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個奇葩名字的唐朝番將,連敗三大高手,卻被武則天冤死

黑齒常之, 這個名字很奇葩的唐朝名將, 其實是個百濟人, 換成現代地理位置來說, 他的原國籍是朝鮮或韓國。 “黑齒”是他的姓氏, 並不是說這位老兄滿嘴大黑牙。 有趣的是, 他姓名中有“黑”字, 軍事生涯也和“黑”有關, 因為他最擅長夜戰, 經常半夜三更出手滅敵人。 而他的結局, 也和“黑”有關——被小人給黑了, 活活冤死。

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是百濟王國西部人, 史書上說他身高七尺多, 驍勇有謀略——換算成今天的長度那他就是兩米多高。 早年他是百濟王國的地方長官兼軍區司令。 百濟在今天的朝鮮半島西南部, 首都換了好幾個, 其中一個就是今天的韓國首都首爾。 百濟原是唐朝的藩屬國, 也就是小弟, 後來小弟和大哥犯渾, 大哥很生氣。 唐顯慶五年(660年), 唐高宗李治派名將蘇定方滅了百濟, 黑齒常之覺得當個唐朝人也挺好, 乾脆就投降了。 這事如果從百濟的立場來看,

黑齒兄似乎太沒節操了。

李治

沒想到勝利後的唐軍表現不好, 好些士兵在百濟大肆劫掠, 黑齒常之感覺很傷自尊, 於是乎, 他的節操升騰而起——帶領一幫人跑到任存山(位於今韓國全州)反抗唐朝, 沒幾天就聚眾三萬多。 蘇定方派兵攻打他,

黑齒常之率敢死隊玩命, 竟然殺得唐軍大敗!黑齒常之趁機轉入反攻, 收復了原百濟的二百多個城池。

雖然黑齒常之本事夠大, 但實力畢竟遠不如大唐。 唐龍朔三年(663年), 唐高宗轉而以溫柔手段招降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吃軟不吃硬, 再次投降了唐朝, 很快就被升為左領軍員外將軍(屬於衛戍京城的正規軍, 也外出征戰)、洋州(今陝西西鄉)刺史。 從此, 黑齒常之對唐朝死心塌地, 為大唐天子東征西討, 立下無數戰功。

唐儀鳳三年(678年), 曾打敗過大唐名將薛仁貴的吐蕃(位於青藏高原)統帥葛爾欽陵(掌握吐蕃實權)出兵騷擾唐朝, 唐朝派出反擊的兩個大將都是草包——右衛大將軍劉審禮被吐蕃俘虜了, 洮河道大總管李敬玄見老劉倒楣,

直接嚇得躲了起來, 整個唐軍陷入被動挨打的絕境。 關鍵時刻, 身為李敬玄部下的黑齒常之率領五百名敢死隊員(又是敢死隊!)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突襲敵營, 殺得吐蕃兵大潰而逃, 使唐軍轉危為安, 也保住了他的領導李敬玄的一條老命。 唐高宗對黑齒常之的軍事才華深為嘆服, 立馬封他為左武衛將軍兼檢校羽林軍, 相當於主力軍和皇家禁軍的高級將領, 還賜給他金子五百兩、絹帛五百匹。

葛爾欽陵

兩年後, 吐蕃又來騷擾河源地區(今青海西寧一帶), 黑齒常之又玩起了他的必殺技——以三千精銳騎兵夜襲敵營, 斬殺兩千, 俘獲牲畜數萬。 當時的吐蕃兵可是三萬多呀, 就是這三萬多被黑齒常之的三千人殺得一敗塗地, 其統帥論贊婆(葛爾欽陵的弟弟)狼狽至極, 單騎逃跑。 此次戰功, 黑齒常之再次升官——河源軍經略大使, 相當於青海一帶唐軍的最高司令, 任務就是抵禦吐蕃。

黑齒常之在青海駐守前後七年, 他深知自己防守的這地兒乃軍事要衝, 本想多增兵, 可路途遙遠又艱險,於是乎他就設置了七十多個烽火臺,又屯田五千多頃,每年都是糧食大豐收,將士們再也不愁補給了。黑齒常之的軍隊吃的挺飽,可他的敵手就要沒得吃了。沒多久,那位曾吃了敗仗的吐蕃統帥贊婆又來惹事,結果再次被黑齒常之打得屁滾尿流,其軍糧被黑齒常之燒了個一乾二淨。從此,吐蕃徹底被他嚇住,全都老實了,再不敢隨便跑來搗亂。

轉眼到了武則天執政時期,黑齒常之對女皇依舊效忠,官三代徐敬業(唐初名將徐世勣即李勣的孫子)造武則天的反,黑齒常之就被任命為江南道行軍大總管,討平了徐敬業。垂拱二年(685年),突厥阿史那骨篤祿可汗(這是東突厥滅亡後的又一個突厥政權,史稱“後突厥”)騷擾山西,曾輔佐高宗執政多年的武則天知道黑齒常之的本事,便派他出馬。事實證明,身為吐蕃剋星的黑齒常之打起突厥來,也是得心應手。

武則天

黑齒常之進軍時突然和三千多突厥騎兵碰了個照面,突厥兵也沒想到會遭遇唐軍,他們當時還沒穿鎧甲呢,看到唐軍後都趕緊下馬穿鎧甲。黑齒常之樂壞了,趁機率二百多騎兵,親自當先鋒,對著突厥兵就是一陣猛衝,突厥兵手忙腳亂、驚慌失措、集體潰散。莫名其妙被打的突厥兵越想越憋氣,遂於當天傍晚大規模出動打算報仇,黑齒常之見突厥兵力遠勝唐軍,覺得硬拼不合適,便命人在營中四處點火,搞成了烽火連天的壯觀場景,這時東南方向忽然也起了大火,突厥兵以為是唐朝大部隊殺來了,集體心驚肉跳,溜之大吉。這次戰功使黑齒常之封爵為燕國公。也許有人要說了,這次黑齒常之沒給突厥人造成什麼殺傷嘛。您別急,兩年後,黑齒常之就要發大招了。

