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又是一年入園時,如何做好孩子入園前引導?

再過一段時間, 將迎來小娃們的入園日。 進入幼稚園, 是寶寶們邁入社會化的第一步, 在那裡他們將學著獨立、交友、規則、秩序、共用。 如果說第一次娃出生時剪斷臍帶的那一刻、第二次娃斷奶後踏上獨自尋求生命養分的旅程都是生理意義上的母體分離, 那麼娃的入園便是從空間和心理方面的更徹底的一次母體分離。

說起入園分離焦慮, 相信做母親的一定比自家娃有過之而無不及。 每到入園時, 幼稚園門口少不了上演抱頭痛哭、悄悄落淚的苦情戲。 那麼, 到底是孩子離不開我們, 還是我們離不開孩子?

世界上唯一指向分離的愛, 便是父母對子女的愛。 我們終究會迎來放手, 迎來與娃的並肩前行, 迎來目送娃背影的那一刻, 我們的愛是為了更好的告別。 所以在學習如何幫助寶寶緩解入園焦慮之前, 先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並不是每一個娃都會在入園之初用痛徹心扉的大哭來表達抗拒, 大多數寶寶都能在兩周到四周左右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但是, 作為父母, 如果能提前做些準備, 幫助寶寶降低最初的不適感, 將會讓他們更迅速的融入幼稚園生活。

今天的文章, 作者分別從父母和孩子的角度, 在心理建設、自理能力、語言技巧、社交技能等方面分享了一些入園小貼士, 希望能幫助到即將入園的寶寶和父母,

讓父母們能儘快放下焦慮, 讓寶寶們都愛上幼稚園生活。

又是一年入園時, 如何做好孩子入園前引導?

還有一個月, 又有一批幼稚園小朋友要入學啦, 這些2-3歲的孩子, 每天將有8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幼稚園學習、生活, 他們大多數會在幼稚園吃兩餐兩點(或者三餐兩點), 會有一批年齡相仿的同學們, 會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會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社交生活。

對於孩子和家長而言, 這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回想去年的這個時候, 充滿焦慮的我為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入園過渡期, 從心理上、知識儲備上都做了不少工作。 我們要如何做, 才能盡可能幫助孩子做好入園準備呢?來看看這些方法吧。

父母和孩子都需要的心理準備

01

父母的心理準備

看著繈褓中的孩子從小嬰兒慢慢長大, 會坐、會爬、會站、學步、咿呀學語, 時光飛逝, 轉眼小寶貝就要背起書包走進幼稚園, 開始全新的生活啦。 孩子到幼稚園後, 吃得好不好?出了汗老師有沒有及時換衣服或者換汗巾?孩子在幼稚園受到欺負怎麼辦?家長, 尤其是諸如媽媽、姥姥、奶奶等女性看護者會有更多的不舍。

每年幼稚園開學季上學路上, 都有偷偷抹眼淚的媽媽, 嚎啕大哭的孩子。 面對孩子的新生活, 作為家長, 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 放下焦慮, 積極面對, 做好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準備。 只有我們不焦慮、溫柔而堅定的態度, 才能讓孩子不焦慮、不害怕, 面對入園——他人生中第一件大事, 盡可能順利地完成角色轉變。

在引導孩子熟悉幼稚園生活的時候, 有一個大原則需要注意:

要做到客觀, 不要誇大或者貶低幼稚園的生活。 例如, 不要說“你不聽話的話, 就把你送到幼稚園去。 ”“如果別人搶你玩具或打你了, 一定要去告訴老師啊。 ”諸如此類會使孩子對幼稚園產生不好印象的話語。 也不要說“幼稚園有好多玩具, 你可以隨便玩。 ”等誇大幼稚園的話語, 要知道, 即使是托班教學, 老師也是嚴格按照教學計畫來開展的, 所以, 按照時間安排, 在老師的引導下, 有秩序地在幼稚園生活, 是孩子們入園後的常態。

