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鴻章剛在日本談判完 就被打了一槍 換得日本《馬關條約》讓步

提起李鴻章, 人人都要罵一句賣國賊。 在近代, 就是他去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 喪權辱國, 成就了近代中國之恥。

實際上, 他也就是個背鍋俠, 是清政府的背鍋俠, 更是慈禧的背鍋俠。

1894年, 甲午海戰, 中國的北洋水師竟然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傾盡全國之力打造的水軍竟然在區區一個小島國手下死得這麼慘, 不僅令人咋舌, 連慈禧也嚇破了膽子。

要知道, 北洋水軍其實實力根本不弱, 只是被腐敗的官僚機構拖累, 最終慘澹收場。

李鴻章作為清朝末年的三大馬車之一, 對於當時大清可謂舉足輕重。 他早年受曾國藩提拔, 加上深通為人處世之道, 因此成為慈禧眼前的紅人, 逐漸成為了當時王朝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掌權者。

然而他所效忠的王朝是一個破敗到接近墜落的王朝, 在他一生中最頂點最輝煌的時候, 也是他最難熬的時候。

北洋水師是他一手創建的心血,

他怎能不心痛。 可是慈禧甚至當時的民眾都是在麻木之中驚懼著, 老佛爺不想擔這個駡名, 民眾也不敢把戰敗的責任安到那個掌握最高權力的女人身上, 於是舉國上下的罵聲全送給了李鴻章。 而他還得頂著駡名接著處理這些事。

甲午戰爭後的第二年, 戰敗的清政府應該付出代價了。 滿清的第一大臣李鴻章明知道這次出行不會是個好差事, 仍然硬著頭皮去日本做了這次談判。

日本方面獅子大開口, 割地、賠款, 即使自認有錢的清政府也不禁咋舌。 換個典型的骨頭軟點的清朝官員, 可能早就連連應承了。

然而巨額的款項都是人民的血汗、割出的土地都是出賣國家, 李鴻章也深知這樣的道理, 壓迫太重可能會引起國內反彈。 所以當他面對伊藤博文時據理力爭, 想要盡可能的減少賠款。

然而日本方面態度卻非常強硬, 根本不給他一點討價還價的餘地。

原來在他來日本談判時, 進展如何的需要向北京方面報告。 日本人的獅子大開口根本就沒有讓慈禧有一絲抗拒,

反正錢是由全國出又不是她自己出。 早被嚇破膽子的老太太只想快點打發了這些日本人, 繼續安穩的享受榮華富貴。

她在回復中已經滿口答應了日方的條件, 但是李鴻章卻還想在最後盡力爭取一些迴旋餘地。

誰知道其實日本早已經破譯了電報密碼,

知道了那位元中國“女皇”的旨意, 想必他們也沒想到對方這麼軟骨頭, 於是就趾高氣昂, 在談判中毫不讓步。

第三次談判結束後, 李鴻章滿面愁雲的準備離開會場, 回到住處。 然而一個年輕的日本浪人卻突然從人群中沖出來, 對著李鴻章就開了一槍。 雖然最後被制住, 但是子彈還是打傷了李鴻章的右眼下方, 血流不止。

當時日方一直在國內製造不實言論, 使民眾認為戰爭由中方挑起, 因此也造成了民眾對中國的仇恨。

李鴻章負傷談判, 並故意表現出毫不在意的樣子, 這也使對手伊藤博文感覺很不好意思。 尤其是還要挽回日本在國際上的形象, 所以也稍微做了讓步, 減少了一億賠款。

然而他之後苦苦哀求減少賠款卻不再被掌握底牌的日本人答應,最終只能無奈簽下條約。伊藤博文在談判過程中對李鴻章有了一定瞭解,之後對他說: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有作為,如果我是你,在大清卻不一定比你做的好。一句話道出了他對李鴻章的佩服和李鴻章的無奈。

回國後,還有道貌岸然的所謂清流彈劾,希望殺掉他,殊不知罪魁禍首只是坐在帝國頂端的那個女人啊。

然而他之後苦苦哀求減少賠款卻不再被掌握底牌的日本人答應,最終只能無奈簽下條約。伊藤博文在談判過程中對李鴻章有了一定瞭解,之後對他說: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有作為,如果我是你,在大清卻不一定比你做的好。一句話道出了他對李鴻章的佩服和李鴻章的無奈。

回國後,還有道貌岸然的所謂清流彈劾,希望殺掉他,殊不知罪魁禍首只是坐在帝國頂端的那個女人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