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黏人是缺乏感全感?如果你認同這種說法,你就錯了!

有個粘人的寶寶, 走到哪兒就跟到哪兒, 在屋子裡轉悠的時候也像尾巴一樣總是黏在媽媽身後;明明會走了有時候還非要抱抱她, 想休息會都不行, 更別說和閨蜜逛個街看電影, 因為有個小淘氣會寸步不離地粘著你!

【不粘人就是好寶寶?No!】

當今社會, 很多家長把幼兒“粘人”視為缺點, 擔心太粘人的孩子獨立性會很差, 認為父母越是順著寶寶, 越會助長他的依耐感。

由於生活節奏加快, 多數父母已經沒有辦法全天候養育、照顧孩子, 很多家庭只能請保姆或者是祖父母來照料寶寶的生活起居。 很多父母還引以為豪自豪, 認為自己生了個不會“粘人”、大大方方的好寶寶。 殊不知這樣做會讓孩子和父母之間關係疏遠。

家庭才是最能夠給每個孩子溫暖和勇氣的地方, 而提供這些力量的就是嬰幼兒和母親之間溫暖、親密、連續不斷的關係——適度的依戀(也就是“粘人現象”)。

0~1歲的寶寶會自動進入到粘人時期, 我們稱之為親子依戀敏感期, 就是指之間爸爸媽媽與寶寶之間的依戀關係培養。 如果到了這一年齡的寶寶, 還沒有對家人產生依戀感的話, 就會給寶寶未來的生活打上陰影。

【粘人期:依戀關係培養關鍵期】

親子依戀敏感期這種關係在媽媽懷孕後、產前就已經產生了, 一直延續到寶寶兩歲, 在兩歲前一直呈上升趨勢。

學前專家特別指出, 低幼兒“粘人”不僅不是壞習慣, 適當粘人的寶寶還直接有利於將來的溝通和交流。 這不僅可以促使幼兒找到滿足感, 而且還可以幫助幼兒享受愉悅感。

研究表明, 適度的依戀有助於建立一個人的信賴度和自我信任感, 將來能夠成功地與伴侶、後代和睦相處,

所以寶寶與爸爸媽媽的依戀關係對於寶寶的大腦發育來說是很重要的。

在寶寶信任感發育時, 在大腦的語言、智力、感觀和運動區域中, 育上萬億個神經節點在這些區域裡形成, 寶寶在依戀關係中得到的愛有助於大腦發育, 同時也為寶寶日後的社會情感奠定了基礎。

所以這段時間的寶寶最好自己帶。

【粘人寶寶要“寵, 而且要父母平衡寵】

粘人寶寶學不會獨立?不要著急, 寶寶獨立性待到兩歲以後再一點點培養。

對待1歲之前的孩子, 做父母的可以寵孩子, 不要擔心會寵壞孩子, 這樣有助於你和孩子之間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係, 能夠讓寶寶獲得安全感。

這就要父母在孩子1歲前, 應當給孩子細心的關愛,

特別是上班族的父母, 需要多花時間陪陪自己的孩子, 對他們的哭鬧、 微笑等行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應, 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 更能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這將影響到他以後與人溝通的能力及探索新事物的勇氣。

當然如果平時都是寶媽一個人在帶孩子, 這樣是不好的, 不能將照顧孩子的責任都集中在寶媽一個人身上, 這會導致孩子過度依賴一個人。 孩子的爸爸也應當多花時間陪陪寶寶, 這樣可以起到平衡作用。

所以寶媽們, 寶寶粘人不用再愁啦, 培養孩子獨立性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現在不需要著急。

現階段當要注意的是合理寵寵孩子培養孩子安全感助力健康發展, 至於逛街看電影的話, 就忍一忍等到孩子稍微獨立點,

或者就讓寶爸在家帶孩子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