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寶馬藝術車 總有一款你喜歡

在地球上盡可能輕而易舉地移動是人類最偉大的夢想之一。 汽車這種“可以自己移動的機器”, 讓個人機動性達到了先人無法想像的程度。 汽車是理解當代中國社會變化的一把‘鑰匙’。

BMW藝術車簡史:

在過去40多年間, 寶馬藝術車將藝術與不斷創新的汽車技術以獨特的方式融為一體, 引得全球無數藝術、設計、汽車和科技愛好者為此著迷。 寶馬藝術車源於法國賽車手和藝術愛好者埃爾韋·保蘭Hervé Poulain和時任寶馬賽車運動部總監約亨·尼爾帕奇Jochen Neerpasch的合作。 保蘭邀請他的藝術家朋友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在BMW 3.0 CSL上進行繪畫,

創作了第一輛寶馬藝術車。 該車於1975年參加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 並備受青睞。

這項創舉備受矚目, 因此在過去的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 BMW邀約一位又一位知名藝術家相繼完成了18輛BMW 藝術車的創作, 其中不乏包含Andy Warhol, Jeff Koons等知名藝術家。 他們來自五大洲9個國家, 為世人帶來國際多元化的曠世巨作, 作品真實反應出獨特卻具有指標性的當代文化思想。

Alexander Calder

(美國 1975年)

BMW 3.0 CSL 1975年

Jeff Koons

(美國 2010年)

BMW M3 GT2 2010年

Andy Warhol

(美國 1979年)

BMW M1 Group 4 1979年

Frank Stella

(美國 1976年)

BMW 3.0 CSL 1976年

Roy Lichtenstein

(美國 1977年)

BMW 320l Group 5 1977年

R. Rauschenberg

(美國 1986年)

BMW 635 CSI 1986年

Ernst Fuchs

(澳大利亞 1982年)

BMW 635 CSI 1982年

Michael J. Nelson

(澳大利亞 1989年)

BMW M3 Group A 1989年

Ken Done

(澳大利亞 1989年)

BMW M3 Group A 1989年

Matazo Kayama

(日本 1990年)

BMW 535i 1990年

César Manrique

(西班牙 1990年)

BMW 730i 1990年

A.R.Penck

(德國 1991年)

BMW Z1 1991年

Esther Mahlangu

(南非 1991年)

BMW 525i 1991年

Sandro Chia

(義大利 1992年)

BMW 3系旅行轎車 1992年

David Hockney

(英國 1995年)

BMW 850CIS 1995年

Jenny Holzer

(美國 1999年)

BMW V12 LMR 1999年

Olafur Eliasson

(丹麥 2007年)

BMW H2R 2007年

John Baldessari

(美國 2016年)

BMW M6 GTLM 2016年

本文由“念碟紛飛”發佈

2017年8月28日

BMW M3 Group A 1989年

Ken Done

(澳大利亞 1989年)

BMW M3 Group A 1989年

Matazo Kayama

(日本 1990年)

BMW 535i 1990年

César Manrique

(西班牙 1990年)

BMW 730i 1990年

A.R.Penck

(德國 1991年)

BMW Z1 1991年

Esther Mahlangu

(南非 1991年)

BMW 525i 1991年

Sandro Chia

(義大利 1992年)

BMW 3系旅行轎車 1992年

David Hockney

(英國 1995年)

BMW 850CIS 1995年

Jenny Holzer

(美國 1999年)

BMW V12 LMR 1999年

Olafur Eliasson

(丹麥 2007年)

BMW H2R 2007年

John Baldessari

(美國 2016年)

BMW M6 GTLM 2016年

本文由“念碟紛飛”發佈

2017年8月28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