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舊唐書》李世民最鍾愛的

長孫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 河南洛陽人。 祖先為北魏宗室長。 父長孫晟, 隋右驍衛將軍, 有"一箭雙雕"之美譽, 母高氏。 仁壽元年出生, 大業九年(13歲)嫁唐公李淵次子李世民。 筮者曾預言她"貴不可言"。 唐代隋後被冊為秦王妃。 武德末年儲位之爭期間, 與房玄齡"同心影助"李世民, 並在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激勵將士。 李世民即位後, 立為皇后。 長孫氏是一位有趣的賢後, 自稱不涉朝政, 但時常以古事設喻勸諫皇帝, 更留下"朝服勸諫"以迂回策略保護大臣的美名;不允許自己的同母兄無忌為宰執, 卻因不願留下"恃寵"惡名而請求李世民赦免其參與謀反的異母兄安業;性情不好奢靡,

卻有以丹羽金葉製作的"歧頭履"傳世;史載"造次必循禮", 卻有活潑浪漫的《春遊曲》流傳;出生于崇尚佛教的家庭, 卻斥責佛道為異端, 在重病時駁回皇帝為其大赦延壽的決定;對於自己掌管的宮人嬪妃非常仁慈, 卻敢於在其著作《女則》中毫不留情地指摘東漢明德皇后的過失。 貞觀十年六月己卯日(7月28日), 長孫後在立政殿去世, 時年36歲。 同年十一月葬於昭陵, 諡號文德。

李世民曾在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 魏征婉諫, 方作罷。 她是一位十分令人玩味的歷史人物, 這樣一位具備一切成為禍國妖姬特質以及條件的女子卻選擇了一條往往令今人曲解為壓抑刻板的道路。

也許結合今人所理解的相悖的兩端, 我們才能看清一位充滿智慧、榮寵一生、優雅大氣與嫵媚活潑並存, 且驕傲自負得可愛的賢後的真面目。

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 長安人, 隋右驍衛將軍晟之女也。 晟妻, 隋揚州刺史高敬德女, 生後。 少好讀書,

造次必循禮則。 年十三, 嬪于太宗。 隋大業中, 常歸甯於永興裡, 後舅高士廉媵張氏, 於後所宿舍外見大馬, 高二丈, 鞍勒皆具, 以告士廉。 命筮之, 遇《坤》之《泰》, 筮者曰:"至哉坤元, 萬物資生, 乃順承天。 坤厚載物, 德合無疆。 牝馬地類, 行地無疆。 變而之《泰》, 內陽而外陰, 內健而外順, 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 《象》曰:後以輔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 龍, 《乾》之象也。 馬, 《坤》之象也。 變而為《泰》, 天地交也。 繇協于《歸妹》, 婦人之兆也。 女處尊位, 履中居順也。 此女貴不可言。 "武德元年, 冊為秦王妃。 時太宗功業既高, 隱太子猜忌滋甚。 後孝事高祖, 恭順妃嬪, 盡力彌縫, 以存內助。 及難作, 太宗在玄武門, 方引將士入宮授甲, 後親慰勉之, 左右莫不感激。 九年, 冊拜皇太子妃。 太宗即位,
立為皇后。 贈後父晟司空、齊獻公。 後性尤儉約, 凡所服禦, 取給而已。 太宗彌加禮待,

常與後論及賞罰之事, 對曰:"牝雞之晨, 惟家之索。 妾以婦人, 豈敢豫聞政事?"太宗固與之言, 竟不之答。 時後兄無忌, 夙與太宗為布衣之交, 又以佐命元勳, 委以腹心, 出入臥內,

將任之朝政。 後固言不可, 每乘間奏曰:"妾既托身紫宮, 尊貴已極, 實不願兄弟子侄布列朝廷。 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誡, 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 "太宗不聽, 竟用無忌為左武候大將軍、吏部尚書、右僕射。 後又密遣無忌苦求遜職, 太宗不獲已而許焉, 改授開府儀同三司, 後意乃懌。 有異母兄安業, 好酒無賴。 獻公之薨也, 後及無忌並幼, 安業斥還舅氏, 後殊不以介意, 每請太宗厚加恩禮, 位至監門將軍。 及預劉德裕逆謀, 太宗將殺之, 後叩頭流涕為請命曰:"安業之罪, 萬死無赦。 然不慈於妾, 天下知之, 今置以極刑, 人必謂妾恃寵以複其兄, 無乃為聖朝累乎!"遂得減死。

