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演義》裡,張飛的這句話,拉開了蜀國衰敗的大幕

張飛是蜀漢名將, 無論《三國志》, 還是《三國演義》都大為讚歎。

但小編只談《三國演義》裡的張飛。 在《三國演義》裡, 張飛的形象被顛覆成“猛張飛”, 在劉、關、張的這哥三中, 張飛是有最義氣的。

不談別得, 只談在關羽被東吳殺後, 張飛的反應, 那真是撕心裂肺的痛。 當諸葛亮、趙雲等紛紛勸說劉備冷靜, 冷靜, 再冷靜時, 張飛突然來了。 原著如下:

先主見孔明苦諫, 心中稍回。 忽報張飛到來, 先主急召入。 飛至演武廳拜伏於地, 抱先主足而哭。 先主亦哭。 飛曰:“陛下今日為君, 早忘了桃園之誓!二兄之仇, 如何不報?”

先主曰:“多官諫阻, 未敢輕舉。 ”

飛曰:“他人豈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 臣舍此軀與二兄報仇!若不能報時, 臣甯死不見陛下也!”

每讀張飛這句, 小編都會嘆服不已。 張飛之義, 一句便力透紙背。 但嘆服過後, 便是惋惜不已。

其實若此刻張飛沒有來, 再多些時間, 恐怕諸葛亮等人也就徹底說服了衝動、暴怒下的劉備。 但偏偏在這最關鍵的時候, 張飛來了, 一句話便拉開了蜀漢衰敗的大幕。

張飛死死抱住劉備的腿, 大哭道:別人說啥, 我不管, 我就知道你是我大哥, 關羽是我二哥, 現在我二哥被殺了, 你當大哥的要是不報仇, 我就自己去, 也死在二哥戰鬥過的地方!

這句其實翻譯成“古惑仔”式, 是最能說明問題。 畢竟, 劉、關、張年輕時便結義, 那時激情歲月, 那種喋血江湖, 是外人無法體味到的。

雖如今各個功成名就, 人到中老年, 但老炮情節, 全書唯劉、關、張, 這三人獨有。 只要其中一人點爆, 必會引發塵封已久的共鳴, 所謂壓抑的多狠, 反彈就會有多大。

如今張飛點爆了, 你讓老炮劉備平靜下來, 冷靜下來?那就不是老炮了!所以張飛的這句話分量多重, 各位應能理解, 掂量出來。

也正是張飛的這句話, 讓劉備義無反顧的重拾江湖之義, 再披老炮戰衣, 不顧一切的開始伐吳, 最終被火燒聯營, 托孤白帝城。 而張飛也死在了起兵之初。

劉、關、張, 開創蜀漢江湖的三位熱血老炮, 就這樣先後去了, 帶走了蜀漢最後的耀眼光芒。 只留下明月清冷般的諸葛亮, 奮力卻又吃力地照亮著蜀漢的江湖, 直至五丈原星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