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君送上禮金說:你幫我殺一個人!壯士拍胸答:這單生意我接了!

眾所周知, 劉邦之所以能戰勝項羽奪得天下, 離不開“漢中三傑”這三個幫手的頂力支持和幫助。 今天我們來看看“漢中三傑”之一的張良成長史。

張良, 字子房, 生於西元前221年, 與劉邦手下形形色色、涉及各行各業的將領謀士相比, 他是個例外。

張良祖父張開地作為丞相為三代韓王效力。 張良的父親張平最先是侍奉韓末之王惠王的名臣。 韓惠王去世後, 公子韓安繼位做了國君, 張平依然盡力輔佐。 但是, 韓安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張平最終為抗秦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張平死後, 西元前230年, 韓也隨之滅亡。

國破家亡, 從此, 張良這個只有十幾歲的少年開始隱姓埋名。 他白天讀書, 晚上練劍, 期待能報仇雪恨。 經過不懈努力, 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殺手組織——倉海幫。 單以時間來看, 這個倉海幫可能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出現的“恐怖組織”了。 後來的什麼丐幫、華山派之類的幫派, 都得拜其為祖師爺。

“你幫我殺一個人!”張良直接找到倉海幫的幫主倉海先生, 送上不菲禮金。 他的要求很簡單, 就是讓倉海幫去殺一個人——秦始皇嬴政。

倉海幫本就是由反秦人士組成的。 他們大多和張良一樣, 與秦朝或多或少有著國恨家仇。

因此, 倉海連考慮都沒考慮, 便直接拍胸答覆張良道:“這單生意我接了!”

就在這時, 機會來了。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 秦始皇自從當上皇帝後, 空閒多了, 便喜歡上了出巡(說白了就是遊山玩水)。 西元前223年春天, 秦始皇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東巡。 收人錢財,

替人消災。 倉海開始策劃這次暗殺秦始皇的行動。

倉海將行刺地點選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陽縣東郊)。 這一選擇充分證明了他身為職業殺手的敏銳眼光。 因為博浪沙不僅是秦始皇此次東巡的必經之地, 而且這裡地勢險要, 兩岸夾山, 樹茂林盛, 藏身和逃跑都很容易。

行刺地點落實後, 倉海又從幫內挑選了一位職業殺手——鄭敢來執行刺殺任務。 這位鄭敢是來自燕國的壯士。 據說此人力大如牛, 幾百斤重的東西他提起來卻毫不費力。

倉海料事如神, 秦始皇的巡遊隊伍果然要經過他精心挑選的地段。 鄭敢潛伏在那路段的樹叢中。 三天三夜後, 秦始皇的車隊如期而至。

鄭敢知道成敗在此一舉, 不由得屏住呼吸。 他手持一根重達百斤的鐵錘, 瞅准秦始皇的坐輦, 等其靠近後, 果斷將鐵錘扔了出去。

說時遲那時快。鐵錘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直奔目標。然而,就在這時,秦始皇所乘坐的輦車卻突然碰到一塊石頭,車輪歪了一下。這稍稍一偏,鄭敢的大鐵錘便和車中的秦始皇擦身而過。

這次刺殺行動就這樣極富戲劇性地失敗了。有的機會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能再重來。隨後,秦始皇下令重賞緝拿兇手。始作俑者張良無路可走,只好隱姓埋名躲到了下邳。在這裡一隱便是十年。

在下邳,張良遇到了一位奇能異士。

一天,張良滿懷心事地走到一座橋上,正在他搖頭晃腦地長歎唏噓時,一位鶴髮童顏的老頭走到他身前,故意將自己腳下的一雙鞋子丟到了橋下,然後對張良說:“小子,給我把鞋撿回來。”

“我與你素不相識,憑什麼給你撿鞋?”張良心裡直犯嘀咕。但是,他見老頭滿頭白髮,頓生惻隱之心,便去幫忙撿鞋子。

張良好不容易撿來了鞋子,老人非但沒有感謝他,反而得寸進尺地說道:“小子,給我穿上!”