後所生長樂公主, 太宗特所鍾愛, 及將出降, 敕所司資送倍于長公主。 魏徵諫曰:"昔漢明帝時, 將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於先帝子乎!'然謂長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雖有差,義無等別。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願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後,後歎曰:"嘗聞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聞其諫,實乃能以義制主之情,可謂正直社稷之臣矣。妾與陛下結髮為夫婦,曲蒙禮待,情義深重,每言必候顏色,尚不敢輕犯威嚴,況在臣下,情疏禮隔,故韓非為之說難,東方稱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有國有家者急務,納之則俗甯,杜之則政亂,誠願陛下詳之,則天下幸甚。"後因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詣徵宅以賜之。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後曰:"東宮器用闕少,欲有奏請。"後不聽,曰:"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憂少於器物也!"

八年,從幸九成宮,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啟後曰:"醫藥備盡,尊體不瘳,請奏赦囚徒,並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後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為惡。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赦者,國之大事;佛道者,示存異方之教耳,非惟政體靡弊,又是上所不為,豈以吾一婦人而亂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僕射房玄齡,玄齡以聞,太宗及侍臣莫不噓唏。朝臣鹹請肆赦,太宗從之;後聞之,固爭,乃止。將大漸,與太宗辭訣,時玄齡以譴歸第,後固言:"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泄,非有大故,願勿棄之。又妾之本宗,幸緣姻戚,既非德舉,易履危機,其保全永久,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妾生既無益于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於立政殿,時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於昭陵。

後嘗撰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則》,自為之序。又著論駁漢明德馬皇后,以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當朝貴盛,乃戒其龍馬水車,此乃開其禍源而防其末事耳。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閑耳。婦人著述無條貫,不欲至尊見之,慎勿言。"崩後,宮司以聞,太宗覽而增慟,以示近臣曰:"皇后此書,足可垂于後代。我豈不達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規諫,補朕之闕,今不復聞善言,是內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號曰文德順聖皇后。

將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於先帝子乎!'然謂長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雖有差,義無等別。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願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後,後歎曰:"嘗聞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聞其諫,實乃能以義制主之情,可謂正直社稷之臣矣。妾與陛下結髮為夫婦,曲蒙禮待,情義深重,每言必候顏色,尚不敢輕犯威嚴,況在臣下,情疏禮隔,故韓非為之說難,東方稱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有國有家者急務,納之則俗甯,杜之則政亂,誠願陛下詳之,則天下幸甚。"後因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詣徵宅以賜之。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後曰:"東宮器用闕少,欲有奏請。"後不聽,曰:"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憂少於器物也!"

八年,從幸九成宮,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啟後曰:"醫藥備盡,尊體不瘳,請奏赦囚徒,並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後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為惡。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赦者,國之大事;佛道者,示存異方之教耳,非惟政體靡弊,又是上所不為,豈以吾一婦人而亂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僕射房玄齡,玄齡以聞,太宗及侍臣莫不噓唏。朝臣鹹請肆赦,太宗從之;後聞之,固爭,乃止。將大漸,與太宗辭訣,時玄齡以譴歸第,後固言:"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泄,非有大故,願勿棄之。又妾之本宗,幸緣姻戚,既非德舉,易履危機,其保全永久,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妾生既無益于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於立政殿,時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於昭陵。

後嘗撰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則》,自為之序。又著論駁漢明德馬皇后,以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當朝貴盛,乃戒其龍馬水車,此乃開其禍源而防其末事耳。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閑耳。婦人著述無條貫,不欲至尊見之,慎勿言。"崩後,宮司以聞,太宗覽而增慟,以示近臣曰:"皇后此書,足可垂于後代。我豈不達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規諫,補朕之闕,今不復聞善言,是內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號曰文德順聖皇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