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解密秦始皇十二金人下落 難道在皇陵裡?

關於秦始皇十二金人的事蹟, 可謂是耳熟能詳。 《過秦論》中有記載, 《史記》中也有記載, 訴說著千古一帝秦始皇,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的故事。 然則浩瀚千年, 金人已渺渺其蹤, 不知其下落, 悲夫痛哉!

西元前221年, 秦國軍隊向南攻齊。 齊國土崩瓦解, 這樣, 中國歷史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 出現了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秦王朝, 秦滅六國以後, 除了在原來政權機構的基礎上調整和完善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機器, 建立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嚴密的統治機構和封建官僚制度外,

還採取了一系列其它措施, 其中有一條就是下令收繳天下兵器, 鑄成十二個重千石的銅人, 立於咸陽。

這十二個大銅人, 屹立于秦都咸陽阿房殿前, 因為銅是黃色的, 所以又稱作“金人”。 他們身著外族服裝, 每個都非常巨大和沉重,

個個耀武揚威, 精神抖擻, 英勇無比, 日夜守護著秦王宮殿。 銅人造形之大, 製作之精巧考究, 為歷史上所罕見。 在這方面, 有很多歷史書籍記載。 據《三輔黃圖》載:“營朝宮于渭南上林苑中”;“可受十萬人。 車行酒, 騎行炙, 千人唱, 萬人和, 銷鋒鏑以為盎人十二, 立于宮門”。

秦代一石約折合現今三十七點五公斤, 以此推算, 十二個大銅人就重達四十五萬公斤。 秦始皇為什麼要鑄造十二個如此巨大的銅人?圍繞這個問題, 存在這幾種主要說法。

有人認為秦始皇在統一全國後, 始終在憂慮和思考著如何長治久安、使江山傳之萬世的問題。 而要坐穩天下、江山水固, 首先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應該收繳和銷毀流散在民間的各種兵器。 應該說, 秦始皇收兵器造銅人, 完全是出於政治上安定的考慮。

也有人認為秦始皇鑄造銅人是出於迷信, 是為了“祥瑞”。 秦始皇相當迷信, 曾封泰山, 禪梁父, 訪神州, 求仙人, 輕信方土之言, 竭力搜尋長生之藥。 《漢書·五行志》也記載:“秦始皇帝二十六年, 有大人長五丈,

足履六尺, 皆夷狄服, 凡十二人, 見於臨洮。 天戒若曰, 勿大為夷狄之行, 將受其禍。 是歲始皇初並六國, 反喜以為瑞, 銷天下兵器, 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這種說法有一定依據, 但也有疑點, 那就是秦始完全可以徵集天下一般銅料作為鑄造的原料, 何必非要下令收繳天下的兵器呢?

一部分學者還認為認為, 秦始皇銷毀兵器、鑄造銅人, 是表明今後不再將銅兵器作為主要作戰武器。 但是, 這種說法同樣就有疑點, 那就是雖然鐵制兵器始于秦始皇之前, 但到漢代才普遍化。 秦始皇統一天下時, 便決然把青銅武器廢除不用, 使百萬軍隊全部換上鐵制武器, 以當時的制鐵水平來說, 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讓人信服的說法是:秦始皇這一舉措的目的,

有兩方面:一是為了誇耀武功、粉飾太平;二是為了防止人民反抗。 實際上, 秦統一後, 曾採取不少措施防止人民反抗, 而收繳天下兵器的做法, 也是有先例的。 《左傳·襄公十九年》載, 春秋時魯國的季武子曾經“以所得于齊之兵, 作林鐘, 而銘魯功焉”。 秦始皇鑄銅人只是做得更為徹底, 把民間的兵器也收繳了。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統一後,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不封國置王,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複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於是“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這裡把“收天下兵”與“求其寧息”聯繫在一起,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意圖是為了太平無事。他宣佈“大酮”,舉國同慶這一偉大勝利,表現出好大喜功的情緒,而銅人、鐘鐻也是象徵吉祥、天下太平的意思。此外,秦始皇巡遊各地的刻辭,也都是誇耀武功、粉飾太平之語。