“親爹我都沒這麼伺候過呢。”張良一想到爹,頓時又難過了,“是啊,我無依無靠固然可憐,可一個老人家無依無靠豈不更可憐?”想到這,張良便蹲下身子,為老人穿上了鞋。

老人看著張良,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說了一句很含蓄的話:“五天后天亮時分來這裡,我送一件神秘禮物給你。”

張良當時壓根兒就沒想過要什麼回報,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五天后他還真來赴約了。不過,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個約自己竟然赴了三次才成功。

第一次,張良到橋上時,那位老人早已守候在那裡了。

“小子,你不懂規矩啊,竟然讓我老人家站在這裡等,太沒禮貌了!”老頭教訓了張良一番,然後拋下一句“五天之後再來會我”,便拂袖而去了。

第二次,張良吸取了教訓,天才剛剛亮,他就急匆匆地趕到橋頭。但是,當他睜著蒙矓的睡眼看見老人又早已在橋上等自己時,不由得面紅耳赤。這次老人又怒斥了張良一番,依舊拋下一句“再過五天來見我”就離開了。

第三次,張良乾脆直接卷起鋪蓋睡到橋上去了。這下,老人沒轍了,於是將神秘禮物——一個包袱交給了他。據說這個包袱裡藏著姜太公當年留下來的《太公兵法》。有了這本書,張良等於得到了姜太公的真傳。經過多年潛心學習,他已具備了運籌帷幄的萬千韜略。

茫茫人海,時空交錯,人與人相見不易。即使有緣相見,能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做到相識相知也很難。此時,張良與劉邦一見面,竟做到了“勝卻人間無數”。當張良拿出珍藏的《太公兵法》對劉邦“問計”時,文化水準有限的劉邦,竟然能跟上張良的思路,發出一些獨特的見解。

“你才是我的知音。”兩人惺惺相惜。

“你才是我的知己。”兩人相見恨晚。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事後,據張良回憶,當他遇到劉邦時,腦海中浮現出了薑子牙遇到周文王的那一幕,賢臣和明君一見傾心。

說時遲那時快。鐵錘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直奔目標。然而,就在這時,秦始皇所乘坐的輦車卻突然碰到一塊石頭,車輪歪了一下。這稍稍一偏,鄭敢的大鐵錘便和車中的秦始皇擦身而過。

這次刺殺行動就這樣極富戲劇性地失敗了。有的機會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能再重來。隨後,秦始皇下令重賞緝拿兇手。始作俑者張良無路可走,只好隱姓埋名躲到了下邳。在這裡一隱便是十年。

在下邳,張良遇到了一位奇能異士。

一天,張良滿懷心事地走到一座橋上,正在他搖頭晃腦地長歎唏噓時,一位鶴髮童顏的老頭走到他身前,故意將自己腳下的一雙鞋子丟到了橋下,然後對張良說:“小子,給我把鞋撿回來。”

“我與你素不相識,憑什麼給你撿鞋?”張良心裡直犯嘀咕。但是,他見老頭滿頭白髮,頓生惻隱之心,便去幫忙撿鞋子。

張良好不容易撿來了鞋子,老人非但沒有感謝他,反而得寸進尺地說道:“小子,給我穿上!”

“親爹我都沒這麼伺候過呢。”張良一想到爹,頓時又難過了,“是啊,我無依無靠固然可憐,可一個老人家無依無靠豈不更可憐?”想到這,張良便蹲下身子,為老人穿上了鞋。

老人看著張良,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說了一句很含蓄的話:“五天后天亮時分來這裡,我送一件神秘禮物給你。”

張良當時壓根兒就沒想過要什麼回報,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五天后他還真來赴約了。不過,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個約自己竟然赴了三次才成功。

第一次,張良到橋上時,那位老人早已守候在那裡了。

“小子,你不懂規矩啊,竟然讓我老人家站在這裡等,太沒禮貌了!”老頭教訓了張良一番,然後拋下一句“五天之後再來會我”,便拂袖而去了。

第二次,張良吸取了教訓,天才剛剛亮,他就急匆匆地趕到橋頭。但是,當他睜著蒙矓的睡眼看見老人又早已在橋上等自己時,不由得面紅耳赤。這次老人又怒斥了張良一番,依舊拋下一句“再過五天來見我”就離開了。

第三次,張良乾脆直接卷起鋪蓋睡到橋上去了。這下,老人沒轍了,於是將神秘禮物——一個包袱交給了他。據說這個包袱裡藏著姜太公當年留下來的《太公兵法》。有了這本書,張良等於得到了姜太公的真傳。經過多年潛心學習,他已具備了運籌帷幄的萬千韜略。

茫茫人海,時空交錯,人與人相見不易。即使有緣相見,能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做到相識相知也很難。此時,張良與劉邦一見面,竟做到了“勝卻人間無數”。當張良拿出珍藏的《太公兵法》對劉邦“問計”時,文化水準有限的劉邦,竟然能跟上張良的思路,發出一些獨特的見解。

“你才是我的知音。”兩人惺惺相惜。

“你才是我的知己。”兩人相見恨晚。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事後,據張良回憶,當他遇到劉邦時,腦海中浮現出了薑子牙遇到周文王的那一幕,賢臣和明君一見傾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