏洞。因為銀子成色根本就不一致,大小形狀也不符合統一的庫銀標準。這個發現要感謝錢灃的出身,錢灃的父親是一個銀匠,從小他就看父親將銀子化碎為整,或化整為碎,便對銀子的成色重量較為敏感。

官銀,一般為50兩一錠的銀元寶,一般百姓誰不會帶這麼大的銀子買東西,所以一般都會在銀樓讓銀匠鑄成小份量的碎銀,也稱為雜色銀。而這樣的雜色銀在銀庫中有4萬多兩。

錢灃猜想這應該是國泰向當地商人借來的銀子充數的,沒關係,他有辦法讓國泰招認。很快,以官府的名義寫的告示貼出來了,大體意思是讓商人領回自家銀子,若超過規定期限一律罰沒充公。

各大商家聽到這個消息誰也坐不住了哇,紛紛拿著山東巡撫衙門開的憑據,來庫裡來媽自家的銀子,結果可想而知,4萬兩嘩啦啦各回各的家。

接下來,在乾隆的支持上對此案進行深挖,複查各縣竟然都是庫庫皆虧,最後統計全省共虧空200多萬兩銀子。一時間,山東國泰一案朝野震動,和珅也嚇出一身冷汗,生怕引火焚身,自然不能再保國泰。乾隆震怒之下,下令國泰、于易簡“加恩賜自盡”。

錢灃、劉墉、和珅因為這件案子辦的好,都受到了嘉獎,特別是錢灃更是一年升三級,成為太常寺少卿。自國泰倒臺,和珅內心裡見到錢灃就犯怵,眼不見心淨,於是仗著自己的勢力,兩年就把錢灃排擠出了京城,出任湖南學政去了,相當於現在的省教育廳長。

錢灃在湖南任職仍保持清廉作風,深受當地學子稱頌,一度傳誦“錢灃來了不要錢”的民謠。錢灃雖然工作繁忙,但他最想做的事,還是要扳倒天下第一貪和珅,一直在搜集和珅的罪證。

乾隆五十八年,錢灃在昆明任職期滿回京複職,乾隆五十九年,接任湖廣監察禦史。就在這一年,他突然參了一本《請複軍機舊規書》,彈劾和珅身為軍機大臣卻不在軍機處辦公,偏要在宮中休息室,涉宮內事務;以至其他各軍機大臣上行下效,都另找地方辦公,這種做法多有營私舞弊之嫌。

乾隆看到參狀後,感覺說的有理,馬上任命錢灃兼任稽察軍機處。這職務相當於現在紀律檢查委員會的總負責人,和珅心裡別提有多彆扭了,明裡暗裡處處刁難報復,故意把許多棘手案件安排給錢灃,讓他沒完沒了的辦差。

乾隆晚年昏於政事,和珅身為皇親國戚把持朝局,成了二皇帝,眾多大臣中敢與和珅正面對抗,只有阿桂、王傑、董誥、朱珪幾人,多數人仍是巴結著不敢得罪他。然而,錢灃偏要虎口拔牙,給和珅重重一擊。

不想,離上次彈劾僅過了一年。56歲的錢灃一病不起,過勞而死,有傳言說,錢灃其實是死於慢性中毒,而下手的人最有可能是誰,大家也心知肚明。

錢灃駕鶴西去,和珅貌似安全了,然而和珅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整死了錢灃,錢灃卻在死後整死了自己。

錢灃的兒子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了數千言的彈劾奏稿,上面詳細列舉了和珅犯有的20餘條大罪,條條驚人,任哪條都能將和珅送上斷頭臺!

雖然這份奏稿沒能送到乾隆眼前,但他列舉的和坤諸多罪行,成為嘉慶皇帝給和珅定罪的藍本!錢灃,這位鐵骨錚錚彈劾和珅半輩子的漢臣,贏了最後一局!

