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碗熱粥便是一座城市的溫度,暖的不僅是胃,還有人心

一座城市和她的雜誌

感知文字的溫度

攝影/ 許月然 文/ 王佳音

據統計我國環衛工人的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 其中也不乏70歲以上的老人。

他們的工資, 只比最低工資標準高一點, 1個月可能只有一兩千塊的收入。

在2016年發佈的高危職業榜單中, 環衛工人排在第6名, 每年因在馬路上作業而發生意外受傷或死亡的事例屢見不鮮。

每次看到這些環衛師傅們, 要麼是在頂著烈日工作, 要麼就是累倒了躺在路邊休息。 看著和家中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一樣年紀的人, 佝僂著腰拿著掃帚做著一座城市最髒最累的工作。

總是會忍不住心疼他們。

但除了心疼、尊敬他們, 除了過年和節假日少燃放鞭炮, 其實我們可以做的更多。

我們到愛心粥鋪的時候已經是早上的5點半, 天微亮, 自以為已經起了一個大早, 等到了的時候才發現, 蔣老師和她的志願者團隊都已經把飯菜都準備好了,

來幫忙的人有很多, 學生、公務員、上班族, 大多數人都是來愛心粥鋪幫忙, 結束之後還要在趕去上班或者上課。

雖然人很多, 但秩序井然, 絲毫都沒有亂。 因為屋內的地方很小, 愛心粥鋪把餐桌都擺在了外面, 桌子擺好之後, 附近的環衛師傅和一些生活困難的老人已經陸陸續續的過來就餐。 簽到, 領筷子, 找位置坐下, 據蔣老師說每天早上來用餐的環衛師傅們大概幾十人。

印象最深的是在用完餐之後, 來用餐的師傅們會很自覺的把碗筷凳子還到原處, 還會把桌子上和周圍的垃圾都清理乾淨,

基本不需要什麼額外的打掃, 大概這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了吧。 在這之前, 我原本預料的畫面是吃過飯之後一片狼藉的。

看著來用餐的師傅們吃飯時的笑臉和用完餐之後滿足的表情, 真心覺得不管起多早都很值得。

據愛心粥鋪的創始人講起做愛心粥鋪的初衷, 環衛工人每天都要比城市起的早, 很少能吃上一口熱乎的飯菜, 環衛工作還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 收拾垃圾打掃街道都不是一次性就能解決的, 垃圾會不停的被製造, 環衛師傅們也要不停的打掃, 就算帶了飯, 等到了吃得時候也都變成了冷飯。

再加上環衛師傅們往往沒有固定的休息場所,更別說是一個可以熱飯的地方了。環衛師傅們都是風裡來雨裡去的,累了就躺在路邊的椅子上。能為他們提供一碗熱粥,一個饅頭,一點小菜,一張凳子,一張桌子,讓他們能坐下來歇一會,吃口熱乎的。

讓他們感受到這座城市並不是只有冰冷的鋼筋水泥,並不是只有來往車輛的川流不息,和零碎散落的垃圾。這座城市是真的有溫暖的,他們的付出,他們的辛苦都會被人看到。

東風路愛心粥屋已開設四年,為上萬名環衛工人、留守老人、農民工提供早餐。每週一至週五淩晨五點開始熬粥,風雨無阻。粥屋有專門負責記錄和通報的人,每天收到的善款、來吃飯的人數、物資使用狀況帳目清楚。

愛心粥鋪在鄭州也已經開到了第6家,從2013年到2017年,4年間免費愛心粥共接受社會和愛心人士捐款捐物百萬元,在此就餐的環衛工達15萬多人次,參與的志願者1.75萬人次,為環衛工提供饅頭30多萬個,而這個數字還在逐漸的增加。

去愛心粥鋪的那天,新加入到志願者捐贈隊伍中的,還有56°C麵包店和李小破咖啡。據56°C麵包店的老闆老梁說,他是在朋友口中聽到關於愛心粥鋪的事情,想著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也可以讓來愛心粥鋪用餐的環衛工、農名工和老人們不僅可以吃到饅頭,還可以嘗到麵包,品嘗到不一樣的滋味。

李小破帶著他的移動咖啡,為辛苦忙碌了一早上的環衛工人們和志願者們,弄起了現磨的手沖咖啡。咖啡的香氣,開心的笑臉,溫暖了清晨的鄭州。

“一日善易,終日善礪,與善意同行,這個不怎麼美好的世界也總會變美一點點。”

------李小破

關於慈善,關於公益。在於朝夕,在於堅持,在於每個人都不用花很大的力氣就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蔣老師說她感謝每一位志願者,感謝每一位對免費愛心粥提供捐助和貢獻的人,也感謝每一位願意來愛心粥鋪喝粥的環衛師傅、留守老人和農名工。