02

孩子的心理準備

在帶孩子參加幼稚園報名、面試之前的一個月, 甚至更早, 作為家長, 我們可以開始對孩子進行幼稚園生活方面的介紹,

使孩子們對幼稚園的環境、作息生活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做好心理準備。

方法一

帶孩子去幼稚園熟悉環境

每年五月甚至更早, 幼稚園會開始新一學期的招生報名。 這期間針對新生家長和孩子, 會有幼稚園開放日。 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去心儀的幼稚園玩耍, 帶孩子熟悉幼稚園環境, 瞭解幼稚園的作息生活。

方法二

閱讀與幼稚園有關的繪本

推薦書籍:

國外:《我愛幼稚園》《幼稚園的一天》《你好, 幼稚園》《幼稚園裡我不哭》

國內:《8周做好寶寶入園準備》《我喜歡上幼稚園》系列、《寶寶要上幼稚園》系列、《我在幼稚園:情商培養系列》

閱讀幼稚園繪本的方法, 可持續到孩子入園後。 通過與入園後的生活對比, 孩子們會發現, 原來, 幼稚園的生活真的和書本上說的一樣呢,我已經知道啦,會增強他們對幼稚園生活的好感。

方法三

和孩子一起玩幼稚園角色扮演的遊戲

家長可以扮演老師,在家中和孩子模擬幼稚園的生活,例如家長扮演老師,或者孩子扮演老師,玩具娃娃或公仔扮演幼稚園孩子,喝水、吃飯、如廁、睡覺時,都可以模擬幼稚園場景進行。

入園前孩子需要get的三大基本技能

01

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能夠自己吃飯、自己上洗手間(或至少需要如廁的時候能夠大聲告訴身邊的看護人)、自己午睡。

為什麼孩子在入園前最好具備這些生活自理能力?試想,如果一個不太會自己吃飯,需要看護者把屎把尿,需要哄睡的孩子進入幼稚園後,他會覺得很崩潰。因為在幼稚園裡,他的需求也許不能夠得到像在家中那樣快的回應,加之陌生的環境,會讓他對幼稚園產生恐懼感,這種恐懼感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所以,我們需要在孩子入園前訓練孩子具備這三大生活自理能力,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入園初期的生活。

自己吃飯

這個對於很多托班家長來說,是一個痛點。對於三歲左右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坐在餐椅上規矩地將飯吃完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們需要儘早培養孩子自主進食的能力,讓孩子具備入園前的第一大技能。

自己上洗手間

孩子一歲半以後,就可以逐步進行如廁訓練。在入園前,孩子應至少學會有尿意或想拉臭臭的時候,能夠及時尋求看護者的幫助,並訓練他們自己穿脫褲子。如果你的孩子在入園前可以自如地穿脫褲子,那就更好啦。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幼稚園的洗手間是蹲廁,如果孩子在家習慣了訓練馬桶,還需要幫助孩子做蹲廁方面的過渡練習(這個在幼稚園開放日的時候可以發現)。

自己入睡

如果孩子在入園前還需要哄睡或者聽音樂睡覺,最好説明他改變這個習慣。如果孩子入睡的時候習慣摟著玩偶或安撫巾等物品睡覺,在入園初期,若孩子出現分離焦慮,可以考慮和老師商量,將安撫品帶入幼稚園,能夠有效幫助孩子度過分離焦慮期。

02

語言技能

語言技能:有困難,找老師。

值得注意的是,入園後,孩子們都是統一時間喝水、如廁、睡覺,在入園初期,往往有孩子因為在上課時有如廁需求卻不敢跟老師說,而尿褲子,或者將臭臭拉到褲子裡的情況。

我們首先要幫助孩子建立“有困難,找老師。”這一條件反射。可以對孩子說,在幼稚園,老師是會照顧和保護你的人哦,就像在家裡,爸爸媽媽和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一樣啦。

