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禁毀的《水滸》

禁毀的《水滸》

◆馮磊

某種意義上講, 一本書一旦問世, 如同人一樣, 就有了自己的命運。

被禁毀還是被推崇, 以什麼樣的方式流傳下來, 似乎都是一種宿命。 清代沈複的《浮生六記》, 講述個人的悲歡離合。 這書本不暢銷, 一旦被俞平伯、林語堂等人發掘出來, 便成為名著。

與《浮生六記》相比, 《水滸》的命運則更加曲折。 施耐庵寫作《水滸傳》, 原定一百回(也有版本為一百二十回, 或其它)的。 除了諸英雄聚義造反, 還有被朝廷招安和征討方臘。 這種安排, 據說暗合了數千年來的社會現實——逼上梁山是官逼民反, 被招安是反貪官不反皇帝,

被皇帝利用去征討同是異類的方臘則是盡忠。

以上, 是關於《水滸》版本的一些看法, 未必全都正確。

《水滸》熱銷, 並未引起以殘暴知名的朱元璋的注意。 明太祖以後, 國勢相對平穩, 談不上蒸蒸日上, 卻也足以守成。 所以, 這本書先後被翻刻三十一次, 均未遭遇大規模禁毀。 原因在於, 統治者比較自信。

明末, 有人登高一呼, 應者雲集, 天下隨即大亂。 此時, 朝廷對《水滸》有了特別的忌憚之心。 崇禎十五年四月, 刑科左給事中左懋第上書, 請求朝廷下令焚毀《水滸》, 皇帝准其所奏。

時局變易, 造反有罪。 此時此刻, 即使想要“曲線救國”、接受招安也是不被允許的了。

被禁毀之後, 《水滸》又遭遇了金聖歎的“腰斬”。 原本一百回的小說, 到了他手裡只剩下了七十回。

金自作主張, 只保留造反的故事而刪除接受招安的結局。 在金聖歎看來, 這個故事的前七十回更有趣, 特色更為鮮明。 為了張揚這種鮮明的反抗底色, 他把英雄們不太體面的一段給刪除了。

從一個故事的安排上來講, 金聖歎的做法是高明的。 在“腰斬”之前, 《水滸》是典型的社會問題小說, 大家讀了這本書以後, 都在討論“宋江們的悲劇是如何產生的”;“腰斬”之後, 這本書就變成了典型的武俠小說。 如何造反, 用什麼手段籠絡人心、拉人下水, 如何聚集力量, 就成了故事的核心。 但是這樣一改, 原本的“反貪官不反皇帝”就變成了純粹的“造反有理”, 其結局自然不妙。 所以, 有清一代, 《水滸》屢遭禁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