這是一個相互成全的過程,因為是願意來喝粥的這些可愛的人兒成全了這份愛心,也因為這些人值得讓人們付出這樣的一份愛心。

我們也很感謝讓我們知道愛心粥鋪這件事情的李月姣,月姣通過同事來到粥鋪,我們通過她知道愛心粥鋪,沒有大肆的宣傳,就只是身邊人的口口相傳,也足矣產生強大的力量。

月姣說:“ 其實自己做的並不多,但是毋以善小而不為,雖然我不能每天都來粥屋,但是我可以把粥屋的故事告訴身邊的人,為愛心奉獻者和愛心受助者搭建這個橋樑。”

也正因為這些志願者,那天早上的太陽格外溫暖明亮。而我也願意在一天的清晨,為這些環衛工人端上一碗熱粥,將這裡的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end-

我知道身邊很多朋友願意幫助弱者,但許多無奈的現實確實讓人欲行又止。多少年沒起過這麼早了,端著很久沒用的1Ds最後手指發抖,臨走時一個保潔阿姨拉著我說,謝謝你們,所以一切都值得。

------許月然

與你分享關於鄭州的記憶,

讓時間見證一切。Timezz2016

等到了吃得時候也都變成了冷飯。

再加上環衛師傅們往往沒有固定的休息場所,更別說是一個可以熱飯的地方了。環衛師傅們都是風裡來雨裡去的,累了就躺在路邊的椅子上。能為他們提供一碗熱粥,一個饅頭,一點小菜,一張凳子,一張桌子,讓他們能坐下來歇一會,吃口熱乎的。

讓他們感受到這座城市並不是只有冰冷的鋼筋水泥,並不是只有來往車輛的川流不息,和零碎散落的垃圾。這座城市是真的有溫暖的,他們的付出,他們的辛苦都會被人看到。

東風路愛心粥屋已開設四年,為上萬名環衛工人、留守老人、農民工提供早餐。每週一至週五淩晨五點開始熬粥,風雨無阻。粥屋有專門負責記錄和通報的人,每天收到的善款、來吃飯的人數、物資使用狀況帳目清楚。

愛心粥鋪在鄭州也已經開到了第6家,從2013年到2017年,4年間免費愛心粥共接受社會和愛心人士捐款捐物百萬元,在此就餐的環衛工達15萬多人次,參與的志願者1.75萬人次,為環衛工提供饅頭30多萬個,而這個數字還在逐漸的增加。

去愛心粥鋪的那天,新加入到志願者捐贈隊伍中的,還有56°C麵包店和李小破咖啡。據56°C麵包店的老闆老梁說,他是在朋友口中聽到關於愛心粥鋪的事情,想著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也可以讓來愛心粥鋪用餐的環衛工、農名工和老人們不僅可以吃到饅頭,還可以嘗到麵包,品嘗到不一樣的滋味。

李小破帶著他的移動咖啡,為辛苦忙碌了一早上的環衛工人們和志願者們,弄起了現磨的手沖咖啡。咖啡的香氣,開心的笑臉,溫暖了清晨的鄭州。

“一日善易,終日善礪,與善意同行,這個不怎麼美好的世界也總會變美一點點。”

------李小破

關於慈善,關於公益。在於朝夕,在於堅持,在於每個人都不用花很大的力氣就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蔣老師說她感謝每一位志願者,感謝每一位對免費愛心粥提供捐助和貢獻的人,也感謝每一位願意來愛心粥鋪喝粥的環衛師傅、留守老人和農名工。

這是一個相互成全的過程,因為是願意來喝粥的這些可愛的人兒成全了這份愛心,也因為這些人值得讓人們付出這樣的一份愛心。

我們也很感謝讓我們知道愛心粥鋪這件事情的李月姣,月姣通過同事來到粥鋪,我們通過她知道愛心粥鋪,沒有大肆的宣傳,就只是身邊人的口口相傳,也足矣產生強大的力量。

月姣說:“ 其實自己做的並不多,但是毋以善小而不為,雖然我不能每天都來粥屋,但是我可以把粥屋的故事告訴身邊的人,為愛心奉獻者和愛心受助者搭建這個橋樑。”

也正因為這些志願者,那天早上的太陽格外溫暖明亮。而我也願意在一天的清晨,為這些環衛工人端上一碗熱粥,將這裡的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end-

我知道身邊很多朋友願意幫助弱者,但許多無奈的現實確實讓人欲行又止。多少年沒起過這麼早了,端著很久沒用的1Ds最後手指發抖,臨走時一個保潔阿姨拉著我說,謝謝你們,所以一切都值得。

------許月然

與你分享關於鄭州的記憶,

讓時間見證一切。Timezz201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