在幼稚園如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找老師哦。例如,老師,我想尿尿;老師,我想拉臭臭;老師,我的褲子濕了;老師,我想喝水;老師,我肚子疼等等。

在家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強化孩子的表達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需求,將幫助他順利適應幼稚園生活。

03

社交技能

社交技能:守規矩、有玩伴。

在入園前的家庭生活中,我們要説明孩子建立一些需要遵守的基本規則,這些規則同樣適用於幼稚園生活。例如,禮貌地和他人說話,生氣時不可以動手打人等等。

如果孩子在入園前,就擁有自己固定的好玩伴,他會學習到如何與玩伴相處,為入園後與同學的交往打下基礎。如果玩伴中有今後的同班同學,將更有助於他適應幼稚園生活。

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是順利入園的基礎,以上引導可以提前半年進行,現在開始也不晚。每個孩子對幼稚園的適應能力不一樣,適應能力強、分離焦慮輕的孩子,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可以順利過渡;而內向、適應能力弱一些,分離焦慮嚴重些的孩子,往往需要數周,或者更長時間才能適應幼稚園的生活。作為家長,不應因為孩子入園分離焦慮嚴重、對新生活適應地較慢而責備孩子,而應不斷地去做積極引導。

其他必要的準備

01

物資準備

孩子入園將有統一的被褥、書包、園服,我們需要額外準備照片、姓名貼、汗巾、備用的衣物鞋襪及密封袋、疫苗接種本、兒童保健手冊、文件袋等。

02

其他提醒

Part 1

家長可以開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方面的初步引導,告訴孩子一些隱私部位不可以被觸碰,遇到事情要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

另外,提醒孩子在家中和在外玩耍時需要注意的一些安全事項,例如乘坐滑梯、校車的安全等。入園後,老師也會帶領孩子們一起學習安全教育讀本,來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

Part 2

孩子在入園第一年,由於第一次接觸群體生活,尤其在秋冬和春季,感冒生病的次數會比入園前有所增加,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平日培養孩子勤洗手的好習慣,下午放學後回家可以先洗澡(親身經歷:尤其是家有小寶的家庭,大寶從幼稚園帶回來的細菌和病毒,對小寶的免疫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換上乾淨的衣物,多帶孩子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如條件允許,可考慮按期接種流感疫苗及手足口病疫苗等。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重要的是,幼稚園的學習生活是他邁入社會的第一步,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分離,有不舍,對於孩子而言,這是一個成長的平臺,放下我們的擔心和焦慮,用心陪伴孩子長大吧!

幼稚園的生活真的和書本上說的一樣呢,我已經知道啦,會增強他們對幼稚園生活的好感。

方法三

和孩子一起玩幼稚園角色扮演的遊戲

家長可以扮演老師,在家中和孩子模擬幼稚園的生活,例如家長扮演老師,或者孩子扮演老師,玩具娃娃或公仔扮演幼稚園孩子,喝水、吃飯、如廁、睡覺時,都可以模擬幼稚園場景進行。

入園前孩子需要get的三大基本技能

01

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能夠自己吃飯、自己上洗手間(或至少需要如廁的時候能夠大聲告訴身邊的看護人)、自己午睡。

為什麼孩子在入園前最好具備這些生活自理能力?試想,如果一個不太會自己吃飯,需要看護者把屎把尿,需要哄睡的孩子進入幼稚園後,他會覺得很崩潰。因為在幼稚園裡,他的需求也許不能夠得到像在家中那樣快的回應,加之陌生的環境,會讓他對幼稚園產生恐懼感,這種恐懼感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所以,我們需要在孩子入園前訓練孩子具備這三大生活自理能力,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入園初期的生活。

自己吃飯

這個對於很多托班家長來說,是一個痛點。對於三歲左右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坐在餐椅上規矩地將飯吃完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們需要儘早培養孩子自主進食的能力,讓孩子具備入園前的第一大技能。