明白這次來者不善。三人先行查糧庫,糧庫查出3000石虧空。而後查銀庫,和珅估摸庫銀這幾天應該補齊了,裝模作樣的拆開銀包查驗,抽查數十封後說數目無短缺。

但錢灃卻敏銳地發現了破綻,銀庫數目表面上看起來沒有空缺,但實際上卻有一個不易察覺的漏洞。因為銀子成色根本就不一致,大小形狀也不符合統一的庫銀標準。這個發現要感謝錢灃的出身,錢灃的父親是一個銀匠,從小他就看父親將銀子化碎為整,或化整為碎,便對銀子的成色重量較為敏感。

官銀,一般為50兩一錠的銀元寶,一般百姓誰不會帶這麼大的銀子買東西,所以一般都會在銀樓讓銀匠鑄成小份量的碎銀,也稱為雜色銀。而這樣的雜色銀在銀庫中有4萬多兩。

錢灃猜想這應該是國泰向當地商人借來的銀子充數的,沒關係,他有辦法讓國泰招認。很快,以官府的名義寫的告示貼出來了,大體意思是讓商人領回自家銀子,若超過規定期限一律罰沒充公。

各大商家聽到這個消息誰也坐不住了哇,紛紛拿著山東巡撫衙門開的憑據,來庫裡來媽自家的銀子,結果可想而知,4萬兩嘩啦啦各回各的家。

接下來,在乾隆的支持上對此案進行深挖,複查各縣竟然都是庫庫皆虧,最後統計全省共虧空200多萬兩銀子。一時間,山東國泰一案朝野震動,和珅也嚇出一身冷汗,生怕引火焚身,自然不能再保國泰。乾隆震怒之下,下令國泰、于易簡“加恩賜自盡”。

錢灃、劉墉、和珅因為這件案子辦的好,都受到了嘉獎,特別是錢灃更是一年升三級,成為太常寺少卿。自國泰倒臺,和珅內心裡見到錢灃就犯怵,眼不見心淨,於是仗著自己的勢力,兩年就把錢灃排擠出了京城,出任湖南學政去了,相當於現在的省教育廳長。

錢灃在湖南任職仍保持清廉作風,深受當地學子稱頌,一度傳誦“錢灃來了不要錢”的民謠。錢灃雖然工作繁忙,但他最想做的事,還是要扳倒天下第一貪和珅,一直在搜集和珅的罪證。

乾隆五十八年,錢灃在昆明任職期滿回京複職,乾隆五十九年,接任湖廣監察禦史。就在這一年,他突然參了一本《請複軍機舊規書》,彈劾和珅身為軍機大臣卻不在軍機處辦公,偏要在宮中休息室,涉宮內事務;以至其他各軍機大臣上行下效,都另找地方辦公,這種做法多有營私舞弊之嫌。

乾隆看到參狀後,感覺說的有理,馬上任命錢灃兼任稽察軍機處。這職務相當於現在紀律檢查委員會的總負責人,和珅心裡別提有多彆扭了,明裡暗裡處處刁難報復,故意把許多棘手案件安排給錢灃,讓他沒完沒了的辦差。

乾隆晚年昏於政事,和珅身為皇親國戚把持朝局,成了二皇帝,眾多大臣中敢與和珅正面對抗,只有阿桂、王傑、董誥、朱珪幾人,多數人仍是巴結著不敢得罪他。然而,錢灃偏要虎口拔牙,給和珅重重一擊。

不想,離上次彈劾僅過了一年。56歲的錢灃一病不起,過勞而死,有傳言說,錢灃其實是死於慢性中毒,而下手的人最有可能是誰,大家也心知肚明。

錢灃駕鶴西去,和珅貌似安全了,然而和珅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整死了錢灃,錢灃卻在死後整死了自己。

錢灃的兒子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了數千言的彈劾奏稿,上面詳細列舉了和珅犯有的20餘條大罪,條條驚人,任哪條都能將和珅送上斷頭臺!

雖然這份奏稿沒能送到乾隆眼前,但他列舉的和坤諸多罪行,成為嘉慶皇帝給和珅定罪的藍本!錢灃,這位鐵骨錚錚彈劾和珅半輩子的漢臣,贏了最後一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