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可能是這個病!

本文作者:江珊珊 柳依萌 張宏征

隨著小天使的誕生, 全家上下都洋溢在喜悅的氣氛中, 細心的家長可能開始關注寶寶是不是可以聽到聲音呢?而有些家長等到寶寶2-3歲了還是不會說話才引起注意,

那麼這時已經錯過了寶寶言語認知發育的最佳干預時期了。

如何確保我們的寶貝聽力正常的?

1、從孕育寶寶開始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面由受精卵逐漸發育成一個足月的胎兒, 這個過程中寶寶的聽覺系統(包括外耳、中耳、內耳以及聽覺中樞)也在逐步發育成熟。 研究表明, 孕24周大的胎兒對聲音開始有反應, 尤其是對低頻聲音較敏感。

所以為了讓寶寶有個健康的聽力准媽媽們在懷孕期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遺傳因素

近親結婚、家族中有先天性耳聾病人的家長需要重視監測胎兒發育情況, 有條件者可行胎兒聾基因基因檢查。

孕期用藥安全

儘量避免對聽力有影響的藥物如抗腫瘤藥物、安眠藥、抗結核藥物、某些抗生素等, 同時預防傳染病(梅毒、艾滋、風疹等)。

2、寶寶出生後

出生後的寶寶無論是在普通病房還是重症監護病房都是需要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耳聲發射OAE或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 存在以下聽力損失的高危因素的話, 要尤其注意。

新生兒及嬰幼兒聽力損失高危因素

雙親或監護人對嬰幼兒聽力、言語、語言和(或)發育感覺有問題;

兒童期永久性聽力損失家族史;

與已知合併感音神經性或傳導性聽力損失, 或咽鼓管功能異常的綜合征相關的症狀和表現者;如Waardenburg綜合征;唐氏症候群;

與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相關的生後感染, 包括細菌性腦膜炎;

孕期宮內感染病史:如巨細胞病毒、風疹、皰疹、重感冒、毒漿體原蟲(弓形蟲)病、梅毒等;

進人NICU 48小時或以上的新生兒, 特別是高膽紅素血症, 其血膽紅素水準達到換血要求;與機械給氧有關的新牛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機械通氣5d以蔔;以及接受過體外膜式人工氧合法(ECMO)或化學療法的嬰幼兒;

與進行性聽力損失相關的綜合征, 如神經纖維瘤病、骨質硬化病和Usher綜合征;

神經退行性障礙, 如Hunter綜合征;或感覺運動神經病, Friedreich運動失調;Carcol-Marie-Tooth;

頭顱外傷;

反復發作或持續分泌性中耳炎發病3個月以上;

頜面部畸形(小耳症.外耳道閉鎖或畸形, 齶裂);

早產(<26周)或極低體重兒(<1500g);

窒息, 缺氧, Apgar評分1min時0~4分或5min時0~6分

使用耳毒性藥物5d以上。

從言語發育看聽力發育

聽力初篩查通過了意味著寶寶的“耳蝸-中耳-外耳”通路功能正常,

可以判斷寶寶的聽力基本正常, 但並不能排除聽神經及以上聽覺傳導通路的罕見疾病, 並且寶寶可能還存在遲發性聽力損失的情況, 所以寶爸寶媽們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他的言語發育情況:

未滿月嬰兒

外界一個突然聲刺激會不會引發寶寶出現驚跳反射、眨眼反射、覺醒反射、吸吮反射。

1-3個月

寶寶睡覺的時候, 外界一個較強的聲音刺激, 會不會引發寶寶驚跳、睜眼、手足抖動。

4-6個月

寶寶會不會主動尋找聲源。

7-9個月

寶寶會不會望向講話中被提及的人或物, 寶寶自己發聲時有沒有出現音調的變化。

10-12個月

寶寶有沒有開始模仿一些聲音並能發出大量不同的聲音,

可不可以聽懂一些簡單的語言, 如過來、抱抱、再見等。

1歲半

寶寶有沒有至少可以說1到2個有意義的詞。

2歲

寶寶仍只能簡單說一到兩個詞如“爸”、“媽”, 還不能說有一定意義的語言;只會重複別人的話, 不理解別人說話的內容, 家長就應該高度懷疑有聽力障礙, 並及時帶寶寶到醫院或康復機構去進行聽力檢查。

愛心提醒

寶寶沒有通過聽力篩查, 提示可能存在聽力問題。 但並不是說寶寶一定有聽力問題, 以下原因也可造成篩查不通過:如外耳道有堵塞如胎脂、羊水等, 檢查時寶寶不安靜, 體動多, 環境雜訊大等

更多權威健康資訊, 關注微信公眾號“廣州互聯網醫院訂閱號(weiyiguangdong)”

專家簡介

張宏征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 科室副主任,耳專科主任,副教授。擅長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聽力下降及顱內外併發症,精通各型鼓室成形術、改良乳突根治術、人工聽骨聽力重建術,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外耳道閉鎖的聽力重建等。

科室副主任,耳專科主任,副教授。擅長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聽力下降及顱內外併發症,精通各型鼓室成形術、改良乳突根治術、人工聽骨聽力重建術,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外耳道閉鎖的聽力重建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