自己上洗手間

孩子一歲半以後,就可以逐步進行如廁訓練。在入園前,孩子應至少學會有尿意或想拉臭臭的時候,能夠及時尋求看護者的幫助,並訓練他們自己穿脫褲子。如果你的孩子在入園前可以自如地穿脫褲子,那就更好啦。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幼稚園的洗手間是蹲廁,如果孩子在家習慣了訓練馬桶,還需要幫助孩子做蹲廁方面的過渡練習(這個在幼稚園開放日的時候可以發現)。

自己入睡

如果孩子在入園前還需要哄睡或者聽音樂睡覺,最好説明他改變這個習慣。如果孩子入睡的時候習慣摟著玩偶或安撫巾等物品睡覺,在入園初期,若孩子出現分離焦慮,可以考慮和老師商量,將安撫品帶入幼稚園,能夠有效幫助孩子度過分離焦慮期。

02

語言技能

語言技能:有困難,找老師。

值得注意的是,入園後,孩子們都是統一時間喝水、如廁、睡覺,在入園初期,往往有孩子因為在上課時有如廁需求卻不敢跟老師說,而尿褲子,或者將臭臭拉到褲子裡的情況。

我們首先要幫助孩子建立“有困難,找老師。”這一條件反射。可以對孩子說,在幼稚園,老師是會照顧和保護你的人哦,就像在家裡,爸爸媽媽和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一樣啦。

在幼稚園如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找老師哦。例如,老師,我想尿尿;老師,我想拉臭臭;老師,我的褲子濕了;老師,我想喝水;老師,我肚子疼等等。

在家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強化孩子的表達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需求,將幫助他順利適應幼稚園生活。

03

社交技能

社交技能:守規矩、有玩伴。

在入園前的家庭生活中,我們要説明孩子建立一些需要遵守的基本規則,這些規則同樣適用於幼稚園生活。例如,禮貌地和他人說話,生氣時不可以動手打人等等。

如果孩子在入園前,就擁有自己固定的好玩伴,他會學習到如何與玩伴相處,為入園後與同學的交往打下基礎。如果玩伴中有今後的同班同學,將更有助於他適應幼稚園生活。

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是順利入園的基礎,以上引導可以提前半年進行,現在開始也不晚。每個孩子對幼稚園的適應能力不一樣,適應能力強、分離焦慮輕的孩子,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可以順利過渡;而內向、適應能力弱一些,分離焦慮嚴重些的孩子,往往需要數周,或者更長時間才能適應幼稚園的生活。作為家長,不應因為孩子入園分離焦慮嚴重、對新生活適應地較慢而責備孩子,而應不斷地去做積極引導。

其他必要的準備

01

物資準備

孩子入園將有統一的被褥、書包、園服,我們需要額外準備照片、姓名貼、汗巾、備用的衣物鞋襪及密封袋、疫苗接種本、兒童保健手冊、文件袋等。

02

其他提醒

Part 1

家長可以開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方面的初步引導,告訴孩子一些隱私部位不可以被觸碰,遇到事情要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

另外,提醒孩子在家中和在外玩耍時需要注意的一些安全事項,例如乘坐滑梯、校車的安全等。入園後,老師也會帶領孩子們一起學習安全教育讀本,來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

Part 2

孩子在入園第一年,由於第一次接觸群體生活,尤其在秋冬和春季,感冒生病的次數會比入園前有所增加,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平日培養孩子勤洗手的好習慣,下午放學後回家可以先洗澡(親身經歷:尤其是家有小寶的家庭,大寶從幼稚園帶回來的細菌和病毒,對小寶的免疫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換上乾淨的衣物,多帶孩子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如條件允許,可考慮按期接種流感疫苗及手足口病疫苗等。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重要的是,幼稚園的學習生活是他邁入社會的第一步,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分離,有不舍,對於孩子而言,這是一個成長的平臺,放下我們的擔心和焦慮,用心陪伴孩子長大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