垂拱三年(687年)二月,閑著難受的突厥阿史那骨篤祿可汗又激動了,出兵襲擾昌平(今北京),黑齒常之迎頭痛擊,打得突厥兵落花流水;八月,特別執著的阿史那骨篤祿可汗轉而侵犯朔州(今山西朔縣),黑齒常之被任命為燕然道行軍大總管,在黃花堆(今山西山陰東北)大破敵寇,追殺四十多裡,阿史那骨篤祿慘敗,一直逃到了大漠以北。

阿史那骨篤祿可汗

黑齒常之為武則天立下如此大功,可最終換來的卻是個悲劇。永昌元年(689年),武則天手下那個整人有癮的酷吏周興盯上了黑齒常之,誣陷他謀反!面對酷吏那些卑鄙無恥、令人髮指的整人手段,黑齒常之為了自尊,毅然選擇自我了斷——在監獄中自縊身亡!

周興

黑齒常之是高宗武后時代唐朝名將中的佼佼者,他挫敗過三大軍事高手——唐朝的蘇定方、吐蕃的葛爾欽陵,突厥的阿史那骨篤祿可汗。打敗高手的人,那就是絕世高手!黑齒常之平日愛兵如子,曾有士兵弄傷了他的一匹良馬,部將都要求鞭打這士兵,而黑齒常之強烈反對因馬而打人。他平時每次得到的賞賜,也都分給手下,將士們對他又敬又愛。他的死,對唐朝來說,絕對是一重大損失。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可路途遙遠又艱險,於是乎他就設置了七十多個烽火臺,又屯田五千多頃,每年都是糧食大豐收,將士們再也不愁補給了。黑齒常之的軍隊吃的挺飽,可他的敵手就要沒得吃了。沒多久,那位曾吃了敗仗的吐蕃統帥贊婆又來惹事,結果再次被黑齒常之打得屁滾尿流,其軍糧被黑齒常之燒了個一乾二淨。從此,吐蕃徹底被他嚇住,全都老實了,再不敢隨便跑來搗亂。

轉眼到了武則天執政時期,黑齒常之對女皇依舊效忠,官三代徐敬業(唐初名將徐世勣即李勣的孫子)造武則天的反,黑齒常之就被任命為江南道行軍大總管,討平了徐敬業。垂拱二年(685年),突厥阿史那骨篤祿可汗(這是東突厥滅亡後的又一個突厥政權,史稱“後突厥”)騷擾山西,曾輔佐高宗執政多年的武則天知道黑齒常之的本事,便派他出馬。事實證明,身為吐蕃剋星的黑齒常之打起突厥來,也是得心應手。

武則天

黑齒常之進軍時突然和三千多突厥騎兵碰了個照面,突厥兵也沒想到會遭遇唐軍,他們當時還沒穿鎧甲呢,看到唐軍後都趕緊下馬穿鎧甲。黑齒常之樂壞了,趁機率二百多騎兵,親自當先鋒,對著突厥兵就是一陣猛衝,突厥兵手忙腳亂、驚慌失措、集體潰散。莫名其妙被打的突厥兵越想越憋氣,遂於當天傍晚大規模出動打算報仇,黑齒常之見突厥兵力遠勝唐軍,覺得硬拼不合適,便命人在營中四處點火,搞成了烽火連天的壯觀場景,這時東南方向忽然也起了大火,突厥兵以為是唐朝大部隊殺來了,集體心驚肉跳,溜之大吉。這次戰功使黑齒常之封爵為燕國公。也許有人要說了,這次黑齒常之沒給突厥人造成什麼殺傷嘛。您別急,兩年後,黑齒常之就要發大招了。

垂拱三年(687年)二月,閑著難受的突厥阿史那骨篤祿可汗又激動了,出兵襲擾昌平(今北京),黑齒常之迎頭痛擊,打得突厥兵落花流水;八月,特別執著的阿史那骨篤祿可汗轉而侵犯朔州(今山西朔縣),黑齒常之被任命為燕然道行軍大總管,在黃花堆(今山西山陰東北)大破敵寇,追殺四十多裡,阿史那骨篤祿慘敗,一直逃到了大漠以北。

阿史那骨篤祿可汗

黑齒常之為武則天立下如此大功,可最終換來的卻是個悲劇。永昌元年(689年),武則天手下那個整人有癮的酷吏周興盯上了黑齒常之,誣陷他謀反!面對酷吏那些卑鄙無恥、令人髮指的整人手段,黑齒常之為了自尊,毅然選擇自我了斷——在監獄中自縊身亡!

周興

黑齒常之是高宗武后時代唐朝名將中的佼佼者,他挫敗過三大軍事高手——唐朝的蘇定方、吐蕃的葛爾欽陵,突厥的阿史那骨篤祿可汗。打敗高手的人,那就是絕世高手!黑齒常之平日愛兵如子,曾有士兵弄傷了他的一匹良馬,部將都要求鞭打這士兵,而黑齒常之強烈反對因馬而打人。他平時每次得到的賞賜,也都分給手下,將士們對他又敬又愛。他的死,對唐朝來說,絕對是一重大損失。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