令人遺憾的是,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這12個銅人的蹤影了。那麼,它們究竟到哪裡去了呢?目前,關於金人的下落問題存在著三種猜測:有人認為,當初楚霸王項羽在攻克秦都咸陽後,曾經火燒阿房宮。在火燒阿房宮時,連同象徵秦王朝永固的這12個金人也一起燒毀了。這種說法始於元明時期,證據並不充分。

還有一些歷史學者指出,這12個金人是毀在董卓和苻堅的手上。據《後漢書》和《三國志》記載: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壞五銖錢,更鑄小錢,悉取洛陽及長安銅人、鐘鐻、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晉人潘嶽《關中記》:“董卓壞銅人,餘二枚徙清門裡。”也就是董卓將其中的10個銅人銷毀,並鑄成銅錢,而剩下的兩個被他下令遷到長安城清門裡。

到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下令把這兩個銅人運到洛陽。當成千上百的工匠們運到霸城時,由於金人的重量太沉,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巨大的工程,於是就停止了搬運。到了東晉十六國時,後趙的石季龍又把這兩個多人運到了鄴城。後來前秦的秦王苻堅統一北方,他又把這兩個金人從鄴城運回長安銷毀。至那時,存在於世間約600年的12個金人全部被銷毀了。

還有一種比較樂觀的看法,那就是因為12個金人是秦始皇生前的最喜愛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營造好後,這12個金人和其他精美的珍寶一起隨著秦始皇的死去被當作隨葬品葬於陵墓中了。現在,由於一些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秦始皇陵墓的發掘工作暫時還不能開展,因此十二金人的下落問題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也許到了我們的考古技術達到秦始皇陵墓開掘的那一天,這個歷史上的未解之謎才有可能被解開。

十二金人究竟流落在哪裡?是否已經被毀?這始終是縈繞在考古學家心中的一個大問題,願早日揭開其中的謎團。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統一後,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不封國置王,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複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於是“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這裡把“收天下兵”與“求其寧息”聯繫在一起,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意圖是為了太平無事。他宣佈“大酮”,舉國同慶這一偉大勝利,表現出好大喜功的情緒,而銅人、鐘鐻也是象徵吉祥、天下太平的意思。此外,秦始皇巡遊各地的刻辭,也都是誇耀武功、粉飾太平之語。

令人遺憾的是,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這12個銅人的蹤影了。那麼,它們究竟到哪裡去了呢?目前,關於金人的下落問題存在著三種猜測:有人認為,當初楚霸王項羽在攻克秦都咸陽後,曾經火燒阿房宮。在火燒阿房宮時,連同象徵秦王朝永固的這12個金人也一起燒毀了。這種說法始於元明時期,證據並不充分。

還有一些歷史學者指出,這12個金人是毀在董卓和苻堅的手上。據《後漢書》和《三國志》記載: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壞五銖錢,更鑄小錢,悉取洛陽及長安銅人、鐘鐻、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晉人潘嶽《關中記》:“董卓壞銅人,餘二枚徙清門裡。”也就是董卓將其中的10個銅人銷毀,並鑄成銅錢,而剩下的兩個被他下令遷到長安城清門裡。

到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下令把這兩個銅人運到洛陽。當成千上百的工匠們運到霸城時,由於金人的重量太沉,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巨大的工程,於是就停止了搬運。到了東晉十六國時,後趙的石季龍又把這兩個多人運到了鄴城。後來前秦的秦王苻堅統一北方,他又把這兩個金人從鄴城運回長安銷毀。至那時,存在於世間約600年的12個金人全部被銷毀了。

還有一種比較樂觀的看法,那就是因為12個金人是秦始皇生前的最喜愛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營造好後,這12個金人和其他精美的珍寶一起隨著秦始皇的死去被當作隨葬品葬於陵墓中了。現在,由於一些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秦始皇陵墓的發掘工作暫時還不能開展,因此十二金人的下落問題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也許到了我們的考古技術達到秦始皇陵墓開掘的那一天,這個歷史上的未解之謎才有可能被解開。

十二金人究竟流落在哪裡?是否已經被毀?這始終是縈繞在考古學家心中的一個大問題,願早日揭開其中的謎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